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看育儿故事:小明为什么半年不愿意跟妈妈讲话,问题都出在家长教育身上,让孩子起了逆反心理啊

14岁的乖孩子小明,突然在中考前做出了一连串的逆反举动:半年没和妈妈说话;总是彻夜不归沉迷于网络,整个初三的课程只上了四分之一,中考前两天还在网吧倒头呼呼大睡……

小明妈妈感到心痛不已,只好求助心理医生。了解了事情始末,才知道小明突然变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计后果的伤害自己,以此报复家长的过度监管。

原来小明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命令式,她最常用的词语就是:“你应该学习了”、“这个时间你不应该看电视”、“我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了吗”即使小明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矛盾的妥协方永远是小明。

在这种监管下,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也很听话。小明妈妈认为,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孩子就应该无条件服从父母的安排,更何况这是为孩子好。

小明妈妈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辨能力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几乎每天都和他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友等情况,还经常去他教室里面转,小明几乎一整天都在妈妈的监控下,即使在家里,小明妈妈也不允许孩子关上自己的房门,只要孩子不出门,小明妈妈几乎半小时就去一次他的房间,每次都以拿东西为理由,实际上是故意打探孩子的行为。

小明的逆反终于毫无预兆的爆发了。一次,小明妈妈对儿子说:“你先做这个!”向来对妈妈言听计从的他出人意料的反驳:“你管我呢,我喜欢先做那个!”此后,小明的变化越来越大,开始以各种理由晚回家,小明妈妈开始狠狠地责骂了他,小明又一次说出了“不要你管”之类的话,并开始频繁的撒谎、逃课、厌学,进而通宵上网,上课时也是多以睡觉在混时间。

无论小明妈妈怎么责骂,小明都用冷漠的眼神看着她,慢慢的开始拒绝和她说话。

最后医生告诉她应该换一种方式跟孩子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放下架子,改变交流方式。

于是小明妈妈开始给小明写信,以从来没有过得乞求口吻告诉儿子她的苦心和担心,同时检讨自己以往命令式和监控式的教育方法,请求儿子原谅并给她一个改过的机会。

最后小明也原谅了妈妈,妈妈的命令式变成了商量式,小明的成绩也上去了,家里也是十分融洽。

相信不光是有这么一个小明,小明妈妈,许多的家庭都会出现过这种情况,尊重孩子成长中的独立需求,而并不是监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