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把清朝部队换成秦朝部队能否打败八国联军?

999885227755


能打败!原因如下:

1、很多人都在以为秦朝军队打仗靠肉搏,实际上不是,光是著名的“放水淹城”就有两次,秦朝军队打仗以战术为主,肉搏一般都是最后收场。

2、八国联军首先在人数上不占优势,第二在战术上也不占优势,只有在武器上占优势,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秦朝武安君白起领兵的战术,一般分这么几步:

2.1、不正面迎敌,而是派多支小股部队诱敌深入,这是武安君常用的招,派出去的军人基本上都是送死去了,让对方觉得容易对付、这能换来对方军队骄傲的情绪……有利于跟着来。

2.2、放口袋让敌人进入包围圈,这种情况,一定是多股力量,跟狼群一样,只给对方留一个方向,前面说了,敌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这些才容易实现。

2.3、以三打一,对于白起这样战神级人物来说,即使敌人武器先进也白搭。而且,秦国的弩射程也很远,在互相看不见对方的环境中,和八国联军的步枪有一拼。

2.4、需要回避的是大炮,可能开始会吃亏,损失几千人,但一旦军队分散,大炮就没用了,而等到近身肉搏战,三打一,肯定能赢,代价也不会小。

2.5、需要4-5万秦军,一定能获得胜利。

3、欧美士兵虽然勇猛,但他们如果能亲自看一眼白起杀人的场面,估计这辈子也就不会再来了。儿子也不让来了。满清如果有秦军十分之一的战术,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终南高扬


我不知道某些答主哪里来的自信,敢于亮出 一个早期农耕文明的国家能够打赢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完全工业文明 这样的言论。既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八国联军的人员和装备情况。

人员

日本: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
法军:800人;奥匈帝国:58人;意大利:53人;德国:7000人。
这是在战争初期各方的人数,共计约一万六千人。

而联军在后期陆续增兵

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联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内。此间,俄国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

由此可见,所谓八国联军侵华,根本不是仅仅指北京天津一代的战争,只不过攻破北京一事影响太大,而使得人们忽视其他方面的战斗。即使不算俄国那十七万的骑兵,联军总数也达到了十余万。在人数方面,并不具有劣势。

装备

就枪支而言,八国联军的装备情况如下

八国联军大量用步枪

美国: 美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制,斯普林菲尔徳兵工厂生产的Krag-Jørgensen步枪,美军是从1892年开始使用的,八国联军侵华美军所使用的型号M-1898步枪、M-1889/99卡宾枪。(M-1892步枪、M-1892卡宾枪、M-1896步枪、M-1896教练步枪、M-1896卡宾枪、M-1898步枪、M-1898卡宾枪、M-1899卡宾枪和M-1899骑警卡宾枪)。
英国: 英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恩菲尔德兵工厂生产的Lee-Enfield步枪,英军是从1895年开始使用的李式步枪,八国联军侵华英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李式步枪和李式卡宾枪,另外还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枪/卡宾枪装备非一线作战单位。(李式步枪、弹排装填李式步枪、短李式步枪MKI、短李式步枪MKII、短李式步枪MKIII/III*、短李式步枪MKV (仅用于测试)、4号步枪MKI、4号步枪MKI*、5号步枪MKI丛林步枪、4号步枪MKII和L2A)。
法国: 法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厂生产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枪,法军是从1887年开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枪,八国联军侵华英军所使用的型号是Model-1886步枪。 德国: 徳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毛瑟兵工厂生产的毛瑟98步枪,徳军是从1898年开始使用的毛瑟98步枪,八国联军侵华徳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毛瑟98步枪/卡宾枪,另外还可能有少量Gew-88步枪/卡宾枪装备非一线作战单位。

