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里留到最后的丫鬟麝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舞可定天下


麝月在《红楼梦》的众多丫鬟当中,不是特别起眼的,也不是一流的丫鬟,但是在宝玉的怡红院当中,也算是大丫鬟,平常也不是特别出挑,稳稳重重,总是躲在后边,但是麝月确是陪伴到宝玉最后的丫鬟。



她的来历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但是她显然受袭人的引导,被宝玉称作袭人调教出来的丫鬟,所以王夫人以雷霆之势亲自到怡红院查看东西并服侍宝玉的丫鬟时,独独没有挑出袭人和麝月、秋纹的错来。

麝月平时在怡红院做的也是一些端茶倒水更衣之类的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差事。她总是躲在袭人和晴雯的影子后边不太显山露水,然看上去粗粗笨笨、容貌也不是特别拔尖的,也没有特别拔尖的才能,但是在大关节处却有大用处。

麝月表现最突出的戏份是三次:一是晴雯得知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于是让坠儿的母亲领回去,而她母亲就同晴雯吵起架来,晴雯虽然平时言谈爽利,但是和这些人真正讲起道理来,却显得逻辑不那么清晰,气势倒是很盛,容易激化矛盾,可是麝月来了,先叫她别吵,再说叫宝玉的名字不是什么错误,后说因为她在二门里当差,不晓得里面的规矩,要赶紧离开才是,有什么话以后再说。她说得有理有据,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有威严又不会太伤脸面,头头是道,弄得坠儿母亲也无话,只得领了坠儿出来。

再一次是芳官儿和她的干娘为了洗头水是先给她亲女儿洗,再给她洗的事情大闹一场,袭人看着着急,觉得不像话,但是自己又没有吵架的本领,晴雯性子太急,于是急急找了麝月来震慑她们。麝月先说芳官儿干娘在这房里乱吵不对,芳官纵有错处,应该是由主子或大丫鬟管教,而不是干娘亲娘这些人在主子面前撒野,再说,宝玉本也生病,更不应乱吵,如果她不听劝,就要把她向上告。第三次是春燕的娘打春燕,在怡红院也乱作一团,还是麝月吩咐小丫头们去请平儿。麝月这番话依旧很有震慑力,她不从当事人双方对错出发,而从整件事情发生的场地和她们的身份、地位找漏洞、找错误,从而进行有力弹压,恰恰显露出麝月明事理,讲道理,做事有分寸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管理才能,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把好手。


书中还有几次表现证明她本分、恪尽职守:一个是晴雯和宝玉撕扇子,还把路过的麝月的扇子抢了撕,麝月虽然没有表现出生气来,但是还是劝他们少做点孽吧。第二就是晴雯在怡红院除非是关键之时,平常还是比较懒的,麝月因为袭人不在,说好歹你也动一动,情雯却说有你们在,我且受用一日。第三是大过节怡红院的丫鬟们都去玩儿了,独麝月在房中守着看屋子,宝玉便替麝月篦头,被赶回来取本钱的晴雯取笑,但其实,宝玉替麝月篦头,抛开他们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关系不说,似乎代表将来他们日常的生活之态。宝玉也赞道,俨然又是一个袭人。


宝玉过生日的时候,邀了大家晚上一起过来掣花签、喝酒。麝月便掣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提名是〝韶华胜极〞。须知这一次,众位姑娘和要紧的丫鬟们,掣花签是对各自命运或者是个性的一次集中明写。由此,也证明三春过后诸芳尽,只有麝月还依然守着宝玉。袭人在不得不离开宝玉时,只说了一句〝好歹留着麝月。”也代表了对麝月的肯定。

宝玉对麝月谈不上十分在意,但还是像亲人般亲密的。另据脂评,再次证明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确是有麝月在午后的阳光下,默默做着针线活,让人想起来已逝的繁华的往昔。

从麝月这个人物的命运来看,可见做人是要表面上不显山露水,背后有独到的能力,这样才相对比较安全,也能够走得最稳、笑到最后。


冰珊醉红楼


麝月是贾宝玉屋里的丫鬟,贾宝玉屋里有很多丫鬟,有名有姓的丫鬟有袭人麝月晴雯秋纹碧痕以及后来的芳官蕙香坠儿等人,还有很多贾宝玉都叫不出名字甚至都没有见过的小丫鬟,在这一大堆丫鬟里,麝月没有什么特色,甚至于,我们都可以说,她是一个最没有特色的丫鬟。

