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羅布泊嗎?為什麼?

子墨0808


雅魯藏布江的水量,在我國應該是僅次於長江,這麼豐富的水量在我國的利用程度卻很一般,因為雅魯藏布江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以後開始向南轉向,最終從南亞國家入海,並沒與像長江一般向東流經利用。問題當中問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否引入羅布泊,答案是根本沒有可能,雅魯藏布江與羅布泊雖然都處在我國西北,但是一個在最南端,一個在北部,直線距離有1200公里,即便羅布泊處在青藏高原邊緣的盆地之中,落差與青藏高原有三四千米,但這也改變不了1200公里的遙遠距離,這麼大的工程量鑿出通道,還不如從羅布泊周邊環境整治入手。雅魯藏布江所處的位置,其實目前看來最大的利用價值就是建設大型水電站,畢竟西藏的電力供給與我國東部是沒法相比的,雅魯藏布江這麼高的水流量,以及巨大的天然落差,是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天然地形。不過青藏高原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施工難度也會相應增大,且因為雅魯藏布江是一條國際河流,在上游修建水電站有相關國際規定。
羅布泊如果想要重現昔日波光粼粼的場景,應該是從塔里木河、疏勒河、孔雀河等塔里木盆地區域的河流入手,畢竟開闢幾百上千公里的河道引入根本是不合實際的,也是利與弊難以換算清楚的工程。當前羅布泊周邊的河流生態已經有了相應恢復,比如疏勒河已經重新恢復,終點已經有了小湖泊的形成,這就是西北環境治理的最佳體現。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高原第一長河,全長2900公里,流域面積61.7萬平方公里,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一條國際性河流。雅魯藏布流經中國、印度、孟加拉國三國。其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山脈的傑馬央宗冰川,源頭叫馬泉河,在我國境內全長2104公里,流域面積24萬平方公里,總落差5435米,於墨脫以北切穿喜馬拉雅山,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呈“U”字形,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這裡水資源豐富,年徑流量600億立方米,落差最大在600多米以上,此處水資源蘊藏量約佔整個雅魯藏布江天然水能蘊藏量的三分之二,還形成了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大峽谷。後流入印度,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再孟加拉國內被稱為賈木納河,後與恆河相匯,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同時衝擊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我國水資源呈現“南多北少,西南多西北和華北少”的局面,因此才有了世紀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引到華北地區,緩解華北旱情。既然雅魯藏布江水資源如此豐富,年徑流量僅次於長江和珠江,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雅魯藏布江豐富的水資源引入新疆地區的羅布泊呢,可行嗎?原因又何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但是難度相當大,施工週期長,費用比較高。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南水北調”工程。其目的是解決我國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缺水問題,緩解當地旱情。該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三段。東線工程,年調水量為148億立方米,長度1156公里,藉助原來的京杭大運河水道,現在已開始向華北地區成功調水:中線工程,年調水量130億立方米,長度1432公里,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經太行山山脈,到達華北地區,現也已經開始向華北地區成功調水;西線工程,預計年調水量170億立方米,尚未修建。預計方案為:是從長江上游調水至黃河,即通過人為工修建水渠,在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修建大壩建設水庫,大壩海拔高程2900-4000米,採用引水隧洞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通過調水到黃河,按照“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漸進”的思路,其實過程很負複雜,分為三個路線,我們不在過多介紹。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紅旗渠”工程吧,是的,“紅旗渠”工程,其實就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左右延伸,放大版的西線工程。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處,興建大壩,沿青藏高原邊緣,通過人工建壩修洞連通中國西部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後連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雅魯藏布江的水達到黃河,然後經河西走廊形成1500公里的運河,寬幾百公里的綠色長廊,最後進入新疆地區,引水到塔卡拉瑪幹沙漠邊緣、和田、喀什等地,解決西北缺水問題。把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裡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連接在一起形成水網,將季節性河流——塔里木河徹底改變成名符其實的真正河流,不在受季節性控制,不在靠冰山融水來“續命”。塔里木河得到源源不斷的水源,各支流也會“盆滿缽滿”,車爾臣河、孔雀河、疏勒河等河流再顯生機盎然,長期乾涸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重新流淌清泉,乾涸多年的臺特瑪湖、羅布泊等會重新再現,形成新的湖泊,達到引水目的,但過程相當困難。成功因雅魯藏布江水道新疆後,這裡經過長期良性循環,西北地區環境、氣候將會發生徹底改變,當地旱情得到緩解,改變困擾人們多年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幸福指數。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冷眼冷語看藏水入疆,對於藏水入江,總有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對於當下也不合適宜。

