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样写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李冕


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还不少,既然问到了,就好好讲讲。但是估计篇幅不够,尽可能言简意赅,举例说明。

格律诗,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格式包括字数、句数这些明显可见的规则,也包括句式、文法这些内在的内容。韵律则包括押韵的规律,以及每个字的平仄音调。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规矩,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

而严格遵守格律体规矩的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那么怎么写格律诗?搞清楚平仄、押韵、对仗就可以了,保证不出律就是格律诗,但是不一定是好诗,不过至少保证了是,然后再追求好不好。

因为题主就是问格律诗,所以请认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学绕道,那不属于这个话题。因为在这个提问中,格律的重要性是高于意境的。

体式

字数上分为五言、七言。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句式不整饬的一概不属于格律诗。所以要写格律诗,首先要把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收拢一下,用长短一致的句子来规整自己的思路。


押韵

格律诗的押韵都是押平声韵,不能转韵,篇幅再长的排律(过百句)也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极其严格。至于在写格律诗的时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韵还是今人的新韵,这个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

用平水韵的古意些,在古人总结的平仄规则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发音妨碍今人阅读流传,用新韵则容易让人读懂,因为普通话人人都懂,只是要尽量不使用平仄系统上古今发音入韵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标注这首格律诗使用的是什么韵,让读者心里有底。

平仄

平仄上来说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这里假设大家对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区分平仄)。这四种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诗的首句来判定的。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韵。比如“白日依山尽”,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式为仄起不押韵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导方式,即“对”、“黏”。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要相对的,而下一联的出句则要求与上一联的对句相粘。“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按照“对”的规则,推出对句为“平平仄仄平”,所以“黄河入海流”是合平仄关系的。

第三句则要平仄与这句相“黏”,也就是相似,但是因为第三句是要以仄声断句的,所以要做出调整,“欲穷千里目”,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实际上是首字不论平仄的“平平平仄仄”,在重要的“二、四”位置的平仄是相“黏”的,所以没有出律。结句作为第三句的对句,自然平仄要和“平平平仄仄”相对,所以“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完美收官。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中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这只是一首完美五绝的分析,其他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的平仄关系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自行对应了解。除了仄起不押韵格式之外,还有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总共四种基本格式,并不算复杂,就不一一例举了。

对仗

四句的绝句是不要求对仗的,像上面的《登鹳雀楼》五绝全诗对仗,那是王之涣的文采好,但对仗并不是绝句的必须要求。

不过律诗的颌联、颈联是要对仗的,至少颈联要对仗,否则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中不论多少联都要求对仗,难度相当高。

达不到怎么办?出律,就是古风,不是格律诗了。

我们看一首白居易的七律。

钱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仄就不说了,这是平起押韵格式,大家根据前面讲的“对”、“黏”自己分析。颌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颌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就是对仗的。

句式

句式这个类似于“诗家语”。在格律诗中有很多不同于正常讲话的表达方式,如“倒装”、“限定”,这个需要大量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诗家语的精髓,达到古诗词的境界。

当然,就用现有句法写诗问题也不大,而且更加容易让人读懂、理解。这个只是一个层次问题,像白居易的香山体,就以人人能读懂为要义,只要意境营造得好,句式花哨未必能别出心裁。

文法

格律诗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转合”。不排除有诗人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之后在精巧构思下打乱这个结构,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由于诗词体式短小,并没有多大的空间给我们去乾坤大挪移。

能够按照“起承转合”写好一首诗,基本上就能达到格律诗的中上水平,意境上要是营造得好的话,就是上上品了。

还是用白居易这首律诗举例。“起”,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笔,交代写诗的事由,地点,环境,景色。“承”,颌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接首联,进行景色细化,丰满意象。“转”,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开写人在春色中行走,这首转得不算明显。“合”,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回首联的景色位置。

这就是格律诗的基本文法。

总结

说了这许多,其实总的讲起来,不过是林黛玉教香菱讲作诗说的: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如果不了解点格律知识,大概连林黛玉的话都听不懂。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我常说,学习诗歌创作,最好方法是从学写格律诗开始。而学写格律诗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平仄韵律。

而对于学习格律并不难,翻阅下我文章里面的诗词写作练习(一至五),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就基本学会了。



学写格律诗,难的不是格律,而是如何写得既达意,又合律。这个只能多练和多读了,而练又比读重要。

以自学的形式学写格律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初学者,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很容易为了使句子合律而拼揍。我在上篇问答说过,网上的诗词,有一半的句子是不合格的。而最大的问题是,写作者并不知道不合格的原因。

