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人说湖南出人才?

用户23407972653


湖南出人才,主要指近代以来。湖南人才的数量没有准确数字,但仅从当代军事家和开国将帅名单中,便可发现“湖南出人才,无湘不成军”之说绝非虚言。

中央军委在上世纪80、90年代正式确定的36名当代军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占41%,高居全国各省市榜首;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四川、湖北分别是7人、4人,加起来还不如湖南一个省多,他们分别是:

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黄公略。


1955~1965年间,我国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开国将帅共1614名,包括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其中湖南人共有202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按照籍贯统计,湖南籍的开国将帅共202名,占总数的12.5%,仅次于江西的325名和湖北的235名,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3。

其次,按照军衔统计,湖南籍的202名开国将帅所授军衔都很高,其中十大元帅有3位(占30%),十名大将有6位(占 60%),上将有19位(占 33.3%),中将有45位(占 41.2%),中将及以上73位(占 28.7%),这一人数和比例均居全国各省市之冠。

开国将帅中的湖南人,元帅3人,大将6人,上将19人

元帅3人: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大将6人: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

上将19人:王平、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傅秋涛、彭绍辉。

中将、少将因人数过多,不详细列出名单

除了人民解放军,国军中60%的将军也是湖南人,近代以来“无湘不成军”、“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之类的说法可谓名符其实。

湖南近代以来出人才的原因何在?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一种文化性格的弘扬。

近代革命领袖很早就注意到湖南出人才这一现象,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可谓恰如其分。

孙中山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

一是历史渊源

湖南人才之兴,起于晚清。由于内忧外患,晚清和近代中国产生了一批以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中兴名臣,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以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他们都是湖南人,都是各自群体的领袖人物。他们尽管属于不同政治群体,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理想和观点立场,但无一不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天下为公的精英人物,无一不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穷则思变的思想,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被后人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才有了湖南近代以来的人才井喷。

二是文化性格

从曾国藩创办湘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兴起洋务运动,到谭嗣同等力主维新变法;从黄兴、宋教仁等创建兴中会、同盟会,到发动辛亥革命,发起护国运动,一次次民族危亡的时刻,一拨拨湖南志士冲锋陷阵,表现出敢于担当、不怕牺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格。这种文化性格激励着后人发愤图强,于是才有了大批湖南有志青年争相投考黄埔军校;才有了黄埔军校1至5期7399名学员,湖南青年2189人,占1/4强,居全国之冠;才有了从北伐到东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许许多多湖南子弟成长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

三是地理形势

在古代中国,湖南偏居南方,被中原王朝视为蛮荒之地,但晚清和近现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湖南逐渐成为各方势力汇集和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北洋军阀混战,无论是国民革命军北伐,还是日本全面侵华,湖南都是全国的主战场。时势造英雄,频繁的战争固然造成时局混乱,但也开启了民智,激荡了思想,使得革命思想在湖南广泛传播,为优秀人才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奠定了思想基础。

《辞海》收录的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国之首;次为广东,38人;再次浙江,22人。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次为广东,44人;再次四川,40人。无怪乎民国时有言:“中国若为德意志,湖南即是普鲁士”。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一定要说一下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以两把菜刀起兵参加国民革命军,一路做到军长,作为旧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他无疑将锦衣玉食潇洒一生。但贺龙元帅为了中国革命前程,毅然在最艰难的时期加入我党,领导南昌起义、创建湘鄂西苏区、缔造红二军团。贺龙元帅无疑是中国革命的功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功臣。下面本人就列举下贺龙元帅的巨大贡献,以供人民铭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革命陷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组织南昌起义的周恩来同志找到了贺老总:“云卿兄,我的命今天交给你了,中国革命的全程也交给你了!”,贺老总义薄云天,当即加入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人之一。

贺老总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二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起家部队之一。

贺老总在抗日战争中担任120师师长,他指挥的齐会抗战,是八路军平原作战的典范。这场战役中贺老总亲赴前线指挥作战,身中日军的毒气弹,体现了为革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解放战争中贺老总率18兵团解放四川,军事生涯完美收官。

贺老总的功勋人民不应遗忘!贺老总的精神人民理应继承!贺龙元帅千古!


