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汇源果汁”再遇致命打击,是否面临“清盘”破产?

琅琊榜首张大仙


很小的时候,看电视,总能听到一句拖长语调的汇源果汁,非常想喝,可是家庭贫困,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今天,作为国民品牌的汇源果汁,还是没有喝到过,真的是令人遗憾。

汇源果汁没有喝到,可是围绕汇源果汁的新闻不断,最新的是12月11日,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冻结。

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言人,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在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何为限制消费令,就是没有履行法院判决文书,也就是成为了失信被执行人,这不是第一次,据媒体统计,已经是第四次了,一年被四次限制高消费,这对于企业家而言,是麻烦不断的,毕竟会被限制其乘坐飞机和动车、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汇源果汁曾经辉煌过,早在1994年,朱新礼创办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就以7000万元中标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通过央视这一平台,把汇源果汁推向了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很多人都能希望喝到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的衰落可能要追溯到并购重组,2007年2月,汇源果汁登陆港交所,募资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汇源果汁上市以后,就被可口可乐盯上了,2007年是我们走向开放的辉煌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潜能被有效释放,饮料包括汇源果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引来巨大的发展。

2008年,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开出了179.2亿港元、溢价接近2倍的价码收购汇源果汁,面对180亿元的收购价,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价格,

朱新礼不知道何种原因,大举扩产,暂停新品推出,还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压缩掉三分之二。扩产是没有错的,毕竟饮料利润来自于销量,但暂停新品推出就很令人不解,毕竟企业的生命在于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是锁定老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吸引新的消费者,一旦没有新产品问世,老消费者也会因为被别的厂家吸引,新客户也难以建立。

饮料就是一个快消品,主要依靠渠道建设和销售人员的不断拓展市场,压缩裁减三分之二的销售团队,汇源果汁能够卖给谁,这是一个大问题,压缩成本也不是依靠裁减销售团队,这就是致命的一招。

最终汇源果汁没有被可口可乐收购,可是汇源果汁也走向了下坡路,汇源果汁开始出现亏损,股价腰斩,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负债攀升,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的负债已达114.02亿元人民币。

A股上市公司内控总是经常出现问题,汇源果汁也不例外。2018年3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人民币贷款。

港股相对于A股,对上市公司监管更加严厉,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

上市公司被停牌,意味着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资格被取消,汇源果汁融资难度增加,面对高额的债务,汇源果汁显得有点步履维艰。

回顾汇源果汁的坎坷,最大问题是过度注重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发展,面对可口可乐收购,一系列动作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推高业绩的冲动,但是这一动作放弃了长期发展的要素,那就是新产品的停止研发和销售团队的压缩,失去市场的份额。


杜坤维


汇源是个比较悲剧的案例,2008年可口可乐曾经开出179亿港元收购汇源。但当时国人对民族品牌卖给外资企业反应激烈,商务部最终否决了收购。

但对于汇源来说,收购虽然叫停,但损失却很大。为了达到可口可乐的收购条件,汇源已经先行断送了自己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错失收购后,汇源果汁元气大伤,很难在短时间重新建立起销售团队,而这也给其造成了巨大影响。

2017年,汇源集团深陷债务危机,由此拖累了其旗下的上市公司汇源果汁。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停牌的原因是涉及汇源集团违规借贷42.82亿关联贷款。目前,汇源果汁已停牌近20个月。

最新的新闻是汇源创始人朱新礼被限制消费、冻结41亿元财产。汇源虽然名声在外,但生产经营和利润一直不好,停牌至今,高管团队很多人都已经离职。从企业经营来说,汇源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

至于会不会破产清算,取决于汇源集团的债务危机有多严重,或者有没有其他行业大公司愿意接手汇源业务。但这么多年过去,汇源在饮料市场的影响力和存在感都已经不高了。现在的汇源即使想卖,对可口可乐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上林院