串句、对句练习,是学写格律诗所必须的基础训练。我学的时候是每周两次,幸运的是每次都有名师批改和讲解。但这过程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不是对诗词带有执着和热爱的,或者如我是被家父迫着学的,看到这里建议跳出文章,趁早收手。



我之所以说这句话,是也曾经办个一期公益性的诗词创作辅导班,那时兴致勃勃地从图书馆借来场地,请来了颇具名气的老师作免费教学,但两周过后,能坚持下来的学员已不足一半。

网络的情况则更甚,在头条我也一直想致力诗词基础的公益教学,但效果很不好,在文章里发出首篇《十分钟学会平仄》的文字时,尚拥有过万阅读,而在发第二篇文字时,阅读开始减小,其实人数多少对我并不重要,最不如意的是,能完成文里所布置作业的人数极小,尽管我对每个作业都会认真回复和批改。

不参与练习,这类文章,你看一万次都没有用。而事实上,现在的网坛,真正带着执着和热爱想去学习诗词的人并不多,大多网友都是只将其当作一种娱乐或消遣,有个联友跟我说,他的出句只要附注了平仄的要求。参与的人数立即减小2/3。



回归题目,怎样写格律诗?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对诗词创作,是带有执着和热爱,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的。这可以在回复栏留句言,我看看有多少?也看看我能帮你们多少?如果只是想借此娱乐消遣的,则什么都不用学。

我是筱静,致力诗词鉴赏和基础知识普及,谢谢你的关注。


诗词书院


格律诗创作与审美是相辅相成的。

前者是写,后者是读。读是积累,写是创新。先读后写,边读边写,以写促读,相互促进。

先了解什么是格律诗平仄,格律诗基本特点是什么,再了解格律诗的规则要求,才会知道该怎么写。

什么是格律诗平仄呢?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中的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是“平(声)”,第三声(上声)、四声(去声)以及古“入声字”都是“仄(声)”。

什么是格律诗呢?

“粘对”是格律诗区别于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失“粘”失“对”的诗是古体诗,不是格律诗。

诗句中的汉字平仄必须按“两两交替”的原理来组合。诗句中出现“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就叫“失替”,是诗家公认的诗病。因为它会破坏诗句中文字突出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失替”的诗,也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孤平”,即仄平仄。“孤仄”,即平仄平。“三平尾”,即平平平。“三仄尾”,即仄仄仄。

格律诗体裁较常见的是律绝和律诗。律绝四句,律诗八句。按诗句字数分类,律绝常见的是五绝和七绝;律诗常见的是五律和七律。

按首句第二字平仄及押韵与否,分类为平起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和不入韵四种平仄格律。

七绝是在五绝诗句开头按“两两交替”的原理增加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示例如下供参考:

1、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2、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3、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4、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从上述平仄格律示例中可看出:

绝句中,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同,诗家称之为“粘”;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重要的再说一遍:“粘对”是格律诗独有特点(诗句五字的标称为五绝,七字的标称为七绝)。非“粘”非“对”的诗不是格律诗,是古体诗(诗句是五字的,就标示为“五古”,七字的就标称为“七古”)。标称格律诗体裁形式,是为了便于按体裁要求来审美。

从上述平仄格律示例还可看出:首句第二字平声,就叫“平起”;首句第二字是仄声,叫做“仄起”。

“平起”的五言绝句中,按“两两交替”原理在每句开头加上与句首平仄相反的两字,就演变出“仄起”的七言绝句。

“仄起”的五言绝句中,每句开头增加与句首平仄相反的两字,就演变出“平起”的七言绝句 ,见前面所述平仄示例。

将上述平仄格律重复一遍,就演变成律诗平仄格律了。例如,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五绝格律重复一遍就演变出五律平仄格律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依此类推,七绝格律平仄重复一遍

就演变出七律格律平仄了,这里不再赘述。注意了,律诗中的中间两联必须是对仗!

对仗与对偶不同。上下句平仄相反,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双数句押韵,是对仗区别于对偶的基本规则 。前者是格律诗平仄押韵格律,后者是各种体裁都使用的修辞方法。前者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后者没有平仄要求,只要求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即可。前者切忌“合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字词和句意相近或相同),后者不忌“合掌”。前者避免上下句意思重复,“惜墨如金”;后者重复强调,突出某种思想感情,“泼墨助势”!

