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火柴沒來中國之前古代老百姓怎麼點火?外國人賣1兩銀子10盒洋火

17世紀,法國化學家波義耳用粘有硫磺的細木棒與塗磷的粗紙摩擦而起火,產生了火柴的雛形。

1830年,出現用白磷製成的小巧的摩擦火柴。25年後,瑞典人設計出安全火柴。

沒火柴之前老百姓怎麼點火呢?

1、鑽木取火

倘若火柴受潮,或沒有火柴、打火機,仍然有很多辦法取火,但沒有一個辦法是容易的。無論是用何種方法取火,首先要準備引火物。 森林中的雜草、落葉、鳥巢、鼠窩、針葉松的乾果、松樹的樹脂、羽毛、幹了的動物烘和苔蘚,以及布頭,棉花等等都可以。

2、擊石取火

是人類最早的取火方法,這種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受到製作石器時迸發出火花的現象的啟發。我們可以找一塊堅硬的石頭做為“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鋼鐵向下敲擊“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當引火物開始冒煙時,緩緩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如果“火石”打不出火來,可另外尋找一塊石頭再試。當然並不是任何一塊石頭都能點燃引火物,石頭擊出的火花必須有一定的熱量和持續時間才能點燃引火物。根據考古資料發現,用黃鐵礦打擊火燧石而產生的火花可以取火。

3、弓鑽取火

用強韌的樹枝或竹片綁上鞋帶、繩子或皮帶,做成一個弓子。在弓上纏一根乾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塊硬木上迅速地旋轉。這樣會鑽出黑粉末,最後這些黑粉末冒煙而生出火花,點燃引火物。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熱發火。待劇烈摩擦時,將引火物吹燃。

4、藤條取火

找一根乾的樹幹,一頭劈開,並用東西將裂縫撐開,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長約兩尺的藤條穿在引火物後面,雙腳踩緊樹幹,迅速地左右抽動藤條,使之摩擦發熱而將引火物點燃。還可用兩塊軟質的木頭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墊以棕櫚樹皮或椰子葉底部的乾燥物作引火物。

外國火柴輸入我國的最早官方記錄,見於是1865年的天津海關報告,其後三年,才陸續見於其他地區的海關報告。 從1867年開始有了全國進口火柴總數的報告。有些報告,還要呈予關心和興辦洋務運動的李鴻章過目。

1886年(光緒十二年),李鴻章偶然見到英國駐鎮江領事的商務報告,報告說,每一小盒火柴,值七十文制錢, 也就是說,花一兩白銀,只能買小盒火柴十餘盒。

1887年,受李鴻章委託的財主吳懋鼎建立了"天津自來火局",吳懋鼎因有李鴻章作後臺,也儼然以官辦的老闆自居.為得到便宜的勞動力,除機器旁有男式操作外,還僱用大批女式和童式參加輔助勞動,如糊盒等.與之同期的1877年的上海自來火 .1879年的廣東佛山七巧明火柴廠及1889年四川重慶的森昌火柴廠等少數中國民族火柴工業與外國洋火相抗衡。1880年,英商美查兄弟在上海設立了燧昌自來火局,成為外國火柴商在華最早開辦的火柴廠.後又有英商日商瑞商紛紛在中國沿海城市設廠生產推銷火柴,著名的有怡和、燧生、中華磷寸、瑞中、民光、美光等廠、公司。其中,日商辦廠數量最多,其始於清末 、盛於民初,計有上海1家、 濟南1家 、濟南1家、 青島5家 、天津2家 、東北三省包括分廠在內近10家。為達到在華傾火柴的目的,外國火柴商在都採用商標,有的還加註"在華製造" "中國製造"或"上海製造"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