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经常看到在坟山地头的“鬼火”,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赶路人156784996


先说观点:就三点,看得少、说的少、不见怪。

怀念大人给讲各种离奇故事的小时候

“鬼火”这个事在以前就是个故事,十里八村的只要一个人看到一次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秘,越传越吓人,小的时候一听到这样的故事怕得要死,还特别喜欢听。后来才知道,这个现象早就被科学家解释了,但是当时乡下消息信息来源不广,即使有人告诉你“鬼火”其实是怎么怎么回事,你可能也不爱听。因为当时村子里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谁知道磷是什么东西,硫是什么东西。宁可相信那是“神秘的吓人的”。而且即使你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晚上你看到了,我就不信你不怕。

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的,人们会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团在空中飘忽不定,或黄或蓝或明或暗的不明火焰。

“鬼火”总是出现在哪儿呢?田间地头、山间林立的坟墓周围。什么特点呢?荒郊野岭、人烟稀少。这些固定的地点特征,无疑会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古代,人们认为“鬼火”是地狱阎小鬼巡逻的鬼灯笼。在《聊斋志异》中提到坟墓、乱葬岗,大多会出现“鬼火”的踪迹,如同灯笼一般,紧追着人,迷惑人的心智;在汉代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莹莹”;因为不了解,所以无知。在口口相传中和诗书记载中,都可以发现“鬼火”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赋予了神秘,鬼怪的色彩。

“鬼火”的科学解释

然而抛开这些愚昧认知,“鬼火”只是一种现象,当今人们已经完全可以用科学解释这一现象。现代科学认为,人体主要成分为碳、氢、氧三种元素,还含有磷、硫、铁等微量元素。德国科学家博兰德发现了磷,古希腊文里磷就是“鬼火”的意思。为了证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在化学烧瓶里放进白磷与氢氧化钾,开始加热,瓶口就开始冒大量的泡泡,周围开始充满了一股臭味儿。他们马上把灯关上,这时候就发现瓶口开始出现一团团蓝色的两圈,并且在空中飘荡。

化学反应方:Ca3P2+6H2O===2PH3+3Ca(OH)2, PH3+2O2===H3PO4

七八十年代和今天

埋葬方式不同

七八十年代人们逝去之后常用土埋在地下,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人体中的磷会从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尤其是在夏天会更多,因为温度高的原因,化学反应尤其剧烈。

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简而言之就是用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经过高温处理之后,人体的元素已经所剩无几,只留下一把灰。也就不存在磷的转化,更没有什么“鬼火”会出现了。

交通于娱乐方式不同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们晚上经常走夜路,外出走动。劳作一天之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方式,电视都是个稀罕玩意儿。树下乘凉、串门、聚会就成了他们晚上的活动。当然了,因为光亮太亮的原因,白天肯定是看不到的。

现在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互联网通万家,屋里窗帘一拉,不是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在床上玩手机,什么火也不会看到了。

社会的进步

新世纪以来的几年,无疑是我国公路运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我们农村现在飞速发展,公路多,人们也开上了小汽车。大家也很少走田间小道,不经常路过坟圈子。因为速度和光亮得原因,“鬼火”也就看不见了。

现代社会因为有了互联网,使得人们的思想进步了。“鬼火”并不是老人们口中的恐怖故事,不是口口相传的传说,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知识使现在的人们去除了愚昧,也就变相的去除了“鬼火”的神秘色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的知识来自于书本,来自于互联网。人们的心思被各种娱乐方式,各种互联网信息分散,已经没有人再会去在意和谈论“鬼火”这件事了。


科学美少男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经常看到坟山上地头的“鬼火”,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

说起这个,不仅仅是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有,我是见过的。我家就在半山腰,家前面就有山坡,我们那里人过世之后都会下葬在那里。小时候经常看到了,而且它还移动呢,那时候还觉得奇怪呢,我和小伙伴们还去附近看了呢,但到了后又没有了,以为是人的灵魂,但其实不是。



