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实业大户慷慨分享:由东阿阿胶看投资中医药企的关键点

前言

恒瑞医药今天大涨5.82%,收盘报80.15元,今年累计涨幅超过50%。

一位署名“谦和屋”的大户投资者从2017年8月开始买恒瑞医药,一直持有到现在,账面浮盈超过70%。

他参加了恒瑞医药今年的股东大会,并谦虚地表示自己还在了解医疗行业的相关知识并打算深入学习。 作为个人投资者,他之前还参加过伟星新材、东方雨虹、爱尔眼科的股东会。

“聪明投资者”经授权转载发布他的一些投资思考,这一系列文章都将收录在“大户投资”栏目中。

本文原发于“谦和屋”,“聪明投资者”转载时做了一些简单删减,转发并不是荐股,也不代表赞成或反对作者观点,仅提供更多的投资观察和思考的视角,欢迎留言跟作者交流,也欢迎你的慷慨分享~

接下来,说一下投资药企中间的——中医。

好了,注定这就是一个大坑了。说不好被骂死~我对中医和武术的一些浅见,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说明,各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里我就不多说务虚层面的东西了。

在我看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使命。在一个山头就唱一个山头的歌。我们来二级市场,应该将注意力放到投资赚钱,快乐赚钱,长久赚钱上面。而对于中医的争论,有兴趣的朋友,应该把注意力放到相应的板块,比如相关论坛,相关自媒体等等。投资圈就集中注意力到投资这件事上,我个人认为,会比较适合我自己。

很多年之前,我和带我进入社会的启蒙大哥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是从事传统行业的,工作模式很奇特,我们每天不是早上九点开始工作,而是差不多下午六点开始工作,点到了,他就呼朋引伴,在日料的席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大致工作到晚上九点多,我们就转另一个工作场所,就是唱歌的场所。那时候,我还是莘莘学子,提前走入社会并不能改变我的天真~所以,九点多之后,我单纯依旧,第一次去,大家开始唱起歌来的时候,我在旁边端着酒愣愣的坐着,我也不会唱啊,然后,就开始和旁边的姑娘聊起来了,聊什么呢?就是劝她早点休息,多读点书,尬聊了一晚上。在漆黑的环境里,我分明看到她的白眼翻到了天上……

最后离去的时候,我还双手奉上一张名片。你没有看错,恭恭敬敬的,双手奉上。

十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依旧觉得荒诞不已。当天回到住所,已经凌晨三四点了,老大哥就我当天的表现,伴着醉意,好好的教导指点了一番。具体话语不记得了,但是,核心思想多年之后依旧深深刻在脑海里,直到今天,不敢忘记。

他教导我,在一个场所,不能做不合适且荒谬的事情。今天回想,这一教导,助我成长好多年。

进入二级市场,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主要目的是来找到值得投资的公司,然后伴随其一起成长的。这才是合适的事情,也才是我的目的地。

如果,您也和我有类似的感觉。那么请往下看。如果您不这么认为,请让我们相忘于江湖,岂不更好?

中医药呢,我觉得将来会是我一个比较重要的投资板块。但是,思路,逻辑,关键点会和化学药有根本性的,本质性的不同。

有一味药,叫做复方阿胶浆,补血的,畅销好几十年。

众所周知,进入医保,是做药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2014年,东阿阿胶的秦玉峰先生,竟然将复方阿胶浆退出医保了。原因是,卖一支亏一支。而复方阿胶浆是2004年进入医保目录的,不过十年,复又退出。

那为什么药企会想进入医保目录呢?因为,一般来说,我国药物销售绝大部分是通过医院销售。而医院开出来的药,绝大部分要求是医保目录中的药,这样,一报销下来,患者负担就轻了。所以,药企的药,一旦进入医保目录,量就起来了。那天和恒瑞医药朋友吃饭的时候,正好有人打电话给他,刚刚好就是进入医保的事情,他说,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可见其重要性。

这个复方阿胶浆很有特点,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所以呢,在2012年前后,复方阿胶浆在非处方药渠道,直接提价,上涨30%左右。且,就是这么赤裸裸,硬邦邦的提价,竟然丝毫没有降低销量。

