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中央把兩敵將都寄在粟裕未來的斬將錄上,這兩人一是嫡系一是雜牌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在豫東戰役之前兩個月召開的中央阜平會議,其實並未改變分兵南渡的決策,只不過是將即刻南渡調整成了推後南渡,即等粟裕在中原打完大仗,開闢渡江通道後再行南渡。

豫東戰役令毛澤東的戰略思想發生根本變化。他認為,解放軍還是得在長江以北打,因為蔣介石的軍事力量百分之八十都在江北,消滅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

南渡就此撂下,毛澤東讓人轉告粟裕,說他已經把黃伯韜和邱清泉記在了粟裕名下。

1948年7月14日,中央軍委致電粟裕,交給華野一個新任務,要求山東兵團(即東兵團)攻克濟南。

守濟南的是王耀武,黃伯韜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以整8師為主)則隨時往來應援。

王耀武在濟南有11萬人馬,與華野山東兵團基本上旗鼓相當,但若加上可能增援濟南的黃、邱、李三兵團,則遠遠不及。山東兵團若攻濟南,圍點與打援便難以兼顧,因此粟裕判斷,讓山東兵團單獨攻取濟南,把握性不大。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但是此後兩天,中央軍委又連發七次電報,都強調山東兵團必須用十天左右拿下濟南。

經過深思熟慮,粟裕致電中央,建議華野東西兩兵團同時休整一個月,而後協力攻打濟南。

粟裕似乎次次都是拗著來,不過中央對粟裕的指揮已經非常信任和放心,他的建議很快就得到批准。

乘著雨季到來,華野各部先後進入休整期,一直休整到了8月底。

休整期間,經粟裕建議,華野所屬的蘇北兵團(1948年初南下蘇北的華野部隊)也被調來參加濟南戰役。這樣,華野的三大兵團——西兵團、山東兵團、蘇北兵團均陸續在山東集結,華野參戰兵力達到了15個縱隊32萬人,而國民黨濟南守軍和可能增援之軍加一起,也不過才28萬,在華東戰場上,華野兵力第一次超過了國民黨軍。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