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張靜不躺“安樂窩”,網上售賣土特產,她的黃精製品很暢銷

1992年出生於勉縣的美女張靜,放著好好的白領不當跑家鄉開網店,愣是把深山裡賣不出去的“土疙瘩”黃精變成了致富的“金疙瘩”。經過兩三年的經營,年營業額達到了300餘萬。

2013年,張靜從武漢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到勉縣,隨後與相戀多年的男友吳亮結婚。婚後吳亮在勉縣一家國企上班,而她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當白領,日子過得平靜而安穩。但第二年,張靜的一個決定打破了這種平靜:辭職開淘寶店賣土特產。家裡所有人都強烈反對,公公甚至撂下狠話,“要辭職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媳婦!”

但是張靜不為所動,甚至還勸說吳亮辭職。對於張靜來說,創業不是一時衝動,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農村電子商務擁有廣闊的前景,年輕人不能躺在“安樂窩”裡混日子,要敢闖敢幹,而要幹就要斷掉所有退路。

在質疑聲中,網店開業了,張靜在網上賣起了勉縣的土特產土蜂蜜、天麻等。但由於缺乏經驗,剛開始一個月還不到10個訂單,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但張靜沒有放棄,夫妻倆每天學習網店經營技巧,挨家拜訪本地網店店主學習經驗。為避免晚上睡覺錯過顧客的諮詢,她把電腦音響放在耳邊,一聽到提示的消息聲,一個激靈就翻身起床。

在張靜的用心經營之下,網店有了起色,第一年就掙了20餘萬元。但是她卻意識到:單靠賣大家都在賣的土蜂蜜、天麻等土特產,根本不能持久。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一名老顧客告訴張靜,勉縣出產的雞頭黃精是上品,用傳統工藝炮製成即食食品,一定大有市場。顧客的話讓張靜眼前一亮,她虛心地向老顧客請教了加工方法,查閱了大量資料,還在網上買了十幾樣黃精當樣本學習。

經過研究,傳統的黃精加工工藝很複雜,需要“九蒸九曬”,即蒸九遍晾曬九遍,整個工序需要40多天。而且對火候的要求很高,蒸不透或者蒸焦糊了都不行。張靜不怕麻煩。黃精需要連續蒸一天一夜,她就和丈夫輪流守在灶邊,夜裡隔一個小時起來添一次水。加工出來了,她要反覆地嘗,硬了焦了有沙子了都統統倒掉,氣得被公公罵作敗家子。

2015年的時候,經過半年的嘗試,在“浪費”了四五千斤價值近5萬元的黃精後,張靜終於炮製出口感香甜、方便即食的黃精製品。一經推出即成“網紅”,當年就賣了60餘萬元,2016年達到300餘萬元。

張靜創業成功的經歷給了我們啟示,創業路上難免會遭受質疑與反對,但只要堅持,做好自己的產品,就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