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孩子饿了喂奶就行了?宝宝的这4种“另类饥饿”你知道吗?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是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称为精神饥饿。宝宝有精神饥饿吗?有的!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的爱了,尤其是母爱。当他们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或看见妈妈的微笑时,就会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戛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睛甚至“彩霞满天”。因此,平时多抱抱宝宝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佳精神食粮。

皮肤饥饿:

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呢?临床医生发现,皮肤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宝宝,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研究显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肌肤之亲。皮肤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宝宝等。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宝宝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听音乐、一起看电视,是促进宝宝心理发育的重要途径。

感官饥饿:

带过宝宝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地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即呀作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不仅如此,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摇篮挂彩色画片、气球,多给宝宝聆听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机会,或经常抱宝宝到室外直接观赏大自然,让宝宝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官饥饿,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语言饥饿:

从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以及表达个性的强烈。他们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是语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受试者禁锢在一间房子里,餐餐供给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与外界接触,也不许与人通话,结果这些人只坚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实验室。这个试验证明了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龄的人都离不开。因此,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

好了,这期分享就到这了,对于此事你们有什么想表达的吗?欢迎在下方留下自己的观点。

完美家庭,关注你与你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