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龙阳君和信陵君在古代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Archer


战国四君子,指的是是战国时期比较有政治才能的四位君子,他们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信陵君就是其中一个。而龙阳君则跟他们不一样,他能够成为龙阳君,是因为他是魏安王的男宠。那么,他们两个人在古代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

信陵君的地位在魏国是很高的,在别国名气也很大。他地位高取决于他的身份,他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有着这重光环的信陵君自然是地位显赫,不过信陵君可不是绣花枕头,他眼看魏国衰微,就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礼贤下士,招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还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所以信陵君在魏国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魏王,是魏国的顶梁柱。信陵君名声大噪也不是件好事,当他回国以后,魏王忌惮他的势力,于是派其他人代替他执掌魏国兵权,而信陵君一看魏王翻脸不认人,就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没几年就死了。而后世也将信陵君列为“战国四君子”之中,可见信陵君的地位。


龙阳君地位也挺高的,毕竟他有一个强大的后台,那就是魏安王,他的地位都是魏安王赐予的,有魏王撑腰地位能不高嘛,可龙阳君的含金量没有信陵君高,因为龙阳君是靠着他男宠的身份上位的,在百姓心中并没有多少地位,连形容同性恋的专用词“龙阳之癖”都是来自他,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

但是龙阳君在各个方面比不上信陵君,因为信陵君有着背景,还这么努力,地位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而龙阳君是靠着自己的肉体,两个人比不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龙阳君

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有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神君,但似乎这四个人加起来也没有这个龙阳君神秘和有说头。

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而且还是楚国魏安王的男宠。




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有一次龙阳君怕自己失宠,在一次钓鱼的时候在魏安王面前哭泣,魏安王奇怪的问他怎么无缘无故哭泣?

龙阳君哭着说天下的美人那么多啊,臣能得到大王的宠信,美貌的她们也一定会到大王这里来争宠。到那时,臣比不上那些美人,就会成了被抛弃的人,臣怎能不哭泣呢?”

于是魏王安慰他说:“不会的!你有这样的想法,为何不早跟寡人说呢?”于是下令全国,说:“敢向我提进纳‘美人’于宫的,诛杀九族!



这足以证明这个魏王是多么喜欢这个龙阳君了,直到魏王死后,龙阳君仍然地位稳固,被新君倚重。


不过后来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关于龙阳君的一切都在记载中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虽然龙阳君的记载少知又少,但从仅有的史记来看,龙阳君不仅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而且还是个政治家、计谋家、外交家和剑术大师!

信陵君

说到信陵君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窃符救赵”,战国四公子之首等等。



信陵君原名叫魏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

信陵君礼贤下士,爱好结交仁义之士、能人异士,作为身份高贵的公子,他能屈尊下就多次亲自去请看门老大爷侯生,即使侯生百般刁难,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虚幻若谷、心胸宽广,即使受到侯生的羞辱,让他在众人面前难堪,导致他更加谦虚、礼让

他还对门生有情有义,不以身份高低去看待别人,礼貌又谦虚

面对自己的姐姐的求助,魏无忌义不容辞,显得有魄力又有号召力,能够取信于人。这些独特的人格魅力,都是魏无忌受到众人追捧的原因。

信陵君虽然没有做上魏国的君主,但是却是个真正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的人。信陵君公子哥儿出身,身份,地位都很高贵。却能够抛开自己的身份,真正做到识人用人。


最可贵的是信陵君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不过可惜的是他一直受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终于在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也被秦所灭。


其实龙阳君在楚国的地位就像我们隔壁邻居某韩朴槿惠的闺蜜一样,虽然很少出现台前,但还是在幕后手握决策大权的。

至于信陵君,有人把诸葛亮和他相提并论,也有人说他和诸葛亮一样,虽然收人追捧,但实际却是名过其实。

关于这点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西南官腔


在战国时代,被人尊称带君的男子地位非常崇高,可以说不是一般人可以被称为君。君基本上就是皇子,王的儿子,相当于是子爵,除了大王一般就是君为大,接下来是侯,可以说即使侯权利可能很大,他也不会冒犯君,君的地位很高。也分不同情况,也有君是得到王的宠爱,不一定。还有君是有赫赫战功,得到大王的赏赐,赐君称。



龙阳君,在战国时代他是被记载第一个同性恋,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左右,是魏安釐王的男宠,长得可谓是婉转柔媚,后宫佳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魏安釐王对龙阳君的宠爱使得龙阳之癖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他当然不是一个花瓶,他的艳名远播,也是魏国一流剑术高手,对政治有很高的自我见解,代表魏国出使他国,现在来说就是外交家,并且出色的完成每一次任务。他同时兼备美男子,谋略家,武术家,外交家等很多复杂的身份。他当然是一个温柔有情商的人,具有众多弟子,很多弟子学他,有得到大王一生宠爱的,可惜都死于非命。龙阳君在魏安王死后,依然地位稳固,被新君倚重。



龙阳君情商智商非常高,读书一定很多,他说的话,魏安王都愿意听,都愿意帮助他巩固地位。龙阳君应该不是贵族出生,但是他的地位比侯,也就是大臣还高,应该属于现在来说王爷的地位,魏安王喜欢他喜欢到赐他很大的封地,据说有龙阳这个地方是龙阳君的封地,离魏国都城大梁不远。

信陵君地位就更高了,可以说龙阳君也不敢得罪他。信陵君,就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皇子。本名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称为战国四公子,而且他是四公子最有威望的。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著有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毫无疑问的说是魏国的希望,国家的保障。信陵君处在魏国走衰败期的时候,效仿孟尝君,平原君辅政方法,广揽食客,养将士数千人,有自己庞大的势力。信陵君很伟大的人物,他礼贤下士,在两次击败秦国,解除了赵国和魏国的危机。但是魏安王没有重用他,在前243年,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国所灭。



关于信陵君的故事很多,广招门客,礼贤下士,窃符救赵,威震天下。喜欢信陵君可以看看史记了解他。他没有做大王都很可惜,我不知道魏昭王为什么这么决定,如果信陵君做大王魏国肯定会更好。主要还有魏安王非常担心信陵君有自己的势力,因为信陵君实在是太有才华,军事力量超强,事事魏安王都压制他,而信陵君比较衷心,讲究义的人,最终魏安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把信陵君的兵权给别人了,五国攻秦计划失败。信陵君心灰意冷,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四年后就去世。魏国失去这样厉害的顶梁柱,十八年后被秦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