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一代大帝三番五次被騙子忽悠,把自己女兒搭進去了還不思悔改

導讀:武帝聽得入神,大聲地感慨說:“唉! 我要是能像黃帝一樣成仙登天, 我把撇下妻兒看作同脫掉鞋子一樣毫不可惜!”便任命公孫卿為郎官,派他到嵩山迎候神仙。武帝還傻傻滴問公孫卿:“你是不是像少翁、 欒大那樣騙我?”

班固《漢書·郊祀志》歷來只被認為是一篇記載帝王祭祀活動的文字,而未被認真發掘其思想內容。其實,它除了記載皇朝的祭祀禮儀外,還以明顯的批評態度, 敘述帝王受盡方士欺騙的荒唐可笑和淫祀氾濫的貽害百姓。它詳細記載了一代大帝漢武帝三番五次被方士忽悠。


李少君


李少君是個年老的方士,善於說乖巧言詞,會一套裝神弄鬼的招數,又稱能使老人變得年輕。他對

武帝說:“祀灶可以獲得神仙的法術,然後會把丹砂化為黃金,用這種黃金做食器便能長壽,也就有辦法見到蓬萊仙人, 並長生不死,黃帝就是這樣。我曾在蓬萊海上見到仙人安期生,請我吃像瓜那麼大的棗子,他就住在蓬萊海中,逢到高興時才見人,不高興就隱去。” 武帝全信這一套, 親自祀灶,派出方士到蓬萊尋找仙人,又派人把丹砂化煉成黃金

“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而海上燕齊怪迂之士多更來言神事矣。”分明是病死, 卻硬說他化去不死,這正是對武帝沉溺於迷信的有力諷刺, 由此而助長更多的方士前來招搖撞騙

少翁

是從齊來的方士,他的騙術更加花樣翻新。當時武帝所寵愛的李夫人死去,少翁摸透武帝的心思,便導演了一出 “李夫人顯靈” 的戲, 讓武帝夜裡遠遠地看到帷幕中像是李夫人的模樣。於是得到武帝的賞識,拜他為文成將軍


李夫人早卒,方士齊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令帝居帳中,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不得就視,帝愈悲感,為做詩: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其來遲。


少翁受到鼓勵,膽子更壯了,對武帝說:“陛下您想要同神仙交通, 如果不

把宮室用物都弄得像神仙所用的, 神仙不會來。” 於是他在宮中到處畫起雲氣車, 說是駕車可避惡鬼。 又在甘泉宮中建了一個臺, 畫了各種鬼神的樣子,說可以迎來天神。 可是少翁這樣折騰了一年 多,招數都用盡, 卻不見一點神仙的影子

少翁早已誇下海口無法收回,便來了個自以為得計的辦法在帛上寫好字,喂進牛肚子裡。然後假裝發現這頭牛肚子裡有奇物,讓人殺了牛掏出一看, 原來是帛書,上面所寫意思又很怪異不料被武帝認出是少翁的 筆跡,一經盤問,

少翁在驚慌中只好供認真情。武帝一氣之下便將這位“文成將軍”殺了,卻又不準向外洩露

以後武帝因害病,又到處求神求巫,把所謂神君供到甘泉宮,讓巫師來往傳遞消息。武帝殺了 “文成將軍” 之後, 非但沒有覺悟到自己上當, 反而認為文成可能還有方術未用出來而後悔! 這時有人推薦來一個膠東人欒大, 武帝一見, 高興得不得了。


漢武帝寵信方士欒大,甚至將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他


欒大幾句話就說中武帝冀求成仙的心病,他說:“蓬萊那地方我常去,同仙人安期生見面回數多了!不過,安期生認為我是個低賤小臣,膠東王也只是個諸侯,所以仙人不想理會我們。我的老師說:‘唉!黃金有什麼難得,黃河決口有什麼難塞,不死之藥有什麼難得, 都好辦得很哩, 只要是能遇到仙人!’ 可是自從陛下您殺了我的師兄文成將軍,方士們人人閉著嘴不說話了, 還有誰教您求仙的方術呢?!”