林屋公子


湖南何以名人多?湖广足,天下足。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占一半,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秦时,修灵渠连通湘江与漓江,联通西南、两广,出洞庭,通长江,下联江南、上接天府之国,过江即经湖北通中原。有山地、大河、大湖、平原、丘陵,地形丰富多彩。吃饱肚子,才能干别的事,书院为教习文明之所,勾通南北东西,见识广搏,丰富的地形环境,产生不同性格,共生共存。有水乡带来的文气,平原带来的豪爽,山地、丘陵带来的百转千回、坚韧之心。战国屈原流放于湖南,以《离骚》传于世;西汉贾谊贬谪长沙国,所赋多出自湖南;柳宗元贬谪湖南永州,其作品多出自永州任上,其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唐时,己是迁客、骚人,文学之士,观赏、游玩、文化聚会的场所;岳麓、石鼓书院皆建与唐、宋,石鼓书院更是四大书院建院最早的,宋代发展到顶峰,说湖南重学源于江西,纯属胡说八道。朱元璋两屠湖南并不准确,镇压湖南豪强是真,在平定湖南过程中,导致大量湖南人外逃避乱,相对湖南其他地区,湘潭地区湖南土著大族保存最多,也是湖南出名人最多的地方,明、清时代,湖南最大、最繁华的两座城市之一。


沉140769451


有一句流行语说:“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这句话是说明湖南出人才的明证。

湖南人在近代的作用,首先是政治,尤其产生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湖南人最大的骄傲。

有人统计过,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集体中,有52个领导人,其中有湖南人10个,占比近20%。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央领导的人有很多,包括主席毛泽,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党的总书记胡耀邦。任过政治局常委的包括任弼时、陶铸、李富春。任过总理的有朱镕基。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李立三、李维汉、谢觉哉、林伯渠等等。

新中国10大元帅,有3个湖南人,分别是彭德怀、贺龙和罗荣桓,占比30%。10个大将,湖南占6个,分别是粟裕、陈赓、黄克诚、肖劲光、谭政、许光达,比例达60%。上将57人,湖南达19位,占比33%。其他100多个中将,湖南人45个,接近半壁江山。

而要追寻湖南人从政的源流,不能不说到曾国藩。这里又有一句俗话:“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进国家的核心权力圈,白手起家组建湘军,带出去大批湖南人,一举平定太平天国,改变了国运,改写了历史。梁启超说,帝国藩不但是中国有史以来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可见评价之高。蒋介石以曾国藩为榜样,毛主席还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成了近代史上政治家们争先佩服和效仿的对象。

而与曾国藩同时代的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骆秉章这些人,都曾经在近代史上领一时风骚。

湖南人杨度曾写一首名诗:“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为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何等的自信,这是何等的豪迈!在近现代,湖南人在挽救中国于危亡中抛头颅、洒热血,确实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帝国的脸谱


说湖南出人才,这不是空隙来风,近代史上的名人,几乎有一半是湖南人。

湖南为什么那么多名人?

都说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来追索一段五千年前的历史。在我国官方的正统史中,确认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其实,中华民族有三个伟大的始祖,另一个是蛮尤。

蛮尤起源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后来率领部分族民迁居长江和黄河中下游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和征战,在距今五千多年前,与当地原有的原始人类结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称为“九黎”,以蛮尤为首领。《国语·中语》注中说;‘九黎,蛮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蛮尤是九黎之君。

他们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辛勤劳动,不断开拓,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越来越发达,一跃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且,最早进入中原。进入中原后,炎帝族也从西方进入中部地区,炎帝族与九黎长期发生部落冲突。九黎驱逐炎帝,直到涿鹿。炎帝联合黄帝部落,与蛮尤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惨烈无比的部落大战一一涿鹿大战。战争初期,黄帝与蛮尤对战,九战九败。后来,有人为黄帝设计出指南车,能自动辨别方向,战力大大提高,并扩充兵力,最终战胜了蛮尤,并将蛮尤擒杀。

