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统与军统哪个势力大?

玉华读史


中统

中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情报机构之一,类似于美国FBI。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时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后中统成立后,陈立夫、张厉生等人先后担任过局长。

中统的主要职责除了对付国民党宿敌共产党外,还包括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政敌及对手汪精卫等人。

(中统的代表人物 陈立夫,陈果夫)

中统特务组织是国民党内陈立夫一手创建起来的,陈立夫本人也是国民党特务组织的首创者。

中统创建以前,国民党的党权是掌握在丁惟汾手里,此时社会上流传着“蒋家天下丁家党之说”。后来为打破这一局面,清除自己的威胁,蒋介石暗中支持陈果夫、陈立夫二人,让他两人出面,同丁惟汾斗争。最终“二陈”成功将党权从丁惟汾手中夺过,变成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新局面。

经此斗争,“二陈”就更加得到蒋介石的垂青与赏识。而由他俩人创建的中统特务局自然也就成了蒋介石非常信赖的一个组织。

中统特务局成立之后,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特务活动也随之遍及全国。他们以维护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统治为己任。

中统从中央党务学校等地选派一批骨干,采取“招抚和渗透”的策略,派人混进共产党和革命团体中进行阴谋破坏活动,以此破坏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对于国民党内部不满或反对蒋介石的人士,中统同样也秘密监视甚至迫害。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统局也加紧活动,他们实行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中统局又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他们破坏和镇压民主爱国运动。在此期间,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被迫害致死,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公仆、闻一多等。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

1949 年,再次改名为“内部调查局”

1949年后,中统在大陆潜伏的特务全部被严厉镇压。

军统

军统,又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组织。其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军统特工人员高峰时曾达5万人至多,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专门以监视、绑架、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此外,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秘密集中营、看守所及监狱。主要囚禁和迫害共产党人、革命学生及爱国进步人士。

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收集敌方情报并对敌方进行恐怖的活动,因此在这一点上,军统也起到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奸的作用。

1946年,军统进行改组,毛人凤成为新局长。

1949年,随着蒋家王朝的溃败,军统也随之撤至台湾。

(蒋介石和军统代表人物戴笠)

中统和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而双方的合作却非常有限。

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对两大特务组织又进行了一次改组,成立了新的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还是对两大特务机构的延续。并对各自负责领域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工作重点是侦查岛内政治活动;军统则以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查、破坏和武装袭扰。

综上,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和巩固其反动统治,以对付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民主人士,特别组建了“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组织。这两大特务组织也成为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重要工具。


小司马说


中,军两统都属于国民党特务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中统遭到破坏,逐渐被军统取代。

中统属更为老牌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主要职能是打击反对党,负责除军、宪、警以外的军事部门的情报工作,不能越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统的监控对象转为日伪,由于职能不同(军统擅长暗杀),加上随着国土的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又难以恢复,逐渐被军统取代。

军统是1938年成立的特务部门,除了对反对党的监控,还包括国民党内部的监控,抗日战争爆发后,军统以对日伪的恐怖活动为主,如抗日锄奸团进行的暗杀,绑架,纵火等恐怖活动,对日伪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最后,相比较之下,军统的势力更大一些。鼎盛时期,特工五万余人,遍布国民党各阶层,俨然戴笠自己的独立王国,可以说“只识戴老板,不知蒋总统”。

军统势力之大,不仅国民党将领们都害怕,就连蒋介石也有所忌惮。戴笠逝世后,军统进行改组,核心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势力得到控制。


五味社


中统与军统是有差异的。

虽然同为特务组织,但二者侧重点不一样。

中统脱胎于1928年成立的蓝党中央党部党务调查科,是CC系统的重要工具,当然,这也是蒋针对党内敌人的工具。所以中统侧重于党内派别与党外人士调查,主要对象是CCP。因为中统级别非常高,只要有党部的地方就有中统特务甚至党部负责人本人就是特务。因此中统在抗战前是最重要也是势力最大的特务组织。尤其中统还控制邮政系统,邮件检查就能获得大量情报,当时比如白鑫、顾顺章这些关系CCP的大案都是中统破获的。

军统最早源自于1927年戴笠主持的军委会密查组,人员非常可怜,号称十人团。到1932年复兴社特务处才算有了基本编制。由于戴笠本人资历浅薄,挂名五期黄埔生,人微言轻,编制少经费缺乏,所以军统最初发展缓慢,只有暗杀张敬尧杨杏佛吉鸿昌王亚樵这些功劳。

