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斯蒂芬·金、伊恩·麥克尤恩、阿特伍德最近推出了什麼新作?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挪威作家克瑙斯高文學之夜 | 滬上11月2019香港主題影展 |《像唐人一樣生活》趣味角度切入 | ......

......“圖畫書界奧斯卡”

月末月初,

我們將縱覽近一個月內全球文學期刊聚焦的話題,

遴選其中有趣、新穎、觀點介紹給大家。

9月,全球文學界推出了眾多名家新作:

斯蒂芬·金《研究所》(The Institute)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證言》(The Testaments)

伊恩·麥克尤恩《蟑螂》(The Cockroach)

蘇珊·桑塔格同名傳記《桑塔格》(Sontag:Her Life and Work)

......

《衛報》

專訪斯蒂芬·金

9月10日,斯蒂芬·金新作《研究所》(The Institute)正式在美國出版,這也是斯蒂芬·金的第61部小說。斯蒂芬·金在《衛報》的最新專訪中談到,每個作家的創作年限都不相同,有人需要數年,驚悚推理小說家詹姆斯·帕特森則只需要一個週末。對他自己而言,創作生涯過於短暫,因此他才會如此密集地產出作品,四個月就能寫出初稿。他從不會故意放慢寫作速度,或者過度打磨自己的文字,因為“如果你一直去戳傷口上的痂,那它就會再次流血而非癒合”。

《紐約客》

《使女的故事》續篇出版

在入圍今年布克獎短名單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新作 《證言》(The Testaments)於9月出版,並立刻登上多家暢銷榜單榜首,最終獲得了布克獎。作為《使女的故事》的續篇,《證言》的情節開始於前作的十五年後,創作靈感也來自於讀者對《使女的故事》的提問。《證言》以三位與基列國相關的女性為主線,展示了基列國的運作體系。在《紐約客》看來,《使女的故事》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愛爾蘭時報》

麥克尤恩推出新作《蟑螂》

9月27日,伊恩·麥克尤恩發佈新作《蟑螂》(The Cockroach),這是他的第16部作品,也是他今年繼 《像我這樣的機器人》(Machines Like Me)後的第二部作品。在這部致敬卡夫卡的作品中,主人公在早上醒來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型蟑螂,也一躍成為英國首相。堅決反對脫歐的麥克尤恩將對英國現狀的擔憂寫入作品。新書的突然發佈讓不少讀者都頗感意外,但在麥克尤恩看來,面對當下的困境,寫作是作家唯一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文學評論》

桑塔格傳記出版

作為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蘇珊·桑塔格至今被神秘化和誤解,也被視為世界主義的代表人物,很少有作家像她一樣與如此多的領域產生聯結。在最新出版的傳記《桑塔格》(Sontag:Her Life and Work)中,作者Benjamin Moser跨越了夏威夷毛伊島、斯德哥爾摩、倫敦和薩拉熱窩,進行了數百次採訪,其中包括之前從未公開談論過桑塔格的知名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

《紐約時報書評週刊》

關注兒童焦慮

過去十年內,美國年輕人焦慮症的病例增加了20%。在學者看來,潛在的原因包括社交媒體、遊戲、不科學的育兒方式和學習壓力等。在童書《膽量》(Guts)中,作者Raina Telgemeier以漫畫的形式,提供了舒緩兒童焦慮症的途徑之一。在作者看來,不少兒童都存在臨床焦慮的問題,但我們對兒童焦慮的關注少之又少,焦慮的孩子也缺乏和成年人的溝通。《膽量》讓焦慮的孩子看到自己,明白自己並不孤單,也為孩子們帶來安慰和希望。

夏季文創嗨

文學報夏季文創 已上線微店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