首先,工程難度問題。我們國家目前較大範圍的跨流域引水,只是南水北調中線完工,正式運營,東線工程初步試水。特別是中線工程,從1952年進行開始研究、設計、勘探和測量工作,直至2003年12月才開始動工,醞釀、討論時間長達近半個多世紀,而且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部在平原區展開,地勢平坦,工程難度不大。而引藏水入江工程難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雖然我們國家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跨度最大的橋,打通了世界上高山上最長的隧洞,修建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被稱之為“基建狂魔”,但在我們狂熱的同時,也應冷靜下來,這條跨躍我們國家南北6000多公里,投資高達南水北調中線10倍之多的引水工程,要穿過構造複雜、構造異常活動、強烈地震頻發生的地帶,有我們難以想象中的風險。

其次,運營成本是大問題,南水北調中線主要是解決城市用水問題,這些多是消費水平較高的居民,同時華北平原待續多年的乾旱,渴到了難以喝到了乾淨的地下水,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提高一些水價也是能夠為大眾所接受。而引藏水入疆工程,主要是解決新疆乾旱的農業用水,有專家計算過,工程投資是南水北調中線的2倍,成本也要增加2倍。南水北調中線到北京的價格達2.33元/立方米,這恐怕還是未進北京配套管網之前的成本價,還沒有考慮對水源地的生態補償。曾有人計算過,“南水北調中線的實際運行成本已經達到8-10元/立方米,而且還不包括調水工程帶來的生態和社會成本。

引藏水入疆成本要達到16~20元/立方米,這還遠遠不止,因為技術難度,工程全線在臺地邊緣,地形崎嶇複雜,橋隧道多,再加上是地震帶,抗震指標高,所以成本還要大幅度提高,有可能達到26~30元/立方米。那麼新疆農民能接受的水價是多少呢?最多5分錢!我們知道內地農業用水每立方一毛多,北疆8分錢,南疆3到5分錢。平均5分錢,水價成本與可接受價之間相差500倍!

也許有人說,這種關係國家命運的大項目,只能算政治賬,不能算經濟賬,必須由國家倒貼,這話有道理,南水北調就是國家貼了一部分。引藏水入疆工程要貼多少?每年1000億立方水,每立方26元,就是2.6萬億元,大體將近中國每年教育經費,國家貼得起嗎?

此外,靠近季風區的中部地帶,我們相比引藏水入疆工程可以投入較小的成本就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幾年也確確實實投入很多的財力、人力、物力,改善黃土高原、庫布其、毛烏素沙漠的生態環境,而且取得的我們看得見的成績,天藍了,水綠了,山青了,綠地面積向外擴展了,相應的我們經濟地帶、人口都會向西部遷移了。

而相對應的新疆地區,這裡3000多毫米的蒸發量,平時風力達到5~6級的乾旱地區,我們投進多少資金才能讓沙漠變成綠州,我們要持續投資多少年,才能看得見的生態環境改變,這都是未知的結果,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超出了人類改造自然能力。

還有,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還沒有開工。黃河流域範圍內生活著近4億人左右人口,近幾十年的乾旱,已經阻礙了本區的經濟發展,而且生態環境進一步的惡化,中線調水才解決了城市飲用水問題,更多生態補水缺額很大,急需調水支持當地的工農業發展。為此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開工迫在眉睫。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已論證多年,也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調水方案,從長江上游引水至黃河170億立方米,基本上能夠緩解黃河上中游地區2050年左右的缺水。相比引藏水入疆工程,工程量小,跨度不大,施工難度降低了很多。但就是這樣一項工程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國家還是優先開發造價更低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所以說,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比引藏水入疆想的更接地氣,更符合客觀實際。

其實引藏水入疆工程是我們國家未來規劃的宏偉藍圖,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祖國走向繁榮昌盛的強國計劃,目前實施還不合適宜。切忌只在地圖量量高程,就能劃出一條線來,引水自流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就能實現沙漠變綠州。切忌我們喊喊振聾發聵的口號,拍拍腦袋就發熱,工程就急促上馬,這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


地理縱橫


不可能!

第一、工程量巨大,國力無法承受。

以拉薩為起點,羅布泊為終點。沿現有道路109國道、303省道修築,距離為2022公里,取整數是2000公里。參照中線每公里1.5億的工程造價,考慮到青藏高原的施工難度與環保要求 ,每公里造價應不會低於3億元,這樣工程建設成本就達到了6000億元。

後期運行成本,拉薩海拔3560米,現有路線的最高點是那曲海拔4507米,從拉薩到那曲約350公里,海拔上升947米,考慮到水自流必須要有萬分之五的傾角,則需要提水高程為947+175=1122米,這段路線必須使用電站提水,參照東線大概提水100多米,幾乎是每50公里就要修建一座火電廠,要在青藏高原350公里提水1000多米,需要的電力無疑是天量,而在青藏高原建設如此大量的電站根本無法實現,工程不允許,地質不允許,運輸也不允許。

