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王羲之儿媳谢安侄女?曹雪芹最爱?谢道韫:我就是我,不一样烟火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写尽了历史的沧桑与贵族的兴衰落寞。这诗中的王谢两家就是指东晋的两大豪门。王家最出名的王羲之,谢家除了宰相谢安,还有一个主导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谢玄。而谢道韫就是这王谢两家人才辈出当中的一朵奇葩。她是古今闻名的大才女。三字经里"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说的就是她!


01

七岁成名,从此霸占才女榜上千年。

谢道韫最出名的故事就是那个咏雪的故事了。有一天,太傅谢安在家里举行家庭聚会。他和子侄一起讲解诗文。不久,下起了大雪。谢安问他的子侄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拍手称赞:风吹柳絮,正像雪花漫天飞舞!妙极!飘逸灵动,有浪漫色彩。从此谢安对这个侄女特别偏爱,咏絮之才的名气也得以流传。

曹雪芹应该是非常欣赏谢道韫的才华。《红楼梦》中十二钗正册给林黛玉的判词就是:堪怜咏絮才!极力赞叹林黛玉的才华。这咏絮的典故就是指谢道韫了。

如果谢道韫的故事到此结束,那最多就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写出了一句妙笔生花,如果日后她沦为平庸,嫁为人妇相夫教子,那她也就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贵族女子一样,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圆满。但她的才华与气韵不允许她平庸。


会发光的女子总是有其独特魅力。九岁那年,谢安又和他的一帮子侄讨论《诗经》,他问大家最喜欢哪一篇?谢道韫认为"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句最好。这句诗出自《大雅·烝民》,诗中赞美了周朝老臣的才德贤能。谢安听了谢道韫的回答,很同意侄女的见解,禁不住点头称赞。

才女之所以是才女,还是千古留名的才女,不仅在于她有"咏絮之才"的浪漫情怀,还在于她有心怀天下的宏大格局。

她没有喜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没有喜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是对一句赞美贤臣的吟咏情有独钟,心胸之开阔,怕是没有几个古代女子能与之匹敌。这也无怪乎谢安对她刮目相待。

宋人蒲寿宬有赞美谢道韫的诗:“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这雅人深致的意思就是指人的言行高尚文雅,意兴深远。


02

关注内心感受,即使是谢安为她挑的夫君,看不上就是看不上!

谢安对这个侄女可谓是上心至极。他亲自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他的目光锁定了当时的另一大家族——王家。

在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王献之艺术成就最高,继承了他父亲的才华,后世并称“二王”,但当时年纪太小不合适。

谢安当时看中了王徽之,她与谢道韫年纪相仿,又继承了他父亲王羲之的潇洒倜傥,颇有名士风范。王羲之当年还有个“东床快婿”的典故呢,宰相郗鉴来到王家挑选女婿,王家的儿子个个正襟危坐,端重自持,唯有王羲之袒胸露乳坐在东厢的床上吃西瓜,正是这份放荡不羁吸引了郗鉴的注意,他评价王羲之:此人良婿也。东床快婿也就由此成名。这王徽之的放浪形骸相较于他爹爹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王徽之看到外面景色迷人,一时兴起,就想着要去和好朋友一起去欣赏啊。他叫上船夫,让船夫划船。结果船夫划了一整宿,他跟船夫说,我们还是回去吧。船夫当时内心估计有一万头神兽奔过。不是要见朋友吗?王徽之不紧不慢地答出了他的千古名句:乘兴而至,尽兴而归。翻译一下就是我想来就来了,现在我兴致过了,想回去了还见什么朋友呢?谢安毕竟不是郗鉴,这种不靠谱的做法使谢安转变了想法,他最终挑选了中规中矩的王凝之为谢道韫的夫君。

谢道韫又是怎么评价她的夫君的呢?十五岁就嫁到王家,王家人对她满意至极。可她有一次回到家里,谢安问她觉得王凝之怎么样?谢道韫直言不讳“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也是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言下之意,她对这个丈夫很失望。

古代女子,敢直言不讳表达对丈夫的不满,谢道韫怕是第一人。恐怕不仅因为她的家世给她撑腰,更重要的是本身的才华与格局给了她底气。


话说回来,谢道韫真的觉得这个丈夫毫于可取之处吗?她婚后和王凝之连生四子一女,婚姻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不就是一边抱怨着另一半,一边仍然与他共谐连理吗?谢道韫是何等聪慧的女子,她看不上丈夫的才气与能力,毫不讳言,但正是王凝之的平庸与烟火气衬托出了她的清高无孤傲,或者说她知道,正是王凝之的包容给了她极度的自由,才有了她结婚后发生的“青绫解围”事件。

03

青绫围解处,佳客竟无辞。

东晋时期流行“清谈”,就是一大群人在家里开个沙龙,谈谈时局或交流见解。王家作为大家族,当然也不乏文人墨客座上客。一次,谢道韫的小叔子王献之无客人讨论诗文,窘于应付。恰巧被路过的谢道韫听见了,她差丫鬟送了一张字条:欲为小郎解围。随后,设置青绫帷幕,她在幕后与客人对谈,接着王献之的话题,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最后使得在坐的宾客甘拜下风,成功替王献之解围。

她不仅是才女,还是一个行事坦荡,及有个性的女子!青绫解围让世人见识了她的思想与胸襟。


04

孙恩之乱,变身花木兰,积极应战,英勇杀敌。

王凝之任会稽内史期间,境内发生了孙恩之乱。王凝之在城门口被杀害,随后谢道韫的四子一女也相继死亡。

在危难之际,谢道韫将三岁的外孙抱在身上,手执横刀,奋勇杀敌。无奈有勇而力不足,最终被孙恩擒获。谢道韫厉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又见她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就网开一面,放了她和外孙,自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故事到了这里,谢道韫也走过了她的大半生。

一代才女谢道韫面对家破人亡,她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过起了从容平静的生活,她寡居会稽期间,在堂上设了素色帘帏,端坐其中,为慕名拜访的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受益的人不计其数,尊之为师。

已逾知命之年的谢道韫写了一首堪为自己一生写照的《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还是那个谢道韫,那个气度不凡,格局宏大的谢道韫。她面对变幻莫测的造物主,并没有因自身的遭遇悲伤沮丧,反而表达出与雄奇的山川融为一体的豪迈气势。


想必,这就是谢道韫能名垂青史而又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吧!

王羲之的儿媳?谢安的侄女?曹雪芹的最爱?这些标。她是那个有咏絮才,又有不输须眉的巾帼之气的谢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