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难得糊涂,你对这句话理解是什么?

快乐小冷雨


这四个字应该是处事的境界的总和了吧~我理解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难,得糊涂。创业或者逆境时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第二个:难得,糊涂。生活有起色,对待别人的态度,技能生疏阶段。第三个:难得糊涂。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阶段。你对生活糊涂,生活对你便微笑。


透明274628794


下面这则笑话很能说明问题:
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来到领导办公室,领导正和一位下属在讨论文件,这位女秘书说:领导,我怀孕了。

领导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

女秘书楞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

领导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试说这位下属目睹了这一幕,是逢人便夸领导的智慧还是沉默不语,装作啥都不知道,恐怕但凡有点智慧的人都会装糊涂,假装啥都不知道。难得糊涂,其实有时候更多的是我们不得已为之的自保之计,有时是主动为之,有时候是被动为之。


洛水大咖


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看透不说透,

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争明白,

谦卑不张扬,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特别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不要处处争高低,理是争回来了,

面子赢了,亲情没了,友情没了,

做人,只要不违反原则性问题,

就要学会在亲人,爱人之间,装傻,装糊涂,相处起来才能更万融洽,,,






得失随缘884


应该是大智若愚吧!

某些事情上,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可以不必那么较真。

人真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有自己正确的立场就可以了。其他小事情上,得饶人处且饶人,能让着你的我就让着你。能装不知道的,就装不知道。

其实谁都不是傻子。真正的宽容大度别人是能感知到的。其实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不想与人计较太多。

计较的后果就是都不开心。难得糊涂,难得开心😊。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开心一乐,什么事哈哈一下就过去了。表面上一团和气比较重要。



拣芝麻的小孩


难得糊涂大意是说看透不说透,看透假装没看透,揣着明白装糊涂。“看透”是能力强、智商高,而“不说透”、“装糊涂”则是智慧、是境界,而要达到“不说透”、“装糊涂”的境界则需要修炼心性、培养道德、提高涵养,难得糊涂的“难”就体现于此。




X射线60945207


一看到“难得糊涂”这四个字,脑海里立刻就跳出了另外几个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抱朴守拙、缄口纳言…

如果是通俗点来理解“难得糊涂”,那就是装傻。人家心里其实洞明着呢,可就是不表现出来。

难得糊涂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或者说是一种精明的生存哲学。明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偏偏一副痴呆懵懂的愚顽模样。

这种人从来不会霸气外露,也不会卖弄才学,更不会炫耀自己。他们不张扬、不高调、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这种人,才是真正充满智慧的聪明人。

精于糊涂之道的人,跟任何人都可以处成朋友。哪怕是有些朋友偶尔会拿他开玩笑,甚至是调侃他、嘲讽他、冒犯他、责备他,他也会以一颗包容心去微笑面对。

正所谓“春风化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精于糊涂之道的人,其宽以待人、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往往更容易获得所有人的亲近与欢迎。

精于糊涂之道的人,表面愚拙木纳,实则精明聪慧。须知“人至察则无徒”,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上想要更好的生存,万不可事事较真,不要太过于计较,更不要精明过头。做人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能广结善缘,换来得道多助。

精于糊涂之道的人,他们大多生性豁达开朗、随缘随性。他们懂得知足常乐,更懂得苦中寻乐。他们心里明白,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出于情非得已、心不由己。所以他们最懂得何时该装糊涂?又为何要装糊涂?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真正把人生给活明白了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看似愚拙的“糊涂蛋”。


牛哥谈人生


难得糊涂,其实就是难得明白,郑板桥将这个话反着说,不得罪官场,还非常幽默带着仙气,流传至今,仍有琢磨不透的奥妙。

鸿儒硕学常谦虚,知道学问面前自己就是一过客,不敢显大。就是半瓶子醋,动不动专家自居,似乎无所不知。其实半瓶醋没真明白,才显出绝对不糊涂的样子。然而真明白了,也就接近“糊涂”的境界,知道理未必讲得清(理到深处自明,理是讲给自己的,不是辩倒别人的),于是不计较不争辩,顺其自然。当然法理和公理不辩自明,无需打嘴架。

你若见市井之徒打架,双方都是有理的“神”一般(自我有理能讲出唾沫星子),才能为几元钱大打出手。因为不明白(没达到难得明白的境界),才是真糊涂,真为了计较小事去拼命。

难得糊涂就能难得明白,难得明白才能难得糊涂。神奇的是,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交换一次境界便升腾至高。

比如你明白了,生的结局是死,开始的结果是结束,吃喝之后是拉撒,好的物极必反是不好,牛逼的下场必然一地鸡毛。那你的难得糊涂就是生而珍惜不求计较(活着就好,哪有工夫搭理那些小破事),开始时便可以忘我地高兴,却也不膨胀牛逼的以为自己永远是新娘,等容貌衰老也不必害怕,一笑而过(因为明白得早,所以有资格糊涂)。

最有趣是有点地位,有点钱,有点理了,也不是得了意得了理,就瞧不起别人,不让着人家一点(得理不让人)。因为难得明白,自己不过是这些东西的“快递”,很快就会交出去,于是才能难得糊涂于自己的得失(得了意如同没得,失了意如同没失)。这就是比较高的境界了,既然不怕得,焉能怕失去!