真正令军统膨胀是抗战时期。抗战当然是军事优先,大量资源被分配到军统,因此在对日情报及刺杀伪军政人员方面颇有建树。反之,中统随着国土沦陷而丧失多数地方党部,基层人员大量流失,对日情报当然比不上军统,越发不为蒋看中,局长徐恩曾更是被视同废物。

所以军统此后占据绝对优势。抗战结束时军统拥有本部工作人员5万,公开武装力量比如军委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等10万以上,秘密特工超过15万人。在几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军旅甚至团以上单位、每一所大学乃至中学拥有秘密特工,还在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地潜伏有情报员,更是掌握警政部、交警总局,戴笠还企图在美国人支持下争夺海军司令。

显然,军统势力远超中统。


四川達州


国民党的特务机构早在1927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那时陈立夫在蒋介石身边做秘书,招揽人员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正式成立了调查科,而此时中央组织部的部长就是陈果夫,在1931年蒋又成立了谍报科,从而形成了二陈为中心的CC系特务集团,这是国民党最早的特务组织,也是中统的前身。

历任中统头目。

而特务机构“力行社”是1932年成立的,也有人称“蓝衣社”,成立之初是个秘密机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戴笠任这个处的处长,这也是军统的前身。第一处是陈立夫的人徐恩曾任处长,局长是陈立夫,1938年因抗战开始形势变化,徐恩曾第一处改组扩大为中统,戴笠第二处改组扩大为军统。

瞻园前身是明朝开国将领徐达的府邸,民国时期为中统的办公地点。

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中统的天下,因为起步早,30年代时中统有2万多人,外围人员更多,而此时的军统才刚刚起步,戴笠还在全国各地办培训班选拔人员,到40年代戴笠的军统人员在疯涨,仅遍布全国的军统训练班就100多个,外勤特务5万多人,特别是1942年戴笠出任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军统势力膨胀,所以在30年代中统势力大于军统,40年以后军统势力大于中统。

图为历任军统头目。

抗战胜利后,中统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军统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1949年以后,大陆中统人员基本被肃清,军统仅有少量人员在活动,现在中统为法务部调查局,军统为军事情报局。


图文绘历史


军统在国民党特务机构中属于“后起之秀”,但在后来发展过程中,势力与实力逐渐超过中统,成为后来者居上。

所谓的中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国民党CC派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一个全国性特务机构。因为二陈是四大家族之一,经济上不缺钱。所以,刚开始,中统的势力发展迅速,国民党各级基层组织,几乎都有中统特务的影子。甚至,很多基层党部负责人就是中统特务。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统对我党地下组织产生果巨大破坏作用。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党特务组织由对付共产党慢慢转为对付日本侵略者。就是由此开始,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


所谓军统就是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他的前身是“中华复兴社”,又叫“蓝衣社”。下设有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两大机构,而干事会下面又设人事、组织、宣传、特务、总务等处。而特务处处长就是崭露头角的戴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立夫出任教育部部长之职,蒋介石有感于中统尾大不掉,难以驾驭,就借机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以此制衡中统。由此,军统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军统名义上是由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兼局长,实则由副局长戴笠掌管实权。

此后,军统势力迅速发展壮大,不但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还秘密掌管警政机关,并拥有“忠义救国军”,“别动队”等特务武装,鼎峰时,人数不下10万。


在整个抗战期间,不可否认,戴笠是个坚决抗日主义者。他平生最痛恨汉奸卖国贼,因此,多次派出特工刺杀投日汉奸叛徒,比如汪精卫、周佛海、张啸林、符筱安、殷汝耕等等,尤其在上海同76号汪伪特务李世群、丁默村的较量中,军统虽损兵折将,但从不退缩。而隶属戴笠的“游击司令部”,“交通警察大队”也常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游击战,有力打击日寇嚣张气焰。

其实,军统与中统的内斗从没有歇息,有时为了争权夺利,不惜自相残杀。尽管中统成立早,又有陈立夫、徐恩曾等人精心打磨,实力不可小觑。但蒋介石始终对其抱有戒心,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暗中操弄,军统才会迅速崛起,由此可知,戴笠在蒋介石心中的份量远远超越了陈立夫兄弟俩。