她既不像袭人那样有上进心,勤勉谨慎,也不像晴雯那样聪明伶俐又漂亮,她和宝玉的互动也少,关于她,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两次,一次是有次其他丫鬟们都出去玩了,只有麝月兢兢业业地待在房间里,宝玉问她为什么不出去玩,她说,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所以后来王夫人驱逐晴雯时,宝玉对袭人说,麝月秋纹是你调教出来的。麝月给王夫人留下的印象也是“笨笨的”。

但是麝月又跟袭人不同,袭人做人有点太刻意,有争荣夸贵之心,要人人都说她好,麝月则更加的淡定,并不像袭人那样总是眼含热泪,苦口婆心。

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是,有次芳官干妈打芳官,宝玉袭人看不过,袭人叫麝月上去讲理,说我不会吵架,晴雯性子太急,那么麝月呢?她没说,但从后来麝月有条有理地和芳官干妈的一通掰扯看,她不愠不火,从容镇定,有着异乎寻常的高情商。


麝月能有这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她无所求,她无情、无私心,不情绪化,注意力放到道理上。她是水一样的女子,不是柔情似水的水,而是无色无味的不争之水,相对于多情的晴雯和有野心的袭人,她把自己保全得很好,这也使得她能够成为最终陪伴在宝玉身边的那个人。


闫红说


关于麝月,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认为“开到荼靡花事了”只有麝月留在了贾宝玉身边,我却不做此想,麝月身上有几个问题,我简单说下。


【一】

“开到荼靡花事了”并不是好话。荼靡花也不是好花(好话),作者安排麝月做最后一花,用意自然不会单纯的写她忠诚。原文有一句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表明正是因为麝月,大观园春尽,群芳离散,大观园凋敝开始。

贾宝玉愁眉藏了麝月的签,根本不给她解释,与贾政元宵听谶语如出一辙。贾政听到个人命运,贾宝玉却悟到大观园结局。

那么大观园的结局从何开始?自然是抄检大观园。明面因为绣春囊引发的道德抄检,可实际是王夫人大观园的耳目报告了贾宝玉房中各种事。王夫人借故整饬怡红院是真。最后晴雯芳官等被撵走才是王夫人的主要目的。由此,薛宝钗第一个离开大观园,其后迎春出嫁,大观园就开始散了。那么这个告密人岂不正是大观园终结者?而我认为这个告密者正是麝月。


【二】

麝月是贾宝玉身边老人。原文没写谁最开始跟着贾宝玉伺候,我认为极可能是麝月茜雪。她们是贾宝玉身边最早的大丫头,结果贾母偏偏又赐了两个丫头。袭人作为顶替李嬷嬷人选,无可替代,晴雯作为妾的培养,大家也心知肚明。麝月这类最早的丫头很尴尬,原本名列前茅,现在突然变成三四名,等待她们的只有到了十七八岁年纪放出去配小子。只要有点心思的人都不愿意如此。以麝月的伶俐,她必然不会做如此想,那投靠王夫人,给自己留一个退路岂不正是她应该做的。

事实也是如此。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张口就说袭人、麝月我看着笨笨的倒好。我们常日只见麝月跟晴雯泡在一起,王夫人为什么会觉得她好?袭人好因为袭人工作努力,一心一意为了贾宝玉。尤其宝玉挨打后,袭人在王夫人面前披肝沥胆为了贾宝玉的一番话,王夫人喜欢她很正常。那麝月呢?麝月又为什么处处跟晴雯一起?


【三】

麝月是进了晴雯判词的。晴雯的判词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上乌云浊雾,晴雯的名字【雯】字是好看的云纹,乌云浊雾显然预示晴雯被诬告陷害。判词首句“霁月难逢”又与月什么关系?霁月难逢是不兼容,不能并立的意思。红楼梦叫月就只有麝月。因为云和月不能并立,所以云散了。原因是受到了怨恨毁谤!谁的?晴雯树敌太多,谁都可以。但那个向王夫人告密的才是关键。难道不是不兼容的月么?

