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到底有多难?

视觉书画


一,认知的内涵很广,可以解释的角度很多,可以从“业力”角度来解释。认知是一种“记忆”,身体、脑袋、情感、能量层面所做事情残留的记忆,这些都是有边界的。换句话说,这是你创造的某种无意识的软件,它是一定量的记忆,在很多层面支配了你的生命。

二,既然是有边界那就涉及到量变与质变关系,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需要知道他的元认知,在他的业力边界内某一项如果缺少一定的残留记忆,那这一项就很难改,因为还远远达不到质变的要求

三,所以认知改变难不难是因人而异的,即他本身要是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去改变时,自己的认知才有大概率被改变,其实准确来讲是被引导。


情感咨询师阿beng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很难。每个人都是一个存在的个体,从小的经历和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有着不同的性情,同时他会有着别人不一样的三观。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很难的。

就拿我身边例子来说,有一回甲同学为了不上课去上网,却给班长知道了,哪知班长也是很负责任地去劝说甲同学,可无论班长怎样劝说,什么办法道理都说尽了,都没能改变甲同学想法。事后问了原因,却回了一句,上课很无聊,就跑去上网。听了我们也很无语。

换个思路想,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相对容易地改变一个人认知呢?

我觉得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有效和气地道明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样会更加容易地让对方接受。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人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会受身边环境影响和认识的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情。改变一个人很难,但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是很容易让别人更好地接受你。我们不必刻意改变别人的认知,而是先改变下自己,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卖服装的阿峻


该是你的 就是你的 想跑也跑不了

不是你的 就不是你的 想得也得不到

你究竟是改变了你自己

还是想去改变她

爱就是爱 不爱就是不爱

没有人会强求你做些什么

你不必去刻意的改变什么

她没有看到你身上的优点

不应该怪别人

应该多问问你自己

究竟是为什么

刀不出鞘如何知道锋利如何

爱她就去追她

露出你的*本性*

如果看的出她实在不喜欢你的话

不要强求 ,你的热情要展示给你最爱的人

同时也是最爱你的人

缘分不可强求,比如改变一个人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你的大脑输入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你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你的行为。






爱爱的微笑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从来都是非常难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有选择的接收自己愿意接收的部分 ,而且这种选择是在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时候进行的。

什么意思呢?对于一个事物,我们本身已经有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当对方与我们谈论此事物的时候,如果恰巧在我们认知体系内,我们会很自然的吸收,如果不在,排外的本能会让我们拒绝接收这一部分信息 ,同时调出自己的知识库来反驳它, 这可能就解释了说服别人这么难的原因。

正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内心已经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么多隔代相处的矛盾,因为父辈和我们各自生活观念都已经被自己深深接受,我们谁都不愿意否认自己既有的观念而 接受一个全然不同的;也所以才会有对于艺人黑粉和忠粉的水火不容,因为黑粉眼里只能看到艺人不好的地方,而忠粉只能看到好的地 方,哪怕这些好与不好都不是很明显,他们也能找出各种关联来为自己佐证。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或许可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坦然的面对因与自己观念不同而造成的矛盾或者不便。既然改变别人如此之难 ,认清现实求同存异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飞歌影视


愚蠢的人去改变别人,聪明的人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有多难,有句话说的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接不接受改变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乐意接受改变,另一种态度是出于某种压力不太自愿接受改变。即便是乐意接受改变,这是不彻底的改变,短期或是表面上的改变,因为他的天生和日积月累的认知己已沉淀下来。决心自愿被改变,是一个长久的痛苦过程。被迫改变那更不用说,什么也没改变。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自己领悟认识到自己有缺点,确定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去适应环境,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种不同程度的改变,无疑是智者的选择,是深思熟虑后的改变。

总之,不要试图改变别人,那可能是猪扒戒照镜子一一里外不是人。




西域达无为


这当然很难。认知和性格一样大多数人根深蒂固。不管对错与否他本人是深信不疑的,他个人的观点是很固执的。如果让他认识到自己某方面的认知是错误的,你有正确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你没有犀利的观点和语言还有情感的把握是很难改变他的。我认为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人肯定在某些方面是很厉害的。比如说,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别人。比如说他的实际行动让别人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知。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对象是否容易改变。他如果是很偏执的人,你就算花再大的精力也很难能改变他。


凌梁


朋友,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太难了。

首先,认识的形成根深蒂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不是短时间形成的。有遗传因素,有后天家庭,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经历的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改变呢?

