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隔壁老马的毒鸡汤


经脉逆流,全球气候大变。

人类总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可以控制自然。但实际上,人类就是一群蝼蚁,已以为是的蝼蚁。科学是让人类发现了一部分自然的规律,当相对于茫茫宇宙,我们的文明可能只是起步。

海洋环流、大气环流造就了我们现在适应的生存环境,如果认为地改变它,看似解决了一个问题,但会产生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我们天真地认为三门峡水库可以解决黄河的沙过多,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人类总想让自然来适应人类,去改变自然。实际的结果就是在杀死自己。


黄沙穿甲


这个事还真有人想过,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企业家牟其中,牟其中早在1997年就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用炸药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然后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这样我国的西北不就变成另一个塞外江南了。

那么牟其中的想法后来被引入到《不见不散》这部电影当中,然后随着电影的火爆上映,这个传闻一下子就传开了,且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

后来到了98年的时候,我国一支科学探险队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此次科学探险活动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就连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实况全程转播。

此时有一些科学家就正式提出了设想,是否能扩大雅鲁藏布江通道,以此增加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那么为了证实假设的可能性,这些科学家请教了当时气象学的大师叶笃正先生。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时的研究报告认为,即使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拓宽到一百千米,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也无法吹到我国的青海地区,因为水汽在沿途的路径上就会凝结。

另外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随着海拔的高度增加而减少的,由于青藏高原整体海拔高度较高,所以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个口子根本没用,除非你能将整个青藏高原都削平3000公里,否则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改变我国大西北的环境.......


种植恒星


没什么后果,毕竟如此暴露智商的设想,是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是真正的世界屋脊,也是东亚和南亚的天然分界线。

长期以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干湿差异,因为地理教科书不厌其烦的举例而闻名遐迩。

根据地理教科书的记载,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每年为喜马拉雅山南坡带来大量的降水,南亚的乞拉朋齐更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湿极。但是,仅仅一山之隔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却因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的阻挡而变得异常干燥。

所以,喜马拉雅山越来越显得扎眼和碍事,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尤其是淡水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于是,很多砖家学者创造性的提出了在喜马拉雅山打开缺口,比如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印度洋水汽的天才设想,以缓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

应该说这种“忧国忧民”的设想值得肯定,但想要付诸实施就非常扯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首先,喜马拉雅山北坡并不缺水。

虽然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翻越了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之后,因水汽量太少,加上气流下沉无法像南坡一样因地形抬升而成云致雨,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坡就比南坡更缺水,或者更干燥。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不是地势低平的印度平原,而是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

因为这一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高原存在,使得这里平均气温远低于平原地区,号称地球第三极。

因为平均气温太低,所以蒸发量也小得可怜,远低于降水量,这就让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青藏高原不仅不干燥,反而非常湿润,这里也成为亚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而因地势高耸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得这里常年人口稀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在几乎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20公里的口子明显就是吃饱了撑的。

我国西部地区是非常缺水,但真正缺水的是新疆、甘肃等西北广大区域,如果想要将印度洋水汽引入西北地区,理论上不仅需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口,更需要在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开辟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水汽走廊。虽然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无可置疑,但如此耗时费力的工程,也必然是烧钱的无底洞。

其次,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要知道,印度洋吹向喜马拉雅山的湿润水器从来不是以“点”或者“线”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一个宽达数千公里的“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说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引入的水汽量是相当有限的。

而即便这些相当有限的水蒸气因为喜马拉雅山口的存在,没有了地形的抬升作用,即便很湿润也难以成云致雨。

因为水汽的最终目的地是干旱的西北地区,这意味着这些湿润的水汽要通过异常漫长的走廊旅途。而因为巨大的地表摩擦力的存在,这些水汽不仅会在沿途出现巨大损失,最终能不能到达遥远的西北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要命的是,即便能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同样也需要一个高耸的山脉通过抬升作用使水汽凝结成雨。

而且比这些设定更尴尬的是,印度洋水汽不是全年都有。因为热带季风的存在,注定了这样丰富的水汽每年最长的利用时间也就是6个月。剩下的6个月,西北地区负责给南亚吹沙子。

