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为什么没有解体?

云霄飞翼


印度为什么没有解体?

怎么那么期待人家印度解体,印度人恒河老白干还没有喝够呢?呵呵!

言归正传,印度这个国家真正成型有没有多长时间,这可真要感谢英国殖民者的慷慨,在17世纪,英国这个从海上来的殖民者征服印度,和以往征服印度的北方游牧民族不一样,英国是个更高级文明征服相对低级的印度。之后英国在统治印度期间,用高超的统治技术,帮助印度统一和扩张,把四分五裂印度次大陆,大大小小各个邦国,全部捏和一起,最终把从来没有统一的南亚次大陆地区终于实现了统一,这才有了一个算是国家的雏形。

更重要的是英国重塑了印度文明,带来现代化,印度近代文明的进步完全是靠着英国殖民者拽着走的,虽然英国殖民者在二战后撤出印度,还搞了个印巴分治,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穆斯林不愿意和印度教徒一起过日子,直到现在印巴矛盾重重,但毕竟现在的印度还是保留相对的印度半岛的统一局面,有这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亿人口(今天已经十几亿了)。这就要问了,印度境内民族这么多,语言也多如牛毛,民族矛盾也非常严重,为何印度看似还很强大,在南亚地区以一副舍我其谁“村霸”自居,怎么没有再次分裂或者解体呢?

“大正”就具体解析:

(一)灵魂人物——圣雄甘地。

甘地可以说是印度的灵魂人物,他创造“非暴力不合作”一套体系,成功兵不刃血的让英国殖民者撤走了。更主要的是,甘地还是印度各民族的粘合剂,甘地就有这个魔力,一旦印度国内出现种族仇杀、暴力问题,甘地就绝食,一绝食,印度所有的矛盾立即就停止了,全部都开始关心甘地身体状况,健不健康啊!赶紧让甘地吃饭等等!印度全民待甘地如“女友”一样,甘地一使性子,印度民众就全都消停了。有甘地这个粘合剂,以及传承甘地的精神,印度一时半会还是解体不了的。

(二)印度教。

虽然印度民族众多,但大部分印度人都是信教的,而其中80%人口都信印度教,差不多有10亿人,通过宗教认同,印度国家相对能够保持一点稳定,不容易出现大范围的分裂。

(三)印度强大军队。

有人该说“大正,你开什么玩笑!印度有强大军队吗?”

哈哈!这个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印度军队和世界其他强国军队相比,的确是弱爆了,但在南亚这个地界,印度军队也就足够了。印度人虽然因智商问题,经常吹牛不打草稿,宣扬能够打赢2.5线战争,那个0.5线是针对就是印度国内的分裂势力。

印度的2.5线战争,2线“大正”是不相信的,牛的确吹的过头了,但0.5线还算有点谱,当年印度刚独立时,印度境内不是有很多土邦王公要脱离印度独立建国吗?结果被尼赫鲁派兵镇压下去,同时还废除土邦王公的特权,剥夺了财产,最后这些王公们晚年在贫困中死去。

所以说,印度的军队镇压国内分裂势力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印度没有解体的看法,供你参考,欢迎评论交流,认同的加一下关注!谢谢!


大正看世界


印度已经解体一次了,早在独立之初印巴就分家了

与美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所谓联邦制,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成员原为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后把一部分权力交给联邦政府,同时保留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说白了,印度就是由许多小国联合组成的。

在历史上印度就没有真正的完全统一过,即便是印度最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不过是在名义上征服了南亚次大陆。莫卧儿皇帝治下还有许多土邦仅是表面上臣服于帝国,可实际上仍旧维持着独立,印度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只是个地理概念。

但是英国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印度的政治格局,英国殖民者在征服整个南亚后将这里整合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也从此走向了统一之路。

(英属印度地图)