我曾说过,王夫人最后撵晴雯主要深恨晴雯挑唆贾宝玉逃学躲避贾政盘诘。这是晴雯做得最错误的。这事怡红院知道的不多,小丫头让睡了,就只几个大丫头知道,然后晴雯马上被王夫人叫来骂一顿,最后撵走,表面看是王善保家的诬告,其实却是王夫人主动提起。显然,王夫人早就等着收拾晴雯。

晴雯撕扇子。三十一回一整回都写“散”,扇通散。晴雯撕扇子就是表达不想扇。然后她撕了两个人的扇子,一个贾宝玉,一个麝月。晴雯被撵,贾宝玉是主因,撕了他的扇子正应该,关麝月什么事?为啥不撕别人的?这样描写,岂不正应了判词“霁月难逢”之意。

既然霁月难逢,麝月还处处跟在晴雯身侧。有晴雯的地方麝月基本都在。与其说亲密,不如说监视。王夫人早对晴雯留意,怕她太美勾引贾宝玉不学好,麝月紧紧依傍晴雯身侧,所为何事不言而喻!

【四】

开到荼靡花事了,这话不是好话。脂砚斋在贾宝玉评价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有特别大一段评价。其中提到袭人被嫁出后,有好歹留着麝月之语,原因大概是全薛宝钗妇德,不是善妒之人。这就表明不是因为麝月好才留下的。麝月留下,算袭人留下。其后脂砚斋又说一句: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此句其实晴雯,袭人,麝月一总囊括。就差直说其中有善有恶。那谁善谁恶?很多人剑指袭人晴雯,我却认为恶者是麝月,麝者,涉也,射也!

麝月是荼靡花,送走了怡红院所有人,留到了最后,可她得到了什么?是妾么?还是好的待遇?都不是,她只是最后一个走的罢了。留到最后不代表忠心耿耿,也不是留一辈子,是最后一个走,荼靡花一样也会败落迎冬雪!麝月其人,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王夫人那个眼目正是麝月!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在红楼梦中,名不经见传的麝月陪同宝玉走到了最后,书中对她描写并不是很多,在宝玉的丫鬟中也是排名排在袭人和晴雯之后,但是麝月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

一、开到荼靡 宝藏女孩

书中对于麝月的描写,最为精彩的就是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麝月群掣的花签“荼靡”花,这背后是有着深刻含义的,荼蘼花上面题了四个字韶华胜极。

韶华一方面指宝玉等人正处于韶华年龄,另一方面又指着贾府现在也正处于韶华时节,繁荣昌盛;可是另一方面又是胜极,则暗示了贾府正在走下坡路。

同时荼蘼花又是开的最晚的一种花,这同样暗示了麝月陪宝玉走到最后的人,如果不具备一些超出常人的品性是不会得到这样的结局的。

二、温柔大方麝月

麝月是一个温柔大方的人,脾气好,识大体,心也很细,在整个贾府上下人缘也很好。坠儿偷镯的事情暴露了之后,因为袭人不在场,所以平儿就去找麝月商量,而瞒着晴雯,这是因为晴雯脾气过于火烈而麝月是一个讲理识大体的人;

还有一个小细节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围在宝玉周围,而麝月拿了点心给小丫鬟,从上到下对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

还有一次在正月时分袭人生病了,所有的人都去玩了,而麝月则是留下来照顾袭人在屋子里值守,想必这样的人我们大家也都喜欢,就是这样的陪宝玉走到了最后。

三、伶牙俐齿麝月

麝月脾气特别好,也非常温柔,得到了众人的喜爱,另一方面,她又伶牙俐齿,她的伶牙俐齿又不像晴雯一样,晴雯是单纯的性格火爆,见义勇为豪迈直爽口无遮拦,这样的性格性格也是让她得罪了很多人,最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而麝月是在讲理的基础上口齿伶俐,晴雯吵架却总是输,和碧痕拌嘴输了,压服坠儿娘,压服不住。弹压芳官的干娘也输了,这些最后都是需要麝月出来,从规矩到礼仪,说上一通事情才可以平息。