意大利: 意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杜林兵工厂生产的马林瑟-卡尔卡诺步枪,意军是从1891年开始使用的马林瑟-卡尔卡诺步枪,八国联军侵华意军所使用的型号是马林瑟-卡尔卡诺91步枪/卡宾枪。(M-91步枪、M-91卡宾枪、M-91TS特种兵卡宾枪和M1938步枪)。
奥匈: 奥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斯太尔兵工厂生产的马林瑟直拉枪闩步枪,奥军是从1895年开始使用马林瑟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奥军所使用的型号是马林瑟95步枪/卡宾枪。
俄国: 俄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制的末欣-纳干步枪。俄军是从1891年开始使用末欣-纳干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俄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末欣-纳干91步枪/龙骑兵步枪。(M-1891步枪、M-1891龙骑兵步枪、M1891哥撒克步枪、M-1907卡宾枪、M-1891/30步枪、M-1938卡宾枪、M-1944卡宾枪和M-1891/59卡宾枪)。
日本: 日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Arisaka兵工厂生产的30式步枪,日军是从1897年开始使用30式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日军所使用的型号是30式步枪/卡宾枪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知道,原网址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1513185254308339.html

这还不包括马克沁,加特林等机枪。上述莫辛甘纳步枪,苏军在二战时期仍有使用。虽然二战的莫干同志是经过改造的,但可见其威力之大。

火炮方面:

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60毫米口径的7磅后装炮、57毫米口径的6磅格鲁森速射炮,这些炮每分钟都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另外还装备了37毫米口径的2磅克虏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径的20磅后装炮等。

这些火炮是清军的装备,可推断八国联军的火炮装备水平与之相比只强不差,且八国联军的炮兵更加专业。

关于秦军,诸多答主已经详述,无非是弩,剑等冷兵器。试问,弩的射速再快,是否有马克沁,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快?射程是否有机枪,步枪,火炮的射程远?那么拿着低生产力生产出的冷兵器的秦军拿什么去和装备着经过流水线,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出的现代化武器的八国联军拼?就算以冷兵器而言,秦国炼钢的技术会比工业化国家强?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和英法联军白刃战时,其刀剑轻易就被英法联军的刀剑所斩断。清朝的冶炼技术相比秦朝,远远胜出,尚且被西方完全碾压,可想而知,秦朝......


而且,两者相差的远不止武器装备那么简单,更在于士兵的战术素养,单兵作战能力,以及战术理念,包括后勤补给,二者相差的是在太多,根本不是可以依靠所谓的“战斗意志”可以弥补的。八国联军完全有能力以极小的代价击溃秦军,因为秦军连最原始的火炮都没有见过,何谈现代化的枪炮,这对其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其战斗意志,也将大打折扣。

二者生产力不在一个水平,秦朝必然遭到碾压。

所以说,这是一道毫无意义的问题,而结果,百分之百是:八国联军完胜。同时,有一条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工业文明,足以碾压其出现之前的任何形态的文明。

【欢迎大家讨论,码字不易,希望诸位朋友顺手点个关注赏个赞哈!】


庭州行者


其实不要说秦军对八国联军,秦军就是对清军,那都是大屠杀。
在1900年的清军京津地区,拥有5万武卫军和虎神营部队,全部都是德国和奥地利连发步枪,马克沁重机枪,加特林机枪,各种小口径速射炮和山野炮。武卫军都是德国训练出来的部队。
可以5万人对战5万八国联军,杀伤2600多八国联军,已经是战斗力非常高了。在整个抗战,都找不出几个比这个战绩更好的战斗。整个天津,北平,第29军10万部队,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4个独立旅,给日军造成的损失,也不过是阵亡127人,负伤384人。
29军杀敌数量只有武卫军的五分之一,如果考虑到武卫军比29军少一半,那么第29军杀敌效率,就只有武卫军的十分之一。这还没考虑,平津日军数量少于八国联军呢!
清军白刃战不如八国联军,但是也比秦军厉害多了。在陕西,甘肃和宁夏,6万清军一样打败了数十万回军。回军的拼杀能力,冲击力,战术能力,骑兵能力和火力水平,都早早的超过了当年的秦朝。
而且,八国联军同时期,17万俄军进入东北,在东北的4万清军还阻击了17万俄军4个月时间。虽然最后也是失败了吧,但是实际战斗力比918的东北军厉害多了。918事变,日军才多少人?有17万俄军数量多?而且,清军在东北阻击了4个月时间。
清末,清军确实有诸多不足,但是也别真以为,清军的精锐部队都是白给的,就连2000年前的军队也能横扫清军。清军武卫军和东北驻军,要想灭秦军,那就是大屠杀。