曾经家喻户晓、盛极一时的汇源果汁,现在却在“清盘”的边缘徘徊。

首先,汇源果汁高管离职潮和退市倒计时的双重危机。

今年2月3日,汇源果汁公告表示公司行政总裁吴晓鹏、非执行董事阎焱请辞,这是汇源果汁2019年以来发布的第四则人事任免公告。自2019年开年的34天时间里,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总共6名高管离开了汇源果汁。

10月25日,汇源果汁公司收到由SDF III Holdings Limited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及临时清盘人申请,理由一是汇源无力偿债,二是联交所复牌期限在即。

汇源与SDF III的分歧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1月时,汇源果汁10亿港元股债实控人许清流辞去非执行董事一职。按约定,SDF III要求汇源果汁于2019年1月24日前按债券本金额的120%,即12亿港元赎回全部债券。但是直到当前,汇源果汁仍未向SDF III 支付赎回金额。

事实上,违约的12亿港元债券只是负债总额的冰山一角,汇源果汁早已债务缠身。汇源果汁未经审计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汇源果汁的负债总额为115.18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82.5%,同比增长24.5%。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是汇源果汁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负担。

目前,汇源果汁仍是停牌状态。自2018年4月以来,汇源果汁已经停牌18个月。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将可能被港交所取消上市资格。现在汇源果汁似乎离港交所复牌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确实可以说汇源果汁的退市已经进入倒计时。

其次,汇源果汁在巅峰迅速走向下坡路的原因。

第一,汇源的资本运作问题。

除了在广告方面获得成功之外,汇源从2001年开始,借助德隆系、统一集团、达能集团的力量进行资本化运作,迅速提升自己的估值。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在香港上市,以24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当年香港最大的IPO,这是汇源果汁的高光时刻。上市不久的汇源果汁就迅速找到了买家——可口可乐。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准备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份。如果收购成功,汇源能进账74亿港元。

不过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收购被商务部叫停,可汇源为了完成收购已经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大半,收购不成还要重建销售体系,对于汇源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第二,汇源的产品问题。

原本可以通过被可口可乐收购来解决产品渠道单一、品牌效应薄弱的缺陷,但是收购告吹之后,这些问题就日益严峻。除了花巨资重建销售渠道之外,还要挽救单一品牌形象的难题,汇源把所有精力放在广告上面。

曾经在央视获得成功的汇源继续在央视多个频道的重点栏目投放广告,2018年又植入央视春晚,成为春晚指定饮品。但是,汇源忽略了互联网对于电视影响力的冲击,这一举措不仅没能改善销售收入,反而成为沉重的成本负担。

第三,内部管理隐患。

在遭遇重创时,汇源家族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汇源是家族管理模式,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将会是巨大的隐患,后来果然因此暴雷了。

2017年至2018年期间,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贷款金额超过资产比率的8%,汇源没有按规定及时披露,甚至没有经过汇源董事会批准,这一严重违规行为,直接导致汇源被停牌整改。目前独立调查及内部监控审查仍在进行中。

总结,汇源果汁的管理陷在回天乏术的恶性循环中,现在看不到任何能照亮黑暗的曙光,也许退市、清盘终将成为汇源的末路,令人唏嘘。


50计划


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汇源集团当时创了港交所最大规模IPO记录,那时可谓风光无限,汇源连续十年在果汁市场份额第一。可是从1992年成立汇源集团至今,创始人朱新礼却从“果汁大王”变成了“被限制人员”,汇源果汁也进入了面临被“清盘”破产的风险,不禁让人感叹,这家伴随一代人成长的汇源,目前为何面临或将退市的风险?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股票复牌,债务问题难以偿还,确实存在“清盘”破产的危机。

一、汇源果汁为何面临退市风险?

