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班长火线提干,仅1小时牺牲,遗体手握钢枪,追记二等功

在广西法卡山烈士陵园128号墓,埋葬着一位叫刘太秋的烈士。

【法卡山烈士陵园,位于广西凭祥市夏石镇322国道旁,安葬1981年5月收复和坚守法卡山战斗中牺牲的广西边防154位烈士】

刘太秋烈士,1981年5月16日牺牲,追记二等功,葬于法卡山烈士陵园128号墓

刘太秋出生在河南洛阳市辛店乡西沙坡村一户山区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家里还有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兄弟姐妹。身为长子的刘太秋,于1977年参军入伍,每月省吃俭用,从为数不多的士兵津贴中,省出几块钱贴补家用。正因如此,他在部队上比其他战友更加吃苦耐劳,刻苦训练。

1979年,刘太秋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参加了谅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斗。战争结束回国后,刘太秋作为骨干,留在新组建的广西边防三师九团二营六连,担任副班长。

1980年底,正在备战的连队开始了复员退伍工作。刘太秋服役4年,已到了退伍的年限。由于战事紧张,领导非常想留住一些有战斗经验的骨干,带领新战士参战,保证完成上级赋予的收复法卡山战斗任务。

超期服役的刘太秋,私下里向战友表达了想在部队多干几年的愿望。他曾经和班里一位城镇籍的战友交流时说,和他一起来部队的同乡,好几个都入了党,有的提了干,不用为以后的前途担忧。而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会舞刀弄枪,退伍后不知道有什么出路,不像你们城市兵退伍后,会安排工作,不用太担心将来。

他说,他提干是不敢想了,只能努力把组织问题解决了,争取再立新功,退伍回家后,也容易进步。何况现在班里净是新兵,平时训练难以完成目标,有的还闹情绪,哭鼻子,这要是打起仗来,我还真是放心不下。

正是有了这种想法,部队领导找他谈话,想叫他留下来时,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随后几个月的训练中,刘太秋用他多年在部队练就的过硬本领和打仗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很快把一支以新兵为主的班带了出来,并在训练考核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连里为表彰他的贡献,任命他为一班班长,并批准他为预备党员。刘太秋十分高兴,感谢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积极请战,要求到战斗最前线。

1981年5月5日法卡山战役的打响,我军一举收复了被越南占领的法卡山要地,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越军不甘心法卡山的失败,调集大批重型火炮,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向不足1平方公里的主峰阵地,倾泻了上万发炮弹,并派地面部队反攻。

阵地几次易手,但最终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作为预备队的刘太秋班长,听着前方隆隆的枪炮声,看到伤员和烈士从阵地上抬下,急得摩拳擦掌,问排长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上,一定要安排我班先上!

5月16日,越军调动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攻上了阵地。阵地上短兵相接,赤膊相见,枪声大作,手榴弹横飞。刘太秋所在的一排终于接到命令,迅速出击,夺回失守的4、5号阵地。

由于敌我距离太近,没有炮火支援,易守难攻。排长带着二班强攻时,不幸中弹牺牲。危急时刻,刘太秋临危受命,被连长任命为代理排长,负责指挥一排继续战斗。

受命后,刘太秋迅速清点人数,对仅剩的十几位战士讲,排长和不少战友都牺牲了,就剩下我们这些人,几个伤员帮我们输送弹药,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向敌人阵地投掷手榴弹,然后跟我向前冲,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当手榴弹在敌人阵地爆炸的瞬间,他跃出战壕,率领战士向敌人猛冲猛打。战斗中,他双腿及身上多处负伤,血流如注,只好叫战友搀扶着,继续指挥战斗。当增援的部队赶到,

并夺取阵地后,发现刘太秋已经牺牲,但依然双手握枪对着敌军方向,保持着战斗姿态。此时,距离刘太秋担任代理排长不到1个小时。

战后,连队第一次集合点名,继任排长为怀念刘太秋烈士,特意点他的名字:“一排长刘太秋!”

全排战士气壮山河,一起替他应答了三遍:“到!到!到!”

气势如虹,感天动地!

法卡山烈士陵园纪念碑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