食髓知味。

那两三年,东阿阿胶找到了一个黄金通道。

2010年,东阿阿胶营收24亿多,利润7亿左右。

2011年,27亿多,利润8.5亿左右。

2012年,营收超过30亿,利润超过10亿。

2013年,营收超过40亿,利润超过12亿。

2014年,营收利润和2013年差不多。

2015年,又涨了。营收近55亿,利润超过16亿。

2016年,营收超过63亿,利润超过18亿。

2017年,营收涨至73亿多,利润超过20亿。

朋友们,看看上面的数据。重点看一下营收。2010年到2012年,每年增加3亿左右。2013年暴增10亿。2014年退出医保目录,营收几乎没动。然后就是2015年增加15亿。2016年又增加超过8亿。2017年,又是10亿的增加。

很明显的,从2013年开始,似乎东阿阿胶开了窍,找到了关键点,一年的营收可以增加10亿。这很牛了啊!那几年,恒瑞医药的基数大于东阿阿胶,五六十亿左右吧,但是,营收增量不过八九亿每年啊!

关键点是什么?很明显,2012年,在非处方市场的提价,东阿阿胶误打误撞搞出了一个大市场,大蓝海。

各位上了点年纪的朋友,不知道对红桃K口服液,太阳神口服液,三株口服液这类还有没有点印象?这几家,现在都几乎湮灭在滚滚红尘中了。

请注意,敲黑板,重点来了啊!

为什么都是保健品,曾经牛X的那些品牌,最终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了呢?

这才是投资中医药企的关键点!

不要将其看做药企,而是要将其看做——保健品,消费品!朋友们,这才是关键点啊!

东阿阿胶来做补血市场(滋补市场),凭着上千年的群众基础,数部中医学经典,各种民间流传的故事,吊打,碾压,市面上所有的补血,滋补产品。是的,没错,那些品牌丝毫没有可能在这个市场和东阿阿胶竞争。群众基础太太太牢固了。有心的朋友,回顾我那篇讲中医和武术的文章,就可以看到端倪。

重点不是绝对竞争力,而是相对竞争力,不同的战场,同一对对手,可能就是判若云泥的结局。

东阿阿胶显然在2012年的非处方市场提价这件事上面开窍了。他们后来主动的放弃了医院这个市场,时过境迁,各位朋友们,看到秦玉峰先生过人之处了么?他非常儒雅,说话慢条斯理,但是,眼光非常厉害,独到。

在医院这个市场,基本上就是西医的标准,就是要“疗效”,要“双盲测试”,要各种西方的标准。这没有错,当然没有错,在医院这个领域,这套标准,这个场所,一定要按照这个规则来竞争。拜托,救人要紧啊,朋友!~

有人要喊一位长期练习中国武术的朋友,上擂台,上西方的擂台,按西方擂台的标准,来一场“实战”。

中国武术笑了,在我们中国,从古至今,实战都是首选冷兵器。

咏春看着是拳,实际上,后面是要接着六点半棍,八斩刀的。

太极看着像操,实际上,后面再练,是有太极剑的。

我!凭!什!么!和你上西方的擂台,按照西方的标准来打MMA?我怎么就不能武器升等?

秦玉峰先生显然看透了里面的关键之处。

我不和你在这个领域,这套规则下玩了。中国还有更加广袤的土地,那里有我更加适合的生存空间。

于是,7年时间飞逝,东阿阿胶的营收从24亿干到了73亿。利润从7亿干到了20亿。

这才是真实世界做企业的正确姿势。

我根本不想讨论疗效,我只看到了广袤的中国有一个补血(滋补)的市场。(后来,从补血切入到滋补,更加牛X,这个涉及得更深了。市场更大,但是,竞争对手会多一些,强一些。)然后,我去提供产品。

