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谁的指挥能力最强?

圆点53


毫无疑问,是丁伟将军的军事才能最强,李云龙次之,擅长带兵和战术奇袭,孔捷指挥中规中矩。只有丁伟的军事眼光独到并且具备一定的战略思想,这才是一个将军真正才能的体现。

《亮剑》结尾部分三个人的毕业论文很有代表意义,李云龙强调的是军魂的“亮剑精神”,孔捷研究的是“对付美军的向心突击”战术理论,惟有丁伟,提出了对北方邻国大规模机械化进攻的战略应对预案。



在当时的历史情况和气候下,这样的论文拿出去能把天捅个窟窿,即便是刘帅,也只能表示欣赏却锁进档案柜,绝不敢公开发表。事实如何呢?十几年之后的历史证明,丁伟的未雨绸缪是极具前瞻性的,这才是军事家风范。

丁伟有在四野担任主力军长的经历,他倒是真有四野名将“钟伟”的影子,三下江南,奇袭威远堡,敢抗命敢作生意,是打扫战场有名的“铁扫把”,解放后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与《亮剑》里丁伟担任北方某大军区参谋长及后来的结局不谋而合,绝对的军中翘楚。



不仅战略层面水平较高,战术上新一团团长丁伟也擅打“聪明仗”,李云龙攻击平安格勒时,新一团自发投入阻击日军援兵的作战,面对日军重兵及炮火给新一团造成的较大伤亡,丁伟随即命令部队“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炸桥破路,拿出全部家底布雷来迟滞日军推进。

新一团的伏击连长一边打日军工兵,一边夸赞:“还是咱团长脑袋好使”!

当李云龙、孔捷和丁伟三个老战友在赵家峪喝酒时,三人谈话时所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高下立判,李云龙转什么鬼点子,丁伟立刻就能洞悉,而孔二愣子都是后知后觉,包括后来再商量如何对付楚云飞的大孤镇驻军时,丁伟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一下子能戳中问题核心所在,虽然在《亮剑》里是个配角,但军事才能的展现毫不逊色于李云龙。



孔捷打了败仗,总部命令李云龙紧急接管独立团;李云龙抗命,正奔赴延安的丁伟被总部在途中截回来接任新一团团长,在总部首长心目中,三员战将的军事才能是有数的。

不是每个八路军团长都有去延安抗大学习的机会,那是信任,是准备重用的必须资历。


度度狼gg


《亮剑》中晋西北的铁三角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是贯穿于整部剧的三个主要角色,当然,作为全剧的男一号,李云龙的戏份毫无疑问是最多。



三人都是老红军,资历都差不多,最后在授衔时都同样授予少将军衔,可见三人一直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三人之间如果非要分一个孰强孰弱,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三个人性格方面相差太多,注定三个所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



先说李云龙。李云龙是个粗人,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认识几个,而且对于知识分子的从骨子里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但是李云龙土归土,但是粗中有细,土办法多,路子野,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颇有点草莽英雄的味道。山崎支队主力团的程瞎子打不掉,李云龙就硬生生用土工作业的方式给打下了;平安县城别人不敢主动去打,但是他李云龙就敢去。


再说丁伟。丁伟的文化水平明显要比李云龙高出一个档次,属于重点培养对象。在晋西北铁三角中,丁伟脑子是最活的一个,大局观也是最出色的一个。丁伟是铁三角中最先提出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成品字形防御,互相支援的那个人。而更能体现出丁伟大局观的则是最后的那一篇毕业论文 在论文中丁伟敏锐的指出在当时的局势下,我们的假想敌应该是横亘在北部边境的超级大国。但是,丁伟身上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脑子太活,容易走歪路,剧中就提到了他在东北酿酒卖的事情。


最后说说孔捷。孔捷被李云龙称为孔二愣子,在剧中表现中规中矩,一出场就是吃败仗。但是就因此否定孔捷的能力,那是不行的。孔捷是红军时期的老团长,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但是由于是配角,很多地方都被忽视了。如果比路子野,孔捷不如李云龙;如果比脑子活,孔捷不如丁伟,那么孔捷凭什么和前二者并驾齐驱?因为孔捷忠厚,服从命令,按部就班,不出幺蛾子。在大部队行军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孔捷这种人,如果都是李云龙或者丁伟这些人,不出乱子才怪。为什么在《亮剑》的原著中,晋西北铁三角中只有孔捷一人安然活到了最后,并肩负起了照顾李云龙和赵刚孩子的责任,这就是原因。