其次,通过读书提高认知。一个人读了多少书的,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见识、境界和格局。如果拿读了一百本书的人,去和读了成千上万本书的人相比较,那么他们看到的世界自然是不一样的,自然对于人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书读。可以读些有“危险性”的书籍,也就是说可以多读一些之前不曾涉猎的范围,选择差异化的书籍,以此到达精神上的冲击,从而促成思考转变的契机。在新旧认知的融合过程中,使我们的思维认知也会随之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虽然说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并不是不可能,朋友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不万让千


虽然很晚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看到这个回答。

改变自己需要的不是勇气,也不是下定决心,而是经历,以及经历后的反思和行动。

我自己就是一个改变了许多的例子,从中学时代的自卑狭隘、汲汲名利到大学时的心如死灰、感伤颓废,再到工作后的积极进取、自律克制,直到如今的沉稳隐忍、谋定后动。

这些年我的性格、为人处世、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也想结合下自己的经历,和你一起分享我关于如何改变自己的“三重”思考。



彬彬hw


改变一个人的认识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假设甲的认知是错的(或者说有错误的部分),只要你给我足够的钱而且甲愿意配合,我就有本事改变他的认知。步骤如下:

1、咨询学术界以及其他领域的精英,得出更正确的认知。

2、咨询学者与记者,制定实地调查方案。调查既重视统计数据的采集,也重视个案的深入挖掘。

3、带着甲做(学者的学术调查+新闻记者的深度调查)。

这就是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学术加强版本。

——————————————————————

人是感性动物,光靠讲道理是没用的,即便你讲的道理是正确的道理。你要花钱带着他去看、去体验。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一个人凭什么为了牢固树立另一个人的正确认知花很多钱?一般来说,只有见识高远的父母舍得为亲生子女花这个钱。非亲非故的人,即便是老师,往往也只能口头提醒别人。如果你是一名中学教师,让你花十万元扭转一个孩子的错误认知,你干不干?显然不会干。

我可以告诉诸位,口头规劝对于人类中的一大半是不顶用的。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感受到“寒门难以出贵子”,就是因为寒门的父母没有见识与财力给子女塑造良好的认知,只能依靠廉价的口头规劝。

而中产阶级家庭有更感性的方法——譬如带着孩子参观清华大学甚至斯坦福大学,带着孩子接触企业界精英。。。。。。

——————————————————————————————(分界线下是亲爹舍得花钱的举例)

“刚上高三,女儿就请老爸对其前途进行科学设计。易中天却说:“我虽然是博导,但你仍然必须学会自己选择。”女儿便说:“那能给点指导意见吗?”“好,我的意见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赚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几天后,女儿经过仔细分析认真选择,把自己立志于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梦想告诉了老爸,并说:“麻烦您老人家抽空帮我对有关学校实地考察考察,我再作具体决定。”领命后,为了帮女儿更好地选择好这个最佳结合点,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女儿考虑范围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个遍,并实地拍摄了这些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学生状态等音像资料,还列出了这些学校近年来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资料整理好后,他交给了女儿,便不管不问任其选择了。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易中天教女刚上高三,女儿就请老爸对其前途进行科学设计。易中天却说:“我虽然是博导,但你仍然必须学会自己选择。”女儿便说:“那能给点指导意见吗?”“好,我的意见是‘四项基本

易中天的父亲也是大学教授,他们家是书香门第。其实易中天本人亲自去过很多大学访学,他其实没有必要再次实地考察,但他还是花钱花时间再次实地考察了。

除了亲爹,没有人舍得花这功夫与金钱。所以塑造或者改变一个人错误认识的终极好办法就是这个人有个见识高远、舍得花钱的亲爹。

——————————————————————————

我在生活中曾经建议某些亲戚与熟人花不多的钱带着他的孩子做某些体验,进而塑造正确的认知,但是他们不理我呀。就算本答主是中国见识最高远的人(这是假设,当然不是真的),若摊上了若干没见识的亲戚,我也无法帮助那几个亲戚的孩子。所以说,必须亲爹亲妈有见识。

如果一个人跟你关系极亲,你靠嘴皮子无法说服他,请你咨询有见识的人之后为他花钱。如果一个人跟你关系不是特别亲,你用嘴皮子无法说服他,请你放弃。


人间纪录师


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按照字典上的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这么复杂的内容,怎么好说多长时间就能改变呢。

或者,您想说的,一个人某方面的观念转变,需要多长时间吧?

人的思维与语言,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和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的多少,质量,一个人的观念,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等等,都有关系。甚至和遗传也有关系。

但是,一个人某方面的观念,则有可能在一个短暂或者稍微漫长的时间段内,有所改变。比如,对某个人的看法,对某个事物的看法,对某件事的处理态度,等等。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有长有短。

有的需要通过学习,思考,说服,影响,琢磨,才会慢慢改变。

但也有种情况,那就是顿悟。

也许,就通过一件事情,一个念头,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人就会突然开悟,一下子改变观念,做法,态度,看法,想法。

所谓顿开茅塞,恍然大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看出于什么目的?看采取了什么方法?

如果目的伟大,方法正确,再加上持之以恒,就有可能获得效果。

但也不能太着急,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努力加等待。

当然,我们期待的,盼望的,就是一个人顿悟的那一刻。

不光是被人,包括我们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对生命,都有需要改变和提高认知的地方和需要,都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顿悟到来。