这里有人要说了,这不就是收智商税么?水煮猪皮一样的效果啊,你吃蹄髈也有效果啊,或者,不用东阿的水,不用特殊的驴,也是一样的效果啊。

哎……

这个世界上,到一定程度之后,效果和价格并不是等比例增加的啊,这位朋友……

我还保持着用钢笔写信的老传统。所以,总是买钢笔,可能得有十多只了。多年前,我买过一只英雄笔,很便宜,后来,买过一只派克笔,好写一些,大概贵了十来倍。再后来,我买了万宝龙的笔,比英雄笔贵几十倍,比派克笔又贵了十来倍。但是,依旧不过好写一点点,我的字,并没有因为万宝龙变得更好看,还是丑不拉几……

但是,心里好开心~~

水煮猪皮滋补?你吃啊?反正我不吃~

你试试看要老婆不喝巨贵的胶原蛋白,吃蹄髈?你指定就没好日子过了……

你去看病人,不拿东阿阿胶,拿个西阿阿胶,看看感觉有没有差别咯~

保健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玩法,逻辑,关键点,全部不一样了。

作为一家企业,秦玉峰先生带领的东阿阿胶显然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无意上纲上线,我只知道,在投资这个世界里,我要做什么事情才是合适的,不荒谬的。

所以,投资中医药的股票,我会看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主打市场。倘若主打医院市场的中医药企业,我可能暂时还是不会选择。如果主打保健品,消费品市场的,我可能就会好好的看一下了。

第二个关键点。安全性重于一切。

各位回忆一下,保健品,消费品这些东西,大部分出现大问题的,我印象中,很少是效果不好的。比如,奶粉,有没有口感不好,营养不好,奶质不好而导致一个企业出现大问题呢?我没见过。因为,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企业也很难成长到上市公司。但是,奶里面有剧毒的三聚氰胺就能杀死一大部分企业了。

各位想想看,最近某药酒,出了大问题,酒卖了几十年,也不是说效果不好,而是说其是毒酒,这一下子,摁不住了,抓人也摁不住了。(这次这个事件,毫无疑问,我站在医生和消费者这边。妥妥的~)

想想也是醉了,都2018年了,还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公关危机,只能说,也是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啊……

我曾经和一位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绝对宗师级人物共事学习过一段时间。他的品牌现在还牢牢的占据了一整个品类,估计目前中国,十个成年人可能七八个知道他的产品。绝对优势,绝对牛X。我就听过他当年做市场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以及他处理的方法。人老精,鬼老灵。他是这类型事情处理的大师。

他当年也遇过拿着负面文章来找他的人,甚至,有团队专门来找他,就是碰瓷,没别的要求。因为,道理很简单,写负面文章,对碰瓷的人来说,成本几乎为零。但是,不管真假,一旦发布,尤其如果还有相应渠道配合,那么,企方越大,损失就越大。市值100亿的企业,损失1%简直不要太简单。那就是1亿的损失。对吗?那好,我只要你100万就好了。保你安全。

是啊,真实的社会就有这样的情况啊。一位网上知名的打假团队,当年就这么来弄他的啊。

最后他用他的方式化解了。有惊无险……

那么,投资中医药企,最大的漏洞,最危险的地方,就是会不会出安全性问题。这一关键点,是釜底抽薪。太多曾经的庞然大物,最后倒在或真或假的安全性问题上了。

怎么破?我看几点。

第一, 看毛利率,毛利率太低,我觉得就好难搞好品质管理。因为,要达到制药这种标准才能有基本保障,过于粗放的生产环境,是有漏洞的。而太低的毛利,我想很难支撑高标准的生产。

第二, 不能过于强调“疗效”。这一点我很少很少看到有人说过。我也是跟着商界前辈感悟到的。为什么呢?因为,过于强调“疗效”,产品吸引的客群,就是患病人群。知道吧?不患病谁来买主打“疗效”的产品呢?那么,患病人群总是体质在这个阶段比较弱咯,你覆盖面大了,吃的人多了,万一几个出问题的,就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了。稍微处理不好,就是大件事。而强调“保健”“消费”这种的,就安全很多很多。

