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从头开始!引进了整套的苏-35,却唯独拒绝了“俄罗斯石头”

为了更好的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更好的获得制空权,我国向俄罗斯引进了一批苏-35战斗机。在如何让苏-35更好的融入到我国的空军作战体系,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技术人员也是没少下功夫。在谈论空军装备时,大家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像导弹、雷达、发动机这样的战机本身的硬件上,然而殊不知,飞行员头顶上的头盔,也能使得战斗机的战斗力突飞猛进。


由于苏-35战斗机是我国从俄罗斯整套引进的,包括飞行员头盔这样的设备也一块引进。由于我国的空军发展师承苏联/俄罗斯,因此,毛子的飞行员头盔戴在头上,大家可能也习以为常了,但随着军事改革的全面进行,更好更适合我们的航空头盔也被研制了出来。


我国的TK-12A型航空头盔广泛装备空军部队(特别是战斗机部队),而TK-12A和俄罗斯空军大量装备的ZSH-7APN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ZSH-7APN外形宽大,把飞行员的头部很好的保护了起来,其材料也相当的坚硬,内部缓冲也做得很好,这使得在飞行员在飞行时或者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弹射时,头部能获得很好的保护。但这却带来了一个问题—超重,ZSH-7APN采用玻璃纤维加环氧树脂作为外壳的材料,这使得头盔的重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再加上内部的缓冲垫、耳机、遮光,头盔的重量达到了1.65kg,而如果在加上头盔瞄准装置,其重量就更加大了。而且由于其宽大的外形重量分散,使得飞行员在佩戴时负重感特别糟糕,就像是头上挂了个石头,因此俄罗斯的飞行员们也把ZSH-7APN头盔称为“俄罗斯石头”。


设计思路类似的TK-12A也有着相同的问题,更何况亚洲人的体型远没俄罗斯人那么壮实。在进行大过载机动时,飞行员颈部的负担也是相当的大。而美军的HGU-55/PCOMBAT EDGE头盔重量仅为1.013kg。


因此,新型的头盔首要任务就是减重,在降低防护性能的前提下,仅大可能的减轻重量。同时,更换信息化套件,让头盔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作战能力,配备国产的头盔瞄准器,更轻,适配国产的格斗导弹,使得苏-35的空战能力,特别是近距离空中格斗能力。这次新型头盔的换装,将进一步发挥出苏-36的战斗力,对于我国空军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利刃/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