02.29 他是红军最年轻军团长,曾是粟裕的上级,如不牺牲至少可授大将衔

这个人就是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

寻淮洲个人经历非常传奇,基本上没任过副职

寻淮洲系湖南浏阳农家子弟,生于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其貌不扬,曾任他勤务兵的陈目海说:寻淮洲个头很矮,很会爬树,人又精,他当时在部队里有个外号叫“猴子”!

1927年,寻淮洲15岁时即参加秋收起义。在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途中,他被任命为副班长,这也是“寻淮洲人生经历中唯一担任过的副职”,未几便升任班长,之后很快就担任代理排长之职。

1928年5月,朱毛红军会师,部队进行整编,寻淮洲升任为第11师第31团3营第8连连长。1929年3月,红4军汀州整编时,寻淮洲升任第3纵队第9支队大队长。1930年5月任红12军第100团营长,半年后又升任团长。1931年4月,升任红35师师长。当师长时,寻淮洲才19岁。

1933年2月,寻淮洲直接越级提拔为红21军军长。这一年的11月,21岁的寻淮洲即被任命为红7军团军团长,他也是红军当中最年轻的军团长,甚至比号称“红军之鹰”的林彪还要年轻。寻淮洲的升任之快,可以说在红军时期无出其右。

寻淮洲指挥打仗能力很强,在红军中颇负盛名

战争年代,用人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看谁能打仗。这是一条硬杠杠。秋收起义失败后,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有7百多人,寻淮洲之所以进步这么快,之所以得到毛泽东的青睐,正是基于他指挥打仗很有一套。

寻淮洲“1930年任团长时,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对苏区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活捉了敌军师长张辉瓒”。 1931年4月,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期间,寻淮洲奉命率红35师进抵高兴圩一带,通过阻击、袭扰国民党第19路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的作战行动。“由于寻淮州的指挥天才,卒以少数部队使蒋蔡困守堡垒中不敢离开寸步,使红军能集中力量胜利地粉碎了二、三两次围剿”。

由于前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的突出表现,一时间寻淮洲在红军中的声名大噪。

与寻淮洲合作过、在红7军团当过他参谋长的粟裕这样评价道:“寻淮洲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参加过秋收起义,作战勇敢,联系群众,有胆有识,机智灵活”。

寻淮洲在北上抗日先遣队中,遭受严重排挤打压

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1934年7月,红7军团踏上北上抗日先遣队征程。此时,寻淮洲虽然是军团长,但大权一直“把持在中央代表曾洪易和政委乐少华手中”。

据军团参谋长粟裕后来的回忆:曾、乐两人“对红军中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有实战经验和领导水平的干部,采取排斥和不信任态度”。特别是乐少华“对行军作战都要指手画脚瞎指挥,有时军团长刚下命令部队展开,乐少华则要部队撤下来,使下级指挥员无所适从”。作为军团长、军事一把手的寻淮洲,“却无法行使军事指挥权”。这种矛盾甚至到了两人“一开会就吵架,天天如此,几乎造成指挥上的瘫痪”。

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寻淮洲这个青年军事才俊,很难发挥应有的军事指挥水平。

红7军团与红10军合编组成红10军团后,被降为19师师长的寻淮洲,曾有一段时间独立带队作战,由于“摆脱了曾、乐的干扰,从当面实际情况出发,在广大地区内机动作战,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寻淮洲可惜过早壮烈牺牲,否则至少可授大将衔

北上抗日先遣队谭家桥一战,寻淮洲亲自率队冲锋,勇夺战场制高点。但他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之后在转移途中英勇牺牲,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诠释了革命信仰,谱写了英雄赞歌。

粟裕后来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多次提及寻淮洲,并表达了对寻淮洲的高度敬佩与赞许。

1955年全军大授衔,粟裕被评为开国第一大将。这使人们不禁想起了与他一起搭档过的寻淮洲。要知道,当年的红军军团长授衔时共有5人,3人为元帅(1军团长林彪,2军团长贺龙,3军团长彭德怀),1人为大将(15军团长徐海东),1人为上将(6军团长肖克)。寻淮洲当军团长的时间仅次于三个元帅,早于肖克和徐海东。以此作为参照,凭寻淮洲非同寻常的经历资历,凭寻淮洲在打仗方面具有的超常天赋,凭寻淮洲建立的赫赫战功,他至少可授大将军衔。

当然,历史是不会复制的,这些都是一种假设。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