总结一句,晋西北铁三角中,如果就论临场指挥能力,攻坚能力而言,李云龙无疑是最强的,因此李云龙最适合作为攻城拔寨的尖刀,作为突击队长。而丁伟,更适合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谋划,去参谋部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说孔捷,无疑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执行者。


小镇月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

《亮剑》作为当下热度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也不断引发着激烈的讨论。在这部抗日战争占了很大篇幅的电视剧里,晋西北“铁三角”不得不提。

在铁三角中,李云龙、丁伟以及孔捷,作为同班出身的将领,在带兵打仗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能力上也相差不多,最后都成为我国的开国上将。

但是,三人毕竟不是三胞胎,肯定有诸多的不同,再加上在不同环境下摸爬滚打,三人的指挥风格和指挥能力肯定是有差别的!

那么,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三人,在指挥能力上到底孰高孰低呢?静夜史认为:

三人指挥能力不相上下,但是擅长领域各有侧重。三人的区别简单说来就是:李云龙适合指挥特种小分队作战,孔捷适合带领一个团冲锋,而丁伟则适合统帅一个大兵团机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1、李云龙单刀直入

李云龙大别山穷苦人家出身,上过几天私塾,学历等于文盲,从14岁参加革命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所以李云龙没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水平的军事理论。

所以,李云龙的军事指挥艺术是从战火中淬炼出来的,通过一次次死里逃生的磨盘滚打,李云龙领悟到了战争的真谛。

相比于孔捷和丁伟,李云龙脾气火爆,做事果断利落,这使得李云龙的部队恬然地嗷嗷叫。

在李云龙的作战生涯中,多次出现单刀直入,通过小部队突击取得战争胜利的案例。比如在第一集苍云岭阻击战中,李云龙掩护炮兵突击,一炮干掉坂田联队指挥部;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的过程中,李云龙带领一营伏击鬼子的观摩团;在解放战争中,李云龙带领侦察连向敌后猛烈穿插,在和楚云飞的狭路相逢中差点壮烈牺牲。

从《亮剑》就能看出,李云龙有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这虽然可以保证部队嗷嗷叫,更有战斗力,但是在面对大部队的统一协调时,李云龙的指挥弱点就暴露了,那就是不擅长指挥大兵图作战。

在解放战争中,李云龙和国民党军搅在一起,敌我难分,最后李云龙拔得了头筹,但是这种打法太过冒险。

在小说《亮剑》中,南京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报告上,李云龙阐述的,不是《亮剑》精神,而是特种作战的军事理论,这和李云龙在晋西北和山本一木的交锋中得到启发。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李云龙还组建了特种分队,渗透到金门岛对楚云飞部展开了猛烈打击。

所以综上来说,李云龙爆发性强,最适合指挥特种小分队作战!在特种部队指挥上,李云龙完胜孔捷和丁伟。

2、孔捷中规中矩

在晋西北铁三角中,孔捷是最不显眼的一个,也是公认的能力最差的一个。

但是,孔捷作为和李云龙同班出身的战士,也是个火爆脾气,从他提刀剁手指感谢李云龙就能够看出来。

和李云龙以及丁伟不同,孔捷带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情”。

虽然孔捷被李云龙称为“孔二愣子”,但是孔捷却是三个人之中最有情有义的人。在丁伟杳无音讯,赵刚和李云龙先后自杀后,孔捷承担了抚养李云龙和赵刚孩子的责任。

在电视剧《亮剑》中,孔捷因为独立团受到山本特工队的偷袭而被撤职时,孔捷因为没有机会给政委报仇而伤心落泪。

在孔捷离任前,团部战士不让孔捷走,其中那个经常客串的战士说孔捷在他入伍第一天就认识他,这说明孔捷体恤下属,因此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

类似的有情还体现在孔捷在黑云寨对谢宝庆说的话,堪称推心置腹。而在军事学院学习时,针对李云龙的出轨行为,孔捷打了小报告,做了费力不讨好的活。

可以看得出,孔捷是三人中最有情有义的人,如果说李云龙以“势”带兵,丁伟以“智”带兵,那么孔捷就是以“情”带兵。

这种带兵策略没有问题,尤其是在血火横飞的战争年代,这种领导更亲切。但是一旦部队规模扩大,孔捷就不可能对所有人有“情”了。所以,这注定了孔捷也和李云龙一样,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孔捷在朝鲜战场上一个师没有干掉美军一个营的作战,固然有双方装备的悬殊,指挥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孔捷最适合的,是带领团级单位,在抗战期间,孔捷的新二团同样是强悍的武装!

