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儿童退热药的选择!

现在给小孩子用的退热药很多,且不良反应也被经常提起,家长该如何选择?使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首先,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人体的合成增加,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有时体温变化还有助于疾病诊断和对愈后的判断。所以,不是所有孩子一发烧就必须马上用药。一般情况下,患儿低热(<38.0℃)时不主张使用药物降温,而应采取物理降温法。

常用退热药有哪些?

对乙酰氨基酚

代表药物有泰诺林、安佳热、小儿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等。对乙酰氨基酚通过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合成前列腺,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因其起效较快,作用强且安全,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荐和使用。目前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大于 3 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用药。

用法: 每千克体重 10~15 毫克/次,每 4 小时 1 次,每 24 小时不超过 5 次。

优点: 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 30 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刺激很小,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 2 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缺点: 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 2~4 小时。

布洛芬

代表药物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其退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达到退热效果,其散热效果维持时间长,且毒性较低。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等症状。6 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使用。

用法: 按体重给药每次 5~10 毫克/千克,需要时每 6~8 小时可重复使用,每 24 小时不超过 4 次。

优点: 布洛芬较安全,也是 WHO 推荐的可用于儿童的一类退热药。其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 6 小时左右,最高可达 8 小时。而且,它对 39℃ 以上的高热的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缺点: 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氨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加重溃疡的报道。还有报道说,布洛芬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排血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

代表药物有瑞芝清等。尼美舒利是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强大的退热、抗炎和镇痛作用。

用法: 儿童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 5 毫克/天,分 2~3 次服用。

优点: 曾经有人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发现尼美舒利突出的优点是较少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为它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低(约 1/100 万),所以,在临床中常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发热疼痛的治疗。

缺点: 近几年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增多,尤其是药源性肝损害(如肝炎、肝衰竭)及肾脏损害(如血尿、少尿)。2002~2005 年间,西班牙、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已将该药撤出市场。2011 年 5 月 20 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综合「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国内外研究和监管情况以及专家意见,决定调整「尼美舒利」临床使用范围,禁止其用于 12 岁以下的儿童。

赖氨酸阿司匹林

代表药物有来比林。该药是赖氨酸和阿司匹林的结合物,毒性有所降低,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

用法: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每天按 10~25 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给药。

优点: 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片剂、水溶液及混悬液(滴剂),没有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所以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医生常选择这类药。

缺点: 因为含有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所以 16 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谨慎使用,应用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该药在儿童(尤其是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12 岁以下儿童应慎用,3 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使用退热药时注意啥

儿童可以使用退热药的情况如下:

体温>38.0℃,且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体温 38.5~39.0℃,伴全身不适感者;高热及超高热患儿(>39℃);发热患者,无论热度如何,表现出明显不适或者伴全身中毒症状者;

儿童选用退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口服退热药一般可 4~6 小时 1 次,每日不超过 4 次;

尽量选用一种退热药。一些复方制剂,大多都是含有上述成分的制剂,使用时须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误用或重复用药;

联合使用应注意适应证。对小儿较为安全有效的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他们不能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退热药应尽量饭后服用,不宜空腹给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服用时应多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以利于排汗降温,防止发生虚脱;

反复使用退热药时,要勤查血常规以观测血中粒细胞数是否减少;

退热药疗程不宜超过 1 周,热退即应停服。体弱、失水、虚脱的患儿不宜再给予解热发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