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朝应该算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要称为汉族而不是秦族呢?

上树的龙虾


这是因为“汉”始于汉朝,却不仅仅来自汉朝的名字。

秦王朝兼并六国,完成华夏统一,并“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行同伦”。

华夏民族也由分散趋向统一。


但,秦朝国祚短促,很快被汉朝取代。但仍有一部分西域国家至今称呼我们仍有“秦”的发音,但十分有限

长达400余年的汉王朝,却向整个世界发出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最强音。

汉朝初立,在与西域诸国沟通交流时,其他民族皆称汉朝军队为“汉兵”,尊称使者为“汉使”,而百姓,则被称为“汉人”。

随着汉朝的国势日趋强盛,对外攻伐日趋频繁,打通西域、征伐匈奴、平定西羌、征服朝鲜、服西南夷、归化两粤。

强悍的大汉王朝给各其他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华夏民族的名字逐渐被汉族所取代。



汉武帝刘彻,将汉王朝的勇武推上了最高峰,在他在位期间,汉朝版图扩大了一倍多。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武帝带领华夏民族向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也正是刘彻,正式的将大汉王朝的民族命名为“汉族”。

“汉”者,宇宙银河也。星汉繁多,我大汉民族亦如这银河一般繁盛。



汉,又有包容万物之意,意味着汉民族族群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民族,任何愿意接收汉文化的,愿意融入汉族大家庭,便是汉族。

这也许就是汉族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的原因吧。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秦朝太过短暂,而随后的汉朝则更加强大,国祚也更长,对四周的少数民族影响也更大,所以我们被称之为汉人。

汉人”得名于汉朝,最初本意是指“汉朝之人”。而汉朝的国号则来源于陕西汉中。秦末项羽攻占咸阳后,大封诸王。并将汉高祖刘邦封为汉王,领有巴、蜀、汉中三郡四十一县,定都南郑。

此后刘邦以“汉”为国号,建立了大汉帝国。(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

但在汉朝早期,因为秦帝国的强大影响,其邻居更多的将汉朝人称作“秦人”。

“汉人”自汉朝之后成为了汉族人族名。

到了唐朝时,在对外交往中皆自称为为“汉”,自称为“汉国”、边界称为“汉界”,其人民称为“汉人”、“汉民”。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曾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其中的:“汉皇”就是代指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事实上,有时由于唐朝的强大,直到近代,两广地区的汉人都自称为“唐人”,称呼中国为“唐山”。

因为清末两广地区民众是移民海外的主力,所以现在大家在海外看到的华人聚集区叫“唐人街”,而不是“汉人街。”

就连人本对中国的称呼也以“唐”为多。

(美国唐人街)


千佛山车神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这短短的十四年,开启了封建王朝的开端。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等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毕竟立国太短,国家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六国的其他子民很多还都心怀故国。秦末时,烽烟遍起,各地义军,旗号有楚有周。

在秦朝通知期间,独尊法家,统治严苛。不得民心也是灭亡的原因。

再来看秦朝的疆域图

当时秦的疆域除了六国外,北抗匈奴,南击百越。被匈奴、羌、滇等还未并入中国版图的势力包围。

再来看汉朝。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经过几代明君积累,汉武帝时,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于华夏功在千秋。

向东北,初置辽东四郡。灭卫氏,震慑高句丽,其功不细。

向西,取河西,断匈奴右臂。今之甘肃是也,上千年来永为汉土。

向西南,征服西南夷。为以后各朝代垦荒、改土西南打下了基础。

向东南,进入今之浙江、福建。

向南,击溃南越,收复自秦末割据一方的岭南。

向北,力克匈奴。

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衣冠也为汉家衣冠,这就是汉民族的来历。

汉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

其实,汉唐盛世,对现在的中国影响深远。国外的中国人聚居区还被叫做唐人街。汉也成了我们民族的称谓。


世间的杂说


秦朝建立之时,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而且开拓了史无前例的疆域,可惜秦始皇命短,没能将他的国家宣扬出去,秦朝就完了。

秦朝灭亡时,可以说是东亚最强的国家,但是西域没有打通,秦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到欧洲甚至中亚的国家,西南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即使有控制力,也不会有太强的认同感,匈奴被北拒于长城以外。可以说,秦这个称号只限于旧七国境内,如果没有后来汉朝的绵延长祚以及长盛不衰,中国的影响力不够,也就谈不到什么民族国家认同感,对外可能就秦族晋族这么叫了。