3、丁伟格局高远

在晋西北铁三角中,丁伟的综合素质是最强的。

丁伟出场时,是在去延安学习的路上,这说明丁伟能力突出,上级有意培养。

在晋西北期间,丁伟率先提出晋西北“铁三角”的构想,以三个团的品字形布置,胜抵十万雄兵。并且丁伟也预感到抗战胜利后国共迟早都有一战,所以丁伟是三人中看得最远的!

丁伟在全剧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军事学院毕业论文报告中,丁伟在两大国友好的大氛围中,率先提出苏联可能是未来对我国威胁最大的国家,并据此提出了国土防御的大纵深战略。

丁伟的预言在1969年不幸得到了验证,这说明丁伟眼光独到,是个谋略性将领。

丁伟的思维,是在去李云龙家做客期间和田墨轩吃饭期间田墨轩提出的,丁伟接受并将其完善,这说明丁伟虽然也是个大老粗,但是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丁伟的报告,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由此可见丁伟的胆识非同一般。在小说中,丁伟最后在反右倾斗争中被逮捕,后被下放,这说明了丁伟的宁折不弯。

在军事指挥上,丁伟在抗战胜利后出关到东北,跟随林总参加了一系列战役。在东北,丁伟的部队迅速壮大,创造了一个师横扫廖耀湘一个军的记录,这说明丁伟已经具备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远远走在了李云龙和孔捷的前列!

在现代战争中,丁伟的指挥能力无疑是最强的,因为有句成语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现代战争需要的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将领,丁伟无疑是铁三角中最适合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三个人相比,在那个战争年代我认为是李云龙最好。原因有三点:①李云龙身上体现的是“亮剑”精神,这是最主要的。是抗日战争年代,我军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飞机大炮的关键。毛泽东在提到抗美援朝时说:志愿军打败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先辈们在战火硝烟中锤炼出不畏强敌,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正是这种“气”,它是军人的血性,是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器。②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战场态势不断的变化中,指挥员沉着冷静的应对变化,不断做出战略调整,李云龙做的比其他俩人好。古话说的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敢这么做的也就李云龙。③作者的本意估计也是这样的。“亮剑”是都梁的一部同名小说。李云龙是融合了王近山、钟伟等许多优秀的中共高级将领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在这些将领中,李云龙最像应该是王近山。王近山因作战勇敢,善打硬仗,被誉为“王疯子”,被授予中将军衔。邓小平同志曾为其题下“一代战将”四个字,算是对王近山一生的评价。丁伟的原型是丁盛和钟伟。丁盛和钟伟也是中共一位著名的勇将、战将、悍将。丁盛和钟伟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战功累累,两人均被授予少将军衔。孔杰原型是孔庆德,孔子第73代孙。身经百战,被授予中将军衔。我们可以看出,李云龙是融合了最多中共高级将领的人物,所以指挥能力绝不一般。

要是把三人放在当代的话,那丁伟的军事才能应该是最好的。丁伟战略眼光独到,思维超前,更适合现代战争。



散木安然


诚邀,如题。既然是剧中的人物,以剧中三人的战绩来比较,窃以为孔捷最强!

就拿平安格勒战役来说吧。

李云龙的命令是“没有助攻,全团都是主攻”,这样虽然说勇猛但是损失很大。老李在下发命令时也有点想当然。以一个连对抗日军有重武器的野战联队,这种命令也只有李云龙能下得出来。老李常常意气用事,虽然有时有奇效但是也容易让自己的部队陷入险境,小编觉得老李的人格魅力满分,指挥能力不行。

那么平安格勒战役中丁伟和孔捷表现如何呢?