洛水清风


很难说,得分领域。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黄埔六期的戴笠主持军统局呢,除去戴笠确实精明能干以外,制衡考虑是个很大的因素。俗话说“蒋家天下陈家党”,中统的创始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与蒋介石关系非同寻常,其叔父陈其美是老蒋的拜把兄弟兼国民革命领路人,与黄兴并称孙中山的左膀右臂,1916年被军阀张宗昌暗杀于上海。



陈其美无嗣,又是蒋介石成为孙中山军事骨干的推手,老蒋非常感恩和怀念,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和北伐军总司令后即将留美归来的陈立夫安排在身边做秘书,期间协助老蒋搞了许多手腕和阴谋,终于攫取了国民党最高权力,深得蒋氏信任,建立南京政权后指派陈氏兄弟负责党务一摊。有党部就有职务,二陈的势力逐渐控制了国府各地方行政权力和中央党部,很多要员是由他们推荐就任的,被称为cc系。

不仅如此,二陈还成立了党务调查科这个蒋介石最早的特务组织,即中统前身,因为当时国共刚刚分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调查科主要负责甄别工作,进而成为专职特务机构。但是特务们在行动中发现,制约他们战果的往往是自己人,即国民政府的司法机构,包括警察局和法院等,经常是辛苦抓来的人一经过审判就给放了,所以中统在二陈的支持下又开始渗透和控制司法系统。



这么说吧,在国民党地方政权中,在各级党部中,在中央到地方的警察和司法系统里,中统有绝对优势,因为二陈掌握着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任免官吏的大权在握。

但是二陈的手伸得越来越长,又想掌握特务处和插手军队调查,善于权力平衡的蒋介石不干了,提拔戴笠成立了军统,主要负责控制军内思想,对日谍战,监视军阀武装等等,恰好抗日战争爆发,战争期间军统成为第二战线的主力,所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势力膨胀的非常快,不仅局机关人马众多,还掌握了忠义救国军和反正伪军等一定武装。

所以在国军系统里,军统是绝对优势。



军统虽然兵多将广,可是戴老板资历浅无出身,两边可以私下争斗,但在明面上戴笠可必须对二陈尊敬有加的。好比陈诚就反感军统,戴笠却从来不敢找陈辞修的麻烦,这就是蒋介石独裁的高明之处,一切以“圣眷”为基础,所以中统军统是斗而不破的局面。

中统势力过大时,蒋介石会扶植军统进行打压;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实力膨胀,蒋介石又成立由中统参加的八人小组整顿和裁汰戴笠的人马,所以戴笠哀鸣:将来不死在敌人手里,也得死在老头子手里。

蒋介石打仗不行,却是个权术高手,中统军统都是他的工具,谁也翻不了天。


度度狼gg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很大,之后军统在蒋介石的扶持下逐渐超过中统,退台后,中统改编为调查局,而军统则改编为国安局。

中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主要是在国民党党内进行特务活动。中统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8年2月经蒋介石提议而正式形成。

中统是以国民党的各级党部为活动基地,在各级党部设立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党内监察,党外则是在文化团体和各类学校建立党员调查网,同时也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活动,尤其是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迫害。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由戴笠领导,直接听命于蒋介石,其前身是蒋介石仿照墨索尼里“黑衫党”而成立的复兴社,之后又改组为力行社,力行社是设有专门的特务机构。

1938年军统局正式形成,由黄埔六期学生戴笠领导,直接向蒋介石负责,主要进行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此外也进行暗杀活动,抗日期间,军统暗杀大量汉奸和日寇,其下属的游击队和交通警察大队也进行抗战活动,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军统鼎盛的时候,其特工人员广泛分布在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内,甚至驻外大使馆内也有军统人员,其特工人员最多的时候多达五万多名,他们专门进行暗杀、逮捕、监视的特务活动,当时的人谈其色变。

中统在早期对蒋介石控制国民党有很大的帮助,又是由陈果夫、陈立夫控制,所以势力很大,但是后来势力过大,而且并不受蒋介石直接控制,蒋介石便谋立能与其分庭对抗的机构,于是由黄埔学生戴笠领导,蒋介石直接控制的军统局诞生了,在蒋介石的扶持下,军统得以快速的发展,之后其势力超过中统。

中统势力衰弱的原因还有就是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民族的主要矛盾,因此军统进行刺杀汉奸、日寇和情报刺探活动得到重视,而中统负责的党内情报和共产党情报的重视度减缓。


司马长史


中统,军统。国民党两大特务机构,就象明中后期的东、西厂,就是民国时没太监了,哈哈!