因此,相比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饮水工程,从青藏高原直接引入冰雪融水似乎更靠谱。

而且即便刨除成本、工程量等一系列难题,因为喜马拉雅山本身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高山,所以一旦在喜马拉雅山开口,极有可能引发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这对于周边居民而言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灾难。

最后,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是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界山,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是我国和尼泊尔之间的界山。

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在喜马拉雅山哪个位置开山口,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而南亚诸国为了保卫水资源,势必要与我国产生一系列冲突,引发大量的国际争端。

所以,引水路径千千万,何必单恋一山口。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主峰珠穆朗玛峰 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一、喜马拉雅山存在的意义

1、反向:挡住了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造成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基本上属于荒漠地带,平均降水量大约在400毫米一年。

2、正向:由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所以蒸发量也不大,因此那里保存着大量的冰川,而这些冰川成了中国黄河和长江的源头。

二、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1、一旦炸开,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就会有一部分抵达青藏高原,并且从这里开始扩散。包括整个中亚地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降雨量都会增加,半荒漠地带会变得更加潮湿。伴随着降水量增的增加,当地的草原的畜牧业生产和农作物生产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2、整个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将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首先对于黄河上游干旱地带来说,流量的增加肯定会带来最直接的正向效应,但是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

对于长江流域来说,防洪防汛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

3、因为潮汐气流的经过,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和积雪会大面积的融化,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那么随之就会,地势较低的一些国家地区带来影响,他们将会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结语:

20世纪80年代,商界狂人牟其中就曾提出狂妄计划:炸开喜马拉雅山,将大西北变成“塞上江南”。几经论证,证明这是个不太现实的计划!

1、喜马拉雅山脉非常的庞大,它横跨东亚,南亚国境。这就变成一个庞大、麻烦的国际事件,操作起来很难的。

2、有专家真的计算过,所有的成本超过了六百亿。

3、所需炸药数量非常宏大,而且那些炸掉的碎石头数量和重量将非常庞大,运输和存放都难以处理!

4、众多的炸药的爆炸,对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科学Science


给喜马拉雅炸个口子怎么样?这个问题真的富有想象力。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人提出并对此作出假设,不过当时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情况,当时我国西部地区缺水真的很严重,据说有的地方缺水到了人一年都洗不了几次澡的地步,要是真的这么做的话,那么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进入到我国境内,西北地区就有可能变成绿洲了。话虽如此,但是这个想法真的能够实现吗?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我们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把山脉炸开一个巨大口子,会造成如何剧烈的破坏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喜马拉雅山上很多的冰川开始剧烈运动,并且还会导致附近的很多冰开始融化,这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原本这座山上的冰雪就非常的多,要是一出现剧烈运动,很有可能波及到附近的一些山村和河流,这影响可不是开玩笑的。




超弦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电影《不见不散》中的那段搞笑情节。电影里面葛优一本正经说:“如果我们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宽的口子,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到青藏高原,那么青藏高原将会诞生多少个鱼米之乡啊!”

这个段子为什么让人觉得好笑?我想多数人都明白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触发了人们的笑点。不过让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塞外江南可是很多人的情怀。喜马拉雅山就像是一堵高墙将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和青藏高原隔离开来。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湿润多雨,北面严寒干燥。于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成了很多人热衷讨论的话题。这现实吗?

图示:青藏高原

首先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到5000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而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山脉。它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7000米,全长2450公里,宽度200到350公里。喜马拉雅山这么高大,我们得用多少炸药才能把它炸开一个口子啊。

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有一些全是石灰岩构成的小山头。很多人都以采石为生,这些小山头海拔只有数百米高,方圆也就十几里。但是人们开采了几十年也没有把它们挖平,更何况是喜马拉雅山。

图示:喜马拉雅山

如果我们成功的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了一个宽20公里的口子,青藏高原的气候就改变了吗?没有改变。喜马拉山不是没有天然的口子的,像雅鲁藏布江就穿过了喜马拉山,形成了宽阔的峡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会顺着峡谷深入形成降雨,但这是限于峡谷内的局部地区。所以我们炸开的这20公里的口子顶多只能改变一点点地区的气候,对于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来将是微不足道的。