尤其是在芳官和干娘冲突的这一段麝月的表现极为精彩,原著中写道“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

一段有理有利有节的话语说的芳官干娘哑口无言,这样的性格在配上这样的嘴皮子,想让人不喜欢都难了。

麝月在红楼梦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这和她的好脾气,好性格分离不开,虽然曹雪芹对他的笔墨描写并不是很多,但对她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是非常成功的。


微光人文


红楼梦的重要批者脂砚斋,曾透露八十回后有一个回目是“花袭人有始有终”,结合脂批说的“\t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可知,袭人自始至终对宝玉都是恪尽职守,尽了本分的。

除了袭人之外,还有一个丫鬟,对宝玉也做到了不离不弃,陪伴他到最后,这个人就是麝月。一提起麝月,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麝月的嘴头子太厉害,一般人吵不过她。大观园里那些爱生事爱碎嘴的婆子,在麝月面前,也会被驳的哑口无言。

麝月跟袭人、晴雯一样,也是在宝玉身边服侍的几个大丫鬟之一,但因为有袭人、晴雯两人的存在,以及芳官、四儿这些小丫鬟咋咋呼呼的围绕在宝玉身边,麝月反倒少了许多存在感,但她却是个安守本分,忠于职守,善良稳重,不离不弃的好女孩。


安守本分

元春省亲回宫后,因在正月里,学堂不上学,闺阁中也忌针黹,于是丫鬟小厮们每天到处找乐子玩,这时宝玉房里袭人从娘家回来就生病了,晴雯等人都去玩牌了,宝玉“\t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抹骨牌。”

宝玉笑问道:“你怎不同他们顽去?”麝月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麝月道:“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大正月里,人人都想趁着没事出去寻热闹耍牌,唯独麝月不去,一是因为没钱,二是因为她再一走,宝玉房里就彻底没人了,她不放心,所以自愿留下看家。

麝月的安守本分,在宝玉眼中,“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这并非贬义,却实在夸赞,对宝玉来说,对王夫人来说,如果没有麝月、袭人这样谨守本分,忠诚如一的丫鬟在身边伺候,宝玉的生活不定乱成什么样子。

麝月不仅安守本分,且善解人意,知道大家都忙了一天,都想趁这时偷点懒,麝月就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所有人。我想,如果袭人没病倒,也许她又会像麝月一样,把麝月推出去玩,她留下来看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麝月不出去玩,宝玉因为袭人之病,也就留了下来,于是曹公为我们呈现了宝玉给麝月篦头这么一个温馨的日常画面。


吵架能手

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麝月跟袭人一样,有了袭人,为什么还需要一个麝月呢?因为有些事,袭人做不到,但麝月可以。

麝月除了安守本分,像袭人一样成熟稳重,她也有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就是吵架。

原文有两处情节写到麝月与人吵架理论的高超辩解能力,能靠着一张利嘴,不战而屈人之兵,且让对方偃旗息鼓,哑口无言,毫无还击之力的,也只有麝月姑娘了。

五十二回,袭人不在家,晴雯得知坠儿偷镯一事后,要赶走坠儿,让她母亲来领走,坠儿母亲觉得委屈,就冷笑着多辩解了几句,言语中多是对晴雯等人的不满。晴雯自然来气,但她也在病中,不好发作,这时候是麝月出来压住了场面。

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

麝月先后几次与婆子的理论,简直就是辩论的绝妙范本。她先不说谁对谁错,只摆事实讲道理,从规矩说起,把贾母等人都搬出来,让人听了觉得句句在理。于是“那媳妇听了,无言可对,亦不敢久立,赌气带了坠儿就走。”“那媳妇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这就是麝月,平时虽然不言不语,也从不生事,惹事,更不会跟袭人晴雯在宝玉跟前争宠,但只要怡红院有事,自己这边的人受到了欺负,麝月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撑场子。

同样的事,再次在芳官与她干娘何婆子吵架一回上演,何婆子在怡红院里大吵大叫,先是袭人和晴雯在说她,后来发现根本不管用,这时候袭人才搬出了麝月。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一席话说的“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后来又发生了何婆子打自己女儿春燕之事,这一回麝月干脆搬出了平儿彻底解决纷争,可见平时不声不响的麝月,每到了关键时刻,也是个厉害角色。