人的身体有磷元素,人过世之后,尸体腐烂,而磷接触到空气,就会燃烧了,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鬼火”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起火,原因很简单,磷的燃点低,容易自然,夏天的时候,温度高,那磷接触到氧气就会点燃了。人身体元素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有红的、蓝的、绿的。不过也就一小会的时间,并不久。



不过现在少见了,虽然我们那边还是土葬,但是很少看到了,可能是埋得比较深吧。还有就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火葬了,也少看到了。

记得以前我们村还有不少人去看了呢,不过到了墓地后啥都没有了。以前我也问过我妈,我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说人过世后就会这样,直到长大了才懂。不过现在想看也看不到了。


壮乡小美


那时候刚解放不久,夏天,春天的夜晚。越是干燥的天气,越是天黑,野地里就会出现一点一点的”鬼火”。我们这里叫灯笼鬼,一次灯笼鬼又出现了,我们一群小朋友就跑着喊着追过去了。你跑的快,他也跑的快。你停下了,他就也不跑了,只是一跳一跳的。

后来上学了,老师讲那叫”磷火”。是人和动物的骨头在野地里放的吋间長了。就会有磷化氢生成。就会产生磷火,根本就沒有什么”灯笼鬼”。説的我们将信将疑。

有一次野外活动,老师领我们到看见磷火的地方。果然是很大一个坟场。坟场附近还有几副棺材厝在那里,棺材都以破损,露出森森白骨。这一下我们都不再相信什么灯笼鬼。

70年代找们这里都实行了火化,再也没有见过灯笼鬼了。


朱增林呀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其实在过去这种现象还是很常见的,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就见过,过去上学可不像今天这么幸福。那个时候需要上晚自习的,一般都会上到晚上8点左右。而从学校到家里虽然才1公里多,但却需要经过一片农田,而农田里有很多的亩地。

通常下自习的时候,大家都是在一起并排行走,所以也没有什么害怕的地方。但有一次,小伙伴却指着远方说,那是什么?结果我就看到了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中间还有一点发红。同时火苗还是飘忽不定的,看上去十分的诡异。女孩子当场吓哭了,大家都在喊着“鬼啊”!

幸好在这个时候,老师来到了这里,他说不用怕,这是“鬼火”,只是一团火苗罢了。正是有了老师的这番话,大家才释然了。

到了中学的时候,大家终于弄明白鬼火的原理。在骨骼中含有着很多的磷元素,而在过去人都是以土葬的形式安葬的。在长期的腐朽发酵中,磷元素就会聚集起来,之后就会分解变成磷化氢,而这种物质很容易就会自燃,和氧气接触之后,就会燃烧成为“鬼火”。

在白天的时候光线强,大家自然是看不到,到了晚上的时候反而能够看得很清楚。不过在80年代过后,我国就已经在农村中开展着火化政策,像我家乡就是在80年代末执行的,这样的话遗体就变成了骨灰,此时自然是不会有鬼火的出现,所以大家基本上看不到了。


惠农圈


还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看见过鬼火的人。他不是跟🔥火一样红色而是一种阴森森的颜色,我们这死了人大年初一要去放炮越早越好。那天早上4点我就起床了,刚走到一坟墓群旁边大概4-5米边上有一条水沟。只听见噗的一声出现一个鬼🔥🔥有点红有点蓝又有一些绿,然后在我面前就像我们打球一样很有规律的弹进了坟里。这东西真的非常非常可怕


快乐鱼72760693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经常看到在坟山地头的“鬼火”,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关于这个问题,也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我来说说原因吧!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许多农村的山坟(泥土堆的)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残留在腐朽棺木中的骨头,产生了磷,而随着山坟出现破损,磷顺着空气外流,在晚上,由于漆黑不见五指,而磷在空气作用下自燃,产生了一闪一闪蓝色的火焰,这个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鬼火”。

