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南朝齐、梁皇室本是同姓一家,为何萧衍还要改国号?

nancywu_43689974


南齐的建立者是萧道成,我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不敢说精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很多细节我在我的大话南北朝的专栏里也有提到过,大家都很疑惑为啥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和后来的梁都属于“萧家”的天下,可是为啥到后来萧衍上台后,不用“齐”为国号而用“梁”为国号?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读了这么多历史,你看到有谁比我有趣?不关注,还在等什么呢?

一、齐的建立

大家都是知道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南朝多为汉人,而北朝多为少数民族,南朝第一个皇帝是一个草根,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就是人称刘寄奴的刘裕。

很好奇我为啥要说刘裕,这刘裕不是刘宋的建立者吗?当然要说,没有刘裕就没有萧道成,没有萧道成也就没有南齐。



萧道成在刘裕征战天下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哪呢?要说谁给了萧道成建立南齐的机会,还是他刘家。自刘裕以后儿子刘义隆上位还算政治比较清明,虽说杀了几个大臣吧,但是整体来看还算是比较稳定。而刘义隆一死,剩下的子孙就开始造了。怎么造?弟弟为了皇位杀哥哥,儿子密谋让老爹退位,还有侄子玩弄叔叔,叔叔杀侄子,整个一个宗室内部的屠戮。试问这样的刘宋能延续多久?



果不其然最后刘宋就毁在了自己子孙手里,本来人家萧道成没想反,每天小皇帝把杀人当游戏玩,谁不提心吊胆。

就这么萧道成开始谋划篡宋,人家还成功了。

二、南梁萧衍

萧衍:“南齐是姓萧,但不是我萧衍的萧!”

南梁的老大萧衍,要追根溯源起来南齐的老大萧道成可是萧衍的叔叔。



萧家是大户,在当时号称“兰陵萧氏”,我们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对于很多门阀世家来说都没有一点威信,人家家里要是势力大,虽说你是皇帝,但是你的力量还不一定有人家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大。当年西晋灭亡,东晋之所以南迁时有这么多文人士族追随司马睿南下,正是因为有大门阀世家“琅琊王氏”的掌门人王导牵头才有这么多人追随司马睿南下,你要靠司马睿拉起的大旗让门阀南迁,几乎是不可能的。

萧家其实算是豪门世家再次崛起了,因为萧家在西汉时期就很有影响力,后来没落了,直到东晋时期才有所缓和。到了萧道成那里在刘宋做将军,因平叛做大做强,甚至能影响朝廷走向。



虽然说南齐和南梁都姓萧,但是萧衍的上位并不是正当渠道,你想想萧衍是谁?他不是萧道成的亲子,萧道成死后萧赜即位,而萧衍只能算是和萧赜平辈,为啥皇位会到萧衍手里?不用说肯定是不正当即位。 既然都不正当了,在叫“齐”可能萧衍自己心里也不舒服,改个国号,心里一下轻松好多。

三、萧衍改国号之因

这个我在我的专栏里有一个细节伏笔,在这里给大家提一下。

刘宋灭亡的原因就是由于宗室相残,萧道成这个亲眼见证然后又亲手终结了刘宋的人,自然也要然自己的子孙吸取教训,不要步了刘宋的后尘,萧赜即位后,即使自己的兄弟再过分也没有杀一个兄弟,这也算是贯彻落实了老爹的遗嘱。



但是天不遂人愿,萧赜没杀一个兄弟,而自己的四儿子却间接的死在他手里,直接死在了萧衍老爹手里,这萧赜能不懊悔吗?但是皇帝永远不会找自己的毛病,自然萧衍老爹就承担了。你说萧衍会怎么想?到最后做大了,改了国号我想和这个事有很大关系。


历史中简堂搜史君


按照古代的血统论来说,南朝的齐、梁皇室已经远远谈不上是同姓一家。因为,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和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已经是超出五代之外的宗亲,对此,我们可以看下他们两家的世系:

萧整——萧俊——萧乐子——萧承之——齐高帝萧道成。

萧整——萧辖——萧副子——萧道赐——萧顺之——梁武帝萧衍。

这上面可以看出,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和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还可以勉强算得上是在五代之内的亲戚,所以如果是萧顺之来当皇帝,他还是可以继续沿用“齐”这个国号。

但等到萧衍时,已经是第六代,按照古代奉行的五代宗亲说法,这已经是超出五代之外,已经不能再算是亲戚,而且按照规定,五代之外的亲戚去世,既不不用服丧礼,也就是不用披麻戴孝。