武帝欒大這麼大的本領,驚喜異常,便趕快表示慰撫 說:“

文成哪裡是被殺,他是吃馬肝中毒死的。 您如果能辦成剛才說的這些大事, 我什麼東西都可賞賜給你,統統不可惜!”

欒大一聽機會到了,便先給武帝設下圈套, 說:“並不是我的老師有求於人, 而是別人有求於我老師。 陛下若要達到目的, 頭一樁要緊的, 是讓派來的使者享有尊貴地位, 要成為陛下的親屬, 給他以優厚待遇, 使者還應該帶有表示威信的印章, 這樣才好為陛下和神仙之間通話。 神仙能否答應您的要求現在還難說, 這厚待使者可是達到目的最關鍵的第一步!”


"百年一改道,三年兩決口"是歷史上黃河的真實寫照


當時漢武帝最憂愁的正是黃河決口難治, 黃金煉不成, 看來欒大都能辦到,便給他以最尊貴的待遇,一個多月時間內, 封他為五利將軍, 另外還佩 “天士將軍” “地士將軍” “大通將軍”的金印。

瓠子歌

劉徹

瓠子決兮將奈何,

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

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鉅野溢,

魚弗憂兮柏冬日。

正道馳兮離常流,

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

不封禪兮安知外。

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

氾濫不止兮愁吾人。

齒桑浮兮淮泗滿,

久不返兮水維緩。


武帝還特地下了一道詔令,說: “從大禹疏通九河以來,治理黃河一向是歷代大事。近年黃河決口, 淹壞大片農田, 為修 築河堤, 百姓又負擔起繁重的徭役。我登位已有二十八年, 憂慮 種種事情, 如今天帝好像為我派來能人欒大負責溝通信息。 《易經》上說飛龍在天我想我是該交上騰飛萬里的好運了

。 現在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 食邑二千戶。” 又賜給欒大列侯一級的華美第宅, 奴僕千人, 車馬帷帳器具用物無數。


衛長公主,武帝和衛子夫的長女


武帝特意把親生女兒衛長公主嫁給欒大, 滿足他要成為天子親屬的願望, 以十萬斤金作為聘禮。 武帝親自到欒大的住宅看望, 朝廷派出探問和攜物賞賜的使者在道路上前後相望, 絡繹不絕。 從武帝姑母將相公卿都爭著在家中設盛宴款待欒大, 於是欒大成為最尊貴的人物。

武帝覺得已有的封賜都不夠, 還必須對他表示超出一般君臣關係的禮遇。 於是又專門刻了一枚 “天道將軍” 的玉印, 安排了象徵對待仙間來使的特殊儀式, 由身著鳥毛服裝的使臣, 站在白茅之上, 把玉印授給同樣身著鳥毛服裝和站在白茅上的欒大

。 這個儀式表示欒大的身份不同於一般臣子, “天道” 的稱號更指明要把皇帝引導通向天神

欒大知道武帝日夜等待他溝通神仙的消息裝模作樣夜間在家中祀拜天神, 卻始終求不到, 便又收拾行李回山東, 說是到海邊求他的老師。欒大來到海邊徘徊,他又何能找到仙人蹤影? 眼看牛皮吹破,原形畢露, 便又心生一計,編造藉口再次搪塞,說是蓬萊仙境本來不遠,可是連連幾次卻到不了, 原因是望不見雲氣。於是武帝又派能望氣的方士前去幫忙。


傳說中的蓬萊仙山


這時從齊湧向京師的方士中, 又有人耍出新的花招, 此人叫公孫卿, 他借這一年夏天在汾陰發現古代寶鼎, 寫了一個札子呈交武帝, 說: “今年得寶鼎, 同黃帝當年得寶鼎時間相應, 黃帝得寶鼎後三百八十年,黃帝就成仙登天了。” 公孫卿找了武帝的近臣所忠代奏, 所忠一看內容荒唐無稽,說:“胡謅這一套有誰 相信!”拒絕了。

