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盘点:2017年咱们国家都有哪些新武器装备服役曝光?

潜心研究,苦练内功,一朝勃发!2017年是大批中国国产武器公开亮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军队有大量新式武器曝光,更有大量新型装备服役。下面我们就按着时间轴,来看看这一年里中国装备有哪些重大发展和变化。

鹘鹰2.0版首飞成功

2017年1月19日,中国军网报道,鹘鹰2.0首飞成功,并称使用新型钛合金承力构件对机身做出了重大改进。鹘鹰作为国产最新型四代隐身战机,实际上早在2016年年末就有媒体报道已升级"2.0"版。

就在我国官方媒体证实鹘鹰2.0首飞成功后,国外有媒体用"中国朝着向世界输出隐形战机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来形容这次试飞成功对于全球隐身战机市场的意义,并认为中国试飞了国产隐形战机的改进版本,计划将其销售价格定为美国隐形战机的一半,以打破西方对高科技飞机的垄断。

003航母电弹已成定局

2017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科技盛典"节目中,海军电力工程专家马伟明院士称:"电磁弹射技术,将在十年内取代传统的化学能技术",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表明,正在研制设计中的国产003型航母采用电磁弹射已成定局

目前,我国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已经下水并完成海试,第二艘采用蒸汽弹射技术的常规动力航母002型航母也将于2020年左右建造完成并下水。第三艘国产航母003型,现在恰好处于设计研制阶段。如果按照美国建造"福特级"航母的时间来看,中国第三艘国产航母服役时间应该在2030年左右刚好能够赶上电磁弹射器技术成熟。

歼20正式服役

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一则节目爆出歼20已经服役的消息。歼20作为我国首款重型五代歼击机,自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后一直处于试飞研制阶段。根据曝光的歼-20机身编号,首批装备该机的部队为空军某试训基地某旅。

歼-20是中国现代航空工业力量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国防能力高速发展的一个象征,而歼-20的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二个自主研发并装备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

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曝光

两栖攻击舰作为海军由海洋向陆地发起攻击跳板,一直是大国海军不可或缺的装备。4月5日人民网报道,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第一艘拥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075型将在2020年完工,并认为该舰的作战能力与美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相当。

对此,我国军事专家杜文龙认为,美媒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中国曾经有相关的展品展出,而且我国也的确拥有相关的需求和技术能力。两栖攻击舰目前已经成为各国两栖作战的基本平台,中国海军发展至今,必须进一步强化两栖作战能力。

另外中国军事专家李杰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075型两栖攻击舰与美国"黄蜂"级的吨位、尺寸基本相当。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075型可能会与航母编队使用,所以数量可能与航母相当。

"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款用于宇宙货运的飞船,也是中国首个宇宙货运飞船。该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天舟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突破和检验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国产001a型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这艘完全国产化的航母于2013年11月开工,短短三年多完成主体建造和主要系统设备安装。

首艘国产航母研制总指挥胡问鸣在接受央视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目前航母建造进展顺利,并已经开始了动力系统的测试,很快就会进入汽轮机动力试车,然后进入到系泊试验阶段。一艘航空母舰的构造极其复杂,仅进行下水是远远不够的,新建航母的多半工作量都在下水以后的舾装。一般新航母需要进行大约2年的设备安装,功能调试,还需要进行1年左右的海试,然后才能交付海军正式入列服役。

国产055级万吨驱逐舰下水

6月28日,《解放军报》报道,有一条万吨级别的驱逐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了,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张又侠出席下水仪式并致辞。从军报惜言如金的报道来看,这条船应该就是传说中的055级驱逐舰。

据报道,该型舰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该舰下水标志着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该舰将按计划开展设备调试、系泊航行试验。

东风-31AG弹道导弹曝光

7月25日,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中一款新型远程弹道导弹模型引起外界媒体关注。从弹体模型上看,该型导弹型号为东风31AG,应该为东风-31A的改进型。而就在5天后的7月30日,央视放出的朱日和基地的画面中,出现了东风31AG弹道导弹实弹的批量移动的画面。

据中国网站报道,该导弹采用了越野能力、机动性更高的8轴运输发射车。该弹的发射筒上有条状线路和检修装置,底部有缓冲垫层,类似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无依托发射技术".

