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成年人,不要嫌弃父母什么都不懂”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是啊,人老了思路老化,僵化,不接受新事务,让年轻人无法理解。有人说是代沟,其实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当你咿呀学语,步履阑珊的时候,他们已是顶天立地的人了,是他们的大手把你接到人间。是他们用辛劳把你养大一成人。也他们教会你一切本令,使的你本事大了,开始嫌弃他们了。很快你的子女也和你现在一样,对你也是很多的不满意,一代一代一直这样。


平安喜乐1998


我很赞同这样的看法,每个人出生的时代不一样,也就代表着所经历的事物和思想不一样!一代人的成长最起码相隔20年,像我们这个80后的人,父母那个时候多数是在50.60年代的人!

那个时候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初期,刚好是自力更生的时期,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一天的收入刚好只能勉强温饱,有的人口多的甚至会挨饿,为了多省出一点,她们可以饿一顿,过多几顿从牙缝里挤出来!从早到晚不分昼夜干活,为了掉在地上的饭捡起来,为了一分钱奔波。。。。。

那个时候吃饭是食堂,没有电,是点煤油,没有汽车,去哪里都是走路,没有网咯,靠一个大喇叭喊,那个时候不送人情,叫邻里互助。。那个时候吃饭叫自己动手。。。

成年人,当你现在睡到自然醒,一次聚会吃喝消费千元,一次旅游花费上万,自己不做饭,叫个外卖,出门不坐公交车,包车打的等等,在她们眼里,你们这个叫浪费,叫不合天理,也许你会嫌弃她们唠叨,她们烦,你甚至会说:你有完没完烦不烦,你们不懂,什么都不懂。。。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让我们倒回去走一遭,你就会发现今天的得来什么叫来之不易,什么叫珍贵,什么叫你会含着泪说:爸妈,不是你们不懂,是我们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认识到!其实不懂的还是我们。





知指——亦路


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毕竟老人他们生活的时代不跟我们不样,生活的环境我们也大不相同,就比如手机吧,我爸妈现在六十多岁了,就是以前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好,家里穷。没读过什么书,字都不认识几个,我买了手机给我爸妈用,可是买给他们了他们不会用,后来我花了半个月教他们玩手机,现在都会玩了。对老人也要有耐心,不要嫌弃他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湖南衡阳衡山小伙


很赞同这句话。

我们所看到的见识到的,不过是父母用他们的血汗钱给我们制造的,若不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可能只能看到卑微的尘埃。

刚上大学的时候,走出小城市,来到大都市,对它的繁华充满了好奇,也觉得自己涨了见识,再回到自己的老家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感觉自己什么都懂是个见过世面的人。

我爸妈看到我回来很高兴,直呼大学生回家了。我爸吃饭的时候问我你在大学里见到些啥,学了点啥,我有些不耐烦,回答道:”跟你们说了也不懂的。“

我爸妈有些尴尬,我在手机上玩的东西他们不懂也想看看,我也不耐烦,这个你们又不懂,我爸有些火了:”你以为我有钱不会用不会出去看嘛?我还不是为了给你?“

我现在毕业了也有两年,这句话是我大一的时候我爸对我说的我记到现在,如果没有我父母给我提供的物质条件,我根本就没办法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他们只是把能够出去看世界的机会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嫌弃他们什么都不懂?


婧冉安棠


大家都在说这样吧不好,但如果和我一样,嫌弃他们吃饭咂嘴,边吃边大声说话,饭渣喷到别人饭里呢?又或是和我一样嫌弃他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和他们说他们还说是我不懂,在车上我擦了鼻涕他让我扔窗外呢?这种怎么办?他们不是农村人不讲究,而是认为别人就该顺着自己。我也不是嫌弃他们更不上潮流或者给不了我更好的生活,我只是认为他们这样不对,但他们不听,我还得忍受旁人的目光与讨论。曾经我不愿和他一起吃饭,又怕他发脾气,只能选择不吃,久之习惯了,得了中度厌食症


蝌蚪世界


我很认同这句话,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要让父母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小时候父母是孩子心中最崇拜的人,我们常会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对父母缺少了很多耐心,总是觉得父母和我们之间有很大的代沟,父母一辈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育儿观念可能和我们大相径庭,有些孩子就觉得父母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但其实换位思考,我们似乎对父母的要求有点苛刻,虽然在我们当今的时代父母的某些观点有些过时,但是在父母的那个年代这些观点都很新潮。我们为人子女可以耐心和父母沟通。


一米阳光Lily


认同,时代不同,所知道的东西当然不同。

谁看过父母年轻时的照片,了解过他们那时候的流行东西吗?

