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粟裕和薛嶽,各自陣營的戰神級人物,究竟誰更厲害,此戰見分曉!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指揮魯南戰役,粟裕已不像指揮宿北戰役那樣緊張,但他更慎重了。

這是華野、山野第一次合併作戰,參戰的兄弟部隊之間互不熟悉,仗打好了當然是皆大歡喜,要是打糟了,不免要相互埋怨,甚至引起矛盾。

依舊是許勝不許敗,而且不能是小勝,得是大勝,可是魯南大勝的難度,又要比宿北高出很多。

從南京國防部當初制定的作戰計劃來看,李默庵主要負責攻佔蘇中,打到鹽城一線,他就算成功了,所以儘管李默庵在蘇中戰役中損失了不少人馬,但蔣介石對他的表現基本上是肯定的,沒有怪罪。

薛嶽不同,除了兩淮外,佔領山東也是他的份內活,所以他對魯南一路非常看重,配置兵力不少。

從棗莊一直襬到徐州附近,薛嶽擺了個一字長蛇陣,各部成犄角之勢,便於相互策應,其中的核心是馬勵武所部,為魯南敵軍中最強部隊。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先打弱敵”是粟裕的一個基本用兵原則,但對於魯南之敵,如果你先打弱的,基本解決不了問題,也難以緩解山東戰場的緊張局勢。

粟裕決定反常用兵,先打強敵。

既是奇招、險招,當然不能經常使用。粟裕上一回在大戰役中“反常”,還是黃橋決戰的時候,先打獨立第6旅,最終大獲全勝,時隔六年,他要在魯南再來一次,首先殲滅馬勵武。

奇和險,說的只是出招方式,如果指揮員一點沒把握,那就不是出奇兵,而是騎瞎馬了。

粟裕的把握是,華野、山野合力,他可以集中27個團作為機動兵力,而馬勵武所部只有6個團,山野兵力四倍半於敵。

還有一個利好:馬勵武很“驕”。

馬勵武的整編第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均為美械部隊,其中最唬人的是以坦克兵等多兵種合成的快速縱隊。組建於抗戰時期的快速縱隊,曾在緬甸戰場上征戰三年,據說連美國人都很看得起,因此號稱“國軍精華”和“金鋼鑽”。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馬勵武自恃裝備精良,且有“金鋼鑽”在手,根本不把新四軍放在眼裡,結果一味突前,犯下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

1946年12月下旬,粟裕下令分佈在兩淮的部隊晝夜行軍,以最快的速度開進魯南,中間連元旦也不準休息。

陶勇第一師在跨過隴海路時,被偵察飛機發現,陶勇便請示粟裕,問是否還要晝夜兼程。

粟裕回答:“為什麼不?這叫將計就計。”

新四軍一向都是晝宿夜行,如今忽然一反常態,竟然大白天行軍,薛嶽在得到這一情報後,馬上形成錯覺,斷定粟裕是“敗退山東,不堪再戰”。

薛嶽的戰將比薛嶽更麻痺,馬勵武對粟裕的作戰意圖毫無察覺,新四軍大部隊不動,他還以為要過幾天才會有仗打,悠哉得很哩。

粟裕不過元旦,他要張羅著在後方過元旦。離開前線之前,他還拍著胸脯說大話:“再過三天,我可以打賭,國軍一定能進臨沂城,進不去,砍我姓馬的腦袋!”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在將前方指揮任務交給副手後,馬勵武便回到位於嶧縣的後方司令部,參加元旦晚會,看起了京劇《風波亭》。

正看得高興呢,接到電話,前方起“風波”了。

1947年1月2日晚,粟裕比原計劃提前兩小時,分兩路對第26師發起突然進攻,當晚就完成了戰役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