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不应该打孩子?只靠“打”并不是正确的教育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不应该打孩子?

曾经,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诸如作业没完成、考试没考好、玩游戏被抓,“犯错挨打”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现在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家庭条件的改善,打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少,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一些更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可以说现在的教育环境并不提倡打孩子,但是对于一些屡教不改、顽冥不化的“熊孩子”,父母只知道和风细雨地说教,肯定是不行的。“打孩子”不是个好选择,但一定是最后的手段。

打孩子也需要教育智慧,并不是抄起棍棒就可以让孩子俯首帖耳、心服口服。在父母打孩子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量一下:

1、孩子犯的错误是不是不可原谅?

2、因为这样的错误,值得打孩子吗?

3、“打”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吗?

想清楚这3个问题再打孩子,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在打之前,

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把“棍棒教育”和讲道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孩子心悦诚服。

很多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或是免去苦口婆心地引导和说教,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教导;这肯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只不过有些伤害肉眼清晰可见,而有些伤害,却藏在心里不可磨灭。

就当前教育环境来说,打孩子的父母很少,但要父母完全不和孩子动手却不太可能。

教育孩子之所以难,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小、不分是非对错,心智也不成熟。即便是很多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诫引导,对于某些“熊孩子”来说,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说服教育”,是每个父母都会采用的教育方式,但实在是收效甚微,我们需要对孩子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沟通和说教,孩子的言行举止才会有一点点改善和改观。

作为成年人,父母和孩子在沟通理解上出现困难是必然的,因为双方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见识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因此在说教无用的基础上,很多家长都会尝试“棍棒教育”,可是打孩子就能解决问题吗?

通常来讲,打孩子是最后迫不得已时采用的教育方式,肯定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但是父母也要学会补救措施。

比如在“棍棒教育”前后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或是打完孩子以后,采取一些温情的举动来化解孩子的怨气和戾气。

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我也不想打你,但是我不得不打你。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不管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和失败,都要学会不动怒、不盲目,能够在心平气和以后反省和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

单纯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肯定是无情麻木和自卑敏感的,不管是别人家的学霸,还是自己家的学渣,只靠“打”,并不是正确的教育。关键还是在于“说服教育”,在于平等沟通,在于让孩子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幸福快乐,看到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