这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南朝齐、梁皇室虽然本是同姓一家,但因为梁武帝萧衍已经超出五代之外,所以他的这个萧姓,已经和齐国皇室的萧姓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当皇帝,自然要重新改国号,否则如何显示他的开国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萧衍更改国号,也是希望能够减轻称帝的阻力。因为,当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篡位,尚且被人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不仅朝野非议不绝,四海叛乱也时常出现,最后逼得萧鸾用武力大肆屠杀萧道成的子孙,最后才得以坐稳皇位。

现在,萧衍作为已经超出萧道成五代之外的亲戚,就更没有继承大齐正朔的礼法支持。如果他继续沿用“齐”这个国号,岂不是更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只会让他的政敌找到更多借口来反对他。

在这种背景下,萧衍索性推倒重建,他先是逼齐和帝封自己为梁公,接着又封自己为梁王,然后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梁国势力,把齐国政权一步步掏空,最后再逼齐和帝禅位给自己,从而彰显自己的称帝的合法性和正统,这就和当年曹操和曹丕的所作所为基本类似。


我是赵帅锅


南齐创建者萧道成,祖籍兰陵,为汉丞相萧何24代孙。萧道成的高祖萧整晋时南迁武进。宋末,萧道成先后被封为齐公、齐王,进而代宋建国,国号齐。魏晋时期,谶纬之学仍然盛行,据说齐国国号的确立就是建立在谶言的基础上。宋朝初议给权臣萧道成封号时,崔祖思建议萧道成接受“齐”的封号,主要依据“金刀利刃齐刈之”这句谶语,这句话出自北朝十六国时期著名道士王嘉,“金刀利刃”指的是“刘”(繁体的“刘”),“刈”有剪除之意,这句谶语也即代替刘的是齐,所以萧道成遂以齐为国号,取代刘宋。

梁朝开国者萧衍,与南齐皇室为同族,为萧道成族侄,同为萧整后裔。齐末,萧衍控制朝政,初封梁公、进梁王,后继位遂以梁为国号。关于梁朝国号的由来,当然也离不开谶纬之言,萧衍在准备确立国号时,道家陶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遂让弟子进献给萧衍。另外,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称“齐宣德太后诏萧衍自建安郡公进爵梁公,衍志也”,所谓“衍志也”,概因“梁”有“用木跨水”之意,引申开来,即“梁”有延伸之意,所以“衍志”大概也指齐梁本为同族,国姓不改,梁代齐也是萧氏的一种延伸。

陶弘景


楚邾


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齐、梁的建立者都是萧氏一族,分别自称是西汉丞相萧何的二十四氏孙和二十五氏孙。那么梁武帝萧衍为什么不继承齐国国号呢?这里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详细展开:

宗族疏远,共同先祖并非开国者,宗庙难以祭祀

齐、梁的开国者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分别出自淮阴令萧整的两个儿子萧隽和萧鎋。按中国古代礼法来说,齐萧一脉是大宗,梁萧一脉是小宗。到梁武帝萧衍这一代,两家已经在五代之外,血缘关系很弱。

另外,这个萧家的共同祖先并非开国皇帝,如果梁武帝萧衍继续用齐国国号,在宗庙祭祀的时候就要祭拜齐国的皇帝,而不能祭祀自己的祖先。

甚至萧衍可能还要改认齐高帝萧道成为父....,而他们实际只是远房的叔侄关系。我想这是梁武帝萧衍不能接受的。

(可以参看我做的人物关系图)

远小宗入大宗,合法性无法解释

其实梁武帝萧衍在灭齐之前,齐国已经在建武元年(494年)被齐高帝的亲侄子萧鸾篡位,自封齐明帝,从此齐国的王位就落入开国皇帝萧道成弟弟的一脉手里。

为了稳固统治,齐明帝先是认萧道成为父,诈称其第三子,之后又几乎杀尽了萧道成的子孙。但是萧鸾一支仍不能解释统治的合法性,江山无法坐稳....