一战后印度的民族主义蓬勃兴起,独立之声开始越来越高,英国被迫给予印度一定的自治权力。到了二战结束后英国已是日薄西山,印度的独立之势势不可挡。

二战后缅甸率先脱离英属印度独立。当然缅甸原来也不属于印度文化圈,只是英国在征服缅甸后为了方便管理强行将其划入英属印度管辖的,所以缅甸的独立英属印度并没有反对。

英属印度真正的分裂是来自于内部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严重对立,在1945年—1948年之间英属印度爆发了多次宗教屠杀,即便是圣雄甘地也无法制止,英属印度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告独立。

(印巴分治)

印巴的分裂使得印度丧失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

独立之后的印度确定了联邦制度,全国共有27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自治权力很大,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

(印度27个邦,类似于美国的州)

目前印度民众的国家认同感还是很强的,印度独立后不光没有分裂,反而还吞并了锡金,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

不过在印度的东北各邦仍旧还存在这许多不稳定因素,因为东北地区的无论是文化还是历史都与印度本土不同,所以当地的独立气氛还是十分强烈的。这里反政府武装林立,各个武装利用着本地复杂的地形同印度中央政府打起来游击战、持久战,令新德里十分头疼。

为此印度中央政府在出兵围剿的同时也加大对东北诸邦的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同化教育,增加当地年轻人的国家认同感,从根本上扫清独立势力滋生的土壤。

(正在围剿反政府武装的印军)

除此以外印度政府也在不断地和反政府武装进行谈判,对反政府武装进行招安,许以政治地位换取对方放弃暴力对抗。

印度中央政府的种种措施多管齐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很多武装组织与中央政府和解,转型为当地的政党组织。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印度走向分裂是不可能的,大家也不要将印度想的太无能,我们总是嘲笑印度夜郎自大,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是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印度的,同样有些自大的成分。


千佛山车神


这个问题问得好。请允许我先说说什么事物容易解体。你在家做大米饭,把米淘了之后不做,把水空干放风里吹一整天,这些大米粒都容易解体,用手用力捏,都能解体,这就是风化的威力。不仅大米粒子,石头蛋子也经不起风化作用。

但是,印度又不是风里的石头蛋子,他们凭什么要解体?远的不说,我们就为说说印度军事战略,一分析就知道,人家为什么不解体。

印度历来重视其军事安全战略建设,应对世界战略格局发展,其南亚区域合作和印度洋国家合作战略,推行得非常有效。在向东看战略实施以来,东盟都成了印度参与亚太经济区域化和安全对话的大跳板,你说说印度为什么要解体。

在对抗周边大国方面,印度始终存在着强烈的战略危机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印度为什么要解体。为确保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塑造地区安全主导力量的国际形象,印度把提高军事实力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印度一直信奉“军事能力和军事信心是印度成为地区性大国的现实基础”,认为“外交必须以军事为后盾,军事必须以外交为补充,军事是外交上的一张王牌”,在冷战后裁军的大潮中仍然保持庞大的武装力量,通过现代化建设将军队武器装备数质量水平提升到亚洲前列。

虽然印度的军事战略几经调整,但“头号敌人”的“威胁论”观点在印度政界、军界抑或是民间仍然盛行,印度并不害怕边境争端恶化、边境问题也是印度国内政争的工具。另外,印度军方也有“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做法,有时又会遵循睦邻友好的基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处理矛盾和争端,保证印度国内的繁荣发展,并非全是凭借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如此能屈能伸,印度为什么要解体?

长久以来,总有一些人希望别人自动解体,而他自己自动变化大老板。这种思想,其实是要不得了,是做梦娶妻。


吾评武愿


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时,许多欧美人认为肯定难以维持长久,可能会陷入解体或内乱。这种论点的前提有一个就是,历史上的印度从未形成一个实至名归的统一国家。

然而,六十多年过去了,印度非但没有解体,反而在南亚颇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发展味道,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1975年吞并了锡金,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地区性强国。

一些人预言印度会解体,倒也不是胡说八道,因为印度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从英联邦中独立出来,印度没有经过社会革命,世俗化程度太低,导致种姓制度,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和语言问题突出,可以说是发展的隐患。我在这里谈五点吧。

