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环境优美 乡风文明 文化浓郁 九原区打造文明新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马庄村考察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在解决了“富口袋”的同时,加快“富脑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使得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人居环境美起来

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兰桂村被住建部公布为2017年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97个、内蒙2个),哈林格尔镇唢呐村、萨如拉街道张六村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

近三年来,九原区投资21亿元,实施了42个行政村、129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工程,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哈林格尔镇唢呐村村民李永胜乐呵呵的说:“现在我们村的路更整齐干净了,周边的环境也更好了,我感觉天更蓝了,草也更绿了,真是打心底里开心。”

今年以来,按照“路面无垃圾、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要求,围绕“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目标,以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九原区拾遗补缺、完善功能,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除了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加快实现农村牧区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之外,更是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挂牌保护村镇、街区、住房,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实施文化墙美化工程,打造美丽墙绘和公益广告风景线,力争每年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文明乡风美起来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新时代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的重要抓手。

去年,九原区共打造完成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等自治区级文明村镇6个、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等市级文明村镇18个,打造完成哈业胡同镇等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镇5个、李水月等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户5户、任玉莲等市级星级文明户5户、安四旺等市级文明农牧民6人。

今年,九原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大力培育健康文明乡风,把继承优良传统和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统一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嘎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小办或不办”的新习俗,深化农村牧区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

结合农村牧区现有的特点,采用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对广大农牧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卫生健康、家庭理财等培训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进嘎查村、入农牧户。同时,在村内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 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目前,九原区已创建了49个基层农牧民学习讲堂,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九有”讲堂。

曾经村里那些不起眼甚至破旧不堪的宣传栏,如今都焕然一新,栏内张贴着自己村的简介,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等,还有根据各村的特色设立的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不仅村里环境好了,还让我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多展示的平台,真的有了做主人的感觉”村民郭勇说。

文化生活美起来

今年的乌兰牧骑下乡惠民演出已进行了53场,受众人数9万多人,演出包括二人台小戏《县长下乡》、小品《一步之遥》、山曲联唱《激情岁月数十载 风雨兼程创辉煌》、四重唱《永远的乌兰牧骑》、快板《两学一做树新风》等一系列精彩的作品,乌兰牧骑负责人说:“我们就是要把这种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送到每个乡镇、送到每个村民身边,在丰富娱乐生活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温暖与鼓励。”

“村里有了图书馆啦,大家快点都来借书哇。”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托雅高兴的叫村民都来图书馆去借书。2018年,九原区为促进阵地文化、流动文化与数字文化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草原(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目前,全区8个苏木镇、街道已全部建成了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分馆,完成2797套户户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任务,促进了城乡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此外,九原区充分挖掘全区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加强农村牧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庄保护利用,扶持发展农耕、游牧、民俗、家风家训、红色记忆等民族民俗和乡村记忆博物馆。深入挖掘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农村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九原区委宣传部 刘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