根据港交所规定,汇源果汁已经停牌至今达到20个月,如果在2020年1月31日前不能达成所有复牌的条件,汇源果汁将被摘牌,也就是说如果在短短的1个多月内,汇源果汁不能解除债务危机,不能公布相关贷款法政调查结果,并且采取补救行动还有对欠缺的财务业绩包括任何审计修订进行公布,在1月31日就会被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1、停牌原因。

汇源果汁在2007年上市,从开始上市至今股价就经历最高到达12元跌到了如今的1.9元位置,至2002年开始股价就一直保持在6元下方波动,2018年3月29日因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汇源果汁被迫停牌。

此次停牌的原因是汇源果汁在没有对外披露的情况下向旗下的公司借出42.75亿贷款资金。港交所关于上市关联交易关联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有某项关联交易超出早前经公告披露的限额应该告知港交所,并且决定是否批准程序。

很显然,汇源果汁被停牌原因不仅公司存在着较多问题,也是因为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

2、是否会退市?

从停牌开始至今已经20个月,汇源果汁在这停牌一年多时间里业绩却没有改善。2018年停牌发布的业绩显示公司在2017年底已经负债总额高达114.02亿,2019年出现了两笔债务违约情况,包括10亿港元债券和1000万美元的债券违约。

不仅如此,此次朱新礼41亿资产被冻结,并且四度被限制消费,很明显汇源已陷入了危机中,旗下的资产被扣押、查封和冻结,面临114亿债务要复牌的难度极大,退市的可能性加大。

二、汇源果汁为何走到今天地步?

20多年的发展历程,汇源果汁可谓家喻户晓,被称为“国民饮料”的汇源果汁是80后儿时的专属饮料,但是这家企业自从在可口可乐并购被否决之后,就开启了公司和股价接连一蹶不振的走势,导致企业未有喘息的机会,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的汇源果汁在频繁资本运作之后负债100多亿。

1、11年前被收购失败。

2009年可口可乐提出总价约170多亿的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当时迎来了国民的反对,导致这场收购案最终不了了之,虽说可能是因为这次的收购失败导致汇款果汁进入转折点,但是高溢价收购涉嫌反垄断法,如果收购成功增强了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反而会挤压其它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导致此次收购失败。

为了完成此次收购,汇源集团把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瓦解,包括大量辞退员工。从2007年登陆港交所拥有9000多人被减少到4900多人,销售人员也从3千多人减少到1160人,很显然如果收购成功这种砍掉销售体系并无问题,一旦销售失败最终就是会让汇源集团前期十几年建立的销售体系崩坍,对后期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了后期企业运作陷入僵局。

2、高管离职与再次收购失败。

在收购遇阻之后,汇源集团没有考虑如何更好的开发果汁饮料市场,而是开始布局多元化战略,收购三得利公司,开拓茶及咖啡饮料市场。参与中石化混改,获取中石化的渠道资源,以便在主业之外更多投资来拓宽利润来源渠道。这种一边大笔融资,一边投资的方式导致投资项目并未给汇源带来多大效应,反而让汇源依旧亏损,最终在盲目扩张下公司陷入多元化困局,公司多位高管离职。

而第二次与天地壹号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来拓展果汁市场希望能给予汇源集团喘息之机,却因为热闹开场最终平淡收场,两家企业各自公告宣布合作瓦解,主要的原因是天地壹号不能百分百的支配汇源品牌,导致了合作不欢而散。

综上:创业不易,一手打造出果汁帝国的朱新礼负债百亿,一家家喻户晓的企业正在面临“清盘”破产的风险,不仅41亿元的资产遭冻结,更是爆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还在网贷平台借钱400万还不上,之所以面临这么多的压力,主要是汇源果汁陷入多元化困局,在被收购案失败后行业突围失败。导致眼下距离2020年1月31日临近,一旦不能达成港交所对汇源集团复牌需要满足的条件,就存在被退市风险,面临“清盘”破产。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汇源果汁”再遇致命打击,应该指的是德源资本背后的有权代表人,也是知名果汁品牌“汇源集团”的创始人朱新礼,被招商银行要求冻结41亿元资产。