要说谁的势力大,要看从哪方面看。

若论大佬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中统势力比军统势力大。中统是陈果夫在27年组建。陈果夫何人?陈其美侄子,陈其美是清末浙江督军,武昌起义后不仅响应,而且力主邀请孙中山回国,推举孙中山上海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几乎可以说是民国成立的第一功臣。同时,也是蒋介石参加国民党的引路人。后被刺杀,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托蒋介石关照。蒋掌握国民党后,陈果夫出任组织部长,其所创CC,为国民党重要派系,权倾朝野,为国民党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之一。中统是由其组织部下属的“调查科”,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成立的“军事调查局”(老军统)也是由陈果夫掌控。中统军统分家后,中统仍在其手中,主要负责党内和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军统是在老军统分家时,由老军统二处组建的,戴笠由原二处处长任副局长。军统历史虽可追溯到力行社,复兴社等老牌特务组织,但戴笠其人在国家党内地位确不高。至死也才是个中将军衔,而且传戴笠甚至不是国民党员。只是蒋介石对其能力极其认可,极其信任。戴笠对蒋也极其忠心,戴笠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蒋介石个人。


从另一角度讲,抗战时,军统属于军方,负责指挥敌后作战,属于特种战部份,其人员增至5万,敌后各类小规模游击队也由军统指挥,高峰时直接或间接听命于戴笠的武装人员高达20万。比集团军司令的兵力都多,几乎是战区长官还大的权力。这角度上,势力比中统大得多。不过这也成了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担心尾大不掉,而裁撤军统的根本原因。


净月暖阳


在今天,军统的知名度比中统高很多吧,所以大家可能认为军统比中统更厉害。

但其实也不是一直这样的,你想想为什么今天军统知名度更高?那是因为现在很多的谍战片中军统经常露脸,而中统露脸的不多。那这些谍战片的时代背景呢?大多是抗战时代和解放战争时期吧。

其实中统是比军统资格更老的特务组织,但是中统控制的是各级国民党党务部门,主要任务是调查和掌握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国民党敌对势力(以及国民党党内的某些“不安定分子”),从而稳固国民党的统治。

所以抗战之前,中统的能量是很大的;只不过抗战之后,主要敌人变成了日本鬼子和共产党,那自然是负责“对外”的军统更吃香了;加之各地的国民党党部都被日伪破坏,导致中统势力大幅衰退。

当然,中统后来影响力不如军统也有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说戴笠的手段和能力比徐恩曾实在是强太多了,还有就是中统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蒋介石的心腹力量(中统实际的掌控者是陈氏兄弟的CC系),军统是蒋介石直接负责,而中统是由国民党中央党部负责的,所以和“委员长”这里隔了一层。

所以老蒋后来自然是更看重军统了,那军统的势力自然也强过了中统。


国史拾遗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两个组织都是在1938年8月为了应对全国抗日局势而正是挂牌成立。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所控制的特务组织,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早期的中统权势熏天,因为领导人是国民党大佬陈果夫、陈立夫,靠山硬。再加上整个中统组织依托于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势力遍及全国,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但从1934年开始,蒋介石荡平了国民党内各反蒋势力,不满“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格局,开始打压陈氏兄弟的CC系,中统势力开始缩小。

但要说对于中统最大的打击还是来自于日本侵华,随着大片国土的沦陷,国民党基层党组织遭到破坏,中统的势力范围大减,已经难以形成全国的情报网络,一直到蒋家王朝覆灭都没有缓过来。

军统是直属于蒋介石的特务组织,领导人是戴笠,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复兴社。在初期只是为蒋介石执行一些拉拢军阀的秘密任务,规模较小仅有几百人。到了1934年蒋介石为了打压自己不能直接操控的中统势力,军统进入扩张时期,开始在南京、上海、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专门的情报站。

1938年8月军统正式成立时已经在全国形成情报网,构建起局-区-站-组-队模式的庞大特工队伍。从1938年到1945年是军统的黄金时期,为了抗战需要军统扩张极快,势力遍布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戴笠手下巅峰时期拥有十八万便衣特工、七万武装游击队、两万别动军、一万五千人的忠义救国军。军统成为一个既有情报人员,又有武装部队类似于德国党卫军一样的庞大机构。抗战胜利后军统规模被大范围缩小,武装力量被拆分,成为一个单纯的情报组织。

可以说抗战时期是个分水岭,抗战之前是中统压制军统,抗战开始后军统一直压着中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