烽火观察


如果秦军有清朝时的武器,八国联军肯定不是对手,当然这个还要看那个时期的秦军。晚晴时期的士兵已经毫无战斗力,病怏怏的,尤其是将帅贪生怕死,战场上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大多靠的是不怕死的勇气。弹药没有了,哪怕是拼刺刀,只要你不逃跑,对手绝对害怕这样的军队。

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志愿军就是靠坚韧不拔,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虽然,中国武器落后,军队牺牲很大,但是美帝凭借先进的武器和联合国军,美国照样没有占多少便宜,最终还不是退回了三八线,回到了原点!

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武器再好,子弹打完就跑,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狭路相逢勇者胜,假如清政府有秦军统一六国的勇气,别说八国联军,救国联军估计都不是对手!话说回来,清军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跟明军干过仗,明朝在山海关的主力军直接投降了。吴三桂不放清军入关,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要说,清朝灭亡明朝还真的有点抬举他们了。当然,我把话题扯远了。

秦朝的军队在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征服六国以后,尤其是秦始皇死后,战斗力感觉弱爆了是不是,秦军四十万人,被项羽五万人暴揍。我觉得,如果清朝部队,换做长平之战时的秦军,多半能打败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总兵力不到五万,只要有勇气,军队士气高,不贪生怕死。八国联军估计就没有那么猖狂了,说不定是中国加入八国联军,侵略其他国家。当然,我们做做梦还是可以的,清政府就是误我中华。晚清时,清政府已经得了癌症,军队腐败,士气低落。国家腐败,军队腐败,贪污成风,人人贪生怕死,不被欺负才怪!“落后就要挨打”真的一点也没错,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强盛的哪些朝代,都是吊打其他国家,统治者如果不行,整个国家跟着完蛋,换做神仙都救不了!


谋士说


八国联军可不是表面上这么点部队,当时沙俄17万骑兵已经开进来东北,日本陆军也已经集结,只是攻打北京的部队才是那一万多人。清政府开战之初便已经是准备议和了,加上此事黑锅已经让义和团背了,清朝将领基本上没有打算真正抵抗。

清军强在骑兵,也就是所谓的骑射立国,然而到来清末,尤其是军队近代化之后,最有战斗力的中国军队已经变为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然而这些部队谁也不敢命令他们入京护卫,否则极有可能控制都城,控制朝政。



所以总得来说清军八旗子弟在当时一无是处,有汉人军队又不敢重用,大臣之间又相互自保,如此种种才导致大败。若是换任何一个朝代,乃至于宋朝,只要给予其武器装备,都有可能战胜八国联军。毕竟当时只需要战心坚定,百姓支持,自然四万万人何至于屈于数万洋人之下。


秦军作为战国时期方阵战术的巅峰,其战心坚定,只需要武器装备差距不大,胜利不敢说,但是要拦住八国联军,还是有很大把握的。秦军不会抬起枪打完子弹就跑,他们只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清朝有忠勇汉人军队而不知用,这才是最悲哀的。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没有如果,清朝被八国联军打败,是一种历史必然,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反省历史,检讨得失,以史为镜是可以的,目的是认识清朝被外来力量打败,最好被推翻的经验教训。

