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一桩离奇遗产纠纷,背后原因值得深省~

遗产纠纷一般都是家里人内斗,今天这个故事有点离奇,当事双方非亲非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遗产纠纷缘何牵连上村委会?

李某虽然一辈子积累了不少财产,但与子女的关系不好。李某晚年时,没有子女愿意照顾李某。

于是,李某写了一份遗嘱,将自己名下4套商铺、6套房产,以及现金存款若干,在过世后,均捐赠给村委会,村委会可出售房屋,房款用于村内管理或建设经费。

李某过世后,村委会联系李某子女,希望他们配合办理财产变卖手续。但子女予以拒绝。

双方僵持3年后,村委会将李某的子女诉至法院。

判定遗嘱真伪 一波三折

谁料,李某遗产案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反转——李某子女反诉村委会,声称村委会所持遗嘱是假遗嘱,要求判决遗嘱无效,将李某的财产按照法定继承来分配。

子女认为:李某写遗嘱的时候没有人在场见证,且村委会称李某在写好遗嘱后,就将遗嘱交给村长保管。子女严重质疑村长现在所持的遗嘱究竟是否真实。

村委会这边呢,除了村长之外,还有李某的几名好友,也只是在委托村长的现场,听到李某声称这份是他本人写的遗嘱,并无他人可以证明这份遗嘱是李某本人所写。

因为以上证据并不能直接证明遗嘱就是李某本人所写,所以法院启动了笔迹鉴定程序。

经过近两年的笔迹鉴定,李某的遗嘱最终被判为有效,村委会得到李某所有的财产。

虽然村委会得到了财产,但事情已经经过5年时间,律师费诉讼费也花费不菲。

财产遗赠有死结

在本案中,村委会面临的难题是,虽然有遗嘱,但是如果法定继承人但凡有一个人不配合办理手续,受赠人就无法取得财产。

这种麻烦,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往往引起激烈的纠纷!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如果不是一份权威的遗嘱,如果遗嘱不能得到法院直接认可,而需要经过漫长的笔迹鉴定,即使写了遗嘱,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开死结有技巧

01

遗嘱必须真实可靠

本案的遗嘱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遗嘱的真实性,进而用两年的时间才鉴定完成。

如果李某的自书遗嘱不是自己在家私自订立的,而是来到中华遗嘱库,通过中华遗嘱库专业的登记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指纹扫描、精神评估、录音录像、保密保管、文件存档等严谨的登记流程,并对接司法电子证据云进行备案,这个纠纷就不用打这么久了。一旦有纠纷,中华遗嘱库出证后可快速结案。

02

生前多安排一步 保证顺利过户

相信读者也都明白,即使遗嘱立得天衣无缝,如果家属不配合办理过户手续,要想取得财产仍要打官司,通过法院判决才能取得赠予所得的财产。

不但大费周章,而且花费不菲。

那么,是否有办法在家属不配合情况下,不必打官司就取得财产呢?

答案是肯定的。

在此,教各位正确打开赠予死结的“秘籍”

将财产在生前转交给专业遗产管理机构,签订委托书,委托该机构在自己过世后按照自己的遗嘱,将财产给到自己想赠予的人手中。

对于现金资产,委托的专业机构优选是保险、信托等专业的金融机构;而股权、不动产,委托和管理的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真正能够操作的专业机构凤毛麟角。作为中国遗嘱专业服务的开创者,中华遗嘱库可以协助解开“遗赠死结”,实现财产所有人的安排。

汤婷婷

财富传承管理师联盟法务总监、公明财富传承管理集团项目合作部经理。

长期为合作机构提供专业支持,曾大量服务高净值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