麝月虽然善于跟人理论,是袭人等人眼中的吵架能手,但我们从未见她跟怡红院里的任何一个丫鬟吵过架,红过脸,这正是麝月的可贵之处,虽然有本领,但绝不会恃宠而骄,更不会依仗着自己的能力,到处跟人打骂吵闹,她一直很安静在怡红院待命。


善良稳重

平儿丢镯一事,后来发现是宝玉房里的坠儿偷了,善良的平儿不想张扬这件事,于是一边瞒着王熙凤,一边瞒着晴雯,她把麝月叫了出去,因为此时袭人不在家,晴雯又病着,怡红院能主事的只有麝月。

单从平儿叫麝月,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她听,且让她瞒着晴雯可知,麝月善良稳重,是能办事的人,但晴雯是块暴炭,打骂小丫头可以,论主事自然不如麝月成熟稳重。

不仅如此,生了病的晴雯,也都是麝月在跟前伺候的。晴雯有心要赶走坠儿,取了一丈青往坠儿身上乱戳,坠儿疼的直叫,“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她一边照顾晴雯,一边又不想晴雯对小丫鬟下手太狠,可见其善良稳重。

晴雯撕扇子一回,麝月让她“\t少作些孽罢。”但宝玉晴雯皆不听,宝玉还让麝月去把扇子匣子都搬出来让晴雯撕,麝月说“\t我可不造这孽。他也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由此可知,麝月是个善良本分的姑娘,出格的事情她绝不会做。

宝玉替麝月篦头一回,说晴雯“\t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麝月听了之后的反应是“麝月听说,忙向镜中摆手。”麝月知道晴雯还没走远,能听到这句话,为了不生事端,她示意宝玉不要再说了,可见麝月之忠厚,是个让人省心的姑娘。

也正是麝月的善良稳重,所以整个怡红院里,除了袭人,王夫人最熟悉的就是麝月了,能得到王夫人看重并常去她那里回话,以此也可看出麝月的稳重老练。


不离不弃

虽然麝月出场的次数不多,但她却是宝玉身边,唯一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宝玉到最后的丫鬟。

二十回里,宝玉为麝月篦头一回,脂砚斋留下这样一段关于麝月的批语:\t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由此可知,八十回后,宝玉宝钗成婚不久,袭人就出嫁了,这时候晴雯已死,芳官、四儿早被赶出,想来贾府败落,像秋纹、碧痕等人估计也都让家人领去自行聘嫁去了,宝玉身边就只剩下了麝月一人。

二十一回中还有一段脂批:\t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两段脂批,明确了一件事,宝玉宝钗婚后,留在他们身边服侍的旧日的丫鬟,只有麝月一人。麝月留下,除了袭人的交代,她自己对宝玉本也就是忠心的。其实在宝玉为其篦头一回,曹公已经埋下伏笔了。

众人忙了一天,都去玩耍了,只有麝月自愿留下看家,宝玉让她去,自己要留下,但麝月依然没去,说两个人可以说话,就更不用出去了,然后宝玉为她篦头,这何尝不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形呢?

六十三回宝玉生日,众人抽花签,麝月的花签是荼靡花,并有一句旧诗:\t开到荼縻花事了。荼靡花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等到荼靡花一开,也就意味着百花凋零,春天结束。这其实正暗示了贾府败落,诸芳流散后,只有麝月陪伴在宝玉身边的结局。


少读红楼


麝月应该是怡红院中情商最高的丫鬟。

这么说也许很多人不同意,毕竟麝月只是宝玉身边的二丫环,相貌及存在感都不高的一个人。

但通过一些细节可能发现,麝月情商的确很高。宝玉屋里小戏子认了春燕娘做干娘,这婆子偏心,用自己丫头洗剩下的水给芳官洗头。偏偏这小戏子也不是省事儿的,立马大吵大闹,惊动了怡红院一干大小婆子丫环。