且以宣城王为太祖第三子。——《资治通鉴》·齐纪五

试想萧衍这个超出五代之外的远房侄子又怎么能合法解释继承齐国的合法性呢,论亲疏怎么排都轮不萧衍这一脉继承齐国皇位。何况当初萧衍还是打着帮齐高帝一脉报仇,推翻的萧衍后代统治。

所以梁武帝萧衍干脆走了一遍自曹魏以来的禅让套路,先封梁王,位加九锡,上朝不拜等等。最后用了自己的封国"梁",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南齐统治短暂且后期不得人心

萧齐在南朝里面是四个朝代里是统治时间最短的,只有23年。只有前两人皇帝齐高帝和齐武帝还算是励精图治,体恤百姓。而在后来的十年里,继位的皇帝不是荒淫无道,就是嗜杀成性,国家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刘宋代时的淮北之地也几乎全部陷落。

老百姓对齐这个王朝已经没有什么留恋,如果梁武帝继续沿用这个国号,不仅没有一点好处,还有全部承受它的负资产。更改国号,才能使百姓有新的寄托,并且开新的国运。

以上就是萧衍虽然和萧齐同属一族,还要另开国号的原因。

多有疏漏,烦请指正

期待您的关注


中外纵横史


这个很正常!萧衍不喜欢借壳上市,尤其是壳子的质地确实烂透了,不得人心。

首先,从道统和法统来说,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可是分别建立了唐国、虞国和夏国。所以,萧道成和萧衍也可以。即使来源于同一个杜撰的祖宗萧何丞相,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国号。

其次,从兰陵萧氏内部来说,旁支出身的萧鸾得位不正,疯狂屠戮高帝子孙后代。荒淫无道的萧宝卷,血腥屠杀功臣名将,严重削弱了南齐王室的统治基础,导致州官刺史都是外姓势力。皇室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总和明显小于各地节镇的综合。

再次,从外部来说呢,当时州官刺史,大都使持节,就像唐朝的节度使一样,把持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和用人权力。萧衍如果接盘齐朝的血统,没有了新朝新气象,权势格局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味道不太明显。

最后,大家都是五福外的亲戚,基于血缘关系的感情基础早就平淡如水了,既然可以狠心的灭了同族王朝,谁还愿意穿旧人的衣服?


亲爱de猛兽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捋一捋萧氏家族的关系网。

齐国开国皇帝为萧道成,到了齐国皇帝皇帝萧昭业(萧道成的重孙子)这里因为荒淫无道被萧鸾(萧道成的侄子)取代,取代之后仍然使用齐这个国号,到了萧宝卷(萧鸾的儿子)的时候也是因为昏庸被萧衍(萧道成的侄子,萧鸾的同辈兄弟)把控朝政,萧宝卷之后萧宝融(萧宝卷的同母兄弟)即位,没多久萧衍就取而代之,萧衍上位后把国号改为“梁”。


改国号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原因:

1.萧衍曾被萧宝卷封为梁王,按照古代改国号的例子(例如李渊曾被封唐国公,所以建国为唐朝),以梁为国号名正言顺。

2.萧衍登基之后,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告知“梁”是运符。

3.萧衍不同于萧鸾,他与齐朝王族的关系已经比较远了,没有太多的亲戚感情,而且他是推翻齐朝昏庸统治的贤明之君,以齐为国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顺带提一下,萧衍在当上皇帝后还是非常贤明的,齐朝也一度非常繁荣,可惜后期出现侯景之乱,被囚禁到饿死,齐梁的萧氏都是萧何的后代,琅琊榜中的皇帝就是萧衍为原型的。

我是人来疯历史头条号,希望大家关注我!


人来疯历史1


南朝作为我国历史上齐、梁、宋、陈4个朝代的统称,这里就不得不提齐和梁这两个朝代君主的故事。

历史上对他们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来二人都称自己是出自萧何一家的子孙,但因为没有真正的历史依据,所以关于这个身份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当然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他们的皇室之姓,同样都姓萧,那么他们在此前经历了哪些变迁呢?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混乱的时代,南朝以汉人为主,北朝却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关于南朝的第一个皇帝刘裕,就不得不提他从草根变凤凰的传奇经历。

早期的他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后来当皇帝也是他一步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得来的,也算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励志狂人。

南齐的建立与刘裕打下的根基密切相关,可自从刘裕隆死后,刘家的后代可来可谓一代不如一代,也可能生活太过于安逸,刘家兄弟之间斗争不断,最后却给了萧道成篡位夺权的机会。

刘朝家的江山就在兄弟间尔虞我诈中,实力逐渐消耗殆尽,最后被萧道成捡漏也只能怪他们咎由自取。

南齐姓萧,但是南梁的老大萧衍却并不认为跟他们是一家。

之所以这样说,也有他的道理,按照辈分关系来算,萧道成是萧衍的叔叔,当时的萧家也是盛极一时的名门大户,自然关系网也就错综复杂。

由于在那个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往往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表面看似拥有权力的皇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只能妥协让步。

有些是士大夫家族实力强悍,甚至能够左右朝中政权,架空皇帝也不在话下,就看人家想与不想,毕竟背上谋反篡位的骂名可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儿。

当时的萧家作为豪门大家,影响力和实力自然也属于当时的佼佼者。

强大的萧家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崛起,尽管后来家道中落,但是也不妨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后来的刘宋政权时期,萧道成可是作为将军的存在。

手握大权的他,最终也受不了刘家的那几个呆呆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自然就干脆接手自己搞了,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凭借当时萧家的实力,也没有人敢怎么样。

虽说同为一个萧家,但为什么要划分的那么清楚,最后萧衍连国号都改了呢?