认为秦朝军队比清朝军队强大,这是一种表现,看到了秦朝军队强大,清朝军队羸弱的状况。影响军队强大与羸弱的不只是武器的好坏,将士的精神面貌,更为关键的是体制。

清朝军队被八国联军打的节节败退,丢盔卸甲,丧失土地,但是清朝军队入关时是何等骁勇?清军打入山海关时,只有10多万人,而明朝的军队加上各地武装,超过200万人。什么概念?1:20的劣势,但是就是这样力量对比悬殊,清军照样席卷了中国,把明朝末帝崇祯逼的上吊自杀,把几百万明朝军队打的片甲不留。但是这样的局面到了清朝后期,来了个反转,骁勇善战的清军,颓败的软弱无能,只有挨打的份。

秦朝军队也曾称雄一时,吞并六国,气吞万里如虎,但是到了秦朝末年,烽烟四起,项羽起兵,刘邦起兵,强盛的秦军竟然抵挡不住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单打独斗战斗力远不如他们的农民义军。强大的秦军终于土崩瓦解了。

可见,军队的强盛与弱小,是可以转化的,今日之强并不代表永远之强,今天的老大也不会永远是大佬。

回到开头的话题,清军换成秦军,又有何用?军队是国家的机器,领导军队的国家机器出现故障了,又怎么能保证军队又持久战斗力呢?清朝腐败了,病入膏肓,整个国家机器都失去了强大的动力,军队的先进性不再持续,其军队战斗力减退是必然。

换什么朝代的军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朝的政府是否有活力,是否在发展?如果时代处于秦朝创立之前,清朝开国初期,那时秦军、清军都很强大,对付八国联军,绰绰有余。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没有后悔,后人的感叹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吸取教训是必须的。正视历史,展望未来,把握当下,我们反思反省,不犯古人的错误,砥砺前行,一定会有所收获。


黄强黄不息


把清朝军队换成秦朝军队当然仍然是打不过八国联军的!

因为,首先,到了19世纪末期的时候,八国联军这些国家都已经进入工业化,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其科技、教育、军事都已经发展到非常强大的地步!特别是包括军人在内的所有国民的思想已经不是腐朽没落的满清可以相比的!特别是慈禧太后这样的顽固分子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方式都不能接受!她还试图利用空洞的道德、祖宗之法来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当然必败无疑!

其次,就是正是由于观念的极端落后!因此,在武器装备、军队建设、作战指挥等方面已经全面落后!因此,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满清军队几乎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慈禧太后也只能仓皇出逃西安!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士气极盛、战斗力超强的秦朝军队也没办法进行弥补!毕竟火枪、大炮攻击下,冷兵器完全无法抵抗!


地震博士


清末失败是古代军队对近代化军队的代差失败,把清朝部队换成更古老的秦朝部队,照样被八国联军灭的渣也不剩

大约因为清末被西方欺负实在太窝囊了,所以很多网友纷纷提问,让康熙的军队来,让明军来,现在居然把两千年前的秦军都拿过来了。难道你们不知道军事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么?

双方武器装备、作战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如果换秦军上阵,只能是一边倒的屠杀。

先看看八国联军入侵时清军对八国联军的战术,基本上符合近代化作战的特点,躲在壁垒后面用枪炮对射,迫近了肉搏。差别在于,装备上比较落后(不要再鬼扯什么清军装备比八国联军先进了,用脑子想想这可能么?除非个别清军部队比个别入侵者先进,这也不能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军事训练和战斗素质差异太大,既不能给敌方制造很多伤亡,又不敢与敌军激烈战斗,最终形成溃败。

而换成秦军,秦军是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他们装备的是铜铁盔甲,手持铜铁刀剑和兵器,用步兵、骑兵、战车兵组成的方阵作战。在那个时代,这种阵势配上秦军的勇猛,就是无坚不摧。可是,穿越到19世纪末,这种密集方阵在联军的炮火和机枪面前,就是纯粹的靶子啊,还是密集靶子,一割一大片。

