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都挺好》观后感:结婚,要找父母相爱的!

结婚,一定要找父母相爱的!

最近在追《都挺好》这部电视剧,看到了朱丽和苏明成离婚的剧情。

他两离婚的导火索,是苏明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吃软饭的,要拿家庭存款去投资,朱丽不同意,在两人的争执中,苏明成打了朱丽。

朱丽,在工作上努力上进,在公司成了最年轻的中层;

在家大方明事理,知道明成啃老用了家里不少钱,坚持向苏大强还钱,大哥提出到给苏大强买房子,她也主动提出她和明成也应该出一部分钱;

善良孝顺,和明成吵架了,回到娘家怕爸妈担心,闭口不谈自己的伤心事。

反观苏明成,从小“仗势欺人”,长大“啃老”,工作后“投机取巧”,总想着不劳而获,最后投资被骗也算无可厚非。

两人的差距,其实是由各自的家庭决定的。朱丽的父母出镜并不多,但从苏明成入狱事件,能看出他俩知书达理,在朱丽的成长过程里也浇灌了很多爱。

苏明成父母结合只是因为一个城市户口,毫无爱情可言,父亲苏大强半生都活在母亲的压制下。

他坚持要去投资,是因为他不想像父亲一样活得窝囊让人看不起,朱丽说她是“巨婴”,戳中了他的内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通过暴力去解决。

在某种程度上说,苏明成还比不上苏大强,苏大强虽然没本事,但脾气好,无论谁戳他,他始终装傻充愣。

而苏明成没本事,还徒有满腔的自尊心,一点就爆,说不得,骂不得,只能捧在手心里。

苏明成有朱丽这样的贤内助,还是把一个家过散了,而朱丽离开了苏明成,无论是跟谁过,都能过得很好。

让人不得不感叹,结婚,还是要找一个父母相爱的。

你怎么对待伴侣

孩子未来就怎么对待另一半

我父母的关系算起来不算差,虽偶尔吵闹,但一直男主外女主地养着我们几个孩子,同心协力把这个家往更好的方向拉扯。

我爸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高中生,而我妈因为外公偏心眼,一直让她在家照顾几个舅舅,没怎么上过学。

于是家里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爸在看电视,我妈兴致勃勃地过去问电视在讲什么内容,我爸则总是不咸不淡地说“看不懂就算了”;

我妈在饭桌上问我爸今天单位都干了些什么,我爸则说“说了你也不懂”。

虽然很不想承认,在我爸语气里携带的感情就是:看不起。

这一点,我和我哥都早有察觉,我经常跟我哥说:“你不许像咱爸那样对嫂子。”我哥的回答总是“不能够”。

我哥硕士毕业,是市医院的医生,我嫂子大专学历,在同一个医院做护士,收入有一定的悬殊。

去年除夕夜,嫂子因为房贷压力感叹了下生活艰辛,我哥回答说:“就你挣的那点工资能不艰辛吗?”

那瞬间,感觉他和我爸重合了。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在著作《原生家庭》里写道: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只能倾听父母的言谈举止,并且加以模仿。

父母两人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蓝本。他们若始终相亲相爱,孩子长大了也一定知道幸福的婚姻家庭,男女主人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培养下一代。

作为父母,你在婚姻中对待伴侣的方式,其实藏着孩子未来对另一半的态度。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豆瓣上有两个话题,一个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内心是什么样的?”,另外一个是“生活在父母不相爱却不离婚的家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话题下面的回答,一边像是沙滩上的阳光,一边像是深山里的苔藓。

身边一个朋友,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争吵甚至打架,一闹起来她爸妈就轮番对她说“要不是你,我早就离婚了”。

于是她从小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父母走向幸福的绊脚石”,她谨小慎微,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发父母的争吵;自卑内向,觉得自己毫无被爱的价值……

如今早已过了适婚年纪,却依旧单身,父母催婚时,她回答说:“你们这样,我哪儿还想结婚?”得到的回应是“自己嫁不出去关我们什么事。”

黄磊曾说过:“在婚姻这件事上,爱情必须是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就不叫幸福的婚姻。”

这不仅是对自己和伴侣的负责,也是对未来孩子的一种正确向导:

他们会知道如何去接受爱,感受爱和表达爱,能大胆地追逐爱,也能平和地接受不爱。

他们身上会有一种强大的安全感,能帮助他们在重建自我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他们知道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模样,所以更加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后代提供更多的资源、时间、精力,达到心目中幸福家庭的标准。

用心理学家诺费奥的话总结就是: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底色,无论自己走了多远多久,可能仍然处在它的支配当中。

《都挺好》的原著里写:

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运,它会成为你一生的治愈。若是你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很难愈合,很难忘记,要做到原谅,可能很难,但至少学着放下,还是期望你,能为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后半生。

希望你是在有爱的家庭中长大,并将这份爱传递给孩子,让他们知道如何爱自己,更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如果在成长道路中,父母没有给你足够的爱,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像《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的那样:做清晰的自我界定,消除自我的负面评价;直面恐惧也直面父母,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学会去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告诉自己:从前辛苦了,但好在已经过去。

然后再去拥抱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你要去好好对别人,同时你也值得被好好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