第一,印度的民族多样性。民族多样当然好,但是也有弊端,就是治理成本太高,众口难调。印度有100多个民族,虽然印度的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但是其人口总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6.3%。这就导致,有很多内在影响集权的不确定因素。

第二,英联邦退出印度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1600年,如日中天得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强势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印度在1757年以后全面一边倒,沦为殖民地。随着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1947年6月英国正式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宣布实行印巴分治。

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并非一个强硬的领导人,巴基斯坦问题悬而未决。这就是印巴冲突的起源,也是印度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分配制度不匹配影响了发展。据2016年的数据,印度人口13.3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虽然提供了许多廉价劳动力,然而人口拥挤,城市建设跟不上,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此外,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顽固,虽然宪法规定人人平等,但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难以去除。资源集中在少数高级种姓的手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且,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重男轻女,男性人口6.237亿,女性人口5.865亿,这是社会稳定的隐患。第四,语言类型多样,无法统一,中央政府集权任重而道远。目前,印度的现存语系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等2000多种,至少55种文字还在使用。

虽然印度政府1965年规定,官方必须要使用印地语,废除英语,但是各地并未书同文,联邦体制下,中央政府难以合法取缔多语种,不具备统一的基础。印度式英语还有很大的市场。

第五,多元的宗教导致多元的价值观念。印度各个宗教的信徒都很多,没有哪个教派是压倒性优势。依据印度的相关报告显示,

在那些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特别是孟买,印度的土著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还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以上多种因素,印度国内的不稳定性相当高。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和制度惯性,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不可救药。

相反,在现有不合理的系统下,印度还维持着高速的发展,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不可小觑。至于具体原因,以后有空再分解。

历史传讯社,秉持原创,期待评论转发和宝贵点赞👍!您的支持和关注将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秦右史


这个问题很不严谨,印度在独立前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几个国家的联邦,何谈解体一说?倒是用分裂来形容更为确切。

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之一,南亚的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角色。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将印度作为我们的主要对手,但是印度却一贯以我国为假想敌。并且不断在我国刷存在感。

从1947年印度建国至今,印度可谓是打遍南亚无敌手。虽然我们经常嘲笑印度,但是印度却实实在在的在不断增强。

根据丁伟在亮剑中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周边出现一个强敌,无论这个强敌有没有动手的打算,这个潜在威胁已经形成。而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印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印度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也势必能够提高我国的国土安全系数。

不过从独立建国至今,印度非但没有走向分裂,反而是越聚越强。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印巴分治纯化了印度国家成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曾经的超级大国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再也无力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特别是印度。

但是本着搅屎棍的传统,英国在临走前提出了将印度分而治之的“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的宗旨是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印度虽然曾经是佛教的兴盛地,但是此时的印度却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

在19世纪末留学英国的印度上层人士组建了国大党,开始逐步寻求印度的民族独立。而为了压制国大党的扩张,印度于20世纪初扶持伊斯兰教政党与国大党相抗衡,这在无形中加剧了印度国内的民族冲突。

果然在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国,并引发了高达千万的移民潮,数百万人口在宗教冲突中丧生。

不过从印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确实应该感谢自己曾经的主人。因为正是英国将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人口分开,才使得印度显得更纯。当信仰印度教的人口占到印度人口的一大部分时,印度的社会无疑相对更加稳定。

2、边境战争强化了印度民族意识

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北部虽然有莫卧尔帝国,但是印度整体而言还是处于一个非常松散的状态,印度更像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一个国家实体。

事实上英国殖民者到来后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改变,而且英国为了加强对印度的控制,还在刻意的强化地方分裂势力,利用各地土王的权威来完成对印度的控制。

