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乌鲁木齐支持企业发展十七条措施带来的积极变化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丽丽 王媛媛)厂区里各个进出口设点测量体温,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上各道工序无缝对接,智能化AGV机器人奔走不停,坐在电脑前就能掌握养殖基地所有信息……

  乌鲁木齐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十七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七条措施”)和《乌鲁木齐市企业复工复产指南》(以下简称“复工指南”)以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复工,综合施策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稳定增长,助力企业纾解困难等方面效果初显,记者走访园区、企业观察到,乌鲁木齐经济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变化之:精准施策助防疫物资企业开足马力

  从一家针织产品生产企业到生产防疫产品,新疆蝶王针织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资质和生产许可后开足马力。公司生产部部长贾志江说,目前可日产1万只口罩和600套隔离服。

  类似的跨界并非个例。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乌鲁木齐高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中泰集团华泰重化工有限公司、新疆有色集团亚欧稀有公司、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等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线,接连转型生产防疫用品,保障乌鲁木齐防控物资供应。

  “十七条措施”提出,对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技改新增产能的防疫防护用品重点生产企业,给予增购设备投资的20%补助。

  如今,政策引导效果凸显。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智慧说,他们将原有的一条生产线进行改装调试,临时转型生产84消毒液。在他们复工复产时,经开区(头区)政府就给予了企业5万元的补贴,相信随着“十七条措施”的逐步落地,将给企业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宁说,企业按国家要求进行登记备案,用工人员、物资保障等符合各类规范的复工复产,可享受社保、金融、就业等多部门联动的帮扶优惠。

  变化之:科技赋能精准助推防疫生产两不误

  2月28日,在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电极箔公司化成生产二车间里,机器发出隆隆轰鸣声,26岁的操作工樊志佳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卷卷“薄如蝉翼”的化成箔缓缓“吐”了出来,智能化AGV机器人小车“衔”着箔卷快速“奔跑”。

  “十七条措施”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稳定就业扩大人力供给、全面促进社会有效投资等方面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畅通经济社会动态循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十七条措施”和“复工指南”正在激活企业内生动力,用科技赋能复工复产,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服务管理十余个写字楼,公司云享商写(写字楼)负责人余鹏飞说,借力大数据、云服务,他们快速推出线上每日健康打卡系统,给“安全复工”上一道“保险”。

  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杰打开电脑就能掌握塔城养殖基地牛羊的喂养及基地疫情防控信息。“除了做好防控措施保生产,我们还利用新技术落实群防群控。”他说。

  公司开发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上游,通过云端牧场数据平台,可对牛羊养殖全过程的监控信息进行收集和上传;在下游通过建立社区新零售门店,采取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的形式,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要。

  变化之:政策覆盖面大、调动市场力量

  近日,米东区卡子湾片区德坤集团家属院内(二钢家属院)北部湾市场为市场90名商户减免房租。

  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封昊辰说,所有商户减免租金的政策具体从1月24日算起,一直到政府宣布各商户可正常经营为止。

  现金流管理和运营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存亡。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微企业担心陷入“因房租、人工工资、税金等支出延迟开工,开工推迟又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的闭环。

  在这种情况下,“十七条措施”明确,通过减免房租、缓缴税收、金融扶持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为其恢复生产争取时间。

  比如“十七条措施”提出,租用国有经营类单位持有物业(含厂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写字楼、农批市场、商铺、仓储物流设施、配套服务用房等)的中小微企业,免除其今年上半年租金。

  在细化落实过程中,市属国有企业持续发力,减租降费帮助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降本减负。同时,市国资委出台保障国有企业稳定运行的五个方面十项举措,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许多商业机构也积极响应“减租”行动,整个城市迸发出强大的能量和热情,同舟共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变化之:共克时艰,提振企业信心

  市民宅家期间,晒凉皮、晒美食,厨艺大进。在这背后,少不了乌鲁木齐食品企业的努力。

  新疆荆楚诚信食品有限公司是新疆首家全套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拥有豆腐、年糕等十余条全套生产线。“在多个部门帮助下,我们2月8日就复工了,十七条措施来的太及时了,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杨勇说。

  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还有新疆海奥油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乔元明说,“十七条措施”给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政府帮助下,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目前2条食用油灌装生产线在生产,日产量最高达200吨,有效保障老百姓的需求。

  科学施策以及全社会的同舟共济,提振了乌鲁木齐企业家信心,给市场注入“强心剂”。受访企业家认为,我市的惠企政策积极有效,侧重从产业链发力,广大中小企业依附于不同产业链,组成一条巨大的网,涉及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广泛联系,层层传导、环环相扣。唯有这张网上的主体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渡过难关。

  新疆金雪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月15日复工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公司副总经理杨建翔说,“十七条措施”就像一个政策大礼包,释放减税、降费、社保、金融、人才等多项政策红利,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鼓励企业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新疆融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刚进驻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新企业,在项目审批时,市建设局(人防办)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公司前期开发主管刘俊云说,“十七条措施”很给力,政府部门服务措施也很到位,对乌鲁木齐的发展很有信心。

  虽然每一个企业遇到的困难各有不同,但关于未来,受访企业充满信心,归纳起来就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感谢这场“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