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战场上的“抢手货”,汉阳造步枪的“前世今生”

作为抗日题材电视剧里面最频繁被提及的一把步枪,汉阳造可谓是家喻户晓,大多数人对这把步枪的印象都是"设计落后、威力小,不如三八大盖",但无论如何评价,总装备量为100多万支的汉阳造步枪都是抗战中国共军队的主力武器,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汉阳造步枪

19世纪90年代,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开设汉阳兵器厂,他从外国大量购买枪械图纸,引进技术人才,将当时世界先进的步枪技术引入国内。

在外籍雇员的建议下,张之洞引进了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研发的1888式7.92毫米步枪,该枪采用无烟火药和通镍合金被甲弹头,在当时是一款设计先进的优良步枪。

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踏出了仿造1888式步枪的第一步,当时定名为八八式步枪,但由于张之洞的名望很大,加之主要有汉阳兵工厂生产,因此八八式步枪从此被叫做汉阳造步枪。

张之洞所办汉阳兵工厂界碑

直到1904年前生产的汉阳造又被叫做"老套筒",这是因为当时汉阳兵工厂模仿德国步枪的设计,在枪管外加装了一个防止烫伤的套筒,1904年后的步枪去除了这个套筒,因为在实战中这个套筒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直到1944年,汉阳造停产以后,全国共生产了108万支汉阳造步枪,堪称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单兵武器。

国民革命军训练使用汉阳造

其实如果比较汉阳造和日本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汉阳造的设计思路虽然稍显落后,但不失为一款能够对垒三八式的优良步枪,不过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阻碍了汉阳造的性能提升和生产。

日本在攻占东北后,中国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许多兵工厂生产技术也被日军所阻断。加之随后到来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大量熟练操纵机器生产的技工离散,许多军工厂的生产设备在转运的时候被日军阻截打击,损失颇多。加之中国冶铁工业的缺乏,军工厂很难得到优质钢铁,因此汉阳造的质量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另一方面,当时许多军阀部队甚至连汉阳造都没有,只能用一些老式的火铳或者零零散散的走私过来的英、德、俄步枪,很多步枪都存在超龄服役和过度使用的问题。在抗战初期,许多八路军和新四军手中的汉阳造连膛线都磨平了,精度和威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一些文章中曾经说中正式步枪才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武器,这个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因为中正式步枪1935年10月才开始生产,加之中正式的生产线频繁遭到日军空袭和紧急撤离,生产时断时续,汉阳造的月产量有3500支左右,中正式只有1000多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汉阳造都很难普及到中国军队中。

汉阳造步枪和中正式步枪结构对比

由于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落后,加之蒋介石中央军与共产党、军阀部队之间的矛盾,许多抗日军队都无法保障子弹口径的统一和使用武器的统一,大多数国军部队都是标准的杂牌军武器配置,有缴获的日本三八式步枪,也有战前英美进口的步枪。

在当时能够装备清一色的汉阳造给一个连都已经很难得,阎锡山、李宗仁等的军阀部队中汉阳造甚至只有嫡系精锐才能够使用。

汉阳造作为中国在工业落后、政治松散、国际环境孤立的糟糕处境中一款并不太先进的步枪,却担当了中国主力武器的重任,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很像许多从未上过战场的中国年轻人,他们不懂得军事理论、不懂得组织进攻、不懂得协调大部队作战,完全是靠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手中一杆落后的步枪去对付装备先进且组织严密的陆军,万幸的是,这杆步枪和我们的英雄们一样,等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