汉朝四百多年里,多次对外用兵,而且战绩不菲,国际影响力有了,百姓走出国门自然有自豪感,对外称一声,我是大汉子民。久而久之,汉就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变成一个民族了,成了一群人的代号,虽然从基因上也许根本他们差很远。

现在的国际形势,如果中国一直持续强盛下去,过些年,可能我们就不会再有汉族回族等等之分,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要统称一句中国族或者其它什么称呼了。


走走停停已被注册请换


为什么,个人以为和时间有关,秦虽然一统中华,秦朝20年,汉朝400年。

秦虽统一六国,但秦没有赢得旧六国的广泛认同,虽然书同文车同轨但时间太短。秦有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是后人隔了几百年甚至到现在2200多年了,后人看的高度不一样了,但对于当时的士族、百姓、儒生都不是这么看的。

因为汉朝时间长,周边民族都称华夏人为汉人。也是因为汉朝强大,实力扩张很远,影响力很大,大家都这么称呼,慢慢就沿袭下来。不过之前并不叫汉族,而只是叫汉人。

再一个,汉也是银河的意思,寓意汉人像银河一样灿烂夺目

还有汉武大帝把周围部落打怕了,看看汉朝时对西域各族的一系列政策,汉朝把西域的各族都整惨了,也是整个汉族站在人类最高处,人民自豪感达到顶峰,所以才以王朝名字命名整个民族的称号。记得曾经有资料说过,被打败的匈奴称汉军“好汉儿”。

“天子”的概念也是汉朝出现的。天子是神权和政权的结合体,即使国家最高领导,又是民族精神领袖,这对于一个统一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是很重要的。

汉朝不止是在疆域上进行了继承与开拓,还在文化思想上进行了统一与发展,形成了汉这个族群!


蓉儿是妹纸



正如作者所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但是它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为强盛的朝代,有秦一朝虽然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但是它并没有在适当的时候修生养息,与民休息,反而行政暴虐,不给百姓喘息的机会,造成国祚甚短,只有十五年。



即便在这十五年里,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秦国强盛时候法家那种严苛的法律,先军政治模式已经不适应统一国家的发展。然而它并没有转变过来。再加上政治斗争各种因素,秦很快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汉朝取而代之。


汉朝就很好的吸取了秦亡的教训,有汉一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代。汉高祖夺取王权之后很快进入了与民休息的时代。吕太后在治国理政上颇有头脑,萧规曹随,曹参严格遵守先朝休息政策。文景两帝更是放开民间的休养力度。有力的缓解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暴乱。


在思想上,汉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实现文化的大一统,统一思想,确立孔子儒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军事上,汉武帝北击匈奴,到汉宣帝时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延续并扩充了秦代奠定的中国大一统版图。

在经济上,汉昭帝,汉宣帝励精图治,实现“昭宣中兴”,经济发展,百姓富足。

正是因为汉朝政治一统,国家强盛繁荣,百姓和乐,所以我们才有自信说我们是汉人。我们的民族成为汉族。


岂几别客


文|小河对岸

在秦朝之前,我们的主体民族自称华夏或诸夏。而由于先秦时期,我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自称某诸侯国人,如宋人、楚人、鲁人等等。自秦朝实行大一统之后,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个“共称”。如秦朝统一了文字,按理说后世应该将这种统一之后的文字,称之为“秦”字,但我们现今却将之称为“汉”字而不称“秦”字。我们现今的主体民族称“汉”族也不称“秦”族。那么,为何我们称汉而不称秦呢?

其一,秦朝国祚不长,难以彻底消解各地旧有的影响力。秦朝虽率先实现了统一,但秦仅维持了十四年,秦在地方上是实行的郡县制,而有一句俗语叫“皇权不下县”。郡县制的统治,其实并不如分封制那样层层深入。而以秦国有效的人力,在极短的时期内,就更难将六国故地几百年融合而成的文化与认同给彻底扭转过来。

其二,秦朝统一的过程之中过於残暴,而与六国故地的仇怨难以消解。秦国是战国时期,唯一实行斩首授爵制的国家,而按众多战史学专家的研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支军队的主力被歼灭十分之一,就基本上会导致全军奔溃而失去战斗力。史籍中记载的秦军斩首人数,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战俘与平民,秦国也因此被山东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国。