另外朱新礼及其控股公司今年以来还曾受到多起财产冻结,并于近日其本人再次收到限制消费令,这也是朱新礼2019年以来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这样下去的话,“汇源果汁”甚至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曾经名噪一时的国产果汁品牌汇源竟然沦落到如此境地,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2017年,由朱新礼一手创立的汇源集团深陷债务危机,据汇源果汁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51.8%。在这114亿元负债中,有83.5亿元是借款。


汇源果汁走到如此境地,不外乎这几个关键时刻:


一、卖身可口可乐未遂却伤筋动骨。2008年,汇源果汁为迎合可口可乐收购条件,不惜“挥刀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但最后因这起并购因涉嫌“垄断”被商务部叫停。


二、借助资本上市却再无创新。2007年,汇源果汁上市,不到十年时间,朱新礼通过资本跳板,实现了汇源资产增值50倍以上,这样骄人的业绩,却难掩汇源果汁的没落,尤其是在发达的电商时代,汇源果汁这样老品牌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三、品牌老化毫无作为。品牌老化成为多数大牌食品饮料品牌发展的第一大阻力。太多“名牌”已经或正步入品牌老化窘境,这些品牌的共性是高知名度、低认可度、低购买率。甚至连娃哈哈这样曾经当之无愧的老大,年度销售额一度超越“两乐”与康师傅、统一四家企业在中国大陆业绩之和,但近5年营收缩水300亿,汇源果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时至今日,汇源果汁已经停牌20个月。而且至今尚未发布2017年年报数据。而按照港交所规定,如果汇源果汁未能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被启动退市程序。


汇源果汁的退市,创始人的负债,都很有可能让汇源果汁这样一个国民老品牌消失,不得不说非常遗憾。


创立于1992年的汇源果汁,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对于一个人来说,27岁还算年轻,但对于一个果汁品牌来说,确实是已经太老了。


华文商讯


很有可能吧,自从去年的关联方违规借款之后,汇源果汁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停牌,今年本是谋求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宣告破产。12月2日,汇源果汁清盘呈请及临时清盘人申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进行聆讯,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下令将清盘呈请及临时清盘人申请的聆讯押后至2020年3月13日。这也许就意味着,汇源果汁离退市的期限已经不远了。


今年对汇源的老板朱新礼来说,应该是非常悲剧的一年吧,各种状况不断。

接连四次收到限制消费令,最近一次是因未履行与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中被判定的给付义务,朱新礼收到限制消费令。

由于债务原因,持有的北京正和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0.9%股权被强制拍卖;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一则民事裁定书,决定接受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对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旗下超过41亿元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和冻结。其中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为一年,查封动产的期限为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它财产权的期限为三年。


未来,汇源果汁的命运会如何还真很难说。最好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愿意以高溢价准备收购汇源果汁全部流通股份,如果收购成功,朱新礼从中获得的收益至少有70亿。在去年的福布斯榜单中,朱新礼的身价还有35亿,那明年呢,是不是就会榜上无名了。


康愉子


面对汇源今天的困局,有人也认为,如果不是当年有关方面以涉嫌垄断为由,阻止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汇源可能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现象了。显然,这是十分天真的想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可能不会那么简单。作为一家以碳酸饮料为主业的企业,是不大可能容得下果汁饮料的。他们的收购计划里,绝对不会有果汁饮料这个项目。即便承诺得再好,果汁饮料也不会成为可口可乐公司计划的一部分。不然,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过去了,可口可乐也没有推出什么果汁饮料。按照可口可乐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自己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果汁饮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汇源为可口可乐公司所收购,最终的结果也决不会比现在好。为什么可口可乐在启动收购汇源计划时,要求汇源必须砍掉自己的销售网络才能满足收购条件呢,原因不是明摆着吗?

