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嘉靖說我比成祖高;順治說大清跟著大明走:安南一政權存活152年

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區,在16世紀初,統治安南的後黎朝朝政混亂。莫朝的創立者莫登庸面便趁機篡位,作為安南的宗主國嘉靖面對後黎朝的求援,立刻用了十多年時間做準備,準備一鼓作氣拿下莫登庸,重新扶植後黎朝復國。

嘉靖

(1)嘉靖犯糊塗,承認莫朝正宗

面對嘉靖的大軍,莫登庸連忙向大明表示內附:只要不打我一切好說,我們安南就是大明的領土。我把越南的田產、人口賬冊都上交。

因此,嘉靖承認了其合法性,封其為“安南都統使”。這是1540年的事情,不到一年1541年他就死了。

安南大亂。

所謂的安南入華,實際上安南根本就沒有進入過大明的範圍內,反而,大明要給錢給糧扶植莫氏。但到了1592年,莫朝就只有高平這一個地盤了。

莫朝第九位君主光祖莫敬寬,在1594年接受其父莫敬恭禪位後稱帝。1625年,後黎朝實權派人物鄭梉(鄭松之子)攻陷了高平,太上皇莫敬恭和莫敬寬的太子被殺。莫敬寬和其次子莫敬完逃往中國,同年向後黎朝稱臣,請求大明發兵助其復國。在大明的壓力下,後黎朝封其為太尉、通國公,讓其回到高平。

其實,嘉靖選擇支持莫朝,只是為了顯示他比明成祖朱棣更厲害。成祖還要派兵平亂,自己則沒有派一兵一卒,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其實,嘉靖不但啥都沒得到,反而惹得東南亞各國對明朝這個宗主國心生怨恨。

(2)清朝繼續明朝的國策

因為高平地形險要,且向後黎朝臣服,因此一直挺到清康熙十八年。

1644年6月5日,清軍攻佔北京並定都於此,10月30日順治皇帝正式定都北京。大明就此滅亡。當然,這個消息傳到南方、傳到安南還是要費些時間的。而且,南明政權在那時的勢力還比較大的,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因此,東南亞各國的態度還是——靜觀時變。

最終,1659年(順治16年),請注意這個年份!永曆逃往緬甸的時候,這一舉動就代表南明政權徹底失敗了。這時的東南亞各國都看得清清楚楚了——新的宗主國該來找他們來了。

他們必須要做出選擇。

順治初年,莫朝就派人向北京稱臣。因此,清朝對於莫朝多有偏袒。

順治18年(1661年),清朝經過數年的考慮後決定繼續支持莫朝。封莫敬寬為歸化將軍、安南都統使。

順治

(3)康熙皇帝同意滅高平

鑑於後黎朝的實力,清朝雖然支持高平,但交往重點逐漸轉到後黎朝,也就開始逐漸疏遠莫朝。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做出撤三藩的決議,結果吳三桂於11月份殺死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一路進展順利,雲貴、湖南、四川、福建、兩廣、陝西、湖北、河南等地動亂。而這時,莫朝與吳三桂之間就有了某種聯繫。

康熙十三年(1674年),後黎朝上書,大概意思是:我們世代鎮守安南,逆臣莫登庸殺我祖先篡位,多虧了鄭氏幫我們恢復了江山。康熙八年遵上國的命令,我們把高平還給了莫元清。但是,莫元清和臣有不共戴天之仇。莫元清對上國有不臣之心。他們對明朝念念不忘!支持吳三桂!

康熙18年(1679年),後黎朝再次上奏:莫朝為吳三桂招兵買馬、支援糧草。為了上國的利益,我們將為之消滅,給您消滅高平莫氏。

康熙

清朝正忙於剿滅三番,哪裡有閒工夫管你呀。這時,後黎朝已經佔據安南九成以上領土九十多年了。所以,其整個安南國的傾向性早已經轉向後黎朝。就此,後黎朝出兵滅了高平莫氏。

就這樣,後黎朝於1679年再次重新統一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