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设一下,如果雍正没有继位,而是老八继位,清王朝会如何发展?

凝海999


清王朝不会比雍正做皇帝的时候好

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来说康熙治国的风格就是相对宽松,特别是由于康熙当政时间太长,在后期的时候朝政上的问题已经很多了,这是需要后面的皇帝来大力改革才能为清朝续一波的。老八是一个十分宽厚仁义之人,并且颇具仁义之心。但是用康熙的话来说就是“胤禩虽然仁义,但却只会用仁义去收买人心,却不能够有效的治国理政”。

因为自古以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官员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小团体。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便是这个道理,因为中国过去地方上士大夫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在这个时候,如果要得到官员的认可,是不能够侵犯他们的利益的。老八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从来不愿意去做得罪这些官员的事情。但是这些官员如果不压制住,朝廷的实力是会越来越弱的。比如当初发生天灾,朝廷拿不出银子,可是地方上的江南盐商能够拿得出来便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当时老八不去做,不是因为他做不要,而是他知道自己干这件事情是会得罪官员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其实已经和官员的利益绑架在一起了。这种情况下,老八如果继位,他能够做什么。如果继续像自己做王爷那样子,朝廷倒是能够其乐融融,可是底下的老百姓怎么办?雍正干的那些事情,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等,是非常难的,要得罪很多很多的人。不要觉得你是皇帝,别人就会听你的,中国历朝历代被弄下去的皇帝还少么?


历史是什么


康熙晚年,他的儿子们分立了各个势力,都为争夺皇位作着准备,然而最后最低调最不被看好的皇四子胤禛夺得大位,最有希望的皇八子胤禩却功败垂成。

雍正是个暴君,但暴只针对于官员阶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雍正是个好皇帝,雍正推行的新政,损害了官僚一级的利益,致使后来八爷党胤禩的逼宫。

上图为胤禩画像

胤禩就圆滑的多,在别人眼里就是个老好人,宽厚待人,人们都叫他贤王,从利益角度来说,官僚们更希望胤禩可以做皇帝。

当年黄河发大水,胤禛胤祥南下救灾,逼迫士绅捐款,如果换成胤禩就不会这么做,胤禩是个文化人,他知道得罪了官僚自己不会有好下场,老百姓虽多但在胤禩眼里只不过是一群草芥,根本没什么用处,争夺大位能帮自己的是这些当官的而不是老百姓,得罪了又如何。

上图为胤禩剧照

反过来说如果胤禩做了皇帝,首先他不会像雍正一样坚定不移的推进新政,因为胤禩是靠着收买人心来把自己托上大位的,一旦他登基,做的依然是收买人心这一套,继续为官僚一级谋利,对于官僚压迫百姓利益的胤禩是不会管的。

如果没有雍正在中间呕心沥血的改革,也不会有后来的康乾盛世,如果胤禩当了皇帝,二十年后再把大清传给后代的话,那时的大清应该气数已尽,各地起义只能提前爆发,大清灭亡咫尺可及。

胤禩一直学他的老子康熙,对大家以仁,其实他只是用仁来收买人心,他和雍正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只看到了皇帝的位置,雍正看到的确是整个大清的江山社稷!


历史探索公元


小玥来回答:

大家先了解下清朝初期历史:清朝为什么能存在300年?其实在康熙晚期,清朝就已经是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清朝就不会有后来的200年了。之所以清朝没有在短时间里覆灭,雍正皇帝起了关键的作用,严厉打击贪腐,遏制土地兼并,打击富豪,使得清朝继续往上走,雍正在位十三年里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实雍正充当的就是一个拼命攒钱的皇帝角色。为清朝续了国运还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位的十几年,国库的存银高达几千万两,如果没有他,后面的一切都接不上了。

八爷有“八贤王”的美称,在清朝士大夫官僚阶层有很大的威望和支持度。所谓“贤”只不过是官僚阶层对他的巴结和宽厚,而且八爷更是以康熙为榜样,处处学习,主张做一个对下仁义的仁君。八爷如果当上皇帝会比康熙还要仁慈,但是仁慈也扭转不了吏治的腐败,土地兼并也不可能有很好的遏制,而且贫富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况且八爷也不会也不可能去做打击士大夫的事情,更不会实行摊丁入亩和针对官僚的一系列改革。