其实就不得不说萧衍和他的叔叔萧道成的关系,虽说两人是叔侄,但毕竟没有至亲的血缘关系,即使萧道成死后,也绝对轮不到萧衍即位的。

但为什么最后由萧衍掌管大权,这里就得说萧衍和他叔叔有着同样的手段,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但是终究还是有办法可以得到。

其中用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自然也可以瞒天过海,但是为了避免遭人口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国号!

如果和此前一样称自己为齐,那么显然说不过去,不仅自己心里对此事耿耿于怀,就连别人说起来有难免心生怀疑。

至于后来为什么改梁,这是因为萧衍当皇帝之前,他可有着梁王的称呼,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自然改国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萧衍当时起兵成功,就一直不再步萧齐的后尘,为了能够标新立异不受前朝的影响,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摒弃此前治理不当造成的现状,改个国号就能够解决许多麻烦,萧衍自然也对于此事乐此不疲。


大国布衣


家族和国号是完全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国号,是王朝改朝换代的标志,象征一个全新政权的建立,历代开国皇帝即位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通俗点说,就是你做了皇帝,首先你要告诉别人,你这个皇帝和国家是怎么来的,是正常即位,还是禅让,还是通过其他方式。

传位和禅位那可是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传位,上一个皇帝传给新的皇帝,99%是自己的儿子,剩下的可能是自己的兄弟之类的,但是本质上还是从一个传给另外一个,国家还是这个国家,自然不需要改国号。

禅位也分两种。

一种是老皇帝不想干了,禅位给新皇帝,这种禅位本质上还是传位,自然不需要改国号。

第二种是一个政权的皇帝被逼无奈,禅位给另外一个人,这种禅位本质上其实是旧政权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新政权,这就必须改国号。

再看看梁朝是怎么来的。

(1)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和齐朝末代皇帝关系。

萧衍和齐国末代皇帝齐和帝只能说是一个姓的亲戚,论起关系,那可就远着十万八千里了,算哪门子的一家人,早就出了五服,八竿子才能打的着的亲戚。

所以,他们只不过都是姓萧罢了。如果一个姓就算是一家人的话,那天底下人大部分人都是一家子了。

(2)萧衍是怎么做皇帝的。

萧衍本是齐国大将,后来起兵灭了东昏侯,又改立齐和帝为帝。

真正意义上来说,东昏侯死了,就意味着齐朝已经灭亡了,齐和帝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傀儡而已。

所以,萧衍称帝,绝对不是人家东昏侯给他的,他和东昏侯没有任何比较亲近的关系,和齐和帝也是一样,自然称帝之后要改国号了。


师明礼


此“箫”非彼“箫”。一样的姓氏,让你不认识的人家里当儿子,祭祀人家家的祖宗你会愿意吗?

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和南梁的建立者萧衍虽然都姓萧,而且都是兰陵萧氏,萧道成是西汉丞相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萧衍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但既然都是一国的建立者,就要按照宗法制正统序,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南齐的建立者是萧道成,按照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传承原则,帝位只能在萧道成的子嗣中传承下去。继位者为大宗,余者为天下小宗。但不管怎么轮也轮不到萧衍这样名为一族而实际上是远支的宗亲上去。

萧衍如果不改国号,仍然承认南齐政权的存在,那么他自己的继承就是不合宗法制的,就会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事实。那就无疑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篡夺了天下大宗,这等于是给自己埋下一个隐患,给了反对者一个把柄。

改国号,把南齐变成南梁,等于是重定天命,以梁衍自己的这个“箫”为天下大宗,那么原来南齐的“箫”反倒变成了小宗,这等于是正统序,让自己名正言顺,所以必须要改国号。


沅汰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续命王朝,比如东汉和蜀汉继承西汉法统、东晋继承西晋法统、后燕继承前燕法统、西辽继承辽朝法统、南宋继承北宋法统。这些续命王朝都有两个明显共同点:一是续命王朝的创立者与前代王朝的创立者都有直系血缘关系;二是续命王朝在创立初期实力都比较弱,需要利用前朝的声望为自己招揽人心。

