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在作战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自立124


其实两者的根本区别很简单,步兵战车火力猛装人少,是前线打仗的火力输出点,伴随在坦克后面作战;而装甲运兵车装人多但火力弱,他一般就配一个重机枪,装甲也较薄,他可不敢拿去打头阵,也就跟在突击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后面打杂,为快速推进运送人员物资!

装甲步兵车顾名思义就是搭载步兵,投送步兵的,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M113,总产量达到了7万辆,除了美军还有很多国家也都有装备这款运兵车,为了轻便采用的铝合金装甲,自卫武器仅仅是1挺12.7毫米口径重机枪。

装甲运兵车素有“战场出租车”的称号,他的任务不是呆在第一线去冲锋作战的,而是在后方快速运输作战人员,运输物资等到前线去,也可以运输伤员回去!由于装甲薄,火力也不猛,因此运兵车可不敢拿到前线去打头阵,都是远远的跟在坦克和步兵战车后面更安全。

步兵战车则是在装甲运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厚装甲、加大火力。他有轮式底盘的,也有履带底盘的,他的输出火力主要靠炮塔,有些甚至都装上105mm大口径炮,大多数是30mm左右的快速炮,还有同轴机枪等,甚至有些还会在炮塔上安装上几具反坦克导弹等,最近几年更是流行起遥控武器战了。他的装甲方面也是比较厚实的,重量在20多吨,甚至30多吨都很常见!

步兵战车一般搭载一个班作战,3个车组人员在车上作战,5~6名步兵下车作战,车载武器可以为地面作战步兵提供强大火力支援,所以步战车独立作战能力强。步兵战车就是在主战坦克发动突击时,要么跟在后面掩护和提供火力支援,为坦克清理掉一些杂鱼,要么掩护侧翼,防止敌方侧面的直升机、步兵等偷袭!


狼烟火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顾名思义,装甲输送车是用来输送的。

传统的装甲输送车,就是类似于美国M113这种,叫做战场出租车。

产量高达8万辆的M113,就是用来运兵。

众所周知,战场上采用卡车运输士兵,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第一滴血4》,最后的激战中,缅甸政府军一个排的士兵,乘坐卡车紧急增援而来。结果被兰博用12.7毫米重机枪猛扫,几乎全部被打死在无防护的卡车上,连跳车的时间都没有。

道理也是一样。

M113的作用就是将士兵运输到作战的第一线,尽量减少伤亡。

M113可以运输一个步兵班11名士兵,可以防御轻武器的射击,还有炮弹弹片,这就足够了。

虽然M113还有12.7毫米重机枪,但只是用于自卫,而不是攻击。

事实上,由于M113本身防弹,所以敌人使用轻武器多优先射击机枪手,所以机枪手的伤亡率极高。

我国也有类似的东西,就是63式装甲车。


而步兵战车则是另外一种东西。

在二战之后的苏军,遇到一个很严重的设计理念问题。

苏联在二战没有大量生产装甲运兵车,导致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伤亡非常多。

二战之后,苏联生产了几款装甲运兵车后,总觉得性能不太满意。

同时,当时各国开始重新设计装甲部队的辅助力量,也就是轻型坦克。

然而,苏联认为未来装甲部队是走重型化的路线,轻型坦克没有什么意义,会被逐步淘汰。如果单独设计和装备新式轻型坦克,似乎过于耗费资源。

当时,苏联高层认为,将轻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融合起来,岂不是一举多得。

这就是BMP1步兵战车了。

BMP1是轻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融合体。

作为装甲运兵车,BMP1可以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恰好是一个机械化步兵班。

作为轻型坦克,BMP1拥有1门73毫米低压滑膛炮,1挺机枪,4枚AT-3反坦克导弹。

显然,BMP1有了装甲运兵车不具备的作战能力,不但可以反坦克,还可以摧毁战场上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标。

所以,随着步兵战车出现以后,各国纷纷跟进。

目前除了以色列更多还装备特种步兵战车,也就是重型步兵战车以外,各国大多淘汰了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改为步兵战车了。


萨沙


步兵战车可以看做装甲输送车的升级加强版,其实它就是一种火力、机动和防御全部得到加强,可以适应高强度机动作战的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是在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所区别。

(美国M1126斯崔克装甲运兵车)

(美军M2步兵战车)