记得八十年代,我们还是几岁时,那时候村里刚有人买了黑白电视,而我们晚上去别人家看电视,都要路过一片坟山,那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坟头上闪“鬼火”,在多经历几次之后,就见怪不怪了。

而到九十年代后,农村开始实行用水泥或骨灰进行土葬,其的密封性大大大于以往的泥巴葬,由于其将人骨中产生的磷密封于地下,轻易不会外漏,所以就是现在人们再也轻易难见以前所说的“鬼火”的原因。而以前的老坟由于之前就漏气,该燃烧的也已经烧完了,所以农村见到的鬼火也就越来越少。


总之,以前那种远远见到坟头冒“鬼火”的疹人现象没有了,农村也少了许多关于这方面鬼故事的传说,我们只要懂点常识,正确对待即可。


坏男人说小龙虾


若说人间有鬼,都是骗人的,鬼火,实质就是磷火,要能见到磷火游动,必须要有几个条件存在,人死后,经过土葬骨头里的磷是不会随便跑出来的,必须在墓穴边有树木的根部伸到墓穴中把骨头里的磷吸收后而且这棵树要砍伐了,树头干枯,磷才会从树头释放出来,但树头会释放磷,还要有一定的湿度,湿度高也不能,湿度低也不行,一般来说要在天气变化,第二天会下雨,才会出现磷火随风飘移,我十几岁时从山上坟边挖出了一个树头,就是带磷火的。挖回来后放在门口,到晚上发现放柴的地方发光,一看才知道是挖回来的树头发光的,当时厝边有几个小同伴,一起把树头锯成几小段,每人拿一段把绳子绑住,手提着夜晚可以照路行走,三天后树头湿度低了,就没亮了,后来就把它抛了,过几天天气变化了,还见到哪些树段的地方有磷火游动,再后来就再不见了,可能就是树头的磷在空气中释放完了。


郭戊寅


我小时候经常在坟墓旁边的石头卑睡,总结了一个亲眼所见事实,只要天气温度高这个火不止是晚上有,白天同样也会有,只是这个火颜色和普通火有点差距,所以白天是很难观察的到,刚刚起火的时候会带绿色的,有时候是起不了明火就消失了,这个火的来源应该是人身上的皮肤细胞引起的,经过高温的热晒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个是很正常的,我曾经在墓地旁边睡就被那种火烧过,它并没有普通火那么厉害和温度,只是有一点点发热感觉,衣服有一点点烫而已,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明火的,现在很少看到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火葬多了,棺材的质量和封闭式也比较好的原因,就不会那么容易流露皮肤细胞,


无奇不有的人生老邓


鬼火!我真见过,我们那里叫“鬼打灯”,夏天晚上能看到。

鬼山上看“鬼打灯”

姥姥家村子不远处有座水库,水库旁边有一座小山,半山腰阳面是祖坟,阴面是乱坟岗子,村子里人有的叫那座山“坟儿山”,也有人叫“鬼山”,娃娃们更喜欢“鬼山”这个名。

村子里的人是不让小孩子上山玩的,说山上有“野马虎”,好像说的就是野狼。有时害怕娃娃们淘气跑到山上玩,老人就用鬼吓唬娃娃,讲得有声有色:“山上有鬼魂,白天不出来,到晚上会打着灯出来抓小娃娃,吸阳气,吸多了就变回人了。”越是讲得神秘,娃娃们越觉得好奇,我们悄悄地不只一次去坟地探险。