第三个关键点,看领头人把重点放到研发还是营销。

我个人喜欢把营销放到研发之前的中医药企业。是这样的。不知各位思考过没有,中医药和化学药,其中有个很大的财务数据的差别,是相当显眼的。

举例。

恒瑞医药,2017年研发支出接近18亿。东阿阿胶研发投入2亿多。

2017年,恒瑞医药营收138亿左右,超过13%的营收做研发了,好心痛,但是,却又没有办法……

于此同时,2017年的东阿阿胶营收超过73亿,却只需要投入2亿多在研发上面,哇塞~~3%的研发投入哟~

2017年,云南白药以37亿左右的销售费用,创造出超过243亿的营收以及31亿的利润。与此同时,研发支出下探到0.8亿左右……(我看了好几遍,确认自己有没有看错。)

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种商业模式啊,朋友们,虽然都是挂着药企的名字,但是,商业模式截然不同啊!

老祖宗厚厚的老本,存了上千年,您说能吃多久?

假设,中医药企把第一选择放在研发上面,我恐怕就会排除掉,因为,老祖宗花了好多好多年做研究,做积累,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要把这些东西的价值提炼出来,营销出去。而不是接着再做巨大的研发。

注意啊,这里绝对不是不做研发啊。

中医药企,首要任务我个人认为,不在研发,在营销。

而化学药企,首要任务应该是研发啊。

2017年,东阿阿胶以18亿的销售费用创造了73亿的营收。恒瑞医药是以52亿左右的销售费用创造了138亿的营收。

销售这件事,永远是一家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概莫能外。

企业一般三个工作最重要了。研发,生产,销售。兜来转去,就在里面打转转,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

这里我说一下,但凡是上市公司,似乎有一套政治正确的逻辑,就是,研发费用高,无论如何,就是比较受尊敬,比较能够被老百姓喜欢,认可。当然,我也会附和一下。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啊。

可是,作为投资者,也就是企方的股东。我觉得,研发支出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绝对是不同的结果。

中医药企研发费用其实巨大无比,比任何一家化学药企,国际巨头都要大得多,甚至,

全世界药企加起来的研发总额,都没有中医药企的多。

但是!注意啊,但是!

算中医药企研发支出,临床数据等,不应该从这些年开始计算,而是应该从几千年前开始计算。算一算吧,现金流再折现一下,看看数字有多么庞大!

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作为投资者来说,不能当其没有发生过。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国人民,或者说中文的人民,就已经开始被洗礼了。几千年下来,这些但凡有过中医经历的,等同于临床案例了,我们十多亿人,已经深深的从骨子里接受中医了,未来几代人,我看也不会有减少的趋势。

这个市场的玩法,就是不一样。自己有自己独特的玩法,然后,这套玩法就是有买单的人,有庞大得超乎想象的买单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连骗子都能把保健品卖到这个样子,你说,上市公司,揣着保密配方,几代工匠传承,无数人为之付出的企业,做做保健品,不是吊打其他公司是什么?

各位知道安利的产品吧,我很多年前去香港,去了一次专卖店,好家伙,跟不要钱一样抢购。几百块一瓶的各种药片。买回来吃一两次,就再也没吃过了。

然而,与此同时,我就喜欢搞点稀奇古怪的药材,按照古方比例,然后搞几瓶茅台酒泡着,过阵子,喊朋友到家里吃饭,神神秘秘的摸出来,每个人搞一小杯,说喝了效果好!

我总不能喊朋友到家里来吃安利纽崔莱吧?

这就是市场啊,这就是需求啊!~明晃晃,亮闪闪的就摆在眼前啊!

所以,从根本上,投资中医药企,至少目前,我会相当看重营销这一块,企方投入的资源。

好了,奔着一万五千字去了。不写了,太啰嗦了。大致逻辑也七七八八了。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投资方向可能如下:

1,因为各种原因,我未来五至十年还是准备非常认真的研究并实践投资医学板块的。

2,由于我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所以,学习时间会很长很长,那么,我并不打算“搞懂了”再投资,我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实践。(我也觉得,以我的资质,“搞懂了再投资”这条路走不通。)

3,我个人首选投资化学药企和中医药企。这二者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4,化学药企的关键点,我看如下几个:研发资源,销售费用,行业地位。

5,中医药企的关键点,我看如下几个:切入市场,产品安全,营销投入。

大致如上,祝各位投资顺利~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