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人民的名義》評25:李達康有多難伺候,孫連城最明白

前面一篇,我們專門說了李達康對上級的諂媚,堪稱漢東官場上的變色龍。這一篇,我們再談談李達康的欺下。

實際上,李達康是個性格很霸道的人,媚上和欺下是這種性格的兩個方面,因為李達康在趙立春沙瑞金那裡媚的太過分,和妻子歐陽菁的婚姻關係又不太和諧,導致其大量正常情緒淤積,所以在面對下屬的時候,常常莫名暴躁,開口就沒有迴旋的餘地,甚至動不動就指著下屬的腦袋罵人家“腦子進水”"食*了”。

社會學上稱李達康這種行為叫做“踢貓效應”。

這是漢東能人的共性,比如在孫連城被撤職後,新上任的光明區區長秦光,就是李達康的複製版,也是動輒就對下屬發火罵娘。

在趙立春時代,漢東有很多這樣的能人,能夠雷厲風行,突破傳統思維,乾脆利索地解決問題-----這些人在過去幾十年中,是漢東發展的支柱,為提高漢東GDP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客觀地說,在人治時代,沒有李達康這樣的人敢想敢幹,漢東什麼事都別想做成。與很多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比起來,人民還是喜歡李達康這樣說幹就幹,而且能夠幹成的官員。李達康身上,有中國歷史上清官能官的影子,換在古代,是完全有資格享受萬民傘待遇的。

但李達康不僅有清官能吏的優點,還有一些酷吏的缺點。比如做事之前,缺少實際瞭解,常常憑一時之意氣,做出一些錯誤的決斷。大風廠116事件,李達康聽信高小琴和祁同偉的一面之詞,執意要拆廠,甚至在被趙東來提醒之後仍然一意孤行,如果不是陳岩石抬著沙瑞金的牌子阻攔,大風廠早就被拆平了。

而對孫連城的處理,就更加武斷。劇中多次切換到孫連城的角度,來看待李達康的霸道作風,在光明區的接待窗口問題上,李達康以人民的名義,道德的大棒打的孫連城體無完膚,可所有的名義和道德都得實事求是,沒有錢你讓孫連城拿什麼去改呢?

有人說孫連城如果勤勞點,可以帶著光明區的人自己改,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怕腰疼,無論怎麼改材料工具都得花錢,難道讓孫連城自己掏腰包嗎?回到劇情,我們就能夠發現,在市財政沒有撥款之前,孫連城在窗口前擺小凳子,放糖果(自己花的錢)的措施完全是實事求是的,等到財政撥款到了再改一切都順理成章。

可惜判斷這樣做是不是實事求是的,並不是他孫連城,也不是人民群眾,而是沙瑞金和李達康。他們直接否定了孫連城的所有功績,連人設都推翻了,貼上“懶政”的標籤,再在學習班定義為“殘次品”,直接貶到少年宮去當輔導員。

這樣的做法,是依據哪一條哪一款人事條例進行的嗎?不,完全看領導心情。

不僅孫連城不服,京州所有知情的官員都不會服氣,只有不明真相的京州百姓,才會為李達康此舉拍手稱快。問題是,京州財政不給批錢,光明區的接待窗口真的能改好嗎,百姓何時才不必蹲著辦事?

最有意思的,是李達康在歐陽菁被抓後,命趙東來突襲山水集團,抓學英語的陳清泉一事。由於李達康的霸蠻,身為京州核心領導之一,負責政法工作的孫海平一直處於被架空狀態。但在討論處理陳清泉的時候,李達康卻指責孫海平等人未能及早發現陳清泉的問題。

這樣的情形,是丁義珍逃跑後,李達康責罵孫連城等人沒有及時發現丁義珍問題的重演。

但孫海平卻不是孫連城,他站了出來,有禮有節地反駁李達康:我們很久以前就向您彙報過陳清泉違法的問題,那時您告訴我們要顧全大局,不要在繼續追查。

答案揭曉,陳清泉之所以長期逍遙法外,正是因為有李達康對其長期縱容。丁義珍也一樣,如果沒有李達康的長期縱容,根本不可能犯下那麼大的事。按照李達康自己的標準,這至少算是懶政惰政吧。

而作為下屬,孫海平很糾結,昨天查陳清泉也不對,今天不查陳清泉也不對,您李達康要讓我們怎麼做才對?

有意思的是,孫海平和孫連城都姓孫,他們無意中,在李達康面前扮演了孫子的角色。最後沙瑞金和田國富給京州送來了易學習,易學習的姓也很有意思,意味著京州的一切都要變一變了。

那位作風頗似李達康的秦光,在易學習到達京州後不久便被拿下,因此而導致京州幾個開發商跑路,影響了京州的GDP,令李達康十分不爽。

但對易學習,李達康可不敢展現霸蠻作風,這並不是因為易學習曾經對自己有恩,而是因為易學習後面,有沙瑞金和田國富,代表著已經變化的漢東風向。

如果有續集,李達康的日子,將越來越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