图示:喜马拉雅山中的口子——峡谷

即使把整个喜马拉雅山都炸平了,也很难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的。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一个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高原。即使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是无法抬升这么高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

所以,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会有何后果?这样做根本改变不了青藏高原的气候。这个问题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兔斯基聊科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来形容这件事情再恰当不过了。在青藏高原最南端有这样一条山脉,东西方向全长2450km,南北方向宽200-350km,横跨在我国和尼泊尔、不丹等国之间。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超高的海拔高度,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遮挡着从南而来的暖湿季风,也遮挡着向南而去的大陆冷空气,从而在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气候。这是很多人的常规想法,但实际上喜马拉雅山脉只是屏障的一部分!


在葛优的电影《不见不散》中就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条50公里的隧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就可以自由通过,那将造就无数个鱼米之乡、塞外江南!

我们要理解喜马拉雅山脉太过于高耸,即使要打开一条通道,你需要保证它的海拔高度非常低,宽度上还是次要的。因为暖湿空气是无法上升太高的高度。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一群山,而不是单独的一座山,因此就有高低不同的地方,有高山就会出现峡谷,高低起伏嘛!但就是因为这“伏”的地方海拔也太高了,暖湿空气根本过不来。


我说了上边这些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要想让暖湿空气造就青藏高原的鱼米之乡,首先要让这个被炸开的口子足够低,那么有人问把喜马拉雅山脉夷平够不够低?实际上可能是不够的,青藏高原本身的底座海拔高度就是4000多米。所以说造就青藏高原干燥高寒的本质原因还是自身的海拔高度,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还是有原因的。
了解中国地势的都很清楚,我国是西高东低,大部分的水系都是形成于青藏高原之上一路向东直奔大海,最著名的就是长江和黄河了。大家想过没有如果青藏高原变成了鱼米之乡、塞外江南,那么一路向东的水系是不是会把下游全部变成水城“威尼斯”啊?


科学黑洞


喜马拉雅山脉是一座庞大连绵的山脉,全长2400多公里,宽度300公里,山脉连绵起伏,即便是低一点的山脉,它的高度也有4000米以上,从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像是一堵墙,但实际上,它是由一座座群山组成的山脉群,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则是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世界屋脊”的地方,就这么来看,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该如何越过这重山阻拦,给大西北地区带来降雨呢?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这个设想,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长50公里,削低山脉高度2000米的豁口,引南面湿润的气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通向青藏高原部分干旱的地区,造就鱼米之乡。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主要是受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天然通道的影响。

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千米,从地图上看,就像从喜马拉雅山脉开了一个口子,直通青藏高原东南部,正是这条大峡谷,带来了丰沛的水汽,造就了沿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的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水乡世界”。学者们认为,既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那么人工开凿的口子,也可以引入暖湿气流抵达想要去的地方,缓解那里的干旱,人工造就一个鱼米之乡出来。

想法是很好的,但有没有效果呢?

经过气象学家的论证,即便开了一个口子,也无法缓解真正需要缓解的地方的干旱,因为暖湿气流根本无法抵达那里。在水汽通过气流运送的过程中,遇到高山会爬升,爬升的过程会有脱水的现象,即水汽遇冷成云致雨,那么,水汽都成为雨下在了半道上了,根本无法深入腹地。

把群山削去2000米,它依然还是高山,还是会阻挡水汽,通过人力是无法再造出来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那是现在的人力所达不到的。再者来说,要炸山还要炸得那么大的口子,常规武器肯定不行,如果要动用核武器的话,说实话,世界上还没有用核武器炸山的先例,而且核武器产生的核污染怎么办?尼泊尔等邻国是不会答应的。

既然炸开了也没有效果,而且实施起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邻国也不会答应,所以,这个设想终究也只是一个设想了。