美国《世界日报》网站报道称,解放军日前首度展出新型导弹东风-31AG模型,该导弹可能就是"核常兼备"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足以覆盖夏威夷。

歼-16战机首次亮相阅兵场

在7月30日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15架战机编成歼击机梯队呼啸而来接受检阅。其中,歼-16战机为首次亮相阅兵场。它是为适应空军战略转型需要、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多用途双座双发战斗机。

歼-16飞机在体系中的定位类似于美国的F-15E‘打击鹰’战斗轰炸机,两者分别发展自经典的苏-27和F-15平台,吨位上均属于重型战斗机。它们既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同时也是不俗的空中优势战机。

驾驶歼-16的飞行员白龙说:"它能挂载我们最先进的导弹,所以它的‘拳头’更长、打得更远。它的雷达也是我们最先进的,就是说它的眼睛更好使。我能看到你,看到你之后能打到你。这就是它的平台优势。"

"装甲与反装甲日"VN17步兵战车公开亮相

2017年8月16日,中国兵器"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在内蒙古包头举行。VN17步兵战车在此次装甲日上是首次公开亮相,虽然从外观上和我国此前研发的步兵战车非常相像,但是它在设计上进一步贯彻了模块化的思路,可以和主战坦克使用同一套备件。

NV17步兵战车的吨位达到了30吨级,虽然这个重量比不上大部分主战坦克,但是对于专职运输,兼顾打击的步兵战车来说,已经是重型级别,这使得NV17拥有出色的防护能力。

根据设计,NV17可以容纳三名车组成员,一次性运输八名士兵,并凭借着自己的防护力可以突入火力很强的战场核心地带。而除此之外,NV17的攻击能力也不容小觑。

航母"伴侣"呼伦湖舰服役

9月1日上午十时,海军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呼伦湖舰舷号965,是我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综合补给舰,可为我海军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该舰突破了新型海上补给装置研制、大型补给舰总体设计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补给方式多样、补给能力强。

呼伦湖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标志着我军远洋保障能力跃上了新台阶,对于补齐中国航母编队"短板"、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具有重要意义。

国之重器:东风41

2017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中首次爆出了网传已久的国产新型洲际导弹东风-41,并罕见披露大量东风-41的画面及研制细节。东风-41弹道导弹,是中国军方对外公布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中的最先进系统之一。中国军事专家杨承军在11月26日央视《中国舆论场》节目中介绍了这款战略导弹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其可能将于明年年初服役。

综合公开信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突破1.2万公里,攻击目标的偏差只有100米,并且可以携带6到10枚分导式弹头,对手很难拦截。"东风-41"弹长16.5米,弹径2.78米,整体重量达到60余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专家表示,如果央视公布的信息无误,"东风-41"性能将超越美国"民兵-3"和俄罗斯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极大提高中国核力量的威慑和生存能力。

中国高机动激光炮台试射

雷达发现、光电锁定、激光发射……11月26日,在北京郊区某测试场进行实装测试的要地近距净空防御系统--"国蓉一号",仅用不到10秒就将数百米外抵近飞行的无人机击落,激光硬毁伤效果得到有效检验。这种激光武器标准输出功率为30千瓦(最大功率实际高于30千瓦,但低于100千瓦),最大射程4000米。该激光器主要用于拦截大批低空无人机,其激光器威力据称可在800米距离烧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1000米距离可烧穿5毫米厚钢板。

"国蓉一号"要地近距净空防御系统,是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成果。其利用电子对抗、光电干扰、激光毁伤等多种手段,能够对侵入防御"红区"的无人机等目标实施有效毁伤,从而为军事设施、交通枢纽、重大活动等提供可靠的空中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