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跑步知识」如何从每天的训练中发现弱点?

训练和吃饭一样,都讲求均衡,偶而会听到有些跑者只练长跑、或只练间歇,都是明显的训练失衡,失衡的训练方式让跑者徒花很多时间练习却不能进步。在专栏年复一年,精益求精(中)提到「训练失衡」是许多跑者的问题,本週专栏进一步延伸,教你如何从每天的训练中发现自己的弱点。

能力不足的讯号

测验、测验赛、或最终目标赛的结果都可以帮助跑者发现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但测验、比赛不能天天跑,等发现可能就太晚了。下面介绍几种能够反应能力不足的讯号,帮助跑者从每天训练中发现能力不足的地方,即时调整改变。



神经肌肉能力不足肌肉受到运动神经元的刺激而收缩,爆发力量,产生跑步动作。神经肌肉能力代表爆发力、跑步经济性、以及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当双脚在速度训练、上坡跑、乳酸阈值等训练感到吃力跟不上,代表能力不足。所有的跑步训练都或多或少会刺激神经肌肉能力,然而以下三种类型的训练特别有效:

斜坡短跑与斜坡间歇训练

速度间歇训练

技术动作训练利用斜坡训练与技术动作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与爆发力,再利用速度间歇训练将力量与爆发力转化为速度,并逐步拉长间歇的距离,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有氧能力不足心肺跟不上双脚是有氧能力不足的讯号。间歇训练组间的恢复也是依赖身体的有氧能力;在短时间内代谢掉肌肉内多馀的氢离子、与其他代谢废物、回收乳酸转化爲葡萄糖。间歇训练疲劳得很快也是有氧能力不足的讯号。

建构有氧能力需要考虑训练内容与跑量,对于长期发展而言,「跑量」是更重要的指标。不同的训练体系有不同的跑量建议,之前专栏曾介绍Brad Hudson教练的建议跑者在训练生涯初期,循序渐进地提高总跑量,以建立强大的有氧基础。

专项耐力不足专项耐力是前两项能力──神经肌肉能力与有氧能力的结合,发展专项耐力是训练最终的目标,它代表「维持目标配速」的能力,因此判断上是以是否能维持目标配速?是否跑在目标配速很快就感到疲累?交叉分析是否来自于神经肌肉能力或有氧能力的不足,并增加专项耐力训练的训练量。针对不同等级跑者的专项耐力训练范例:

初学者:2.5小时轻鬆跑

中阶跑者:10公里轻鬆跑+16公里目标配速

高阶跑者:45分钟轻鬆跑+20公里交错跑(1公里目标配速/1公里略低于目标配速3~5秒)

当发现能力不足的弱点,Brad Hudson教练建议「未来2週增加对应的训练」进行强化。没有人能够每天都处于最佳装态,不需要一发现能力不足的讯号就急著进行调整。分析当天的状况,持续观察,如果能力不足的讯号持续出现再根据训练週期调整内容。



心理上的讯号

除了身体上的讯号以外,同时也能留意心理上的讯号,例如:特别不喜欢的训练往往也是最不擅长的,反而更需要练习。情绪能告诉我们很多事情,跳出喜爱、热衷、讨厌、恐惧等情绪从旁观察,能找到许多的蛛丝马迹。

但是,一定要针对不喜欢的训练特别强化吗?强迫练习不开心的训练,会让跑步变得一点都不有趣、甚至厌恶,在强迫自己或他人之前要多想两步。就算是最认真追求进步的跑者,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而不是机器,依然有喜怒哀乐,如何拿捏平衡是每个跑者与教练的课题。

一般人以为马拉松只需要持续不断练习的毅力,但是对于一个成熟有目标的跑者,只有毅力远远不够。正如《刻意练习》的作者强调只是练习还不够,需要「有目的的练习」:

清晰明确的目标。专注在目标。超越自己,突破舒适圈。了解哪部份做得好以及不好,根据反馈调整。

想持续进步唯有不断地调整,发现弱点、强化弱点,才有机会不断朝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