剧中提到丁伟“命令一线部队阻击敌军步兵,二线部队来阻击日本的骑兵”“把咱们防区的桥梁全部炸掉”,可以看出来丁伟的命令让新一团充分利用有利地势,用最小的代价阻敌增援。

孔捷的表现也差不多,孔捷是把“一营、三营、警卫连、县大队区小队民兵全部投入战争,依托有利地形,展开全面阻击”这一点与丁伟相似,但是剧中提到在部队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孔捷仍然以二营全部战死为代价阻挡日军整整八个小时。从此可以看出,孔捷比丁伟多了些血性。战斗中勇气和血性也是很重要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综上,小编觉得孔捷是三人中指挥艺术最好的.


电视剧里看历史


《亮剑》是我国抗日影视剧中的一个标杆,同时也开启了抗日剧火热的十年。在看完各类奇形怪状的奇葩抗日剧以后,回望亮剑,可以发现在那些奇葩剧的衬托之下,亮剑的形象显得伟岸了起来,让更多人为此去阅读原著小说。李云龙作为主角,虽然表现的是个粗人,但是他的粗中有细证明他是指挥能力最强的人,虽然是一介莽夫,但是智谋堪比诸葛。

被观众所津津乐道的晋西北三人组李云龙,丁伟,孔捷常常被并列一起做比较。在反制日本特战队的作战之中,丁伟与孔捷同样有力的支持着李云龙的战斗。但从战斗的细节之中,我们可以一窥三人的指挥水平。在团部被特战队袭击以后,李能有效地组织团部撤离,保留有生力量,随后对特战队的阻截围堵完全是胜券在握,成功的利用太原敌人出兵的间歇期歼灭了特战队。丁伟同样参与了这次战役,并且表现良好,一步步将特战队引入包围圈。孔捷则略微次之,对上特战队之后硬着头皮迎战,损失惨重。

在之后的历程之中,三人的道路更是一路坦荡。李云龙在南京学习时发表的特战队论文可以说是十分超前的,在抗日战争后的解放战争之中,无处不是对抗日战争时面对特战队时的经验消化,提升的成果。李云龙比起其他二人而言是真正贯彻了毛泽东主义军事哲学的一名优秀的工农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指挥员。


水镜晓先生


其实这个题很有意思,关于亮剑中晋西北铁三角,在当时都是团长,后来都给了一个少将,但是要说谁指挥能力最强这一点,不好下结论,我们慢慢往下分析。

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不是一样的东西

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根本就不一样的东西,很多人都说蒋百里军事才能很高,实际上说的是战略能力,是处于宏观层面的,而真正到指挥层面则未必好使,颇有一点“纸上谈兵”之嫌。

一般来说,八路军方面的人比国军要会打仗许多,八路军是在摸爬滚打中一点点总结出来的,虽然在作战中必须服从上级指挥,但是很多时候给了将领充分自主发挥的权力,比如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抗战中连个无线电都没有,打仗基本都靠自己。

国军则不一样,国军的指挥系统还是可以的,对于李云龙这样泥腿子肯定是看不上的,从楚云飞这个国军代表就可以看出来,国军崇尚军事教育,只有接受教育的人才能当军官,这样的话,学院气息就有点重,循规蹈矩的层面更多一点。

所以,说到军事才能,国军要比八路军强一点,但是要说到指挥能力,则要颠倒过来。

掌握好这个尺度就可以看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了

首先,孔捷肯定不行,孔捷在亮剑里面出场就让山本给干了,部队也不行,指着收编的土匪还能有什么出息,李云龙管他叫孔二愣子,主要还是太愣,对于孔捷,李云龙的评价最客观,我一个营就能干掉你新二团。实际上孔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这种指挥能力根本就不行。

李云龙相对于孔捷来说,还是强上不少的,再加上主角光环,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最厉害的,实际上李云龙指挥团级作战还行,团级以上就差了点意思,而战略层面就更少了,所以,在军事学院毕业的时候,李云龙整了一个亮剑,讲军队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但是对于战略和战术层面的东西讲的还是太少。

在亮剑中,李云龙打造部队实际也是以亮剑精神为出发点,就是两军对垒,以一个尖刀小队进行突击敌军指挥部,出奇制胜,这个战术李云龙多次使用,但是在当师长参加淮海战役的时候,就不行了,李云龙负伤那一仗,根本就是整个师都乱套的,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部队,所以才和楚云飞遭遇了,李云龙人要是多一点,就全歼楚云飞了。