第二、無水可調。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在拉薩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400到500億立方米,隨著拉薩及藏東地區的開發建設以及雅魯藏布江上水電站的興建,雅魯藏布江水資源的豐富也變得相對緊張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日益增多,水電站發電用水也必須保證。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外調100億流量,勢必造成雅江流域水資源緊張。最終將會是工程建成之日卻是水資源緊張而無水可調只時。

第三、對環境的影響無法解決。1、對流經區域的影響,這麼長距離調水,有三種選擇,一是挖超長隧道,二是地上明渠,三是高架渠道,或者是三種方式互相結合。挖隧道不可取,流經區域地質活動頻繁,地震、塌方時有發生,施工、運行都面臨極大風險。大面積的多年凍土區,即使隧道開挖成功,水流動時的溫度必定高於零度,水必定會熱量逐漸傳導到隧道四壁,引起隧道周邊凍土融化,這對隧道來說是毀滅性的,根本無法解決。地上明渠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困擾,明渠還有一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考慮到調水量,明渠將會建成40到50米寬,這對青藏高原上的動物遷徙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再有一個是寒冷,零下幾十度的氣溫是調水不可避免也無法克服的。高架明渠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無法克服。2、對羅布泊的影響,沙漠是一種自然環境,是一種自然生態,不是禍害。如果藏水入疆,對新疆的生態破壞是不可逆的。每年100億立方米客水入疆,這個數值約等於塔里木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的四分之一,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夾兩盆,增加的客水只能蒸發到大氣中,因無法與外區域水汽對流,只能凝結成冰雪再次降落,多年來已經形成穩定的大氣環流,一年之間增加四分之一的水汽,基本上等於周圍的高山一年增加四分之一的冰雪,四年就增加一倍。到春夏融雪的時候,必將是災難性的洪水、泥石流。羅布泊會重現,但不是以這種方式。

綜上所述,藏水調羅布泊不可行!


賣山灰翁


如果不要錢,雅魯藏布江的水能飛到新疆去,當然很好,也不需要討論啥了。

如果要錢投入,那麼就得先算算賬。紅旗河有幾個核心數據:總投資4萬億,工期10年左右,年調水600億方。

那這一個立方的水調過去值多少錢?

我們假定3塊錢吧,修紅旗河的人滿意嗎?10年投資4萬億之後每年回收1800億。感覺這生意不大有人願意幹?

反過來用水一方來看,3塊錢一立方的水,種什麼吃得消這麼貴的水!!!


西湖龍小小


本人不同意引海水入羅布泊,海水中的鹽分會讓羅布泊的生態雪上加霜。南水北調方案可行,就是把雅魯藏布江的淡水通過虹吸的方式引進。羅布泊海拔高度是780米,而雅魯藏布江林芝段海拔2600米,中間有1800米的落差,從理論上是可行的。工程操作起來放在今天不是什麼難題,可以通過分段進行實現。首先要進行地理勘察,一路能找到若干個地點,每個地點距上一入口之間就是一分段,每一分段出口比入口海拔低若干米,採用虹吸現象就可成功,當然要經過大量實驗,找到合理落差。每個虹吸管線必須做到全封閉切經過負壓實驗(論證鋼筋混凝土管線)。選擇點的位置很重要,必須要有形成湖泊的地理位置和設計標準,湖泊容量,可以根據本段管線容量的倍數設計,依次設計各分段。這樣的方案就是分段進行方案。新疆面積是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建設好新疆就是在建設中國的大糧倉,同時也改變了自然環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為了子孫後代,中國!你還等嗎?


峰哥奇食


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羅布泊嗎?為什麼?

關於將雅魯藏布江之水引入到羅布泊,以便恢復這個曾為我國第二大咸水湖的生態環境,以及在喜馬拉雅山脈打個洞,使得西南印度洋暖溼氣流能夠向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深入,以改變沙漠廣佈的面貌。可以說這些想法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卻十分困難,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羅布泊的過往與現狀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曾講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的道理,表面意思是泥土不斷積累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這裡興起;流水匯入成為深淵,蛟龍就會在這裡生長。

羅布泊位於位於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東緣的最低窪處,這裡如今雖然被稱之為“死亡之海”和“地球之耳”,但在歷史上這裡卻曾是廣袤沙漠中最溼潤的地方,有塔里木河、孔雀河、疏勒河、車爾臣河等河流的匯入,形成了一個水域面積約為3000平方公里的鹹水湖,樓蘭古國曾在這裡得以孕育和發展,歷史跨度長達800年之久。但曾經盛極一時的樓蘭古國神秘消失的背後,與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羅布泊所處的大環境來看,由於塔里木盆地處於崑崙山、天山等大型山脈的群山夾峙之中,一方面水汽被阻隔在外,降雨稀少;另一方面盆地地形氣流以下沉增溫為主,且地形較為封閉不利於熱量的散失,因此受盆地的保溫作用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受氣候變遷的影響,這一地區的氣候愈發的乾燥。