严格遵守平仄格律,是格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根本原则。任何以“因律害意”为借口来否定平仄,其实已脱离了格律诗的讨论范畴。

平仄规则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是格律诗创作审美的最高追求。

格律诗创作审美,在平仄押韵标准上有两把“尺子” 。平水韵是古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尺子”,中华新韵是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的“尺子”。前者是古代皇帝“钦定”的,适用于与古人对话。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为平仄押韵依据,顺应当今国家大力推广普及使用普通话的历史发展需要,适于今人对话!当二者平仄押韵出现冲突时,作为今人理应与时俱进,在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首选中华新韵作统一“尺子”,力避在两种不同“尺子”上的意见分歧,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提高现代格律诗质量上来,使格律诗逐步走向大众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贵“意境”,诗贵真情。格律诗与其他文学体裁形式的作品一样,讲究酌词炼句。古人推敲提炼诗句的典范不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古代名句都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话,值得我们在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积累借鉴!

说格律

七律·十一庚(中华新韵)

无孤巧借措辞通,

对仗犹须上下从。

切忌三平齐尾聚,

当心仨仄靠边容。

粘连叶韵求佳境,

用典寻源效杜工。

替换多音成美律,

免除复字入诗丛 。

“无孤”,即无“孤平”。“巧借措辞通”,即巧借汉字众多同义词、近义词来替换通融。

“上下从”,即上下句平仄相反,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

“切忌三平齐尾聚”,即规避三个平声字在句尾一齐出现。

“当心仨仄靠边容”,即注意不要用三个仄声字挨着容纳在句尾。

“杜工”,即杜工部(杜甫)。

“替换多音”,即用同义字或近义字替换诗句中出现的多音字,避免多音字带来的多音多义模糊不清,力求准确鲜明。

“免除复字”,即用同义字或近义字替换除对仗叠字之外的非对仗重复用字。

更多诗联创作审美常识,可关注并点击我头条号头像进入主页,分别点击“文章”、“问答”、“微头条”等栏目,有图文原创详解。

欢迎光临指导,探讨交流!



格律酌词炼句


问题:

创作近体诗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

前言

老街味道尽量用最少的字让您在半小时内了解创作律诗的方法,如果觉得内容较多,可以先看完绝句部分消化一下,然后再看五律:

一、平仄

学诗先要学平仄,古四声有平上去入,今天有1234声,古四声与今天的四声有区别,也有类似之处。

1、普通话有1234声,1、2声为平,3、4为仄。

妈麻平声,马骂仄声

2、古韵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同上:妈麻平声,马骂仄声。区别是个别字古今不同。初学者可从今韵学起,过渡到古韵。

3、关于入声,请看 《老街诗词闲话44-学格律诗怎么辨认入声字》

二、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其实就是:平完了仄,仄完了平。平平仄仄 后面+平,前面+平。仄仄平平 后面+仄,前面+仄

加【 】的字表示可以平可以仄。

三、律诗的句子组合方式

1.第一句

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因此律诗也有四种组合。

2.第二句

两种方式:

(1)第一句是平收的话,第二句是另一句式的平收。

如: 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是仄仄仄平平。反之亦然。因为:律诗双数句必须平声结尾,连续两句不能用同一句式。

两句为一联,绝句二联四句,五、七律四联八句。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单数联称为上联,双数联为下联。下联必须押平声韵。

(2)第一句是仄收的话,第二句则用对仗原则。

如: 【仄】仄平平仄,下一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下一句【仄】仄仄平平。

对仗原则:上下联平仄相反。【 】里平仄不限。

3.第三、五、七句 粘连

根据第二、四、六的句式,利用粘连的原则。

例1: 第二句是平平,第三句是平平另一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身是飘蓬子,心如劫后灰。惟怜楼上月,犹是故乡来。

‘’粘连‘’:因为第一字会有可平可仄的情况,所以粘连的标准是第二个字必须相同,第二句的如和第三句的怜,必须是平声。

例子2:第二句是仄仄,第三句是仄仄另一句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秋溪红叶落,风雨入哀弦。一枕相思泪,新年叠旧年。

雨和枕 都是仄声。

4.第四、六、八句 对仗原则

律诗的四种形式,除了第一句有两种平收的句式以外 ,第三、五、七都是仄收,所以对句只有对仗一种方式。

四、律诗的四种格式

看完上面应该明白,律诗的四种格式,就是4种句式,根据对仗和粘连的原则,形成的四种组合: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

