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郊寒岛瘦,那么孟郊的寒,与贾岛的瘦,到底有什么区别?

呆沐小鱼


孟郊大概是中晚唐时代最为穷困潦倒的诗人了。

不同于盛唐的意气昂扬,中晚唐时代已经进入了日暮西山的感伤的时代了。中晚唐时代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们变得细腻伤感,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绝望。孟郊就是这样的典型的诗人。他一生实在太困苦了。科举考试考到了中年,屡次落第,加上他性格耿直犹豫,家庭极为贫困,所以他观察世界的角度都是阴冷的,都是悲伤的。这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一种阴冷凄凉的境界,但他又实实在在地描绘出孟郊的真情,所以大诗人韩愈总结孟郊的风格说,不平则鸣。而苏东坡则说,郊寒岛瘦。苏东坡还说,他不喜欢孟郊的诗,因为读来让人伤悲,但又忍不住想看他的诗。

贾岛是晚唐时代另外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他早年做过和尚,最后还俗。他比孟郊还惨的是,他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始终是民间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人家孟郊最终还考上过进士,也做过县尉之类的小官。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笔下所写的意象都是什么瘦骨嶙峋的山石、凄冷的冬天之类的。在风格上与孟郊有所类似,但又有不同。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看孟郊的诗。

第一,孟郊的诗,充满了对世界的无奈和绝望。他认为天地之下,全是囚笼,他无路可逃。比如有一首诗这样写的: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这是一种典型的绝望的悲剧意识。

第二,在这样悲剧意识之下,孟郊写诗特意选择那些怪、奇、冷、硬的意象。如: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棓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月亮的颜色是冰冷的,露水也很气逼人,身上冷的发抖。梧桐树也并非茂盛,而是落叶遍地,露出峥嵘的面目。这就是孟郊诗歌最典型的意境。所以苏东坡说他的诗歌是寒,这是非常准确的。

贾岛与孟郊类似,所用的意象也是很奇特,甚至专门写一些丑的东西。他对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虽然他很穷。他笔下的那些意象那么瘦骨嶙峋那么悲伤与奇怪,主要是他特意追求的效果,他想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前人的风格,这就是创新意识,他希望别人能欣赏他的诗歌,那样他就开心了。

既然一切好诗都在盛唐和中唐时代,被人写完了,贾岛就独辟蹊径,写那些原来人很少涉足的意象,比如说别人喜欢白天的太阳高照,而贾岛则喜欢夜晚的宁静,别人喜欢写太阳的热烈,他就喜欢写月亮的寒冷,别人喜欢春天的灿烂,他却喜欢写冬天的萧条,别人喜欢写丰满的大场面,他却喜欢写琐碎的瘦小的东西。比如: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再比如: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综上所述,孟郊的寒,是他发自内心地对世界的绝望,而贾岛的瘦噗,是他一味追求奇特创新的结果,所以他笔下的意象都很瘦很硬很冷很怪。一种是心情,一种是意象,这就是郊寒岛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