小林作家


“难得糊涂”,一般寓意于自认为“吃亏”的自我安慰方式。因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难免有“吃亏”的现象发生,也因此很多人总会大度一笑:“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但这“难得糊涂”,它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一是在不吃亏下装糊涂,二则是真吃亏了说糊涂。下面小编举例说明一下。



一,不吃亏装糊涂。前段时间,小编有一友捡了个包,里面有大几千现金和一些银行卡,朋友二话没说拿到派出所登记,也巧,失主也报了案,二人在派出所握手甚欢悦,失主为表示感谢,掏出两千元欲塞进朋友口袋里,朋友断然拒绝了。这事算过去了,后来又经派出所民警了解,人家那个包是名牌包,价值好几万,我那朋友得知后说:“早知道失主不差钱,两千块我就收下了。唉!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其实,朋友是在装糊涂,拾金不昧是中国传统美德,道理都懂的。

二,吃亏了真糊涂。小编前两天晚边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拐弯处看到一老人家框里剩两把青菜,我就让他秤一下,让他早点回家。等我回家拿出来一看,里面包的都是黄的烂的菜叶,小编还真气了一会,后来想想,老人家也不容易,算了,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总结:难得糊涂,是在人与人相处之间,自感吃点小亏的自我安慰方式。但如果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吃大亏了,那你不是难得糊涂,你是真糊涂!最后借用一句话:“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诗蓦诗书画


是真糊涂容易。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对一些人不了解,社会阅历不够,所学知识有限,个人悟性差等等,就会对现象产生误判,对问题不了解,从而做出糊涂的事来。如对电学不了解的人,擅自私拉私接电路,就难免不做出糊涂事来。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是有两根导线即可,至于短路、断路、是否带电操作,一概不管。这也是无知无畏。相反,一个玲珑剔透,知识渊博,社会阅历丰富,对人对事的研判能力非常强的人,且又是直爽之人,在一些事情上,在对待一些人的态度上,就不能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就不能不挺身而出。如果你要求他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不比受罪还痛苦,也很难做到。如在单位,看到上司的做法不合法,你心里就不舒服,就反应在脸上,甚至就要提出来。本来不糊涂却能装出糊涂来,这样的人也有几种。一是为了大局,从总体上把握,不得不糊涂,自古帝王多数是这样,明知谁奸谁忠,总是不点破让其共处,有时还要做出相反的处置。二是明哲保身,对于他人特别是上级的明显错误,不指出,不斗争,相反还要喝倒彩。如古代,臣下对君王的某些做法,就是彼此心照不宣,达成默契。三是推脱责任,本来自己可以做好的事,却装傻充愣,以求推脱此事。因为要做好这件事,对他来说,可以做好,但工作量大,累死人,还有被人挑问题承担责任问题。在一个鞭打快牛的单位里,装糊涂的人往往轻松稳当。如银行的柜员业务,信贷业务等,多做多毛病,不做没毛病。真糊涂没人待见,太明白了被人嫉妒,你说他明白,他又糊涂,说他糊涂他又明白这样的人最吃香。四是装糊涂甚至装疯,可以逃避被暗害的事发生,如唐文宗,乾隆王朝的五王爷。故有的人不懂装懂,有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以达到不温不火,似懂非懂的状态来。


手机用户博览


我个人认为,“难得糊涂”这句话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理解。

先说积极的方面。“难得糊涂”代表了一种豁达、不计较的态度。尤其是在接人待物方面。比如别人占了你的便宜,比如有些人做的事情“不合规矩”,比如有些职场上背后的“小动作”,比如你对某个人的认知等等,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一定要水落石出地表述出来,一定要针锋相对。凡事留有余地。就像妹尾河童老爷子书里说的:“不要做那种说真正的傻瓜是傻瓜的有失礼节的事”。这种“难得糊涂”是我个人认为是可取的。

而消极的方面,“难得糊涂”是一种放弃和不思进取。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有难度有困难就退缩,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想,需要努力的时候用这句话安慰自己自愿放弃,这时候的“难得糊涂”就是真的糊涂了。

当然,当年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抵抗,作为现代人,即便对社会现实有不满和不理解,也不能以“难得糊涂”为借口来避世,还是应该在滚滚滚红尘中洁身自好,修炼自身,取其豁达积极的一面,这样我们的日子会不会感觉更美好一些?

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就假装糊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