装甲输送车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运送步兵和武器弹药,是一种轻型装甲车辆。它可以快速输送步兵、武器和装备物资,以保证步兵能够及时跟随装甲部队开展作战行动。装甲输送车的主要特点是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越野性能和防护能力,并拥有一定的火力。不过,装甲输送车的火力系统并不强,通常是机枪或一些小口径机关炮,因为它的主要任务在于输送步兵和武器装备,保证步兵跟随装甲部队开展作战行动,而火力强弱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美军M113装甲运兵车仅装备一挺机枪)

随着技术的进步,反坦克武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通常需要得到步兵的支援,以应对敌方步兵的反坦克武器,这样才能够提高装甲部队的进攻速度。因此,装甲输送车不仅要能跟随坦克部队作战,还要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以便协同坦克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正因为如此,步兵战车应运而生。

(单兵反坦克武器)

(坦克部队)

步兵战车的底盘其实和装甲运输车一样,只不过车体采用了更好的装甲防护和动力系统,以提升步兵战车的防护水平和机动能力。为了更好地伴随坦克执行作战任务,步兵战车的火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它通常会配备 1门20-30毫米机关炮或中等口径的滑膛炮、1-2挺机枪以及反坦克导弹发射系统。此外,车上还设有射击孔、先进的电子观瞄系统以及信息化作战系统。车体后部会设计一个宽大的后车门,步兵可以由此迅速下车,展开战斗队形。此外,为应对不同环境,步兵战车还具备了水陆两用的能力,可以涉水一定深度,这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机动性和越野能力。

(BMP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与装甲输送车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步兵战车更突出作战能力。步兵战车侧重于为步兵提供机动作战能力,使其可以协同坦克部队作战。这就要求步兵要能够快速到战场,并具备攻击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武器以及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与装甲运输车快速输送步兵和装备的作战定位相比,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总体来看,步兵战车不仅可以输送步兵和装备,还具备相对强大的作战能力,能够同敌方坦克等装甲车辆进行作战。


战情解码


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是在相同底盘上配置不同的武器设备,以此来达到不同的战场运用。

首先步兵战车的武器火力会较强一些,一般会配置20~40mm口径的机关炮榴弹炮,有的甚至还安装105毫米的加榴炮。主要的作用是利用自己快速灵活的机动能力,快速到达战场进行火力支援。

其次装甲运输车最多只会装备小口径机关炮和烟雾发射器,与步战车相比装甲更薄,主要是为了运送更多的士兵或是物资,搭载的武器也只是最低限度的自卫而已。主要作用是拥有自卫火力的运输载具。


九品侍卫


  图为拳击手装甲输送车。装甲输送车究竟与步兵战车有何区别呢,

  图为俄国的装甲输送车。最大的区别,提现在用途上,由此决定了两者武器配备的不同。

  图为售价12万美金的国产装甲输送车,这是售价12万美元的我国产装甲输送车。装甲输送车在定位上类似于战场的士,用作步兵的代步工具。

  图为阿布扎比防展上的装甲输送车,可以看到,各国都将装甲输送车作为消耗品使用。

  图为二战期间的德军装备的装甲输送车。而步兵战车不同,步兵战车的主要左用在于搭载步兵协同坦克部队作战,

  图为南非陆军的装甲输送车,一个用来输送步兵,一个用来掩护装甲部队行动,这大概就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了。

  驻格鲁吉亚美军的步兵战车在掩护步兵射击。由此导致的,步兵战车在搭载力与防护力上更胜一筹就不足为奇了。


铁杆军迷


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都是用来搭载步兵作战的装甲车辆。步兵战车是装甲输送车的火力升级版本,装甲输送车上边一般只有一挺高射机枪,而步兵战车则是由一门机关炮,同时还有2-4枚反坦克导弹用来和对方的坦克交战。

美国的M-113装甲输送车
苏联的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
63式装甲输送车。这三种都是早期比较好的装甲输送车,装甲输送车除了拉人以外,其实里边装的东西比较杂,而且各个国家经常利用装甲输送车的地盘做成指挥车,救护车,导弹发射车什么的,尤其是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基本上都是能够想到的都给改装了。
利用装甲输送车的底盘,把上边的机枪换成炮塔装上炮,这种把装甲输送车改装成步兵战车的做法对于银子紧的国家挺受欢迎。
上边的照片是韩国的,下边的是英国和中国联合研制的步兵战车。