公孫卿自信他能打動武帝的心,又找了武帝身 邊使喚的人遞上去,武帝一看果然大喜, 連忙找來公孫卿問話

,公孫卿更加編得天花亂墜, 說: “我是從申公學來的, 申公與仙人安期生有來往, 他得到黃帝的傳話。 黃帝是得寶鼎之後成仙的, 他採銅鑄鼎, 鼎鑄成, 神仙派龍來迎他上天, 黃帝騎龍, 群臣後宮跟隨上天的七十多人, 龍乃上天而去。”

武帝聽得入神,大聲地感慨說: “唉! 我要是能像黃帝一樣成仙登天, 我把撇下妻兒看作同脫掉鞋子一樣毫不可惜!”便任命公孫卿為郎官,派 他到太室 (即中嶽嵩山) 迎候神仙。


黃帝乘龍昇天


這時, 武帝對欒大已有懷疑, 於是派人尾隨他觀察究竟, 卻根本見不到他有半點能通神仙的影子。 欒大又謊稱見到他老師, 卻拿不出任何憑信。 他的各種伎倆已經使盡, 現出騙子原形, 武帝便把這位 “五利將軍” 殺了

公孫卿在河南候神, 說他在緱氏 (今河南登封西北) 見到神仙的影子, 像是雉雞一樣在城牆上走來走去。 武帝聞說也親自前往緱氏觀看, 問公孫卿說: “你是不是像少翁、 欒大那樣騙我?

公孫卿故意說得虛緲遙遠長久行騙

, 對武帝說: “神仙對皇帝無所求, 是皇帝對神仙有所求。 迎神仙不可著急, 非長時間等待, 神仙是不來的。 講神仙的事, 聽起來似乎荒誕難信, 必須誠心地年積一年去求, 才能達到目的。”分明是另一番騙術, 武帝卻仍信以為真。 他命令各郡國整修道路, 修繕宮觀和名山神祠, 等待仙人的降臨。

此後武帝連續東行到各名山封禪求仙, 又來到渤海邊上祀神八處。 武帝此行對於方士行騙又是一大鼓勵, 於是齊地上書講能獻上奇方能見神怪的數以萬計, 武帝命令當地提供大量船隻, 派那些見過海中神山的人, 到蓬萊求仙, 人數達數千人。


泰山封禪臺


武帝到泰山封禪, 遇到好天氣, 方士便又慫恿說: “這麼好的天氣, 蓬萊的神仙沒準能見到哩!” 於是武帝又欣欣然希望能僥倖遇到, 便折回海邊向蓬萊巴望著

第二年春天, 公孫卿報告說: “我在東萊山見到了神仙, 他口裡好像說:‘欲見天子。’”於是武帝再次東行, 先到緱氏上次公孫卿講見到像有神仙影子的地方停留, 還晉升公孫卿為中大夫。 “遂至東萊, 宿留之數日, 毋所見, 見大人跡雲。” 不見神仙的蹤影, 只見到據說是神仙的腳跡。 又派遣方士入海求仙和採不死之藥數千人。 這一年大旱, 武帝東行毫無所得, 出巡無名,便說是來禱拜海上的萬里沙。

元封六年 (前 105), 武帝又到泰山封禪。 “東至海上, 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 莫驗, 然益遣, 冀遇之。” 武帝為求神仙費時數十年, 耗費財物無數, 一次次上方士的當, 已經明知任何一 個方士的伎倆都毫無應驗, 卻又並不死心, 反而派出去更多人, 以圖僥倖

直到徵和四年 (前 89), 已到衰老之年, 還東行到泰山封禪, 然後到海邊, “而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萊者終無驗, 公孫卿猶以大人之跡為解。 天子猶羈縻不絕, 幾遇其真。”



作者受教於陳寅恪弟子劉節、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