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有的习俗是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

成长书单520


诚邀回答,我们当地也有老人过世时候带红孝这一现象,但不是仅仅限于百岁老人,在我们这带红孝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是按照辈分来区分孝帽子的颜色。



我国一般要是能够四世同堂就已经算是很完美的家庭了,人的繁衍跟随这老一辈人的年龄增长,四辈人大约需要老人在八十左右,现在结婚年龄普遍增长,生育自然也就比较晚,现在见到五辈人的家庭少之又少,见到五辈人的老人,没有百岁也基本上相差无几。

我们这是三代人都是戴白孝,即儿子、孙子辈都是白色的孝帽、孝衣,四辈人即重孙子戴黄色孝,这也是很标配的四世同堂,戴黄色的有时候比戴白色的年龄还要大,在农村,小叔叔,大侄子,一点也不稀罕,这也有闹笑话的,都是孩提年纪,打闹要换孝帽子戴,孩子不懂啊,以为黄色的少,就是好的意思,不知道这差着辈分呢。

五辈人,这个就比较少见了,也是如题的红孝,五辈也是玄孙,就要戴红孝了。家族真的延续到了五辈人,首先这个家族人脉很旺,老人也很长寿,所以一般没有过百也大都差不多快过百的年纪。


以前的人寿命没有现代人寿命长,原来年纪不算老的要用黑棺材,到六十多左右才用红色棺材,寿命的延长,现在基本上用黑棺材的已经没有了,原来老人活到八十很少,都要按照喜事、喜丧来办,现在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喜丧,四辈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红孝,代表着辈分的大小,和对于长寿之人喜丧的缅怀之情。


棒奔霸


为什么有的习俗是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

婚丧之俗,各地有异。而喜丧之俗,流传广矣。当然,喜丧也有做法的区别,现以我们这里的做法,为各位看官试道其详。

第一,考终命,五福之一。

考终命,是《尚书•洪范》中“五福”的第五福。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各位看官想一想:老人没病没灾,健康走完人生旅程,没受疾病之苦,没受天灾人祸,是不是特顺?是不是特有福?所以,虽然人去世了(这是天道,是自然规律),依然哀中有喜。

第二,以示人丁兴旺,最小的小辈带红孝。

有的地方是全带红孝,我们这里是最小的小辈带红孝。就是不穿白色的孝服,也不带黑色的黑纱,反其意,穿红。为何?也是表示悲中有喜。为何是小辈,意在表明:老人子孙众多,人丁兴旺,多世同堂,而这是不是喜事?故小辈带红。个别的还要压红色坟头纸,如同家里有人结婚上坟一样。

第三,前人朴素质朴的生死观。

人人不可能像庄子那样,面对爱妻死亡,豁达得鼓盆而歌,但前人明白:生老病死,是不可撼动的自然规律,人幼而夭是悲剧,少年丧父是悲奴,中年丧妻是悲剧,老年丧子是悲剧,病啊,灾啊,时时威胁人的生命存在,能安然百岁,哪怕穷愁潦倒,也是喜事了。这样的人,长寿而亡,亦不悲,实可喜也。


走过万水千山2018


为什么有的习俗是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


可能是各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吧,家中有百年老人是一种骄傲,老人在世之时国家每月有补贴,逝世之后还有安葬费补贴,这是他们家族中的荣耀了,家有高寿之人,下必定儿孙满堂,再加上民间百岁老人去世,一般被称之为"世纪老人",是属于一种自然死亡现象,所以按他们本地的乡俗习惯,去世老人的儿孙也用不着那么悲伤了,穿上红孝预示着子子孙孙红运罩头,福寿安康吧。

在七星老农家乡,百岁老人去世之后,子孙们就没有穿红孝一说了,还是老规矩,子孙们必须披麻戴孝才行,只不过看过去好象孝家人没有了那么多的悲伤之情了,大家轮流守灵,前来悼念之人非常之多,大家都带上孙子,想沾沾去世老人的灵气,希望老人去世之灵,能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了。

在七星老农家乡,如果有年轻人,或者70岁以下的老人因病去世,那大家前去悼念一般选在白天,晚上去怕沾了死者晦气,他们认为早死之人魂魄一定会寻亲人,找个伴儿去阴间地府,所以短命之人的丧事就没有百岁老人那么热闹,那么多人捧场了。

家有百岁老人去世,是我们做儿孙们的一种骄傲,说明我们儿孙们有着去世前辈们的长寿基因,与养生秘诀,值得大家传承与发扬,愿全天下的同胞兄弟姐妹们,都健康长寿,幸福万年长!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为什么习俗,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这样合理么?

在农村,百岁老人过世,孝家不仅不悲伤,反而当作喜事来操办,孝子孝孙,亲戚朋友都带红喜。这在农村是受古代传统文化影响,认为百岁老人能活到百岁,是不容易的事,是子孙精心瞻养孝敬老人的结果,是祖宗积德的具体体现,是老人自身一生善良仁慈,修身养德的结果。老人的存在,是家族的荣耀,是子孙后代的光荣。在农村,古老先民为了弘扬这一精神,而形成了这一民俗文化。这一习俗是文明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与当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议是一致的。我们应该保留这个传统习俗,要传承和弘扬光大,能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活力。


有人说,这是新社会人们破除封建迷信的结果,是新思想新时尚的表现,是农民移风易俗扭转不良风俗的创新。其实是错误的认识。懂得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就知道,百岁老人过世当作喜事来办,是不足为奇的,在古代就非常盛行。大家知道,在古代社会,科学不是很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能生活百岁是非常困难的,是非常少见而已。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百岁高龄呢!古代人称百岁老人过世叫做"寿终正寝"。老人百岁过世是一种荣耀,孝家用来彰显孝道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


鄂东三农


为什么习俗.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这样合理么?