所以,如果八爷即位对于清朝来说是件坏事,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就有可能是件好事。


尕蛋读史


雍正能够登基成功,就证明其比八阿哥要高明,所以就算是八阿哥登基做皇帝,不见得能够做的比雍正好,更何况雍正执政期间,推行了不少改革政策,没有雍正这些改革,估计满清很难挺到鸦片战争爆发。

雍正是一个铁腕政治家,面对康熙留下来的一大堆问题,雍正采取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要认为康熙执政晚年清廷很稳定,实际上当时腐败成风,而且满清各个阶级之间矛盾被激化,典型的就是汉人同满人之间的矛盾。

康熙以仁义待官员,面对腐败现象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康熙采取的是拉拢和收买人心,这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康熙也曾意识到需要进行改革,但是康熙下不了决心,只能搞搞微服私访,这其实不过是装装样子。

而雍正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吏治,严惩腐败官员。挽救了大清的财政,要知道康熙年间国库一直空虚。雍正整顿吏治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雍正索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军机处。并且雍正还废除了贱籍制度,这极大的缓解了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雍正可以改土归流,这可是需要触动那帮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事换八阿哥去,他有这个魄力吗?


小司马迁论史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大战中,老八独具慧眼知道拉拢文武百官,以赢得官心,所以被称之为贤王。老四身为孤臣式的人物,再拉拢百官也是于事无补,所以只能逆袭式的继续孤臣不讲情面赢得康熙帝欣赏和获取民心。

老四这一招可以说是兵行险着,在朝臣支持方面是远远不如老八的,虽然弱势。但却获得了康熙的赞赏,最终传位于他。而且拉拢的大臣虽然少,但都起到大作用,如年羹尧在西北牵制了大将军王老十四,隆科多负责京城守卫,助他稳住了时局。

从九子夺嫡来看,表面上是老八厉害,其实老四才是真正的高手。

老八的为官之道是拉拢百官,以获取支持。说白了他就是当时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巩固统治的根基就在于此。不像老四一样继位后敢拿既得利益集团开刀,大刀阔斧的改革。

老八如果继位肯定不会拿既得利益集团开刀,因为他统治的根基在于此。那么我们在看看康熙后期的败笔,康熙晚年的败笔不只是继承人方面处理不当,造成了九子夺嫡。还有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的严重现象。


康熙晚年的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有多严重呢,我们也不用纸面上的字数来大篇长论。通俗来说,一个帝国的中央朝廷腐败以后,就好像一个人的心脏开始老化出现问题,进而波及到全身也就是说中央朝廷的一点腐败蔓延到地方是很严重的。看看雍正改革时杀了多少贪官就可以知道一二。

康熙帝晚年的官场政治生态已经很严重了,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碰上老四的一番大刀阔斧改革是及时抑制住了,没有恶化到很严重的地步。(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到了乾隆中后期又开始恶化。

如果碰上老八这样的人,会继续恶化下去,波及全国,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就会迅速由盛转衰,最后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或许老八有实力有手腕可以在各大势力之间打擦边球稳固统治,但根子已烂,到了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当政时期,清朝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元朝享国近百年而亡。

当然以上假设只是根据问题加以结合现实而推理的,但一切假设必有漏洞,此假设只是个人所想,并非唯一标准,博君一笑罢了。


宋安之


历史不可假设,所以我们的一切都只是分析,老八当皇帝在当时并不是最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八为人

不可否认,老八为人很好,与人相处不拘束于规矩与名分,并且与皇九,十,十四子关系都非比寻常,与朝中大部分大臣关系甚好,以至于皇亲国戚都对他赞不绝口,同时与江南名流比如李光地等人关系密切。于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康熙晚年的社会问题是,因为康熙治理偏向于宽厚,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我觉得,以康熙圣明,一定知道问题所在,但,各地巡抚,朝中大员多与自己的皇子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晚年康熙才整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八子越有人追捧,其实康熙越不放心。