蛮尤九黎部落战败后,为了逃避追杀,不得不退居当时比较偏僻的荆楚一带。

由于“胜败英雄论”等各种偏激思潮的影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官方正统史一直漠视事实上的始祖一一蛮尤的存在,这有失偏颇和公正。实际上,蛮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蛮尤的九黎部落战败后,后人为了生存,逃避追杀,隐居荒山野嶺,靠农耕度日。直到清朝时,曾国藩组建“湘军”才把蛮尤后人一一湖南人的骁勇善战,敢作敢为,智勇双全的潜力激发出来,先后出了曾国藩,毛泽东等一大批名人志士,几乎达到近代史上中国名人的一半。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湖南人有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历史渊源,切合了中国近代战乱频繁,乱世出英雄的时代特性。


用户61261209737


湖南出人才,不是说湖南出了哪一个人才,而是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湖南人从来没有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缺席,而且多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讲人物,可能四川、浙江、湖北、江西也有很多,但是它们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历史时期,湖南在洋务有曾国藩和左宗棠,在戊戌有谭嗣同和杨度,在辛亥有黄兴和宋教仁,在新中国成立有毛泽东和彭德怀,尤其是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那么湖南为什么出了这么多人物呢?

按照杨念群教授在《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一书中的说法,是因为湖南地形闭塞,刚刚沾被儒学,既得儒学之长,又不失山民的那种淳朴,比较注重经世致用。而江苏、浙江这些儒学的核心区域,因为文化病太重,已经无法发挥非常核心的作用。第二个是因为陶澍和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的湘军,以乡情和儒家经义为要,为湖南培养了一批人,这些人一代带一代,就都出来了。第三点是因为湖南虽然不是处于东南沿海,但是隔广东和浙江不远,所以也能得风气之先。最后一点,可能有点唯心主义,湖南在近代之前一直没有太多人才,可能也和人才地理的转移有关系。


青年史学家


准确的问法应该是:近代湖南为什么人才辈出?

湖南近代人才辈出,得益于湘军集团的崛起。

湖南人在"文″的方面不太行,历代状元、进士的数量远少于平均水平。太平盛世,没湖南人什么事。

然而,湖南人有着南蛮的血统,争强好胜的个性并没有因为大量江西人的迁入而彻底改变。适逢太平天国,好斗的湖南人找到了一条科举以外出人头地的捷径,那就是组建军队,搏取军功,于是有了湖南人才第一次的大爆发。

湘军统帅曾国藩极度爱才,在他的身边集结了一大批湖湘俊杰,上马可杀敌,下马可治民。这批人对晚清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南,本是封闭落后的省份,随着湘军的崛起,几十万湖南人跟着曾国藩他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回到家乡后,极大地改变了湖南的风气。封闭的湖南变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湖南。这种影响持续了几十年。一代代优秀湖南人正是这种风气培养出来的。


湘军廖正华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意思就是湖南这块土地,孕育的人才很多,从历史角度来看湖南,500年前,湖南还是南蛮之地,但是晚清开始,湖南人崛起,从曾国藩到左宗棠,湘军屡建奇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日军攻打武汉,只用了三天,日军攻打长沙用了一个星期,日军攻衡阳,整整47天,最后使用毒气弹,空投燃烧弹,才攻下,难道是衡阳人“不识时务”?正因为衡阳军民的“霸蛮”,才为大后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衡阳是全国唯一一座抗日战争文化纪念名城!

吃得苦 ,霸得蛮, 耐得烦!经世致用,敢为人先!

湖南,近代最伟大的人物,属毛主席,解放新中国,许多人研究毛主席一生,脱离不了一个词,就是知行合一,毛主席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文学家,思想家,同时“接地气”,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东西合璧,博古通今!湖南虽是南方,到骨子里留着彪悍的血液!


蒋昊说经济


在近代,湖南确实出了很多人才,是公认的近代最出人才的省份。



1,近代湖南著名人物代表

1)军政界著名人物

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李达、杨度、谭延闿、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谭震林、黄公略、李富春、胡耀邦、林伯渠、彭德怀、罗荣桓、贺龙、陈赓、许光达、肖劲光、黄克诚、谭政、粟裕、左权、李立三、李维汉、唐生智、滕代远、蔡锷、宋希濂、黄兴、宋教仁、谭嗣同、陈天华、程潜、蔡和森、萧克、王震、邓华、甘泗淇、宋任穷、苏振华、宋时轮、朱良才、杨得志、陈明仁、陶峙岳、杨勇。