科学船坞


我从林芝走过两条线到拉萨,一条是北线过米拉山,一条是南线经加查到拉萨,如果你走过这两条线,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越往西走,森林越少,草地越多,然后就是一些纯粹的石山,几乎没有植被。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北线是沿着尼洋河走,南线是沿着雅鲁藏布江走,往西是朝着其源头走,水越来越少,导致两侧山脉植被越来越稀疏。而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在林芝附近汇合后,转过南迦巴瓦峰,一路奔向印度洋,两侧山高林密,郁郁葱葱,是继大兴安岭后中国第二大森林。

所以原因其实非常清楚,印度洋的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一路北上西进,将湿热空气吹向峡谷两侧,形成适宜的气候条件,促成了西藏江南的诞生。但这股温暖的空气毕竟能量有限,终于还是止步于崇山峻岭,无法为整个青藏高原带来足够的降雨,创造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所以我们能够想象,假如在喜马拉雅山西线打开一个口子,比如在山南或日喀则这边打开,直通印度洋,当然会有温暖空气进入青藏高原,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甚至可能对拉萨都产生影响。然而这些影响也仅限于河谷地区,范围很小,你看看雅鲁藏布江就知道了,实际影响的仅仅是青藏高原极小的一片区域。你在喜马拉雅山脉其它地方打开口子也是一样,要想影响到更北边的地区,除非你把整个山脉都炸掉!

然而如果这样的话,将对中国整个黄河、长江及澜沧江流域,以及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印度带来灾难性影响。青藏高原就平均海拔4500米,是浇灌亚洲几乎所有河流的源头,假如温暖空气进入整个高原,所有冰川、冻土都将融化,再加上印度洋温暖空气带来的降雨,将导致所有河流都泛滥成灾,四川盆地说不定真的会重新变成巨大的内陆湖泊,黄河两岸河堤尽数冲毁,后果不堪设想。整个亚洲的山河地貌都将重新洗牌,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将面临生存危机。

所以地球气候的变化是以地质时间尺度改变的,你非要在人类的时间尺度内改天换地,敢叫日月换新天,必然会导致无法逆转的可怕后果,没有任何生命可以适应这种剧烈的调整。就像工业革命150年来我们注入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一样,除小行星撞击和超级火山爆发外,地球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尺度内,将如此多的碳释放到大气层里。小行星撞击和超级火山爆发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那就是地球历史上多次生命大灭绝事件,二氧化碳的人为注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已经不敢想象了。


徐德文科学频道


这个想法非常大胆!

在大约5.7亿年前,冈瓦那大陆和劳亚大陆从罗迪尼亚超大陆中分裂开来。此时,地球上并没有喜马拉雅山脉,这片区域是特提斯海的一部分。

随着板块的持续运动,到了大约3000万年前,向北移动的印度板块撞上亚欧板块,特提斯海慢慢闭合,并且最终消失,地壳剧烈褶皱隆起,形成了东西长至2450公里,南北宽至35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中,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板块运动还在继续,珠峰还在持续抬升。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路北上,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另一方面,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路南下,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暖湿气流去不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使得那里的气候非常干燥,动植物稀少。而南坡则是另一番景象,暖湿气流带来了充沛雨水,让那里的气候变得湿润,动植物繁多。

那么,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某处炸出一个20公里的口子,能否把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引到北侧,让青藏高原变得温暖湿润呢?事实上,喜马拉雅山脉也不是密不透风的高墙,因为河流在山脉中切出了深达数千米的峡谷,最有代表性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打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沿着峡谷一路北上,滋润着青藏高原的东南地区,使那里犹如江南一般。

但如果想要人为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目前是不现实的。仅仅开一个口子是没用的,暖湿气流难以爬上高海拔地区。只有像雅鲁藏布江那样,在山脉切出深达2200米的深谷,才能有效地引入暖湿气流。显然,这样的巨大工程是天方夜谭。

另外,即便能开出雅鲁藏布江那样深的大口子,暖湿气流也只能给有限的区域带去雨水和温暖。青藏高原的范围非常大,而且海拔又高,其面积达到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暖湿气流所能滋润的地方非常有限。总之,这种工程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