夏天晚上大人都在院子里歇凉,娃娃们聚在一起玩。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大点孩子的带领下,找来用坏的扫帚,带上火柴,就去山上看鬼灯。因为当年没有路灯,山上也没有什么路,一群孩子怕家里人骂,出了村子才敢找个背风的地方,点着扫帚;然后大孩子让大家把鞋脱一半拖拉着走,说这样遇到鬼跑的时候,鬼就追不上。一群娃深一脚潜一脚的顺着水库,跑到鬼山下面,就不敢上去了,只是远远向上看。真的就有一闪一闪的亮光,就是有点模糊的蓝色的光点,有点像天上的星星,可蓝光会悠悠的飘。大家瞪着眼睛看一阵子,越看越害怕,说话都是声音压得很低“你看,那个动了·····你们看,那边又出来一个······”总有一个坏小子大喊一声:“鬼来啦!”于是一帮娃娃便没命的往村子里跑,有的娃就把鞋跑丢了。

今年过年喝酒,当年去鬼山看过鬼火的一帮人还争论过这事,有的说就是“鬼打灯”,有的说是萤火虫,有的说是狼的眼睛,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啥。

上学时老师讲那是磷火

上中学学化学时,老师讲,坟场的鬼火就是磷,由于老坟地里埋的人已经白骨化,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夏天天气热,分子运动加速,磷分子就会从土坟的裂缝里钻到来,遇到空气,发生燃烧。还有一些磷是被墓头上的草和树吸收,树枯萎后,释放到空气中发生自燃。磷燃烧出现在晚上的坟地里,农村老人们不懂科学知识,加上迷信,所以叫成“鬼火”。

坟地重修看不到鬼火了

这几年山上的坟地经过了重新整修,修建成了墓园,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土坟包了,大部分用青砖加上顶子,讲究的坟还是用青石砌的顶,非常讲究。坟地里的枯树也都换成了松柏。山上野狼、野鸡好多年没见过了。现在看不到鬼火了。

但村里的老人依然很顽固,还相信“鬼打灯”,说是因为村子里的人口多了,阳气重了,鬼魂不敢出来了······


聋王异史


为什么七八十年代农村晚上在坟山地头常见的“鬼火”,越来越少了?“农策分析”来解答:

小时候见到的“鬼火”

我们小时候,放暑假的主要任务不是上培训班、做作业,而是放牛、放羊,帮着大人做家务。那年夏天特别的热,跟村里的其他孩子将牛羊赶到山里边之后,我们就去山下的河里游泳去了,还烧了玉米和土豆。等到了晚上天黑,耍尽兴、吃饱喝足之后才去深山里赶牛羊准备回家。

就在我们经过一处乱坟岗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大叫“有鬼啊”。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的一处坟地里确实有一朵蓝色的火苗跳来跳去。大家吓破了胆、慌了神,也不去山里边找牛羊了,撒腿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鬼来了”。

“鬼火”的科学解释

现在,随着科学的普及和发展,对于鬼火现象,也有了科学的解释。那就是人的骨头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和钙元素,人死后,它们并不是凭空消失,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释放出来。这两种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环境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磷化氢气体。该气体无色、自燃温度低,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之后,又遇到夏季高温的天气情况,是非常容易自燃的,自燃会发出蓝色的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鬼火”。

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电灯更为普遍了。特别是霓虹灯的出现,导致以前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不再那么黑暗了,所以,并不是“鬼火”很少见了,而是由于其他灯光的干扰,人们不容易察觉了。
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了。以前出行,主要靠的是双腿步行,再好一点就是骑自行车,走的道路也是抄近道,距离怎么近怎么走,没路也能走出一条路来。现在,大多数是乘车出行,车上又有灯光,坐在车里的人又不太关注车外的环境,就算有“鬼火”,也很难发现了。
丧葬条件改善了。以前的人们,生活条件差,活着的人都吃不饱,死了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一叶竹席一卷,就可以下葬,入土为安了。而现在,就算是土葬,逝者的穿戴更好了,棺材的材料更好了,所以,“鬼火”产生的条件也不那么便利了。
虽然说,对于“鬼火”,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科学解释,依据也是相当的充分,但是,有的人还是不相信,以为那是死者逝去的灵魂。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迷信的理解,但是,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到底有没有灵魂一说,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为您解答更多此类问题,带您了解更多农村农事,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