從人為因素來看,由於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大規模水土開發,大量河水被截流用於沿岸的生活和灌溉,直接導致匯入到羅布泊的水量減少直至乾涸。

2、藏水入疆是否合理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特別是由於人口基數大、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等更是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緊張的程度,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尤其是華北地區嚴重缺水的實際,我國實施了舉世聞名的南水北調工程,目前東線工程和西線工程均已投入運行,西線工程暫未開工建設。

從南水北調工程定位來看,主要是將長江(漢江)豐盈的水資源調到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以緩解這些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但畢竟是人工調水工程,特別是東線工程因地勢較低,無法實現自流而需需要抽水北送至華北地區,年輸水總量相當有限,因此跨區域調水首先解決的是居民的生活用水。

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屬於乾旱、半乾旱區,降雨量較少,理論上水資源十分匱乏,但相比華北地區降雨偏少、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以及水汙染和浪費的實際,對於缺水的定義是華北地區缺水程度要大於西北地區。但這也不是說有水卻不往西北調,而是要統籌兼顧。

我們都知道,藏水入疆說的就是將有著世界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的水,特別是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的水通過工程手段引入到我國新疆的南疆區域,以便在南疆再造萬頃良田。這個想法固然是好,但經過仔細不難發現簡直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從相關數據分析來看,雅魯藏布江年徑流量約為1654億立方米,而羅布泊的年均降雨量約為22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蒸發量2800~3000毫米,按照羅布泊水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米計算,總蓄水量約為240億立方米,每年自然降雨補給6600萬立方米,蒸發量約為84億~9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要維持羅布泊水量不變,理論上第一年要調水約240億-6600萬+90億=329.34億立方米,而為了彌補蒸發之後的每年要持續調水約89億立方米。

但就國內而言,雖然調水的大體數字算出來了,但是由於調水乾渠長達約4500餘公里,考慮到沿途滲透和蒸發等因素,實際抽調的水量只會更多。而且調水乾渠需要經過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雲貴高原、川西高原等地質較為活躍的地區,無論是修建乾渠的工程難度和成本投入,以及對途徑之地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還是後期的維護都將是巨大的,沒有經過科學環評和投資預算是不可能有明確答案的。

而且,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河流,一部分是國際河流,特別是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都是流經南亞、東南亞的大河,這就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國際關係,在此就不做過多的講解了。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羅布泊嗎,為什麼?


乾旱的塔里木盆地,它原來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阻斷後成為一片巨大的沙漠,它四周由高山阻擋,水汽很難到達盆地內,氣候環境極端惡劣,乾旱少雨,蒸發量高達3500mm亳米,年降水只有幾十毫米,沙漠中的植被稀少,沙塵暴肆虐,由於降水少,外來水源靠雪山溶雪和山區降水來發展工農業,遠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盆地內面積33.7萬平方千米,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可增加幾億畝土地,可打造現代化農場,是國家重要的桹棉油基地。


藏水入彊還處在議論階段,國家沒有計劃立項。藏水入彊還有重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需數萬億資金、技術難度超過長江三陝大壩5倍難度,和周邊國家的水資源和外交問題,地理環境問題,藏水入彊後的利與弊…等,都需要解決,藏水入疆理想美好,實現起來很困難,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造福子孫後代。


2868173650924大新疆


看到許多議論,許多人對現代工程技術一無所知,亂髮議論。引水入疆問題完全可以儘快設計和實施。至於要建抽水水庫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我們可以採用盾構機打涵洞的方法全封閉地穿越沿線的高山,也可以繞山而行修建明渠,以渡槽的方式跨越狹谷,總之,只要設計合理,建設成本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水渠可以選擇新疆某一高點作為終點,然後建立自流系統,利用原有的水流系統,壓根就不要花錢!


博客聊天


這個問題的答案,主要在於上層決策。

一旦決策實施,就是可以的。集全國之力,經濟上目前看,我們國家是可以承受的,應該是問題不大。

利。利大於弊,一是必將成為猶如都江堰似的影響萬代的巨大而輝煌的工程。二是可以是大西北徹底改變面貌,成為中國第二個天下糧倉。三是可以解決部分剩餘勞動力十多年內的工作問題。四是可以有效應對和化解美國提高關稅等遏制中國的問題,廣泛帶動各種產業發展。

弊。一是工程浩大,人力物力必將大量牽扯之中,國力消耗很大。二是時間長。三是戰線長。四是見效慢。

難度係數主要是技術上,雖然已經論證許多年,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古訓還是要汲取,積極應對。

建議,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時機,抓住機遇,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