康熙

二.张明德事件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让废,皇长子希望自己当太子并愿意诛杀太子,结果让康熙大为愤怒,觉得皇长子没有仁爱之心,皇长子知道自己已经失利,就与康熙说民间相学家张明德说老八有皇帝之相,极力推荐老八,康熙更不高兴了,从此认为老八有挣储之心,康熙后来对八子严加指责,并想治罪,结果皇九子,皇十四子,皇十子都与康熙据理力争,后来经查,发现是皇长子的阴谋,但康熙对老八一定有了戒心。



三.重立太子风波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想重新恢复太子太子位,于是经常与大臣说废太子人不错,到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召集大臣,让大家讨论谁当太子比较合适,康熙听大臣的,结果却让康熙大为意外,大臣都极力推荐老八,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重则领头的大臣佟大维,马齐等人后来找理由将老八囚禁,并说自己梦到了太子生母很想念太子生母,大臣不敢反驳,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太子复立。经过此次事件,太子觉得忧虑,挣储之心暴露,康熙五十年,太子党羽大量被拿下,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次被废,从此太子无望

四.死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出巡热河,老八应该陪在左右,因为老八生母去世,所以无法陪伴,于是派太监说明情况,结果他托太监送康熙的鹰打开后已经奄奄一息,康熙大怒觉得老八没有父子亲情,随后,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停了老八俸禄老八大病,康熙表现冷漠,虽然后来恢复但形象大大折扣。康熙五十七年朝中大臣再次联名请求立老八,康熙手御驳斥。



所以老八虽然民意大,但是永远不会再当了,当了只会让大清越来越腐败,而且死鹰事件说明老八心理素质和思考问题欠考虑。

谢谢


静萌亮


不管谁上台,汉人都是奴才,那怕你位高权重一身本领,在八旗贵族面前都是狗奴才!雍正是启用了汉人才夺的皇位,可死在他手里的年大将军,跑路的邬先生等等只能说明汉人在满人面前只是个奴婢而己,死不足惜!大清旺盛百年是汉人一手撑起的,满人只是个寄生虫而己!


路上LS588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是社会真实的写照,也是封建社会避免不了的,康乾盛世其实没那么如宣传般骄傲。康熙晚年也知道大清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是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办法。在康熙眼里老八担不起这份改革的重任,其为人宽和,但实质虚伪,好大喜功,注重表面功夫。所以在康熙眼里只有老四胤禛能完成他改革的梦想。所以雍正继位的谣言就不要传了,雍正得位绝对正统。所以我相信如老八继位,清王朝灭亡的更快。


历史老顽童


看电视剧《雍正王朝》,老八这个“贤王”只是对有利用潜在利用价值价值和的人很厚待,同时也是为了收买笼络人心,擅长权术斗争而不是治理国家,利益分配只针对一小撮人,广大民众是没份儿的。看看老八被抄家的时候,为了遣散身边的一干人等,发的遣散费高达1000万两白银!身边的大小奴仆哪个不对他忠心耿耿?看看康熙晚年,国家财政紧张,康熙焦灼到了什么程度,雍正继位后为钱烧心费神的情景。政治糜烂,官僚贪腐,民众困顿都不在老八的心上,老八只关心自己的权势强弱和既得利益。这样的人当了皇帝,既无雍正的决心和铁腕反贪腐革除旧弊,也不会关心老百姓负担的轻重有没有饭吃,只会用天下人的利益交换官僚集团对他个人的忠心和支持,清朝的国运雪上加霜了


立志成虫


康熙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八一直以来看似处处模仿他,可是只学到了他的形而并没有学到他的神。如果把大清的江山交给老八,那要不了多久就彻底完了。其实到了晚年,康熙自己也意识到了那些埋藏在所谓的康熙盛世下的隐忧,而当时的他对此已经有心无力了。所以迫切需要找一个有魄力、能激浊扬清的继承人,于是,雍正也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