而秦法苛暴,秦之统一也并不是为了“解民倒悬”,而纯粹是为了掠夺资源。如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就是上党之民不乐於附秦而引起的,而不乐附秦的又何止是上党之民,山东六国之民皆不乐於附秦。除秦国之外,而由任何一个其他诸侯国统一天下,也都不会导致秦末之际那种大崩溃的局面。

其三,秦以征服者自居,而肆意奴役侵凌六国故地的百姓。秦末大起义,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六国故地皆反,而秦、巴蜀之地却未乱。很大方面的原因就是秦人将自己的困苦都转嫁到六国故地的百姓身上了。秦统一之后,征调的民夫与徭役,基本上都是六国故地的百姓。《史记》记载:..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正因为秦朝统一的过程中过於残暴,其统一之后又肆意侵凌、奴役六国故地百姓。以致六国百姓对秦并没有认同,也无归属感,从而也使得秦朝短命而逝。而两汉享国四百余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朝代。经过四百余年的融合,尤其是汉初同姓诸侯王对地方上的同化贡献,才使得天下对“汉”渐渐有了认同。

参考史籍:《史记》、《汉书》等等


有知社


古代时候没有现代的民族概念,因此什么国号就叫什么人,例如秦人、宋人等等。



不过,汉人的叫法确实远远超越了汉朝的存续期,并最终形成汉族的名称。



之所以如此,因为秦之前的周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而秦又是一个短命王朝,总的来讲秦朝是很多人认同的有名的“暴政王朝”,缺乏一个民族整体的认同感。



当汉朝统治稳定下来以后,西方、南方、东北方总的来说没有太大障碍,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胡人。在多年的与少数民族的争斗中加深了人们对汉朝的印象,此后魏晋南北朝充满动荡,人们追忆汉朝,因而使得汉人的称呼超越了国号的存续期。



到了唐朝,虽然延续的时间不短,但两汉整体上更长,且一些当时讥讽唐朝时代弊病的文章也往往借用汉来比较,总的来说,汉人的知名度更高。



到了宋代以后,伴随着与北方强邻的文化和军事对抗,汉人的称呼作为一种沿袭下来的称谓从而变得普遍起来。



直到如今。



有其他想法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哟~~


青年史学家


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起到221年,先后用了九年时间灭掉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然后称帝,改封建制为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事业。然而,统一后的大秦帝国,为了"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实行高度集权的残酷统治手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公元前209年暴发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与此同时,刘邦和项羽分别举义抗秦,秦始皇于210年暴卒,秦二世胡亥立,到公元前206年秦亡,仅仅十五年时间。"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其后,大家熟悉的刘、项两家争夺天下,以刘邦建立大汉帝国而告终,中华民族终于结束了战乱苦海,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吸取了秦帝国速亡的教训,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对功臣和皇室贵族实行分封,原秦国的大块地方,分别封给了三位国戚治理,称为"三秦"。这种措施,实质上分割了秦人的势力,弱化了秦人的积怨,对稳定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汉朝立国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奉行道家的"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实行劝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的基本国策,迅速发展了经济,进一步巩固了政权。汉惠帝之后,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又汉武帝刘彻的东征西伐,开疆扩土,大汉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经过民族大融合,以中原地区的原主体民族为主的族群,加上部分进入中原地区、并且完全入俗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组成大汉帝国之主体民族一一汉族。

尽管司马迁的《史记》并没有提到汉族,但汉朝的强盛,民族的融合已成历史定势。秦族只能是过去,汉族才是未来,以至今天,我们填写族别,大多数是这两个字一一汉族!



一夫82


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但是他存在的时间太短了,虽然他做了种种措施。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但是他对于外界的影响力还是不够的。

其实在汉朝成立的时候,还是有不少的域外文明将汉朝人称之为秦人的。

《史记》中大宛列传中记载:“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汉书》匈奴传称逃入匈奴的汉朝人为秦人。

但是奈何汉朝存在的时间太长了,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

而且汉朝的国力强盛,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

汉朝的军队被称之为汉兵,汉朝的侍者被称之为汉使,汉朝的子民被称之汉人。

四百多年的历史给了域外文明足够的印象。

汉朝强盛的国力也让汉族人对于自己有了强烈的认同感。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多美的名字,多美的民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