三个人当中,军事才能最厉害的应该是丁伟,本身文化水平就比李云龙和孔捷高一点,在三个人最后的学术论文上,丁伟指出苏联肯定是对中国以后威胁最大的国家,并且提出了大纵深的防御理念,这种军事战略眼光可以是很远大了。

在指挥水平上也说得过去,丁伟经常说他一个师扫廖耀湘一个兵团,实际上这是真的,辽沈战役,丁伟的部队率先冲进廖耀湘的兵团中,廖耀湘当时急着逃命,建制都被丁伟打乱了。


史论纵横


指挥能力最强者,非丁伟莫属。

原因如下:

第一,丁伟出场时,是去延安学习,其实就是深造,谁强谁弱,老总心里是有数的。

第二,大扫荡时,三人在赵家峪聊起损失情况,丁伟的损失是最小的。

第三,在军事学院时,丁伟说:我一个师,横扫他廖耀湘两个军!李云龙和孔捷反驳了吗?没有。

第四,军事学院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丁伟的论文明显要比李、孔二人在境界上、格局上、整体战略观上要超出甚多。


同为团长时,丁伟就已经非常牛,同为师长时,李云龙明显已经落后了。在淮海战场上,作为师长的李云龙,居然带领突击队深入敌后。对于一个高级指挥员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顾自己痛快了。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放心这样的将领。


所以,在后期,丁伟能够最先被提拔军军长。李云龙,颇有不如。


那么,李云龙和孔捷比呢?若论临场战术指挥、机变灵活,孔捷不如李云龙。

但是,在相当规模和级别的大会战中,善打硬仗的孔捷,比李云龙要强。这个时候,更需要服从大局、服从命令。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李云龙,不是最佳人选。


脂肪故事


这要看在哪一级的指挥了。

丁伟在去延安学习的路上,被通知去接手因违抗军令被撤职的李云龙的新一团,应该那时他还没坐到正团长,此任命有提拔之意,可见丁伟资历,要低于李云龙和孔捷。


之后情节中,三人在军校学习时,李云龙也摆过这个资格,说自己用上快慢机了,丁伟还拿着老套筒呢。

战争年代,基层指挥员,资历在排、连级还有点用,再往上的营、团级并不重要,能打才是硬道理,打的好提的一定快。老李在团长位置上都几上几下了,可见在营、团级是强于丁伟的。

这一级指挥,“贼”最重要,怎么能打赢怎么打,孔捷勇敢,听组织话,和“程瞎子”是一类的团长。李云龙和孔捷是一个班的老战友,在李云龙任独立团团长,他任副团长时,打起仗来,还是很听李云龙的,说明心里也认,老李打仗强于他。



如果再往上,到军、师一级,丁伟体现出的大局意识和战略能力,就明显高于李云龙和孔捷了。如果到大规模以集团军为单位的作战单位的大战,孔捷甚至都会高于李云龙。林彪在辽沈战役打响时强调过,大兵团作战,首重纪律!像李云龙在淮海战役中,带着少量部队化妆成国民党军就冲进去了,致全师指挥于不顾,是绝对要不得的。

结论是,团级李云龙>丁伟>孔捷

师级以上,丁伟>孔捷>李云龙


净月暖阳


应该说,还是李云龙的指挥能力更强,记得在电视剧里边,在反扫荡战斗之后,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个人一起喝酒,说起各自在反扫荡中的损失,孔捷最大,部队损失三分之二,李云龙损失一半,丁伟三分之一,但是,丁伟说他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他当团长,全团是齐装满员,装备正经不错,而李云龙团则是还在武装当中,战斗力还在提高当中,而孔捷团由于刚刚成立,所以损失最大。

不过按照小说里边的说法,其实丁伟在这三个人里边,文化最高,是初中水平,这个在当时中国可以被视为知识分子了,李云龙和孔捷,李云龙比孔捷好点,孔捷是在部队中扫的盲,所以丁伟后来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时的课题才会是论中苏关系,而且后来到了文革中,中苏交恶丁伟的设想全部落实。当然写小说,作者让谁最能打,谁就最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