怡红院中大丫环是袭人和晴雯,恰巧晴雯不在,当然,在也没用,脾气太火爆,只会让事情越吵越大。而袭人又很贤惠,不习惯和人斗嘴,三句两句让那婆子说的无话可说。

这时候大家想起了麝月,麝月一出场,不吵不闹,几句话驳的婆子无话可说,无可奈何,不敢发作,乖乖走人。和怡红院其它丫环的情商智商立下可判。

还有宝玉有次因为晴雯和袭人闹别扭,说麝月跟袭人是一伙的。可见麝月站队很准,没有站到贾母暗定的宝玉姨娘晴雯一队,而是站在了王夫人内定的姨娘袭人一队。

宝钗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虽然没成为宝玉夫人时与袭人千好万好,明眼一看就知道是利用关系。大婚之后自然容不得和宝玉情深意重的姨娘在身边与自己争为数不多的宠爱。而麝月容貌不出众,不得宝玉欢心,且情商又高,可以助宝钗一臂之力。且古代大家族讲究女人贤惠,需有姨娘方能成全自己的好名声。留下麝月一举几得,所以最后麝月反倒是留到了最后。

只是红楼梦是一篇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至落的过程,所以麝月做为一个小女子,情商再高再怎么样也只能落了个和主人一样悲惨的下场,这也是莫可耐何的事情!


潇湘竹下听雨落


红楼梦里,宝玉的大丫环有四个: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当然以下还有许多小丫鬟,如碧痕等。但最后结局不是死了就是嫁了,再不就是沦为尼姑了。那么留到最后的一个丫鬟,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他究竟是谁呢?麝月。

我们来看麝月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

一她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如大家都出去玩,独有她在家老实呆着。麝月有很体贴人照顾大家。体贴别的丫鬟妈妈们,让他们歇歇。麝月也很善解人意,晴雯同林之孝家的吵架,麝月就替林家着想,替林家说话,求情。麝月还能容忍,敢于担当罪名,挺身而出。花袭人临出嫁时嘱咐:好歹留着麝月。

二麝月还有厚道的性格

麝月实际上心眼还挺实在。她听袭人的,同时也不得罪晴雯。她还很能忍耐晴雯,实际上她们也开玩笑。晴雯虽然号称”暴炭”,但对麝月的真诚友谊也很认可,知恩图报。所以晴雯,麝月关系还是非常好的。麝月心理还是很单纯的,她相比晴雯之下,人缘要好于晴雯。


三麝月做事非常有原则

比如说,他看见晴雯撕掳宝玉的扇子,她就顾不得谁是主人,谁是领导,就大咧咧的说:”晴雯你少造些孽吧”。对晴雯的糟蹋东西异议。当芳官受到宝玉宠爱时,麝月却指出芳官的毛病:经常破坏东西。麝月从来就是对事不对人,不泄私愤。从来就是爱惜东西,不浪费一点东西。麝月虽然不懂”盛筵必散”的道理,但她有自知之明,知道做事,”常将有日思无日”。知道幸福,爱惜幸福,才可能创造幸福的大道理,只有麝月一人才可以陪伴宝玉度过那非人的”慢慢长夜”。


人生感悟181687708


麝月是一个性格介于在袭人与晴雯中间的人物,老实贤惠像袭人,但比袭人有一些烈性,比晴雯的烈性要敛一些。像吃辣的食物,有,辣,微辣,麻辣。麝月就是一个中间的微辣型人物。看似老实寡言,但通世态人情,一回袭人躺着,别人出去了,独麝月在看屋,宝玉给她篦头,晴雯说交杯酒没喝上,倒上了头了。宝玉在她走后说她磨牙,麝月不让说。不惹晴雯。

而春燕娘骂女儿春燕闹怡红院,袭人嘴笨,让她来训,看出麝月绝不是平庸之辈懦懦之人。一出口言重意深,有理有据,震慑有加。春燕娘由嚣张而气短,没了胆气。而且麝月是贾母在怡红院的眼线,是贾母器重之人,她对春燕娘说,这些日老太太不得空,等得了空我去回。

而且宝玉去潇湘馆看见贾兰持弓赶鹿,说小时射长大就不射了。这里有暗示,宝玉结麝月篦头时便已有关系。但此时宝玉说的话是悔悟之言,他分开卐儿与秦钟便是对此有反醒,与东府焦大之言有关。