就拿刘秀、司马睿、赵构三人来说。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立国之初仅有河北一隅之地,且遍地都是西汉诸王后裔的割据势力,他必须要打汉王朝的旗号,否则他的政权就没有合法性;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立国之初连自己嫡系军队都没有,全靠士族支持才继位。他如果不打晋朝旗号,根本没有鸟他;赵构是宋徽宗儿子、钦宗弟弟,子继父业,他也必须要打宋朝的旗号,否则一样没有继承合法性。


从以上对于续命王朝的论述可以看出,直系血缘关系和政治需要是续命王朝的创立者是否延续前朝国号的关键因素。如果这两条关键因素一样都不占,那么续命王朝也就没有必要打前朝的国号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萧齐和萧梁政权就是如此。

首先从实力来看,萧衍称帝前,他已经是大权在握的权臣,并不需要利用齐朝这个国号为自己招揽人心。他有能力改朝换代,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这一点是刘秀、司马睿和赵构等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次从血缘上看,萧梁的创立者萧衍和萧齐的创立者萧道成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道成的族弟。按照亲戚关系排序,亲兄弟>堂兄弟>族兄弟,萧衍的父亲和萧道成平辈,虽说两人共有一个祖宗,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老祖宗了。如果按照清朝对宗室成员的分级,萧衍他连宗室都算不上,最多就是系红带子的觉罗,也就是二等宗室身份。而且萧衍其实连清朝的觉罗都不如,他和他的父亲虽然一直在萧齐当官,但是并不享受皇族待遇。

这一点从萧衍的个人经历就可以看出,他走的并不是宗室成员篡位的套路,而是权臣上位模式。他官任大司马,享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和剑履上殿的待遇,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昭一样,大权在握后再逼萧齐皇帝禅位。所以萧衍的继位,跟曹丕、司马昭和刘裕这种异姓大臣篡位没什么两样。

再往大了说,历朝历代,为什么皇帝更希望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兄弟?连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会见外,信不过,更何况萧衍跟南齐皇帝的关系更远。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必要打齐朝旗号。

当然了,大权在握和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这还不是萧衍另起炉灶的关键原因。萧衍之所以要放弃齐朝的国号,主要还是因为政治上没有这个需求,他认为与其延续萧齐,不如改朝换代算了。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萧衍称帝前,南齐的名声太臭了,完全就是负资产,新政权继续称齐,对萧衍的统治很不利。具体有多臭,举两个例子:

第一、萧齐的控制力不稳,真正有效掌控的地区只有扬州、荆州北部、益州北部,除此之外的大片地区,例如交州、广州和荆州南部,这些大片土地,朝廷基本无力管辖,任由蛮人作乱、百姓涂炭。边陲之地的闽越、俚洞和牂柯实际上是萧衍建立梁朝后才彻底征服的。

第二、萧齐的威望不够响。除了控制力不够之外,萧齐与北魏的战争基本没赢过,把刘宋的很多资产都给败完了。老百姓和士族对萧齐政权都没有信心。萧衍也是从底层爬上来的,这一点他太明白了。



另外还有一点,萧齐第五代皇帝萧鸾也是支庶入篡,他跟萧衍一样,也是皇族的小宗篡了大宗的皇位。他的篡位,严重影响了皇帝权力继承和皇族内部的和谐,此时萧衍一个出五服的偏支若再次入篡,那么未来萧氏内部的政治稳定性会大打折扣。同时也意味萧衍给自己找个一个大负担!萧齐那么多皇族该怎么安排?不是自找麻烦么?

备注: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齐武帝萧赜去世后,他是有儿子的。但是萧鸾却以小宗身份连续废杀了萧昭业和萧昭文两任齐帝,后来萧鸾又自立为帝。他因自己的即位合法性不足,便在称帝后,将萧道成和萧赜的三十多个子孙几乎全部诛戮殆尽。因此萧鸾的名声很差,士族也对支庶入篡很反感。

因此在这种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同时前朝的国号又是纯负资产的情况下,萧衍想到了另起炉灶。他声称齐朝被萧鸾篡夺,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也被萧鸾这个乱臣贼子所团灭了。齐朝已经是萧鸾的齐朝,自己不能再用此国号。于是便建立了梁朝。这种法统依据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统胤转移”。

其实在七十年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新朝的建立者与前朝的创始人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前朝名声太烂,负资产一大堆,新朝自然是不想沿用前朝国号,于是就另起炉灶,建立了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