而秦军如何给联军造成伤亡呢?弩箭是唯一的远程武器,但弩箭射程能和机枪火炮相比么?能和步枪相比么?秦军的突击力量——战马,可能一听炮声就吓得乱蹦乱跳了。而阵势被摧毁之后,秦军就算能单凭个人勇猛继续冲锋,那也比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强不到哪里去。

以上讨论的是整体穿越。如果更加科学一些,比如把几十万秦军穿越过来,替代义和团和清军的位置,也给与他们一些基本的近代化战争训练和常识普及,再把秦国名将比如白起蒙恬之类穿越几个过来,给他们普及知识后让他们参与指挥,这样面对八国联军的战斗,可能比正史上好看不少,也能给敌人造成更多伤亡。但是,同样是必败无疑。背后的封建王朝这个底子,和传统思想的桎梏不打破,光是换一群彪悍些的将士,是不可能打赢的。


巴山夜雨涮锅


其实大清部队也不是不厉害,而是朝廷腐败怕死,主动求和,割地赔款。就是大清朝的民间义和团不也打的八国联军屁滚尿流吗?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以少胜多,和以弱胜强的战例了,不管秦军也好清兵也好,能不能打败八国联军。

一,是要靠朝廷义无反顾的支持军队,有道是,上下一,则敌国削。如果一支军队,得不到国家或民众的支持,是打不赢胜仗的,清义和团不也遭到了八国联军和清军的清剿吗?二,要看这支部队看是谁指挥,如果是白起和王翦父子也厉害了,但也必须得到有道明君的支持(毕竟不是乱世诸侯割据),不然也会和义和团一个下场,如果还是慈禧把持朝政的话,即使秦将,君命有所不受,时间长了也会失败,因为不仅要对付外国人,还要对付国内大清部队。


夏有凉风61


清朝戰敗于八國聯軍,非敗于生產力,而是敗于腐爛的政治,敗于失去人心,影響戰爭成敗因素很多,如先進的武器,強大的經濟等都是致勝要點,但這一切都需要人民的参與,故人民才是勝敗之關鍵,能凝聚人民就能於任何戰線取勝。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旨在增取經濟利益,而非瓜分清朝國土,清朝地廣人多,分裂國土亦難以管治,日久人民勢必反抗,反而得不償失,故戰勝後要求割地以利通商,索金银賠軍費等等,但並無取代清室皇權之心,這是一種變相之經濟侵略,不存敵我生死存亡之戰意,故八國聯軍武力若遭受重大挫折,内部發生見分歧,戰事必轉求政治方法解决問題,這亦是八國聯軍武力解體最重點,現再分折大秦軍隊與八國聯軍對戰之勝負,大秦自商鞅變法後,將才輩出,法家思想管治,紀律賞罸嚴明令軍隊勇猛無畏,六國惟之震驚,現假設大秦軍隊伍拾萬眾在清朝為民族存亡與八國聯軍作戰,基於武器與作戰理念之大異,開戰初期秦軍大敗,但基於(南非)祖魯族與英軍大戰之史鑑,八軍聯軍将士心理亦會承受極大之壓力,隨著戰事之發展,秦將帥會放棄人海戰術,轉以逐個擊破化整為零之戰術,戰事會呈膠著狀態,但令戰果逆轉之主因會是(清)人之介入,秦軍若得清朝將士授予先進武器之使用方法及現代化軍事理念,将促使秦軍戰鬥力之劇變,情况一如紅軍建軍初期由外國或國内軍事專家授藝,令廣大農民脱變成一支强大軍事力量一樣,這一劇變會令八國聯軍在軍事上或政治上遭受極大損失。巨大之國内外壓力,會束使聯軍落敗撤退,秦軍大勝。

(任何利于人民争取更好生存條理的武力事件,也屬人民戰爭,是正義的,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