而这种殖民措施也影响到了印度独立后的发展,因为大量土邦的存在,使得无论土邦还是民众,对印度国家的认同都不是很高。因为印度至始至终没有经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使得印度在独立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印度实际上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但是62年的和北方大国的战争打破了这一切,此战让印度遭受迎头痛击,彻底跌下了第三世界一哥的神坛,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也因此惨淡下台,郁郁而终。

不过惶惶不可终日的战争危机却传遍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印度人认识到,解放军随时可能会横扫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印度人。

正是这种危机感,使得印度无形中增强了国家的认同,当这种认同感建立起来后,印度的分裂就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3、列强的支持保持了印度的完整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62年的打击,虽然让印度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这种危机始终是短暂的,而且依靠外部战争来增加民族认同感的做法始终是不现实的。在印度国内,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反叛势力,他们的存在使得印度一直无法真正完成国家统一。

但是印度始终没有走向分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列强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印度,这是为什么呢?

真正的答案来自北方大国,我国的崛起给当时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苏联因此在中苏交恶后苏联选择支持印度,在62年战争中也一贯坚持偏袒印度的观点。在苏联的眼中,扶持印度能够有效遏制北方大国。

而如果印度投向苏联的怀抱,那么对于中东和印度洋的安全则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印度也是美国拉拢的对象。美国等西方国家甚至为了拉拢印度,抛弃了昔日的盟友巴基斯坦。

在美苏冷战剑拔弩张的时期,印度能够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青睐,也是难得的奇迹。美苏两国皆尽可能武装印度,给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使得印度能够对各种分裂势力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从而保证了印度的相对完整。

4、屡战屡胜的扩张增强民族自信

从1947年建国至今,除了62年的惨败,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扩张可谓是屡战屡胜,虽然打不过大国,但是欺负弱小的邻居印度还是很在行的。

这无疑极大的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信心,从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就一直在为恢复英属印度势力范围而努力。

在英国离他们而去后,印度自觉的承担起了殖民者的角色,对周边小国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欺压。

印度独立后,先后和巴基斯坦进行了三次战争,并于1971年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促使东巴基斯坦独立。1974年,英国吞并了锡金,从此这个深受我国影响的小国彻底没入历史的尘埃。随后印度控制了不丹的内政外交,对尼泊尔形成了封锁和挤压的态势。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1987年干涉斯里兰卡的国内动乱,势头可谓嚣张至极。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印度收复了被葡萄牙侵占达400多年的果阿等地,这种打败西方殖民者的胜利,使得印度的民族自信心大增。不过也间接导致了印度向我国的挑衅。

正是不断的成功扩张,使得印度人的自信心更强,作为印度人感觉更骄傲,因此民族凝聚力也更为强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印度是联邦制共和国。何为联邦制国家?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在印度,共有28个邦,民族200多个,人口13.6亿,各种语言以千计。既然如此,为什么印度没有像前苏联那样解体呢?

我们知道,印度国内一直存在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弊端很大,高种姓族群一直在社会中拥有大量资源和权利,对低种族实行统治。但正是该种姓制度的存在,维系了社会基础。

其次,印度国内原本很落后,发展很不充分,对此,政府极力采取平衡政策,以实现各地经济互补,共同繁荣。有了经济纽带,就可将各邦牢牢拴在一起。

再者,印度没有遭到外国的渗透、颠覆。前苏联及南联盟之所以瓦解,四分五裂,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拉拢腐蚀不无关系,南联盟更是遭到了北约联军的武力摧残。而印度在战略上没有被美国视为强大威胁,这就减少了外部因素颠覆的可能性。

但是,印度国内也不是没有分裂势力,要求独立的民族还不在少数,国内叛军也在蠢蠢欲动,这就要求印度政府首脑务必以前苏联为鉴,就如何避免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未雨绸缪,从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扶持一个软脚虾抗衡我们而对自己不会产生太大的威胁一直是西方的惯用伎俩,这也是印度现在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左右逢源的资本。