白公堤上游,风物雨中秋。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巷转斜藏竹,桥多半隐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弹词溯青史,灯火起红楼。【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一棹烟波远,姑苏访二丘。【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第一句

春茶生海市,采以奉仙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甘露泉边土,崂峰云上芽。【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安期不食枣,太白误餐霞。【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品清香远,壶中天地奢。【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平起仄收式五律。上下联平仄句式相对,2、3句粘连:以和露,4、5句粘连:峰和期,6、7句粘连:白和品,白是入声字,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第一句

七十古来稀,八旬今未奇。【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东崂欣结社,白首漫谈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绿酒龟堪换,长安居自宜。【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王戎年最少,诸老尽吾师。【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十和结,入声,仄。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第一句

太白餐霞去,云槎东复东。【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亭台遗海雾,竹石慕清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扣栈溪声远,望峰鸟径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何如老塘子?白首作山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仄收的律诗,前四句和后四句格式完全一样。

下面两个问题可以看我的下一篇文章《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何如老塘子的‘’老‘’,应平实仄,这叫‘’半拗‘’,关于拗体可看我的文章《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安期不食枣的‘’不‘’应平实仄,平平仄仄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体,叫做‘’三仄尾‘’。

第1首的弹词溯青史,平平仄平仄,也是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种常用变体,和三仄尾一样,属于唐诗正格。

五、七律四种格式

七言律句就是五言律句前面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因此七律也有四种格式,这里只举一例。

如:

平起平收式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仄】仄。

变成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咏白燕

满目山川人迹稀 ,故园应有月争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渭城雨共梅花落 ,金谷芜平只影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贴地芹泥迷絮雾 ,绕枝寒水照霜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倦来选梦梨香暗 ,王谢风流作雪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知识点:有时候平仄会用这种符号表示: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六.律诗的粘连与对仗

1.粘连

前面第四条第2项举例说的很清楚了。

2.对仗

对仗不仅指的平仄,词性与句子结构也必须相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称为律诗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有其它格式可以看我的《什么是偷春格 ?》


七、律诗的押韵

1.韵书

古韵中诗韵用的是《平水韵》,词韵用的是《词林正韵》,元曲用的是《中原音韵》。今天普通话韵是《中华新韵》。

韵书不仅解决押韵的问题,平仄也是依据韵书。

因为今古音调的变异,因此即使是古人,作诗也要经常查古韵。

如《平水韵》中:寒、删、先、元不是一个韵部,东、冬不是一个韵部,乱用就出律了,在唐朝科举考试叫‘落韵‘’,直接就落榜了。

初学者如果有难度,按照普通话来作诗即可,但熟练后尽快转到古韵上来。

2.押韵规则

七律除了平收格式第一句可以用邻韵外,其他四韵必须在同一韵部。如:

太清遥在翠微间,疲马缁尘似火煎。万里云浮曝白日,满楼蝉唱噪晴川。稻粮谋在奈何尔,名利心高聊复焉。他日会须登玉阁,与君结此海山缘。

第一句‘’间‘’在〔十五删〕韵部,‘’煎、川、焉、缘‘’在〔一先〕韵部,‘’间‘’如果和‘’煎、川、焉、缘‘’任何一字交换位置都是‘’落韵‘’。

如有不清楚之处,请留言我再修改。

律诗的规则基本讲完了,才疏学浅,非常欢迎各位指正错误,先行谢过!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嗬,这个题目看起来很高大上啊!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和主席老人家都曾说过,年轻人不宜去写格律诗。为何?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思想活跃,感情奔放,但也正是知识积累时期,写格律诗等于跑,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玩不转的。

写格律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只有在各种舞姿都熟练自如的情况下,才能收放自如。写诗也一样,先要在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原则下,让情感自由奔放,以情取胜!待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至少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积累,诗词歌赋散文戏曲都要有所涉猎,这时才去考虑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就象学游泳一样,不管你在岸上学了多少理论知识,刚下水必然是称砣一个,还得先从狗刨水学起,再学正规泳姿,不然怎么学都学不象!

学格律诗并不难,正常智力情况下,两周就足够了,如果先前没有诗歌基础,学会了又能怎样?肚里没货拿什么进去填?