2)思想教育界著名人物

魏源、徐特立、章士钊、谢觉哉。

3)文教艺术界著名人物

周扬、沈从文、金岳霖、余嘉锡、杨伯峻、黄仁宇、翦伯赞、周谷城、齐白石、黄永玉、田汉。



4)科技界著名人物

魏荣爵、张孝骞、陈国达、李星学、黎鳌。

《辞海》收录的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国之首。

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

无怪乎民国时有言:“中国若为德意志,湖南即是普鲁士”。



2,近代湖南出人才的原因分析

简单说,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一种文化性格的弘扬。

孙中山先生很早就注意到湖南出人才这一现象,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可谓恰如其分。中山先生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

“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



1)历史渊源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内忧外患,湖南产生了一批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中兴名臣,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以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虽然他们属于不同政治群体与派别,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理想和观点立场,但无一不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天下为公的精英人物,无一不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穷则思变的思想,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被后人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才有了湖南近代以来的人才井喷。



2)地理形势

湖南在古代被视为蛮荒之地,但近现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湖南逐渐成为各方势力汇集和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北洋军阀混战,无论是国民革命军北伐,还是日本全面侵华,湖南都是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时势造英雄,频繁的战争虽然带来战乱,但也开启了民智,激荡了思想,为优秀人才的诞生提供了滋润的土壤。



3)文化性格

从曾国藩创办湘军,到兴起洋务运动,再到谭嗣同等力主维新变法;从黄兴、宋教仁等创建兴中会、同盟会,到发动辛亥革命,发起护国运动,每当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湖南志士挺身而出,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格。

这种文化性格激励着后人发愤图强,投军报国;才有了黄埔军校7000多名学员,湖南籍就占1/4强,居全国之冠;才有了从东伐到北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湖南人成长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



最后,以杨度的《湖南少年说》结尾:

“浙江人出钱,湖南人出命,广东人出主意!”

“要想灭亡中国,除非杀光湖南人!”


可汗说事


湖南在清朝康熙年间才成为独立省份,但是近代一群湖南人撑起了半部近代史,尤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是千古第一伟人!

近代历史上,有哪些湖南人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做出重要贡献呢?

1,曾国藩。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和列强入侵的风雨飘摇之下,是他挽救了清王朝,并且开启了洋务运动。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汉族官僚走上政治舞台,为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2,左宗棠。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他以举人出仕,当幕僚开始,一直做到总督和军机大臣。左宗棠最大的贡献是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从俄罗斯那里虎口拔牙,只有左宗棠做到了。

3,谭嗣同。

谭嗣同是湖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谭嗣同是维新派中最优秀的人才。他死的时候只有34岁,可是他的《仁学》已经在思想界有很高地位。

维新变法中,只有湖南一地做的像模像样,其他省大都是装模作样,阳奉阴违。

谭嗣同的好友唐才常在谭嗣同遇害后在湖南发动了自立军起义,因广东佬康有为贪污军费而失败。

4,谭延闿。

谭延闿和谭嗣同并成为“湖湘三公子”,另外一位是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谭延闿考进士时,因为和谭嗣同同姓同乡,被慈禧猜忌不能中举。辛亥革命时,谭延闿在湖南宣布独立,并且拉上了几个湖南籍的巡抚一起独立。

谭延闿多次做湖南督军,是湖南近代化的重要推动人物。后来谭延闿一直做到国民党政府主席,还差点娶了宋美龄当续弦。

5,杨度。

杨度是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宪政专家,可是清末民初杨度依附袁世凯,始终未君主立宪制而努力。杨度晚年加入共产党,为我党地下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6,黄兴。

黄兴是湖南长沙人,是同盟会中仅次于的第二号人物,因为黄兴的支持,湖南系始终没有脱离孙中山。

7,蔡锷。

蔡锷是湖南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辛亥革命时,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建立云南军政府,后来袁世凯复辟,蔡锷潜回云南,召集旧部发动护国运动,再造共和第一功臣。

8,宋教仁。

宋教仁,同盟会中的宪政专家,他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度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可惜关键时刻被暗杀,议会民主制度夭折。

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湖南人始终走在中国前列,对此,杨度在《湖南少年说》中讲到: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

杨度的《湖南少年说》可以说是激励湖南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纲领,“浙江人出钱,湖南人出命,广东人出主意”“要想灭亡中国,除非杀光湖南人”这些话都是从杨度这里来的。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