装甲输送车在坦克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不过这时的装甲输送车还是用坦克底盘上边加上板凳,让步兵坐在上边,头顶上也没有盖顶,遇到下雨装甲车内就会存水。而过了二战以后,各国认识到坦克作战时需要步兵协同,而步兵只用两条腿是跟不上坦克的速度的,于是各个国家纷纷开始研制装甲输送车,这个时候的装甲输送车是把步兵带到战场,在战斗中,装甲输送车在距离战场较远的距离下车。投入战斗的时候步兵还是徒步作战。

苏联的BMP-1步兵战车是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上边开了不少射击孔,就是要步兵乘车作战。
步兵战车和坦克作战主要是靠反坦克导弹。

而步兵战车是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苏联首先开始大规模装备使用BMP-1步兵战车,随后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装备。步兵战车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强调乘车作战,步兵在战斗中一般不下车,通过车上的射击孔和车上的火炮作战,不过在接近对方的阵地大约500米左右就会让步兵下车,下车以后的步兵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步兵武器作战,而这个下车距离是根据对方的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来确定,象后来美军是规定步兵在距离对方阵地1000米的距离下车,就是为了避开对方的反坦克火箭筒的射击。

从欧洲的CV-90步兵战车开始,减少步战车的射击孔,加大主炮口径成为了一种趋势,步战车的射孔里边打出来的子弹命中率太感人了。

不过,近年来步兵战车也开始强调步兵下车作战,步兵战车成为了步兵班长的坦克。


红色手电筒


步兵战车可以直接投入战斗,装甲运输车遇到战斗时乘员必须尽快下车

在二战后期,关于装甲车的运用方面,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美国和苏联都是主张装甲车是作为“战地出租车”的概念,其作用是在坦克部队推进过程中,确保把步兵送到旁边,但是在与敌人接触时,装甲车会撤下步兵,然后退往安全位置,并不真正投入战斗。设计装甲车的重点在于越野能力、机动性能以及装载水平。装甲和火力要求是放在非常低的位置,防御上以抵御步枪和炮弹碎片伤害为主,装上高平两用机枪以抵御轻武装和简单防空手段。

而另一边则是德国的“装甲掷弹兵”概念,其主张装甲车在运送部队跟随坦克后,应该留在坦克身边,协助坦克进行进攻或防御。在战斗中,装甲车应该压制敌方步兵、轻装甲目标、固定式反坦克炮等目标。减轻坦克部队的压力,并支援其步兵开展战术行动,设计上这种装甲车必须强调防御和火力。

这两种装甲车运动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分歧,也最终促使步兵战车的诞生。最早步兵战车是西德在1956年推出的HS.30。HS.30步兵战车重14.6吨,两侧布置装甲30毫米装甲钢,可以抵御20mm穿甲弹的攻击,前后装甲厚度则为45mm。车上设计有一个小型炮塔,载有一门20mm机关炮和7.62mm同轴机枪。西德军队设想这种步兵战车用来打击华约国家的轻装甲目标,并且可以承担侦察、骚扰等任务。防御战时,步兵可以依靠步兵战车作为依托,进攻时可以乘车状态跟随坦克部队一起突破对方防线后再下车,减少步兵徒步突破防线时受到的伤亡。

西德的HS.30

这种变化很快引起装甲大国苏联的重视,其在1966年推出自己的非常经典的BMP-1步兵战车,跟西方国家相比,苏联的步兵战车设计射击孔,步兵可以在车内对外射击进行战斗。苏联认为在全面战争原子弹洗地情况下,在辐射区减少乘员下车作战可以减少核辐射伤害。BMP-1步兵战车火力很强,装有73mm低压榴弹炮和7.62mm机枪,并带有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装甲防御上正面很强,达到33毫米,可以抵御23mm机关炮的攻击,但是两侧为16毫米,后部更是只有7毫米。

美国起初非常鄙视这种步兵战车概念,在1960年推出的M113装甲车上,依旧是以装甲运输车概念为主,但是稍微加强了点防御,并可以加装一定的武器。当时美其名曰“装甲骑兵突击车”(ACAV),M113装甲车侧厚度达到28毫米,正面更是达到44毫米,但是用轻质铝合金,防御能力仅为钢装甲的1/3,导致其防御水面侧面抵御7.62mm步枪子弹,正面可以抵御12.7mm机枪子弹的水平。