这里我只想告诉年轻朋友如何走步骤,具体知识不如去找讲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那就是第一步:

读诵古诗词,要读出声来,把握诗词韵味和节奏,感受古典文化魅力,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如果读来读去不能够感动自己,觉得没意思的话,也就没必要再走下去了!因为兴趣是获取知识最好的动力,没有兴趣的话,学什么都不可能有结果。

第二步,提高鉴赏能力。有了一定诗词保留量,就要能鉴赏。什么是鉴赏?就是既要知道好,又要知道如何好,好在哪里?心领神会不算,要能说出来!当然只是初步的,不要你能达到鉴赏家水平,但至少要有这方面的能力。

第三步,写。不要管什么规则,想到什么写什么,一任情感渲泻,写出来不要怕出丑,尽管拿出来给人看,不要有玻璃心,放下自尊。要这样想,今天你把我说得一钱不值,总有一天我要你好看!要有点阿Q精神,这样才能听到各方意见,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第四步,学规则。这方面有的是讲义和书籍,不用我多说。

第五步,学对句。就是对对子,对对联。为什么?学对子,能让你学会如何遣词造句,把握语句结构,进一步加深遵守规则,运用规则能力,更重要的就是知道了什么是对仗,不会对仗的话,写的诗词是没有感染力的。因为对仗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比兴修辞手法,从原始人那时就有了的,传承何止五千年!

在你的对子人看人夸时,这时你写出来的格律诗除了嫉妒者外,不好也是好了!

但愿能对年轻朋友们有所帮助!


云卷飞山


格律诗讲究平仄相应,词性相对。下笔要先立意,描写,借代,比喻,夸张,对比,对仗,暗喻等手法尽量使用,写完再对照字典校对声调。以前老夫是写打油诗的,后为形势所迫,走上了格律诗的不归路。请看老夫所写:

排律:美女翁佳娜。

有诗为证:

粉臂香衣撑赤伞,

乌云宝髻举金簪。

桃春玉面临凡地,

凤氅银身降宝船。

几罐“喜多”金童领,

一湖浪漪凤鱼钻。

花枝颤动千鸟唱,

粉袖轻拂万柳闲。

笑语盈盈波浪起,

香姿楚楚彩云延。

芳湖玉液红霞处,

艳影兰舟碧水间!

又,翁佳娜人美心美,为支援武汉抗击肺炎 轻解绣囊捐资一万元。现与李白为杨玉环所题诗“清平调”韵和:

七绝:芳心可鉴。

有诗为证:

美艳一身皓月容,

红霞万朵漫天浓。

捐资一万川江见,

济世千心楚汉逢!






老张335536


其实这个问题大约一句话就能概括了:按格律,说人话。那么如果要细说下来。好的诗词,也就是一篇好的文章,格律诗也不例外。一篇好的律诗,大体上需在乎【形式】和【内容】。

律诗之形

格律

律诗有特定的规矩,一共四韵八句,其中平仄皆有定数,同时叶韵也需要按平水韵来。如果不按这个形式,那么便不能叫做律诗。简而言之,律诗最基本的形式便是符合格律。其余有答主谈过这个问题,我就不仔细说了--------如果真想学律诗,最容易的大约就是格律,认真点半个月便能掌握个梗概,这里仅列几个格式:

平起不入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起入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起不入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起入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技巧

如果说格律是让你写的东西看起来像律诗,那么形式便是如果让你的律诗【长的好看】。文章讲究措辞典雅,章法严明,律诗自然也是。

丨字句的精炼

这方面尤要注意,如今很多人写律诗似乎有一套新的古文形式----今人不这么写我就这么写,也不管古人是不是这么写的。充斥着各种生造出来的字眼,看起来逼格奇高,但是写的是什么自己大约也是不懂的。

那么如何正常的、生动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描写的景物,便是精炼字句的意义所在。而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多写、多读。多读是扩充自己的词汇,不至于要写的时候哑口无言。多写则是让理论变成实践。当然,凡事过犹不及,字句精炼当符合情感、立意即可,如果一昧苟营雕琢,自然流于纤仄。

譬如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圆”两字,便是精炼到极致的自然,并不是某些人自以为的“天然”。

