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文物有故事」守望与开创:海洲欧氏宗祠

2019年,古镇镇海洲欧氏宗祠入列第六批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都说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那欧氏宗祠蕴藏着怎样的海洲宗族历史和中山古建筑的魅力呢?一起来探索吧!

欧姓来源有段“古”

欧氏宗祠位于古镇镇海洲行政村的北海村,欧姓为村内第一大姓,欧姓始祖真堡,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广东广州迁居到香山县黄旗都(现海洲),成为海洲欧氏的始祖。欧姓原为“区”姓,后因真堡公十世孙应辰在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祖祠始建北海,因白蚁为患而迁建晚市,当时祖宗牌位、祠堂匾额都在“区”之右加上红色“欠”字而变成欧姓。

北海村村貌(图源:《中山村情》)

宗祠修葺一新

欧氏宗祠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北海村西隔圹18号侧,坐西朝东,原建筑为两进三间,现仅存头进,深7.3米,面阔11.5米,建筑面积84平方米。头进九架,砖墙承重,前廊双步,斑岩石柱。硬山式瓦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山墙,灰碌筒瓦,素胎瓦当,青砖外墙,红砂岩基座、门框,地铺红色阶砖。2011年重修,祠堂入门上梁有汉文、满文并列刻写的“余山姓启,平阳族开”匾额;祠堂中间大堂位置挂两幅“圣旨匾”,书于清代,为复制品,文字为满文、汉文,原件保存于中山市博物馆。祠堂右侧小道有1口明代古井。

欧氏大宗祠(图源:《中山村情》)

明代古井(图源:《中山村情》)

祠堂藏品丰富

祠堂存有《欧氏大族谱》、圣旨、契证(地契和房契)等家谱文献。《欧氏大族谱》由欧宏兆、欧业荣、欧辉强、欧展武、欧绍球、欧盛坤、欧金荣等宗亲于2008年编修,

圣旨为清咸丰十年(1860年)颁布,契证(地契和房契)为民国时期五致堂及欧致和、欧致信、欧致忠宅地契。祠内保存清代举人旗杆类石欧氏公祠石匾、石碑。四块举人旗杆类石分别刻有:“咸丰戊午科乡试中式第十二名举人”“康熙二年丙午科中式第五十七名举人”“乾隆甲午科中式第二十三名举人”“光绪戊子科顺天乡试中式第二百三十二名举人”。

欧氏公祠石匾(图源:《中山村情》)

举人旗杆类石(图源:《中山村情》)

圣旨一(图源:《中山村情》)

圣旨二(图源:《中山村情》)

地契(图源:《中山村情》)

宗祠活化利用

欧氏宗祠是海洲欧氏分支祠堂,现祠堂内开设民俗展览,展示传统农具、农作物和其他文献等,还原古镇镇海洲欧姓宗族历史,是古镇镇重要的中小学乡土教育基地。

欧氏宗祠外观端庄精致,内在藏品充实,两者相彰溢彩,这种不可多得、内外兼修的魅力着实让人为之赞叹。


注:本文参考资料《中山村情》(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2018年)


文丨蔡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