人活百岁无疾而终。这样高寿的人都是值得尊敬和缅怀的,当做喜事来操办也未尝不可。

有些地方很开明,把高寿的老人去世叫进天堂,是喜事。往往会在葬礼上表达出来很开心的仪式。

人生七十古来稀,更够活到百岁,自然是值得庆贺的。儿女们因为老父母能多陪伴自己几十年而感恩戴德。在老人后事上按照喜丧规矩来办也是对的。

很久以前就提倡新事新办,移风易俗的。比如老人故去了开个追悼会什么的,这是革新,那么,百岁来人去世,按照喜丧来办也是革新,没啥大惊小怪的。


农村老俗话


不请自来,卫龙来回答“为什么有的习俗是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这个问题。

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叫:“红白喜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男婚女嫁是喜事;活的年龄比较大高寿的老人寿终正寝了,也算是喜事,所以就有了红白喜事这么一说。

我们这里有一种习俗,就是当一个人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快一百岁儿孙满堂了,这种情况下,寿终正寝了的话,子女会把老人的后事当成喜事来操办的。至于穿戴孝服问题,儿女辈、孙子女辈都穿戴的是白色孝服。但是到了曾孙这一辈,穿戴的就是红色的孝服了,这个于年龄大小没有关系,于辈份的高低有关。穿戴红色孝服的人越多,也就表示着孝家的人丁越兴旺,多子多福,是让人羡慕的,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希望卫龙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批评指正,点评必复。


卫农老头


为什么有的习信俗是百岁老人过世,孝家可以带红孝,当喜事办?


在我们当地农村百岁老人过世后,我们当地人会称为"喜丧"之说。只要遇到送丧人穿红,孝子和亲友一律戴喜字样,人们就知道是百岁老人过世了,这也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习俗。当然这是对有些农村地方的习惯。那有人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办?我来讲一讲,百岁老人去世后,为什么当喜办的来由。


在过去农村一般人老人的寿命被人们认定为75岁左右就算高寿了,农村老人常说"人逢70古来稀"的说法,意思是说在过去农村老人的寿命活到80岁左右的很少,一般均为75岁右左算是高寿,能活到百岁的老人少之又少。这是因为过去农村贫穷落后不富裕,医疗条件差、生活环境差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普遍现象,所以被人们定为"人逢70古来稀"的老话。

老人如果活到百岁过世后,就被是为是"喜丧",值得贺喜的习俗习惯。现在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新农村面貌换然一新,农民生活条件富裕,医疗条件、环境都非常的好,农村老人寿命都大大的提升,百岁老人多之又多,传统留下的百岁老人去世后当喜事来操办的习俗还没改变,这就是为什么百岁老人过世后,当喜事办的原因。

欢迎大家留言,请大家多关注"开心果",谢谢!


农户开心果


百岁老人而过世,可以当喜事办,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人过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有百岁高寿,能见到自己以下的四代,而如果老人的后辈儿(媳)孙(媳)有先他而过世的,那也不能算喜丧吧,只有老人的后辈下代全部健在并都能为老人送终,他(她)才会被认为是有福之人。


而百岁老人去世虽说是喜丧,但是在我们这里,也不可能下辈都一式得披红去戴孝,那岂不是乱了辈分乱了套,老人的喜丧事可以轰轰烈烈地办,至于丧服,儿、孙辈戴白孝、曾孙辈方可戴红孝,至于玄孙辈只能戴绿孝,这个丧服的穿戴划分是毫不含糊的!


老农话三农


这是因为延续了古代的传统。古人认为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六十岁,七十岁都很难达到更何况百岁。六十花甲子就是:我们知道六十年为一甲子年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数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数相配整好六十年轮一轮称为六十甲子年(用这种办法纪年)。人到了六十岁由于衰老原因指甲也会变白为花状(由于医疗条件所限),人到六十花甲的甲正好与天干的甲二甲相合很难遇到,为六十花甲子年(简称花甲)这也是六十岁称花甲的由来。七十岁就更不用说了自古稀少(七十古稀的由来)。

人活到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都很难,更何况上百了,你说是不是可喜可贺。当然现在由于医疗条件和饮食条件的进步活到百岁是很容易的事了。

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活到百岁值得庆贺的习俗延续下来了,死的时侯当然也非常值得庆贺。这也是红白喜事的由来即掛白戴孝的白色死人喜事和结婚穿红的红喜事。(年轻人死可不叫喜事)。

其实老人死戴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孝,按晚辈辈分的不同是有区别的,但主色调还是白所以称为白色喜事。


超然智者


在农村,人如果80以后去世则被称为喜丧。意思就是人过80,对子孙后代有利。

这样的丧事除了孝子悲痛以外,别人面部可以微笑。甚至孝子也可以只面现悲戚,但不十分伤心。

这是农村的传统。

但未过80而去世的人则必沉脸,面现悲痛之色,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