首先,相同的国家,不同的命运

印度和我们几乎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曾经作为殖民地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不同的是我们的独立是通过数千万人的牺牲和战争赢来的,建国后原有的高级阶层、土地私有制问题等全部被摧毁,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强有力的凝聚力。而印度的独立几乎可以说是英国施舍而来的,英国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不得不承认印度独立,在退出时将印度分解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度不但没有将国内原有的体系完全打破,反而对施舍来的独立感恩戴德,这也是印度现在国内根本问题的根源,印度政府无法有效指挥各个部落的固有阶层,做什么事情都是畏首畏尾导致印度无法释放国内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各邦的统治关系脆弱。




其次, 1962年的“国运之战”

印度在冷战时期不仅仅能从西方获得巨大的援助,而且苏联对印度青睐有加,印度的“圣雄甘地”、开国总理“尼赫鲁”在第三世界影响力巨大,当时印度的国际威望也要远远高于我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尼赫鲁为了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威望,也为了讨好苏联美国在1962年不惜发动战争在边界引起冲突,战争的结果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尼赫鲁个人威望在国内受到重大打击两年之后郁郁而终,那场战争不仅仅只是边界冲突,更是印度和我们的“国运之战”,失败的一方注定会变成西方的傀儡,后面我们又通过几场战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而我们也走向了快速独立发展的道路。反观印度在三次“印巴战争”上虽然也取得了胜利但是现在仍旧无法完成国家的统一,因为印度只是变成了西方的一颗棋子,一个不会对他们产生威胁的棋子。




最后,“穷兵黩武”的大国梦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是天然的老大,可是本身国内矛盾太多,宗教矛盾、种族制度、土地私有制、语言不统一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现任印度政府不想着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状态增加就业,反而每年花数百亿美元从世界各地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妄图在军事上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但是军事强国从来都不是花钱买来的,而一个世界性的强国必然也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而我们的发展是3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是一代人没日没夜勤勤恳恳工作换来的。印度迫切的大国梦也迎合了西方的好感,毕竟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谁会错过呢,谁还不愿意和它搞好关系呢。




所以,印度没有解体是因为它还有用,等到了没有用武之地时就变成了西方国家可以随意抛弃的一颗棋子。


莫殇dr


穷得穷死,富者流油,各安天命,民族矛盾虽深,但有宗教相藉,拿中国过去的话讲,这就是命啊,这就是此一印度。痛苦挣扎,人不和命争,反叛反抗者虽众,但毕竟经济向好,就这么着吧,此之谓彼一印度。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似乎在印度人人都有机会。生乱生事没有用,至少现在衣食无忧。各邦权力不小,层层释放压力,起到减震作用。政府名义上的国家,中央基本稳固,对内倒行逆施越来越少,虽非人人欢迎,但也颇能照拂大多数,法律相存,不得歧视,也讲究人人平等,至少出台政策上挑不出大毛病。等等,杀猪杀屁股,各有其道。我们具体看看:

随着印度经济发展,政府能拿出一些钱支援农村建设。90%人口在农村,这是印度政治的出发点和国家重要依存点,加大投入,搞点基础设施,保障贫困人口救济,拓展贫困就业培训和货款,脱贫政策的手电开始照进国家的犄角旮旯,始而散发出温情的光辉,不在脱贫数字,要在潜移默化了国家认同感,这招厉害。

镇压与招抚并存。各地反抗势力,正印度最大乱源,对待武装反叛者,过去一味极力镇压,现在印度开始反思自己的政策,在每每动用雷霆手段的同时,也使出了温情一面,时而能握手言和,既往不究。实事讲,过去的印度,都是穷闹的,百姓嗷嗷待哺没活路,加之民族政策过激,所以才去挺而走险,革命虽说不是地覆天翻,但给印度造成的震动和影响深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去扭转反叛者如星火燎原的局面,解体的可能,可以说是随时存在的,至少不无可能性。但现在局面似乎得以好转。