我看过我爸妈的照片,我妈妈碎花小裙子,满脸胶原蛋白,爸爸也是帅气的很,现在长了白头发,也不打扮了。

但是他们也年轻过啊,跟我们年轻时一样!!!


大熊家的小熊


人生道路确实变化很快,并且都是那麼的短暂性,他人在人们身旁全是匆匆过客,人们要认真看待。无愧于心。而爸爸妈妈是人们心里的根,是要和人们永远在一起,就算她们早已已不这一全世界。人们或许不容易想到,可是始终也不容易忘掉。

爸爸妈妈的穷困潦倒和无可奈何在别人来看,早已很狼狈不堪,很不高,我们是一家人,是父母我最亲近,她们始终是人们最亲最重视的人。人们要掌握時间,不虚度光阴让爸爸妈妈为人们自豪。同学们也罢,盆友也好,能因而离开的也不值恋恋不舍。

当你也是那样的内心路途,请使用恰当的人生观对待全球,看待人们的爸爸妈妈,假如做不来國家的优秀人才,就要人们做孝敬的儿女。一辈子很短,不做让自身后悔莫及的事,不看不上只是重视和拥戴那对寒碜的夫妻。


暮然一笑终成梦


爸,你不懂,别乱插嘴!”

“妈,我说过多少次了,这个不能这样做!”

作为成年人,这些话我们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成年人往往嫌弃父母不如我们懂得多,言语中对他们也有诸多不敬。但是,我们不应该这么做。

一、 要理解父母。

他们过惯了穷日子,事事省细,精打细算;甚至对儿女的生活过多干涉;还有的思想顽固……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两代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父母比我们早出生二、三十年,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可能缺衣少吃,于是他们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

他们的父母当初就是那样对孩子严加管教,所以他们也沿袭着这一做法;

他们几十年的生活、思想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我们只要试着跟他们沟通,如果不是原则上的问题,那就求同存异。如果是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那就好言相劝。

二、要尊重父母:因为你的态度决定父母的情绪。


其实,父母上了岁数,反倒成了“老小孩”,他们的思想性格也可能跟年轻时不一样。

而且随着儿女逐渐长大,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小,他们有一种时过境迁的暮年之感。

孩子对他们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们不再是家庭经济上的顶梁柱,他们有一种无力感,再凭空遭孩子一顿抢白,心里肯定不好受。

无论什么情况下,对父母要心存敬重,都是很重要的。

三、上行下效:你的做法可能是你孩子的“榜样”。

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你的做法,会对你的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将来可能就怎样对待你。

你对父母毕恭毕敬,你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你对父母恶言恶语,你的孩子可能将来也会对你恶语相向。天道是有轮回的。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弟子规》中所写的“孝行”一样,晨昏定省,惟命是从,但是还是要保持尊重与感恩。所以,对父母和颜悦色,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而且你的做法将影响父母的情绪,也影响孩子将来对你的态度。


秋踏梧桐2018


对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要随便嫌弃父母。

一、正确看待父母的无知。其实父母的无知大多体现在在对新事物的了解上,比如打电玩、网络游戏、抖音等等,其实他们对人情世故、传统知识的掌握并不会比我们差很多。曾经可能他们也年轻过,他们的父母也会在在了解一些新鲜事物上不及他们,这是很正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它。有一天我们老了,在接受新事物上可能也会逊色于自己的小孩。可能这就是两代人的代沟的体现之一。

二、不要因此嫌弃父母。因为你的嫌弃和不屑有时会伤害父母的自尊心,同时可能有一天你老了也会沦落于受自己小孩的嫌弃。父母为子女为家庭牺牲了很多个人的娱乐时间,他们的精力也因为抚养、哺育后代被消耗殆尽。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付出,理解他们的迟钝,不能因此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三、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共同成长。父母对新事物不了解,有时应用上也一头雾水,比如支付宝、微信、购物、网上办事等等,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耐心地教他们,让他们享受新事物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和你的感情交流。我有个同事,对于在微信上查询公积金和办理提取就不是很清楚,但我办公室让我帮操作,我很耐心地和他一起研究解决,同时心里想,为什么他不会去问问他已经工作的小孩呢?现在想来可能是怕儿子嫌弃和不耐烦,因此才宁愿问同事的我了。

新年到了,当我们回家和父母团聚事请多多嘘寒问暖吧,切忌不要嫌弃父母哟!祝心想事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