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乾陵石像为何没有脑袋呢?

曾维浪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乾陵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气势宏伟。在陵园四门中,尤以朱雀门最为壮观:高大的华表,庄严的碑亭,蜿蜒肃穆的神道,威武的石像群,似乎都在昭示大唐的气韵和帝王的尊崇。



在朱雀门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有32尊,东侧有29尊。这些石像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的袍服束腰,有的翻领窄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卑,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令人疑惑的是:这61尊石像全部没有脑袋。武则天一生喜欢独树一帜,一块无字碑令人摸不着头脑,难道这无头的石像也是她的创意吗?

如果说这些石像原本就无头,但经过查看却有人为砸毁的痕迹,说明它原先是有头的。难道说武则天生前得罪了人,别人在她死后加以报复?但如果是报复的话,应该会有很大的动静,如果有动静的话,就会有人知晓,就会留下记载。然而,历史上从未有过乾陵报复毁陵的记载。

1971年秋末,瓜婆岭两位村民正在田里劳动,只听“咣当”一声,一锄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是一尊石头像,他们怀疑是后面乾陵里的石头像,于是就交给文物部门。文管所工作人员经比对,东边的合不上,恰好跟西边最后一排的一个石像断痕吻合。61尊石像,仅仅找到了一个脑袋,其它的脑袋哪去了呢?



现在证实了石像原是有头的,那么,从什么时侯起,石像的脑袋被搬家了呢?

可喜的是,我们能从有书籍中找到线索。明朝军师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诗句:“蕃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这说明在明朝早期,石像是完整无缺的,否则,刘伯温的诗句就要提及无头怪事。

可是到了明朝末年,有一个诗人游乾陵时,描写的景色就不一样了:“赤马剥落离倒旁”。“剥落、离倒”都在说石像断头倒地之事,说明在明朝末年,这些石像头就被破坏了。



乾陵神道两侧其它地方的石像还好,为何唯独这里的头像无一幸免呢?难道说这些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吗?

从那尊头像归位的石像来看,身高170cM,胸围65cM,发髻、面部、八字胡须的特征,似乎显示他为边远少数民族。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石像大多是圆領紧袖左祍或右祍武士袍,祍,是衣襟。古人的上衣是左右襟交错重叠,古代中原人是右祍,少数民族是左祍;汉族人是右祍,胡人是左祍。经辩认,这里有游牧民族人、西域胡人以及唐朝周边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手捧芴板,说明他们是唐朝的大臣;这其中有20多人身佩玉袋(装官印的袋子),说明他们是五品以上的高官。

虽然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但还是在有些石像背后发现了文字。这些文字记载的是石像主人的国别、官职、姓名。如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健、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康国王泥涅师师、石国王子石忽那、波斯王卑路斯、疏勒国王斐夷健密斯等等。

随后不久,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个梳着13条辫子的图像,经专家确认,是为典型的突厥人。

史学家陈国灿认为:这61尊石像,全都是胡人,应称呼为“蕃臣像”,其中有些蕃臣,可以在史书上找到记载。


人们不禁要问:武则天为何要将这些蕃臣,集中置于显要位置呢?

史书记载,唐高宗去世后,很多蕃臣都来参加葬礼。武则天为了显示大唐国威,以及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下旨塑造了这批蕃臣像。

但是,也有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石像背后开头写有“故”字,说明这个人已经去世了。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人根本没参加唐高宗葬礼,只是出于喜爱和别的原因,把他列入了蕃臣像;另一种是确实参加了葬礼,只是立石像时已经去世了。如阿史那弥射,他是西突厥一名首领,曾经被封为骠骑大将军,高宗继位后,让他担任唐朝最高地方长官,统领军政。662年被人陷害致死,高宗病逝是683年。显然他不可能参加高宗的葬礼。这种带“故”字的石像有十几个。

根据史书记载,乾陵的地面建筑有385间房子,其中包括蕃臣像的建筑物。原来这些石像都在殿内,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损毁了。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对称,而蕃臣相东西两侧的石像数并不对称。

日本有个学者叫足立习六,他于1906年来乾陵考察,发现东侧有29尊石像,西侧有32尊石像,两边数字不对等,不符合中国人的对称传统。

后来在亁陵东侧陵园区,找到一块毛坯石料,高245CM,宽86cM。此后在这一侧又发现一块毛坯,人的形态已经刻成。村民反映还发现有一块石像半成品。三个毛坯加61个石像,刚好64个,成双成对。这三个毛坯为什么没有完工?为什么不完工?成了不解之谜。


关于石像头部被毁损的原因,目前有几种推测供大家讨论。

一,八国联军破坏说。八国联军打到中国后,外国人看见自已的祖先在给唐朝皇帝守陵,气急败坏,砸毁了石像头。但根据前面的分析,明朝晚期这些头就没了,轮不到八国联军动手;再说专家论证过了:八国联军根本没来乾陵。所以,这个说法不靠谱。

第二,瘟疫说。据说明朝末年这里发生了瘟疫,有人怀疑说是这些蕃臣石像使的坏,愤怒的民众为了治好病,就砸烂了石像头。

第三,祸害庄稼说。明朝末年有一个外国使节来到乾陵,看到自已的祖先在给唐朝皇帝守陵,非常恼火,又不敢公开砸毁,便心生一计。他晚上到田里糟榻庄稼,然后当乡民说石像成精了,白天不动,晚上出来祸害庄稼,只有将这些石像头砸了,方保太平。于是,乡于就将石像头都砸了。


第四,黄巢破坏说。黄巢曾经在乾陵周边挖了一条40米的深沟,意欲盗掘乾陵,结果几十万大军连墓门都没有找到,无功而返。这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丝毫收获,气愤之余,砸毁了石像头。

第五,地震说。许多专家把石像头被毁的原因归结为地震和战乱。明嘉靖年间,陕西华县一带关中大地震,震级8--12。由于时间发生在子夜,造成80多万人死亡。乾陵距离华县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区。加上石像材质欠佳,有石瑕,地震造成石像倒榻,头部断裂极有可能。少数属于战乱毁损。

以上只是推测,缺乏直接证据,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索。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