一次晚上,麝月出门回头说见山石后有人影,后来是野鸡。而宝玉过生日,射覆有鸡栖于埘,埘是鸡窝,谐音石。已筑下巢。为了巢之位与袭人一样极其卖力。这是晴雯撕她扇子的原因,晴雯与袭人吵,和与宝玉洗澡淹桌腿炕上一汪水的碧痕吵,便是知晓其中事。而晴雯这一人物作者用她揭开内幕的。

及至晴雯被撵,宝玉对袭人麝月皆不满,这早早占窝之人的心机宝玉也瞒过,看清而生厌。留下亦不惜,至黛玉又消,以离开为绝断,离开这人面贤心不贤之人,占窝驱离了他所爱之人。


青木皮


贾宝玉遁入空门之后,如果能够恍然如梦般,回首看看来时的路。定然会发现,陪他走到最后的,不是与他有“木石前盟”的林黛玉,也不是与他有“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是那个贾府中,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里,好不起眼的丫鬟麝月。

麝月在《红楼梦》中的角色,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丫鬟。有着一般丫鬟的共性,如老实厚道,一个丫鬟如果八面玲珑,那主子就要难受了。老实本分又听话的品性,就成了她们的共性。

以至于她被认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家最贴心的丫鬟,袭人的影子。在王夫人眼里,被认为“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

当然也有一些个性。如特别会吵架。在她和晴雯身上,最能体现出所以,所谓有理不在声高。晴雯吵架,总是大张旗鼓,往往只是图嘴上痛快,实在不行就骂人。

麝月轻声细语,娓娓道来,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有大家闺秀之格局,有超过丫鬟范畴的聪明,还有常人没有的口才。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丫鬟。

还有一件事,何婆生病打人,袭人劝架,却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何婆反唇相讥。最终,还是靠麝月,一句话就抓住了何婆的软肋。这里体现出的精明能干,反而有些薛宝钗的影子,因为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丫鬟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这另外一件事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晴雯和宝玉打闹嬉戏,撕破扇子,麝月直接了当的干涉,劝他们“少造些孽”。这里体现出来的,其实也不单单是爱惜东西,应该更准确的理解为,与其他丫鬟,一日得势便“张狂”的缺心眼儿相比,麝月对自己是个丫鬟的处境,认识的更深刻,更清醒。


麝月和贾宝玉,一主一仆,从一开始,一直走到最后。两人具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宝玉是贾府兴衰的经历者与参与者,麝月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和旁观者。只是身份不同罢了。

这或许,就是麝月与众多丫鬟相比较,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人文光影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麝月,大概还是她的主人贾宝玉说的最好——

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麝月是袭人的影子,她行事和袭人一样稳妥大方,也不容易惹事。但细细讲究起来,她和袭人又不一样。

她是怡红院里的代言人——不是吗?出了任何事情,袭人总是说:

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说晴雯叫了宝玉的名字,晴雯气炸,麝月出来的回答是:

“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这段话的意思有如下几个:

第一,我们这么叫宝玉,是老太太吩咐过的。

第二,因为我们经常要回话,如果不叫名字,天天叫爷,爷太多叫不过来。

第三,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们,你就在三门外头混,你算老几?

说的有理有据有节,真是了不得。

但麝月的锋芒,确实不如晴雯。所以撕了麝月的扇子,麝月只是骂了两句,并没有真的生气,她的理由是“糟蹋东西”。我很喜欢看袭人回家之后,她和晴雯两个人服侍宝玉的夜晚,有一种娴静的少女气。比如她出去逛,被大锦鸡吓回来;又比如看到晴雯穿的少,她说“死也不拣好日子”。我觉得她和晴雯之间是有友谊的,这一点,虽然“公然又是一个袭人”,麝月确实和袭人不一样。

我喜欢麝月,可惜,因为后四十回的缺失,我们看不到麝月的结局。在脂砚斋的批注里,袭人离开时,曾经劝说宝玉,“好歹留着麝月”,也许,宝玉最后的温暖,都来自这个平时看起来不声不响,关键时刻却能出来讲话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