丨章法布局

所谓章法也就是起承转合而已。这个东西,初中老师教作文的时候肯定说了很多遍。我就不细说了。陶短房先生曾经说,填词的,掌握了一个词牌这个词牌就不会写的太难看,但是写一辈子律的人,不见得就敢说自己的律写的好了--------虽然说起来就是起承转合,但每一句就七个字,看起来平平无异,但是你写的主题、情感都是千变万化,如果通过起承转合来表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里有个办法便是读古人集,需要注意古人是如何写,如何布局----但是又不能为了套套路而去看古人的诗。---------做菜是为了吃,而不是为了做的好看才做。

内容

内容是律诗乃至任何作品的关键,之前所谈的技巧,无法也就是让你能更好的表达你的‘私货’而已。那么什么是内容?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乃至你的阅历,都是内容。内容则贵在真实。所谓【诗言志】,是学诗最正的路子了。

之前和一位前辈谈到陈散原,说陈与父亲变法结果前途断绝;其父暴死又来不及送终---这份经历在,所以写的“歌哭”。但是没这个经历学他那样写,那就是扯淡了。但是陈“歌哭”也是需要技巧去支撑的。比如:

“东南灾已数千里,寂寞吟堪三两人”---为了突出写这‘三两人’,放了一个大背景“灾已数千里”然后镜头拉近到眼前,便更显得真切。这种一实一虚,层次便出来了。

但是提一点,这并非是陈刻意去这么写-----而是他有这种语感在里头。我们需要的也就是培养这种语感、美感。而不是刻意去这么学。这当然也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总而言之,律诗的精髓便是需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东西”是你迫切想要表达的。而其他的字句精炼,章法布局,纯是为了你的内容而作用的。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无聊到巅峰


第一个问题,怎样写格律诗?

很简单,懂格律,会造句就行了。

格律一般来说,笨人大概一星期搞明白,如果一个星期还搞不通“粘”和“对”是什么。那就写古风或自由诗,不要学格律诗了。

造句呢,就是五言七言两种,或许也有六言律诗,不算主流,还是以五七言为主。

造句就看天份了,与读了多少诗词关系不大,当然一首诗词没看过肯定不会写诗,初学作诗都是模仿。但有些人就是把《全唐诗》,《全宋词》都背下来,诗写的也狗屁不通。关键不是要写出多华丽的字句,而是有没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做诗不是堆砌词藻,而是把心中所感化成凝炼的字句。

第二句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初学写格律诗不要纠结拗救,尽量用正格,写诗不能为做而做,有感觉就写一首,没感觉就别写,否则写出诗不是虚的,就是俗的。

诗写到一定程度时候,容易高看自已,这时的人愿意对别人的诗评头论足,特爱指出别人作品格律或章法上的错误,而且极易迷信某些位大师,并喜欢与他人争论一些观点。如果有这种情况,恭喜你,你不是小白了,而是半瓶子醋的水平了。

如果有一天,你觉着自已心中有创作冲动,而笔下却一句也写不出来了,这时不是你不会写诗了,而是对诗词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敬畏,那就入门了。

总之写律诗,要看自已想达到什么程度。是像下象棋一样只要懂马走日,象走田的水平,还是要达到棋未动,心己明的境界。


扬沙蔽日


需要注意的是,用笔用纸用心写。写婉约诗的时候笔尖和人心都要细,纸要柔要绵要渗透性好,墨要惜墨如金,心要自恋,情绪要柔要缓,要空虚寂寞有点冷,要爱笔爱纸爱自杀。写豪放诗的时候笔尖要粗,纸板要硬,要泼墨如水,要躁狂,要呐喊(最起码在心里呐喊),要摇滚,要生不如死,要有点暴力倾向,最好直接在黑板在墙面在水泥地面写,把笔和黑板墙面都写坏,把水泥地面捅个洞,行为自带疯狂的硬节奏,比节律强多了!


bTdbTd


初学写诗,先认文字的平仄,就是这个字是平声还是仄生?分不清文字的平仄就谈不上写诗,即格律诗。你要找一份平水韵表,买一本古诗格律的书,先了解格律,分平仄有2个方法,第一读唐诗,找有拼音的唐诗,用普通话读诗,读出音调,分析诗句的平仄,1,2声是平,3,4声是仄,1,2声里还有古入声,这些字要按仄声对待,找一份古入声今平声的字表,平时可以参考。第二,读对联,作对联,对联的平仄都是向对的,学写对联既分清了平仄又学了对联。写诗用韵,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新韵,平声字拼音韵母相同的字都可以压韵。新韵平声字里的古入声字不能压韵。分清了平仄,懂得了用韵,你就可以按格律定式,模仿唐诗写出古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