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局,关键在于年新礼已经没有了战斗的决心和意志。尤其是在儿子不愿接班的情况下,更让他失去了把企业继续做下去、并做优做强的信心。因此,迫切希望通过转让企业获得巨款后过上养老生活,至多进行一些股权投资等不需要动脑动力的事。 对创业者来说,一旦失去斗志,企业也就不会再有生机。除非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是股价制条件下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一切由董事会说了算。否则,就难逃衰亡破败厄运。汇源是家族制企业,只要是家族制企业,就免不了一人说了算。所以,汇源从充满希望到绝望,轨迹完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因此,汇源退市的概率很大,至于是不是会破产,则要看如何应对困难了。


谭浩俊


汇源果汁伴随我们度过很长一段光阴。

辉煌的时候,确实辉煌, 1994年,朱新礼创办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就以7000万元中标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通过央视,汇源果汁家喻户晓的产品。

2007年2月,汇源果汁登陆港交所,募资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但是也就是在那之后,可口可乐这个大佬对汇源果汁是念念不忘,其实当时汇源果汁和可口可乐谈好了,要以153亿人民币卖身,但是我们国民不同意,自己奶大的孩子出息了怎么可以拱手让人?遭到国人群起反对之后,商务部最终否决了收购。

国民的力挺让他了解到自己的品牌价值,留在自己手上之后,朱新礼开始大举扩产,暂停新品推出,销售团队压缩掉三分之二。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24, "file_sign": "96f5607f66ccf222587d29c7dad09085\

A股你莫愁


朱新礼汇源相关资金被冻结,个人据媒体统计第四次被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这个就是题主的“再遭致命打击″的内容吧?

面对汇源今天的状况,面对题主透着怜惜的疑惑,说说自己看法。

首先这种状况对企业再融资增大了困难但距离“清盘"我认为还有一段距离。汇源是九四年朱新礼从新彊德龙集团在北京顺义区政府支持下获得实际控股权,在朱新礼带领下发展迅猛,成为民族饮料品牌。走到今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许多人从能观察到的企业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给出了各样看法。除过企业未知的经营管理,我认为模式还不至于让一个庞大的汇源走到今天,是外部环境和消费者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个企业是不足以改变大家的理念和方式的,那么企业就面临重新细分市场,重新定位产品适应实际生存环境。

可能有人会拿可口可乐说事,其实,可口可乐它卖的是“配方",大家都喜欢这个配方也就无关你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汇源卖的是“产品",产品面对的是大量和新生的替代品。理念生活方式会影响产品选择。

汇源的选择可能应该从卖“产品"走到卖“服务″这条路上来。重新设计研发专业性的功能饮料,把市场面向户外运动,灾害救援,军队训练野战等专业需求上来。这样可能显得市场的路窄了,也可能由于专业性的品质会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汇源。


寂静之声秦


笔者认为:“汇源果汁”再遇致命打击,可能会退市,但是,“清盘”破产的可能性还不大,为什么呢?

首先,“汇源果汁”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太陈旧,“汇源果汁”几十年不变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跟着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了“汇源果汁”不赚钱和亏损。“汇源果汁”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用传的经营方式经营企业,还是把“汇源果汁”生产出来,放到仓库里,然找省级代理商,市级代理商层层代理,用传统的超市销售产品,这种方式的结果是“汇源果汁”从生产出来,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样的“汇源果汁”肯定是不好喝的。现在城里人大部分都是需要新鲜的果汁,而“汇源果汁”的商业模式只能让消费者喝放了半年以上的果汁,这种经营方式太落后了。

其次,“汇源果汁”的行业还是有前途的产业,果汁市场消费者在中国是个大市场,“汇源果汁”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需要高明的智库来帮助“汇源果汁”进行商业模式升级,进行产业升级,进行资本运作,需要高明的智库来帮“汇源果汁”打造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如果“汇源果汁”能完成产业的升级还是有前途的。

当然,现在“汇源果汁”遇到的问题凭“汇源果汁”自己是没有能力解决的,如果没有高明的智库参与帮助,“汇源果汁”也有可能会 “清盘”破产。

招全国各地智库加盟代理商。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我每晚九点到十点半在头条开直播,为大家提直播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