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库管员、药房店员、网店掌柜的武汉24小时:加班加点,补货新口罩

在武汉工作了5年,周青还是第一次不回襄阳老家过年。周青和男朋友住在武昌区的中南路附近,她原本买了22日,从汉口火车站回襄阳的动车票。出发前几天,她一直关注着武汉疫情的新闻。昨天早上,和家人商讨之后,她做了一个决定:留在武汉。

周青决定退票,和男朋友留在当地过年。他们到中南路附近的盒马,采购了接下来十几天需要的食材,又从淘宝上买了一批口罩。

疫情下,在众多的防护措施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佩戴口罩。

虽然年关已至,但为了援助眼下的疫情,淘宝、天猫、1688和国际站的商家们,依然不舍昼夜地加班加点,支援武汉。


天猫店商家:周翔

加班加点,过年不回河南老家了


周翔是天猫上的口罩商家。

上午,他手脚不停,一会儿在打包口罩,一会又跑到电脑前当起了客服。

一周前,店铺陆陆续续地给客服、运营,以及部分仓库人员放假,让他们回家。那时,周翔只留了十个员工,准备花3天时间,把剩下的几万只口罩发完,然后赶在除夕前,开车回河南老家过年。

不过,1月20日那天,店里突然涌进来了好几万人,“全都在问有没有N95口罩。”一天时间,店里就多了十几万元的订单。

他搜索新闻才发现,在武汉爆发的新型肺炎,已经扩散到了全国多个省市。

2016年,周翔开始在天猫上卖口罩。他专门买了几台机器,生产一次性口罩。那年年底,雾霾爆发,不少人进店寻找N95口罩。自己的机器不能生产专业的防霾口罩,他又找代工厂拿货。

2019年的冬天,全国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现象。周翔仓库里还躺着几十只N95口罩库存,他决定不补货了。“先把库存消耗完。”

没想到,新年刚过,武汉发生了疫情。1月20日上午,他库存里的几十万只N95口罩,就被一抢而光。下午,他又紧急联系工厂调货,自己开货车跑到工厂,拉了几十万只口罩回来。


那天,周翔和工人们一刻不停地打包发货,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拖着沉重地步子躺倒在床上。醒来后,周翔发现,才几个小时的时间,店里已经自动成交了200多万元的订单。

他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打电话找临时工,“我们十个员工,一天最多只能发2万个订单,再招10个临时工,一天就能发4万只。”

这两天,周翔不断补货,“大多都是N95口罩的订单。”但每次一上架,不出一小时都会被抢光。”

他已经给河南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今年过年,要支援疫情,不回去了。”

黄冈药房店员 :郑雨濛

每天连轴转,补货新口罩


郑雨濛在湖北黄冈的一家药房工作。

最近一个星期,郑雨濛经历了工作以来最忙碌的几天。郑雨濛工作的药房,正对面就是黄冈市中心医院,这是黄冈最老的一家三甲医院。

十多天前,她发现,进出医院的人突然增多了,连带着,药房的人流量也开始猛增。“大多都是来问,有没有N95口罩。”郑雨濛和5名店员,每天连轴转,忙着上架口罩,跟顾客交流。“刚开始,口罩还整齐地摆在货架上,现在根本用不着,货一回来就直接堆在柜台上,不出半天,就会被抢光。”


从新闻里,郑雨濛知道,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而距离武汉只有100公里的黄冈,也未能幸免。临近春节,在外工作、读书的黄冈人,都返乡了。他们中大部分都是从武汉回来的。

每天,都有好几个医院的感染科医生,穿着防护服,带着面罩,全副武装地冲到店里。

“他们是来买扫额枪的。”过去,对面医院的医生给病人量体温,都是用传统的水银温度计,“五分钟才能测完。”这几天,来医院的发热病人,每天都以百计数。

温度计的效率太低,而扫额枪只需要一秒钟,就能测出温度。“有的医生一次性买了8只。”

这几天,来店里买口罩的人,总会顺带一瓶84消毒液。店里的库存很快就清光了,店长又连忙从1688上进了一批N95口罩和消毒液。


1688工厂库管员:陈金伟

进货、调货、出单,一个人干6个人的活儿


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1688上的商家。近期,“朝美日化”把1000万只库存口罩发往全国。春节期间,120名工人选择留守或者返回生产线,虽然原材料、人员、物流等重要资源都极度受限,但工厂仍然吹响口罩集结号:春节前后三天,日产能必须达到3万只;年初五之后,日产能5万,正月十五起,日产能10万只。人可以停,生产线不能停。

公司的库管员陈金伟“拼了”,进货、调货、出单,一个人干6个人的活儿,每天奋战16个小时:“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在医院外面,我们能建起一道防疫长城,我们和那些医生护士在一起!”


深夜的朝美日化有限公司依旧灯火通明,紧急加班,生产口罩。

公司负责人林焰峰决定给陈金伟发双倍年终奖,给所有的工人三倍工资,加班费,“不计代价,只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