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热身,正确激活训练模式

夏日体能训练,为了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不少单位和个人有意压缩了训练前的热身时间,只为把握真正的“黄金”一小时。遇上强化训练等高强度体能训练时,这种直接启动“训练模式”的做法看似“高效”,实则给官兵身体埋下健康隐患。为此,新疆军区某团邀请有着丰富体能集训经验的陆军边海防学院教员袁勤,为官兵体能训练出现的热身问题答疑解惑。

给“热身必要”一个完美解释

热身是为了让官兵为后续的高强度训练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特定部位的伸展,还能减少训练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避免训练中出现肌肉抽筋、腹痛、岔气等,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训练伤的发生。热身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激活肌肉系统。热身让体温升高的同时,还可以使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弹性增加,骨骼肌代谢、氧的输送能力增强。热身也是给内脏一个信号,随时“待命上阵”,达到较高水平。

激活神经系统。积极热身会让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肾上腺素等会大量释放,神经冲动就会迅速动员“储备力量”,从而使身体能量成倍地投入工作,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打开”关节。热身可以明显提高韧带的弹性,使韧带、关节得到充分伸展和润滑,有助于防止运动外伤。关节稳定,身体就会稳定,关节灵活,身体就会灵活。

给“热身误区”一个友好提醒

不少官兵认为,只要训练强度由小到大,就没必要在热身上“浪费”时间,即使做热身也是“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千篇一律的热身也不容易让身体“兴奋”。对于热身,不少官兵还是存在一些误区——

热错位。训练上肢力量用深蹲热身,练下肢力量用俯卧撑热身,甚至不管练什么都是以慢跑代替热身……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帮助提升运动能力,反而错误地认为已经热过身而“放开”训练,导致训练伤发生。

热过头。热身完毕气喘吁吁大可不必,导致疲劳反而会弄巧成拙。其实一个好的热身过程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般情况下身体轻微出汗,就可以结束热身,开始正式训练了。

硬拉伸。不少官兵跑步前都是伸直双腿拼命拉伸,这种身体肌肉温度没有提升的前提下的硬拉伸,反而容易拉伤。拉伸与收缩配合,身体才能获得运动能力。因此,加入“关节活动”等套餐必不可少。

给“训前热身”一个正确打开方式

训前热身一般包括:关节活动,以较慢的动作活动身体关节,头、颈、肩、腰、髋等;有氧运动,蹲起、开合运动、跳跃练习等,有针对性地激活相关肌肉群;动态拉伸,通过肢体快慢结合运动,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激活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具体来看,热身还应区别对待。比如投掷手榴弹只进行局部重点热身即可,参加400米障碍跑则需进行总体热身,在高强度训练或参加比赛时,还应针对性地模仿训练动作,达到充分适应的目的。

在遵循训练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热身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新疆军区某团用“搏击操”来代替一般性总体热身,既活动身体,又增加趣味性。亲爱的战友们,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正确激活训练模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