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别害羞!请告诉孩子:妈妈很爱爸爸!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就是置身人间天堂!

——尹建莉

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月儿弯弯

1

在尹建莉父母学堂教育辅导交流群中,有许许多多的妈妈走上了育儿育己的智慧之路,妈妈们懂得了教育孩子是最大地努力成就自己,也成就孩子的同时,普遍遇到的一个困惑是:爸爸不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唱反调,怎么办?有一位妈妈分享了她此方面的成长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两年前,接触到尹建莉老师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此走上育儿育己不归路,期间自己经历痛苦的反思、领悟和成长,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终于体会到,妈妈是阳光,孩子才能被温暖,妈妈越来越懂得做好自己,孩子也会越来越令人满意。

但有个困惑至今无解:我不知道是什么状况,很害怕孩子与爸爸有冲突,因为爸爸喜欢苛责孩子,之前有过体罚行为,孩子一直以来对他敬而远之,当爸爸不在家,我和孩子都能感到很放松,如果爸爸在家,我和孩子都会感觉到不一样……我总会害怕爸爸会苛责孩子,让孩子受到伤害……

爸爸经常干涉和控制孩子,某次孩子作业做得太晚,爸爸狠狠批评了孩子,结果孩子哭了很久,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上学也没精神,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就非常生气,咱愿意给孩子爱与自由,可爸爸偏偏固执不给力,自以为是。孩子因为害怕,所以乖乖听爸爸的,但却不喜欢爸爸,我该怎么办?”

2

通过妈妈的话,我们不难读懂,当父母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时,因为害怕孩子受到爸爸“严厉”的伤害,妈妈潜意识多害怕冲突,出于本能想保护孩子,妈妈的做法,一方面传递给孩子的是妈妈对爸爸的否定,让孩子更加远离爸爸;另一方面传递给爸爸的是不尊重和不信任,导致夫妻关系的破坏,无疑失去了父母相爱这一最美的家庭教育底色,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

妈妈们要有一个意识,我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这在感情上来说,孩子自幼多依恋妈妈是常态,但孩子并非仅属于妈妈一人,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样不可或缺。当夫妻双方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有情绪和抵触很正常,但只要我们透过情绪的背后,懂得在认知上自我觉察,将冲突化为成长的契机,自然而然会产生父母和孩子一同进步的动力,建议是:

※ 一方面在关系上,应该认识到夫妻关系应当优于亲子关系,父母双方应当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懂得避免在情绪上和对方较劲,待心平气和后,夫妻双方再沟通交流,就问题解决达成共识;

※ 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妈妈不应剥夺孩子对真实父爱的体验,只要妈妈能够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坚定做好自己,孩子身心成长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3

养育孩子并非妈妈一人的事,早有科学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爸爸能够参与养育,直接影响一个孩子未来“是否足够自信和优秀”。

妈妈的分享中说到“孩子害怕爸爸”,这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体验父爱多不足,对爸爸这一角色不熟悉。为什么爸爸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缺席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成因主要如下:

一、当下社会,受传统文化影响,包括爸爸本身,对爸爸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在家庭中,爸爸常被赋予的责任是:赚钱养家。我们不难看到,自孩子呱呱落地起,父爱多被边缘化,而当遇到冲突时,爸爸通常缺乏耐心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行动,习惯严苛教育或用是非对错说教,多是亲子间缺少互动,情感联结不足的表现。

二、如果爸爸一直以来被排挤在育儿圈外,孩子多依恋妈妈,容易让爸爸内心产生错觉:养育孩子是妈妈的事,孩子不那么喜欢我。如果在孩子幼时,爸爸就缺少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做调整,就很容易将这种错觉一直延续下来。而事实上,孩子从呱呱落地至慢慢长大,多渴望和爸爸亲密接触,能够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更能激励孩子成长独立担当的能力。

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是妈妈懂得坚定做好自己,我们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不可避免,感到困惑时,懂得用常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冲突,而非逃避冲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积极面对冲突,改变思维认知,懂得优先解决父母之间的冲突,就算不赞同爸爸的做法,只要不涉及是非原则,应该给予爸爸成长的自由,父爱也需要成长,这是父亲和孩子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契机,有了好关系,教育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其次,不剥夺孩子对父爱的体验,相信爸爸一样爱孩子的心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懂得觉察爸爸行为背后的成因。如果爸爸很凶,孩子害怕跑来找妈妈,妈妈可以拥抱和积极倾听,问问孩子:爸爸这样做,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爸爸做错了,鼓励孩子坦诚和爸爸交流,让爸爸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对孩子内心带来的伤害。通常来说,孩子直接对爸爸讲,比妈妈沟通的效果要好。

最后,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创造轻松愉悦的亲子时光和家庭氛围,为孩子和爸爸之间架设起爱的桥梁,告诉孩子:爸爸很重要,他为家付出很多,妈妈很爱爸爸。父母一致的教育理念,但表达爱的方式或有不同,我们应当相信爸爸爱孩子,也能成长爱的能力。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说到: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一致的教育理念下,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