但可惜实战证明这种强化了的装甲在面对游击队这类缺乏重武器的轻步兵面前表现还不错,一旦对方稍微有点反装甲武器,例如RPG、枪榴弹、以及IED简易爆炸物等表现极差。在越南战争后期,以及以色列的中东战争期间,M113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南越军以及澳大利亚军等总共有1381辆M113装甲车被摧毁或缴获。

所以美军在越战后也推出自己的步兵战车,M2/M3布拉德利,其重量达到27.6吨,比M113重了一倍不止,防御能力大大增强。装备有25mm机关炮以及反坦克导弹,乘员数从11人降低到6人。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取代M113装甲车的战斗地位,M113则变成纯粹的装甲运输车,不投入战斗。


五岳掩赤城


顾名思义,步兵战车可以搭载步兵随时随地投入战斗,也就是边走边打。而装甲输送车则是快速将步兵运送前线,然后步兵下车展开作战。两种车辆区别在于前者是战斗车辆,后者是装甲运送车辆比单兵跑的快并多了层装甲防护。

步兵战车主要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各方面都要优于装甲输送车,而且车上设计有射击孔可以让搭载步兵乘车射击。

步兵战车协同主战坦克进行作战,通过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以及反坦克火力点、工事等。在火力上配备较丰富,带有中小口径火炮、反坦克导弹、车载机枪等,任务范围较广可以对付低空目标以及各类工事装备目标等。


装甲输送车则主要用于运送步兵、武器弹药及物质等战斗车辆,可以伴随部队快速推进,将随车搭载步兵快速机动到需要地方。以运送兵员、物质为主所以火力及防护能力较弱,装备小口径机关炮、榴弹发射器以及机枪等,机动能力较强。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最大时速55-7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而轮式装甲输送车最大时速可达100公里,最大行程可达1000公里。

两者造价也有差异,步兵战车更贵装甲输送车更便宜,两者战场定位用途不同。步兵战车更则重于直接正面对决作战,而装甲输送车用于运送兵员物质,相当于战争带防护的汽车重在机动能力。


河东三叔


小时候玩过红警的朋友都知道,红警里面的履带装甲车可以装载不同类型的士兵,在装上不同类型的士兵之后,装甲车的性质和用途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装甲车是一个概念非常大的平台,在所有军用机动车辆里面,只要是带有防护装甲的车辆,大部分都可以被称之为装甲车。不管带有装甲的车辆是用来指挥,还是用来扫雷,或者是用来运送士兵,都可以被统称为装甲车。

而步兵战车则属于装甲车中的一个小分支,步兵战车并不是单纯运载步兵的装甲运输车辆,而是一种具备较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攻击能力的战车。因为步兵战车属于装甲车的一个分类,所以我们可以说步兵战车就是装甲车,而装甲车不一定是步兵战车。装甲车和步兵战车的区别就是装甲车包含了步兵战车,但是也包含了其他类型带有装甲的作战车辆,而步兵战车只有装甲车的一个分类,这就好像手枪里面有左轮手枪是一个道理。

相比于普通的装甲运输车,步兵战车在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步兵战车的车载武器中可能会包含火炮、反坦克导弹等重型武器,这些武器的出现,保证了步兵战车能够具有攻击轻型装甲车辆的能力。而且步兵战车上有射击孔和机枪,士兵们能够凭借着步兵战车进行灵活的机动作战。

而装甲运输车辆的攻防能力都比较弱,主要依靠着士兵作战,不如步兵战车的装备更加全面。因为步兵战车的攻防能力比较出色,能够适应现代化陆战中灵活作战的需求,现在步兵战车已经成为了各国陆军的主流装备。同装备的简易装甲的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步兵战车具有极大的优势,堪称是未来陆战车辆的主流发展方向。


军武小咖


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不同的是火力配置不一样,装甲防护性不一样,步兵战车。主要的作战功能是以侦查为主,配有30毫米机关炮可以摧毁轻型防护装甲还配备了简易的火控系统,装甲运输车的用途,主要是运输人员和物资武器配备只有12.7毫米重机枪。防护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