多元化社会的治理。过去教派冲突迭起,印巴分治,连国家未来都不够确定,现在印度的办法,还是尼赫鲁那一套,即不与争论与讨论,百姓理解不了啥意思,加上穷,分裂因素自然多,现在理解开始加深,各说各的互不干扰乐呵呵。

总之吧,种族、宗教、种姓、贫困不均,印度分裂四大潜伏因素,弄得好,认同感会渐多起来;不好的话,不无解体可能,从来都在那放着,堆着,解决的不少,未解决的也是如山哪。


魂舞大漠


"印度为什么没有解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印度的历史。

印度共和国于1950年才成立,成立之前是英国殖民地。而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还只是一个概念,根本不是一个国,有很多四分五裂、各自为阵的小王国、土藩。

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利用欧洲工业革命成果坚船利炮侵入并逐个征服了这些小王国、土藩,才实现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真实意义上的统一。

如果说英国统治期间,是迫于压力、高压手段、怀柔政策等,把那些有自主权的小国、土藩捏到了一起,那印度独立后,历史上的小国没有闹独立解体印度,要得益于以下原因:

1.受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印度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实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又称贱籍制度主要是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将人划分为等级森严的几个群体,按等级决定地位的尊卑,是典型的封建思想。

这种制度,将人养成了逆来顺受、极度认命的心理,乐于接受现实,没有反抗精神。

这从印度的历史上也可以看出来,印度在历史上多次被其他的异族征服,但只要有强大的异族打进去,都很容易的征服了印度人。

虽然印度脱离英殖民体系独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

并且规定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是非法的,但其影响并没有消除,仍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就意味着,印度各族闹独立的可能性不大。

2.是宗教作用的结果

印度虽然民族众多,且差异巨大,但有一点却是很统一的,那就是信宗教。

印度古老的原始宗教是婆罗门教,强调尊法行善,大肆宣扬人们要安于现状,忍受一切苦难。

后来,“假面佛教徒”商羯罗对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革,促生了印度教的兴起。

印度百分之80的人都信仰印度教。

印度教教徒都遵从种姓制度,认同严格的等级差别的存在是合理的;追求“梵我合一”;信奉业报轮回等。

克莱尔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

印度人信奉宗教,自然遵从宗教的思想。

印度历来的政府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极力的用好印度教这个润滑剂,缓解民族矛盾,也为纷繁复杂的印度各派找到了些许的共同点。

以此来团结他们,使各民族间没有特别突出的纷争。

3.是印度综合实力提升的结果

几十年来,印度一直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前行。

在经济方面,印度2017年已跃升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在军事方面,印度2017年荣升最强军队排行榜第四名,紧随中国之后。

在政治方面,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日益提升,不仅是金砖国家之一,而且和美国、俄罗斯两大世界巨头都交好。

在文化方面,印度的瑜伽风靡全球,近些年,印度的电影也广为传播,特别是可米尔汗导演的系列电影,比如《摔跤吧爸爸》、《我的猴神大叔》等更是叫好又叫座。

印度还实行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随着印度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印度各族人民都是其发展成果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闹着另起炉灶了,起码短期内不会。

以上就是印度没有被解体的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你认同吗?


有书共读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印度之所以不解体,是因为印度本身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

印度的民族很多,大概有一百多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已经习惯了各自有各自的的风俗和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印度中央政府尊重不同民族各自的特点,不请求他们进行民族融合。

印度的宗教信仰很复杂,这和印度的民族构成复杂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宗教信仰不同,有时候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甚至会因信仰不同而发生冲突。

印度的语言和文字也很复杂,印度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地区信息沟通都不通畅,怎么指望他们能够加强交流和往来呢。

从上面三个角度的分析我们看到,印度的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都很多元,并且没有实现统一。但即使是这样,印度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或者是独立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印度人已经习惯并且适应这种不同了。大家过的都是一种类似于城邦的生活方式,自己过自己的互不干涉,即使偶尔发生小打小闹,也不至于闹到解体的地步。而印度政府也是非常尊重国家的这种多元性,不强求全国非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